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朱元璋:咱说你是公忠体国,你就是
“从下个月开始,国子学的所有学生,取消免税权。”
朱元璋拎着大喇叭,望着在场的众多国子学师生,烧出了他最猛烈的一把火。
此言一出口,在场的众多国子学的师生,很多都是为之愕然,呆愣当场。
随后,很多人都向身边的同窗窃窃私语起来。
在向同窗们求证,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怎么现在,皇帝居然会说出这等话来?
明明刚刚陛下这个圣主明君,还亲口说出了一系列对国子学而言,特别好的政策。
又是要修建新的国子学院,又是改善伙食。
同时给那些成绩不合格的学子,做出了亲口承诺。
当吏员表现好后,依然能够变成官员。
怎么现在,突然间就翻了脸?
在免税这方面来了这么一刀?
话说,来到国子学上学的人里,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里面都富裕。
也有很多的人出身贫寒。
比如以前的国子学生,现在的助教黄观就是如此。
父母早逝,孤苦伶仃。
若无这个免税政策支撑,以及免费的食宿,他这边想要来国子学进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别小看免税这一点儿。
对于那些有钱的人家而言不算什么,可对于出身贫寒的人而言,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结果陛下却说,今后不再免税。
这对于不少家境贫寒的学子而言,真的是一个暴击!
看着随自己一句话说出,嗡的一声,像是有无数蜜蜂,在同一时间飞起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国子学生,朱元璋那是一点儿都不觉得意外。
毕竟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有多么大的威力,他还是很清楚的。
早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稍稍等待片刻,让众人议论一番,朱元璋用力敲了敲面前的桌案。
乱纷纷的声音,一下子就消失不见。
众多学生停止了交头接耳,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想要看朱元璋在接下来,会如何说。
尤其是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更是如此。
有些惊疑不定,又带着诸多期盼和忐忑。
希望接下来能从皇帝陛下这里,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这事儿,和他们的关系太密切了。
“咱知道,你们这些学子里面,有不少人家里面并不宽裕。
要是把这个免税给取消了,对你们来讲,将会让你们雪上加霜,无法安心学习。
而当年,咱妹子给咱提议说,让咱对你们进行免税,也同样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想要你们在接下来,能安心的学习。
妹子的好意,咱肯定不会辜负。
而是你们的困难,咱也不会视而不见。
今后免税虽然不再实行,但是咱这里会进行补贴。
今后,众学子家境贫寒者,可向学校申请贫困生补助。
家里面,你们该交税还正常交。
贫困生补助,不仅能把你们交的那些税给重新补下来,而且还得比还能给的更多。
当然是,这是需要分等级的。
普通贫困生,是把交的退回去,由学校这边直接补贴。
中度贫困生,学校这里补贴同等数额缴纳赋税的同时,还会再额外补上一半的钱财。
重度贫困生则是翻一倍。”
此言一出,在场的众多学子一个二个眼前都是不由的亮了。
特别是那些家境,是真的贫寒的人。
对于他们而言,这个政策简直好的不能太好。
这样再不用担心,他们这里也在接下来会增加负担,由此受到波及了。
就说嘛,当今陛下圣主明君,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如此一来,税自然是收了,可真的算起来的话,又等于没有收。
甚至于家境真的贫困了,还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让他们很难不支持。
陛下果然是一心,为他们这些学子们而考虑!
“至于那些家里面过得去的人,那就不要来占这个便宜了。
咱这里对学子们免税的初衷,就是想要,真正照顾那家里面有困难的人。
现在这样做,才是真正符合咱一开始的心意。
那些家里面过得去的学子,就不进行免税了。
但这国子学的开支还是很大的,每年都需要很大一笔钱。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朝廷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
能省则省一点。
你们也为君父多多的分分忧。
你们都是公忠体国之辈,想来是能明白咱的良苦用心。
也支持咱的这个决定。”
当然,就是他们不明白自己的这个良苦用心,也不愿意为君父分忧也无妨。
朱元璋就当他们是如此想的。
他说他们是公忠体国之辈,说他们是为君父分忧,那他们就是。
他这个时候说给这些人听,是对他们进行的通知,而不是和他们就这个事来进行商议。
免税这个口子不能开。
一旦开了,今后就会后患无穷。
这个时候看起来免得税不多。
可是,总是有着很多的文人不满足。
总是想要更多。
只要开了一个口子,那么在今后,便会有无数的人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苍蝇一样,蜂拥而至。
而后用尽他们毕生之所学,不断的进行钻营,把这个小口子给弄的特别特别的大。
大到了一个,让人完全没有办法接受的程度!
