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清妖 > 第261章 你当清官,我们怎么用你

第261章 你当清官,我们怎么用你


福昌可不知道总督大人下来微服私访,而是听说赵安带人去清淤后想了又想主动过来参加义务劳动的。

    用福大人的内心话讲便是:“五福儿都这样了,我要不这样,以后怎么那样呢。”

    再说,一省藩台主动放下身段替百姓清理臭水沟,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嘛。

    一生求稳的福大人肯定不会失算。

    鼓励官员带头劳动其实是大清的优良传统,早在顺治爷那会就出过相关规定,顺治爷更是带头亲耕以为全国官员表率。

    圣祖康熙爷在京南郊外亲持犁器一气耕了一亩地,当时现场约有万人观看,大学士李光地特为此作文勒石,以志其事。

    到了世宗雍正爷,专门和妃嫔扮成农夫蚕妇于田间耕作。

    本朝老太爷有点懒,但也多次下旨鼓励官员带头劳作。

    当然,几位先帝爷所耕之地都是内务府提前筛细的田土,这样能确保先帝爷们轻松耕作,另外还得精选24名老农协助扶犁并培训礼仪,要不然老黄牛不配合很容易伤着先帝爷们。

    程序虽繁琐,劳动成果与付出不成正比,但做样子总比不做样子好吧。

    有大清优良传统在,又是五福阿哥发起的工程,福大人当然不能退缩。

    效果很明显,其风头一度力压始作俑者“五福阿哥”,成为现场唯一的焦点,百姓的评论指数呈几何级上涨,俨然就是今天江宁府的热搜头条。

    没办法,村长带头干活肯定比不上乡长参加有看头,乡长干的再起劲他也不及县长下水来的劲暴啊。

    况福大人是一省之长。

    谁官大,谁就好,谁就是舆论焦点。

    这既是百姓的纯朴认知,也是舆论的尿性。

    结果就是福大人双赢。

    一加深与“五福阿哥”的感情;二搏了个好官名声。

    赢的“五福阿哥”脑壳大,好比自己搭了个草台班子,结果刚开嗓麦克风却被别人抢了去,搞半天全替福胖子做了嫁衣,心中相当不爽。

    转念一想也是好事,他一个人表演很容易被人扣上“做秀”帽子,但江宁当官的都来表演,那叫什么?

    那叫吏治焕然一新!

    官爱民,民拥官。

    还有什么风评,什么政绩赶得上这六个字。

    保持下去,说不定就是“江宁新军”于大清政坛的崛起。

    换个说法,小贷党之外横空出现一个江宁派。

    看福昌这架势,明显是奔党魁去的。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省之长的福昌能够主动跳进臭水沟替百姓干实事,无疑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也有利于官场风气的革新。

    只要能给百姓带来一点好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好,赵安都愿意积极去推动。

    大事做不了,便从小事做起。

    就是福大人一口一个“老弟”叫的赵安十分不适,俩人分手有半天么?

    这就称兄道弟了。

    自个虽然编故事误导福胖子瞎联想,可《故事会》再好看它也赶不上《读者》和《知音》来的洗脑啊。

    过于热情,非奸即盗。

    放工时,按理应该福大人走在前面,赵安这个粮道跟在后面,未想福大人却将C位硬是让给赵安,死活要让“老弟”先上岸,看的江宁知府李尧栋、上元知县孔庆光等官员无不心头震撼,不知本省藩台大人为何如此谦让于安徽粮道的。

    真是活见鬼了,须知二者那可是一点领导关系都没有的。

    就跟前朝的剑斩不得本朝官差不多。

    让一众江宁官员瞠目结舌的一幕随后出现,浑身都是淤泥的藩台大人上岸后却将随员打来的一桶擦洗热水先端给赵粮道。

    “大人,使不得,使不得!”

    受宠若惊的赵安惊归惊,却是坚决不接福胖子端来的热水。

    “老弟给百姓做了这么大好事,我这个当老哥的给老弟端桶水怎么了?老弟如此态度让老哥有点心寒,莫不成老弟真要拒老哥于千里之外?”

    福大人不由分说便将热水桶放在赵安面前,尔后将随员递来的毛巾奉上。

    “这”

    无奈之下,赵安只得接过毛巾先洗。

    莫说他想不明白藩台大人为何如此,在场的官吏们又哪一个能想得出来?

    一个个均是一头雾水,实是不知发生什么。

    数日之后,军机处接到两江总督孙士毅的折子。

    这是孙士毅由军机大臣“下放”两江总督后的第一道专折,收发的军机章京相当重视,第一时间送到了军机大臣值房。

    今日当值的军机大臣是和珅同福长安。

    和珅正在处理翰林院的事,因为昨天老太爷又给了他两个兼职,一是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二是充日讲起居注官。

    这使得和珅身上的兼职从36个增加到38个,职权几乎涵盖朝廷大小事务,虽名义上仍是副相,实际权势远比首相阿桂多得多。

    兼职越多,责任就越多,和珅不敢辜负老太爷的宠信和器重,加班加点处理新兼两职事务,忙的可谓不可开交。

    递折子的军机章京有眼力界,遂将折子送到了相对轻松的福中堂这边。

    “何处递来的?”

    “回中堂话,是两江总督的专折。”

    “噢?”

    一听是孙士毅发来的,福长安忙打开来看。

    “臣两江总督孙士毅谨奏:查江安粮道赵有禄,自莅任以来,洁己奉公,勤恤民隐。督办漕粮,革除兑运积弊,严禁胥吏苛索.

    其尤可称者,身居钱粮要职,而廨舍萧然,仆从不过数人。臣密访舆情,士民皆称其蔬食布衣,无异寒素,属官亦畏其明察,莫敢以苞苴干请。

    皇上尝云清慎勤三字,居官缺一不可,今观该员之操守,实堪媲美前贤,可谓廉吏、能吏之典范”

    折子最后,孙士毅竟是请求朝廷对江安粮道赵有禄褒奖,以为天下官员榜样。

    通篇看完,福长安一脸疑惑,扭头看向正在批示公文的和珅,不解道:“和中堂,赵有禄不是你的人么?这小子什么时候跟孙士毅搅和到一起了这小子要当清官,咱们怎么用他?”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1016/128436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