爱看书屋 > 世子稳重点 > 第684章 马帮兄弟

第684章 马帮兄弟


大宋朝廷和赵孝骞,两者都一样。

    大宋立国百年,对辽国一味忍让,献岁币,被辽国颐指气使也不敢吭声。

    在忍气吞声这方面,大宋可以说是行家了,这个领域没人比大宋更有发言权。

    但在如何接收新占领城池土地这方面,老实说,大宋朝廷还是个新瓜蛋子,完全没有经验。

    赵孝骞其实也一样没经验,活了两辈子不代表他什么都会,上辈子不过是个被资本家压榨的社畜,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居然有接收十六座城池的这一天,他上哪儿积攒经验去?

    在大宋普通百姓眼里,如何接收新占领地城池土地,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但对赵孝骞来说,幸不幸福的先不提,这特么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烦恼,他是真不会。

    朝廷在这方面大约也是预估得过于乐观,以为两国签下了盟书,燕云十六州便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事实的情况是,朝廷归朝廷,民间归民间。

    朝廷跪了,民间还站着。

    倒也不完全因为民间的骨气或尊严什么的,大多数的原因,是本地乡绅地主势力的不甘,他们知道自己即将面临重新洗牌的下场,没人愿意数代的努力化为飞灰。

    大宋接收燕云十六州,接管城池反倒是相对比较容易,但在城池之外的广袤土地,田庄,宗族势力等等,这才是真正难啃的骨头。

    这便是赵孝骞必须去析津府坐镇的原因。

    只有他在辽国昔日的南京坐镇,以析津府为中心的燕云十六州,才能被他的存在所震慑,同时坐镇析津府,更方便他调动兵马,随时剿灭民间各地的地主宗族势力。

    河间府衙后院,赵孝骞和陈守等数百禁军更换了百姓的衣裳。

    赵孝骞穿着一身绸衫,头戴乌纱笼帽,十根手指戴了五个镶金嵌玉的戒指,腰带上更是镶满了黄金和玉石,看起来就像一个被老爹逼着出社会历练的富二代纨绔公子。

    陈守等禁军则是一身护镖武夫的打扮,一个个看起来倒也英姿雄发,剽悍精干。

    赵孝骞的人设是大宋商队,商队的标配自然不可少。

    从河间府城里临时征调了上百头骆驼和骡马,采购了一些坛坛罐罐的货物,顺便再插上某个商家的镖旗,一支规模不小的商队就此成型。

    赵孝骞站在铜镜前,左扭扭,右扭扭,对自己的富二代形象特别满意,尤其是那股子“老子有钱”的暴发户气质,从他手指的五个戒指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咋样?觉得我这形象可恨不?有没有一股为富不仁欺男霸女的可爱气质?”赵孝骞笑嘻嘻地问陈守。

    陈守大嘴一咧:“世子容貌俊朗,扮啥像啥,甚至根本都不用扮,您只要收着点儿就很传神了。”

    赵孝骞:“???”

    我怀疑你在阴阳我……

    一脚踹上陈守的屁股,赵孝骞骂道:“少废话,准备出发了!”

    陈守仍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道:“世子,末将还是觉得应该多调些人手随行,郭将军麾下的五千守军里,至少能抽调一千人,否则路上若遇袭,末将这几百人恐怕……”

    “不能因为我个人而坏了整个布局,河间府的守军已经够少了,不能再抽调,咱们一路低调一点,河间离析津府不过数百里,除非有人提前泄露我的行踪,否则应该不会遇到危险。”

    陈守看着赵孝骞这副富二代暴发户的打扮,以及手指和腰间亮瞎狗眼的黄金玉石,几番欲言又止。

    你就是这么理解“低调”二字的?