所以朱元璋现在出手,对这个事儿进行限制。
而这国子学里面的学子,也确实有不少的人贫困。
面对这么一个情况,他不可能置之不理。
而且,之前开了免税的口子,这个时候直接取消,肯定会沸反盈天。
那些真正贫寒的学子,也会因此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甚至于有些学子,会因此而上不了学。
若是在以往,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对这个事进行解决,对朱元璋而言,很不容易。
而且,上辈子要是有人把这么一个办法说给他听,他也不会同意。
会觉得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直接对贫困的学生进行免税,不比先收他们的税,后面按再进行补助好的太多了?
能少上许许多多的麻烦。
但是这辈子则不同。
有了在现代的经历,能让他轻易的找到解决的办法。
并且也知道如此做,到底有多大的好处。
取消免税,士绅官商一体纳粮这个事儿,朱元璋是必须要做的,
不过这事儿需要一步一步的来。
如今是从国子学学生的补助开始,今后便会逐渐推到更多的地方。
不仅是免税,打破吏员和官员之间的界限,能够让吏员通过努力,做好政务后,也能上升成为官员。
把那被焊死的界限给破除掉,也同样是朱元璋准备要做的事儿。
而毫无疑问,这两件事儿,别管哪一个真的实施起来,都会招致无数的反对。
毕竟,这关乎到众多官员们的切身利益。
单拎出来,对付哪个官员都好对付。
可若是对整个官僚整体来动手,那可就难了。
所以,朱元璋也同样决定一步步来。
这次借助让国子学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当吏员,今后只要政绩做得好,能够升为官员这么一个命令。
就是朱元璋在这个被焊死的车门上,开一道口子。
这道口子开了,今后时机成熟了,便能够彻底将之给破除。
治国理政,有些时候需要用猛药。
而有些时候,温水煮青蛙也是必然的。
毕竟老子不是说过吗,治大国如烹小鲜。
“咱弄这个政策,是要真正的惠及那些有需要的学子。
让家境真正困难者可以学习。
所以为了为了防止有人冒领,那些申请困难补助的人,朝廷这边会进行核实。
只有真正贫寒的人,真正贫困的人才能领取这助学补助。”
朱元璋提高声音,望着众人出声说道。
“陛下圣明!”
“陛下万岁!”
元璋话音落下后,有人忍不住出发出了最为诚挚的称赞。
也有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就差直接给皇帝跪下了。
这是真正的照顾贫寒之人!
陛下不愧是陛下,是真的为众多贫寒学子做考虑。
心里面真的有他们。
这样的办法才合理。
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而众多学子,有的家境特别好,有的贫寒。
那些家境好的,是完全不用领取补助的。
所有学子一同免税,不论家境好不好,这事儿本身就是一大不公平。
如今陛下所做的这个调整,那才是真正的合情合理。
而那些家境富裕之人,有不少人虽然并不怎么情愿。
可在这个时候,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
那他们还能说些什么?
什么都不敢说。
只能是跟着一起高呼陛下圣明。
朱元璋看着这样的一幕,脸上也露出笑容来,很是开怀。
“好!好!咱就知道,你们这些学子,最是讲道理,最能体谅国家的难处。
接下来,都好好的上学。
学好本事,好好为国出力!
诸君是我大明的希望,是我大明的未来!
少年强则国强!
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
可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你们。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辰时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咱有句话说出来,与诸君共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随着朱元璋声音的落下,国子学这里,无数人心情为之激荡!
很多人面色都因此而涨红了!
少年强则国强!
世界是少年人的!
这些话,在此之前可没什么人说过。
可是现在,他们却听到了。
不仅听到了,而且还是从大明皇帝的口中说出来的!
是陛下,亲口说与他们听的!
这样的话,对于他们而言,是何等的震动人心!
如何不让他们心情为之激荡?
如何不让他们想要奋发图强,努力奋进?
这样的皇帝,又如何不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拥护?
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些人因为皇帝说起话来,满口都是大白话,而觉得啊,皇帝学问不太高的人,
此时听到皇帝这一番慷慨陈词,听到了这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样的一番话。
一个二个的心情都变了。
为他们之前的那些想法而羞愧。
朱标望着自己父皇,眼中放光。
这样的一番催人奋进,对青少年人有着殷殷期盼,又非常有文采的话。
他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
这就是自己家父皇,不知何时所写,就向之前那雄关漫道真如铁一样。
自己父皇,果然大才!
总能在不经意之间,绽放惊雷!
“陛下,请留墨宝,激励我国子学子!”
宋讷一张老脸都激动的有些红了。
望着朱元璋出声请求。
朱元璋闻言,点头应下。
拿起笔开始书写。
一连串漂亮的字跃然纸上,将这少年中国说当中的节选,写了出来。
宋讷亲自动手,并号召其余人一起动手,在最短的时间,将这段话誊写多份,交给下面中学子们看。
至于黄观,则在宋讷请皇帝留墨宝之时,就默不作声的提笔将这些都给默写了下来。
黄观的记性不是一般的好,过目不忘,只是一个基本的技能。
这个时候,这样的一番催人奋进的话,朱元璋不过是说了这么一遍,他就牢牢记在心中。
并将之给写下来。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过了大约一刻多钟的时间后,在宋讷这个原国子学祭酒的带领之下,在场的众多学生,齐齐出声诵读起来,慷慨激昂。
连读三遍,越读声音越大,越读气势越是恢宏,越读越觉得,胸中诸多蝇营狗苟,在此时都被一扫而空。
越读越觉得肩负重任。
越读越觉得要学好本事,报效国家!
声音隆隆,直冲天际!
惊的国子学外面树上的鸟,都扑棱棱展翅飞走。
国子学外面,挂着的金文徴魏朝等这些人,也在这宛若惊雷一般,直冲霄汉的齐声诵读中,左右晃荡起来。
似是被气势所慑。
朱元璋坐在高台之上,看着这众多学子那慷慨激昂的面庞。
脸上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
人心可用,大有可为!
大明在自己的带领之下,必然能够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必然能再造辉煌!
从这里开始,让大明远超汉唐!
对于自己做国子学祭酒的这一决定,也愈发的认可,愈发的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
不然如何能见到今日之景象?
又如何能让这么一批青年学子,奋发向上?
他现在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去想,今后这样一批学子学业有成后,从国子学这里离去,投入到各级官场当中的情景。
他们里面的有些人,必然会被腐朽的守旧势力所同化。
可是,却有更多的人,愿意在自己的带领下奋发向前!
当越来越多的国子学学子,投入到官场之中,肯定能一扫元朝那里传下来的各种乱象。
一扫蝇营狗苟,让大明的官场配得上大明这个新生的国家,朝气蓬勃!
不仅是官场,今后各地的吏员,也同样要受到国子学的影响。
他这边让国子学学习成绩不好的人去做吏员,只是一个开始。
今后,随着大明立国的时间越来越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有才华有学识之人将会更多。
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官位肯定是不够用的。
那么正好可以把吏员也考虑其中。
让众多的学子们想要当官,便先去考吏。
然后再从吏员一步步的进行升迁,
今日之事,只是先开个口子,今后等到受教育的人变多之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行公务员考试了!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不从基层干起,便处于高位之上。
对于很多的情况都不会太了解,不利于今后的治国理政。
只有一步步从底层杀起来的人,那才是真正的人杰。
在治国理政等各个方面,都会变得不同。
“诸君,一起努力吧!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事情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诸君与咱共同努力,共创辉煌!
让我大明翱翔于九天之上,让我大明远迈汉唐,开创出一个全新的盛世!
当盛世来临之时,有咱,亦有诸君!
如此,方不负人间走这一遭!”
朱元璋提高声音,结束了这次的谈话。
而他这话说出后,又一次令很多人心情激荡,嗷嗷直叫。
这也宣告的朱元璋这一次国子学之行,圆满结束。
又在国子学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时辰,仔细的看了国子学的各个地方,并将一些该要交代的事给交代完毕,朱元璋带着太子朱标,在众国子学师生的相送下,离开了国子学。
看着那吊着的金文徴,魏朝等人的皮,朱元璋突然间有些遗憾。
觉得亏大了。
没有做到物尽其用!
今后再有人被判剥皮揎草了,不能再让行刑的人来动手了。
而是应该让太医院里面的人动手,对他们进行解剖。
让医生们,仔细的来看肌理,看心肝脾肺肾等等。
通过这样的办法,也能够促进医学的一大发展。
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今后,就这么做了!
……
“陛下,吏员不能成为官员,请陛下三思。”
第二日早朝,丞相胡惟庸望着皇帝,一脸的诚恳。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1020/128443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