    在许将担忧的目光注视下,赵孝骞领着数百禁军,驱赶着商队的骆驼和骡马,满载一堆乱七八糟的所谓货物,就这样低调地上路了。

    目标,析津府。

    …………

    阳光炽烈,闷热如蒸笼。

    刺眼炎热的阳光下,一支人数不多的商队正沿着驰道缓缓前行。

    商队的掌柜正是王冲等兄弟,自从给赵孝骞献了汗血马后,王冲兄弟也不居功,当即便告辞离开了河间府,整支商队十几个人,驱赶着一百多匹马到了析津府。

    在析津府,王冲等人的马儿卖了一个不好不坏的价钱,除去成本,兄弟们都分了一些银子,养家糊口之外,也算略有盈余。

    所以尽管天气炎热,王冲等人的心情却不错,他们接下来要赶往大同府,从那里再收一批骡马,赶往太原府试试运气,这笔买卖若能成,接下来一整年的花销便算有着落了。

    盛夏时节,众人脸上被晒出一层又一层的油汗,擦拭之后又冒了出来。

    皮囊里的凉水都被烤成了热水,水淋在头上只凉爽了片刻,立马便被阳光蒸发。

    可众人的心情却很不错,近一两年,尽管宋辽边境战事不断,可王冲他们却明显地感受到,跟辽人做买卖似乎比以前容易了。

    以前跟辽人做买卖,往往会被契丹人恶意压价,甚至抢掠,每次去辽国的城池,王冲他们都心情忐忑,生怕这一趟买卖被压成了白菜价,甚至被契丹人白抢了。

    可是最近一两年,跟王冲打交道的契丹人变得礼貌多了,他们会用礼貌用语,会以小心翼翼的语气砍价,买卖做完后会主动邀请王冲进酒楼饮酒。

    依旧是一如既往地南来北往,餐风露宿,赚点养家糊口的血汗钱,可一切又好像变得不一样了。

    王冲他们已经感受不到契丹人对汉人的欺压,如今的契丹人看汉人的眼神里,多了几许莫名的敬畏之意。

    如今的王冲也才知道,原来契丹人也是懂礼貌的,他们会文质彬彬地说一些客套话,还故意引用中原圣贤的话强行与汉人拉近关系,买卖方面遇到争执时,契丹人还会主动妥协,就算谈不拢,也尽量不得罪。

    这是一种无声无形的待遇。

    百年以还,汉人在契丹人面前终于能够挺直了脊梁,理气直壮地说话了,汉人开口说话时,契丹人的耐心也前所未有地充足,纵使在辽人的城池里,汉人的声音也能传出去,被契丹人倾听了。

    百年了,汉人何曾得到过这般尊严?

    奔波于两国之间的商人,是最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国家强大与弱小的区别的。

    大宋若仍如当年般孱弱,契丹人怎么可能对汉人如此和颜悦色?

    这一切,是因为大宋出了一位大英雄,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大宋的国运。

    国家强大了,普通百姓的脊梁便挺起来了,每个人的骨子里多了一股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底气,让他们在面对曾经凶神恶煞的契丹人时,也不再怯懦隐忍。

    因为他们确信,自己的背后,有郡王殿下的十万雄师,正对契丹人虎视眈眈。

    王冲等人离开了析津府,赶了两天的路,距离大同府还有三两日的路程。

    烈日当头,王冲他们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在路边找了一棵大树,众人坐在树荫下乘凉歇脚,补充干粮饮水。

    “这鬼天气,真想把这该死的日头射下来。”一名兄弟一边灌水一边喃喃地咒骂。

    王冲举起皮囊,朝自己的头上淋水,然后使劲一抹脸,嘴里淡淡地道:“再忍忍吧,三两日便到大同府了,这笔买卖做完,咱们便回家看看爹娘妻儿,等秋天收了地里的麦子再出来跑买卖。”

    一名兄弟兴奋地道:“说来我已大半年没见婆娘了,呵呵,怪想她的……”

    王冲笑骂道:“呸!你那是想她么?你分明是馋婆娘的身子,狗杂碎,刚分了银子你便在析津府找了半掩门,折腾一晚花了不少吧?”

    兄弟忸怩地一笑:“男人嘛,长久不发泄一下,火气消不下去,太难受了。”

    “以后咱好好干,郡王殿下与辽国和议了,燕云十六州被殿下收复,这可是泼天的大喜事,往后咱们兄弟做买卖更方便了,赚钱也会更多。”

    “待朝廷完全收复燕云后,明年咱再招几个兄弟入伙,把买卖做大!”

    王冲说话时眼睛闪亮,神采飞扬,那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芒,在树荫的阴影里熠熠生辉。

    一名兄弟搓着手笑道:“那可好,明年买卖做大了,我把钱送回家,给家里再置办几亩上等田,嗯……自己再留一点,老子不想找半掩门的老寡妇了,老子要进青楼,嫖年轻姑娘!”

    众人大笑,男人之间的话题总是这么粗俗,但却格外引男人的共鸣。

    正说着话,突然听到西面一阵隆隆的马蹄声传来。

    王冲等人笑容一滞,神情顿时凝重起来。

    王冲兄弟伙都是贩马为生,自然对马蹄声不陌生,而且从马蹄声里立马能判断出马匹的数量。

    西面的尽头,扬起漫天的黄色烟尘,烟尘滚滚中,一群黑衣铠甲的骑士若隐若现,为首的骑士高举一面旌旗,隔得太远,看不清旌旗上的字。

    王冲沉声道:“听马蹄声,大约有三千骑,不知是大宋还是辽国的兵马,兄弟们别动,也别逃,咱们是商队,他们应该不会为难的。”

    王冲说这话有把握,百年以来,宋辽的关系无论是战是和,两国的军队通常不会为难商队。

    因为在这个年代,两国都比较重视通商,军队若动辄对商队劫掠,带来的后果是很恶劣的,往往一年半载都不会有商队敢来,辽人虽然粗鄙,但也很明白这个道理,基本上不会跟商队过不去。

    随着三千铁骑越来越近,王冲他们仍然沉住气,坐在树荫下一动不动。

    三千骑越来越近,王冲也看清了这支军队前方高举的旌旗,心头不由一沉。

    那是一面绣着狼图腾的旗帜,上面还绣了一串看不懂的契丹文字。

    这支骑兵是辽军。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0810/128394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