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顺
逃亡的路上,姚兴怎么都想不通自己为何会败。
还败的如此之惨。
晋军一路从青泥关追杀到了蓝田,单是死在他们手上的秦军就有七八千众,也就是说,每个晋军至少杀了十人以上……
姚兴彻底胆寒了。
刘裕虽然不在军中,但这支人马却是刘裕一手带出来的,从上到下继承了刘裕的风格。
一想起潼关外堵着的三万晋军,姚兴越发惊惧。
如果那边的晋军,也像这支人马一样凶悍,那么秦国的末日就真的到了。
其实以前秦军没这么弱的,柴壁一战,四万姚苌时代留下的精锐尽数被俘,秦国到现在还没喘过气来。
为了抵御晋军北伐,姚兴临时征发关中诸族,组成了一支新军。
没想到实力这么弱。
“幸好有潼关和蒲阪。”姚兴心里安慰着自己。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想着潼关之外的晋军,斥候从北面狂奔而来,满脸惶恐道:“陛下,晋将毛德祖、刘钟、朱龄石等艨艟溯渭,杀入关中,已至泾上!”
泾上乃泾水入渭水之口,其后便是灞上,灞水后面则是长安!
怕什么来什么,形势已经恶化到了这种地步。
姚兴的脸“唰”的一下,变得铁青,“姚绍、姚洽、安鸾、姚墨蠡、唐小方诸将何在?”
秦国仅有的精锐都集中在了东面潼关蒲阪一线,竟然就这么放晋军杀入关中了……
斥候赶紧道:“大将军已率诸军衔尾而来!”
姚兴望了一眼城外遍地的死尸和耀武扬武的晋军,顿时一阵头皮发麻,北面的晋军可是有三万,汇集了几乎所有北府精锐。
姚绍手上虽然有五万大军,但这这一战的胜负,姚兴心中没有半点底气。
尚书左仆射尹纬急道:“陛下,万不可灰心丧志,长安尚有四万人马,今大将军阻其后,晋军远来,粮草必然不济,已成瓮中之鳖,陛下只需坚守长安,待其粮尽,反手一击,可灭北府主力,北府既灭,中原必不能守,再出关一战,中原可得!”
晋军杀入关中,来势汹汹,但秦军主力还在,并且已经切断了毛德祖的退路。
所以这一战只要守住了长安,这三万北府精锐必败无疑。
北府主力被灭,中原必然守不住,姚兴就能反败为胜。
这时又有斥候来报,“禀陛下,姚强、姚难两位将军率一万步骑直抵泾口,抵挡晋军,安鸾、姚墨蠡两位将军骑兵昼夜奔袭,赶至灞上布防!”
姚兴深吸一口气,收敛心神。
形势似乎还没到最坏的地步。
甚至还有一丝丝转机。
“陛下还可向北魏求援,当今天下,三足鼎立,晋一家独强,秦魏两弱,若晋灭秦,魏亦难独支!”
尹纬也是三朝老臣,出身天水尹氏,投靠姚襄,后归于前秦,拥戴姚苌自立,姚苌病重时,与宗室重臣接受遗命,成为托孤之臣,辅佐姚兴即位。
废桥之战中,他率军抢占废桥,截断水源,苻登急攻之,不能下,士卒渴死十分之二三,其后领兵与苻登决战,大获全胜。
秦国到了这种地步,也顾不得旧怨。
姚兴拉住尹纬的手,“若无尹公,朕几亡国矣!”
当即派人快马奔向魏国求援。
被尹纬一席话激励,姚兴信心回升不少,“诸将听令,随朕返回长安,一同围攻毛德祖、朱龄石所部晋军,定要让他们片甲不归!”
不过,他的信心回升了,将领们却没有,眼神的惊恐并未消散。
围攻沈田子时,姚兴也这么信心万丈,却败的一塌糊涂。
秦军的胆气完全被打散了,要知道,这是姚兴御驾亲征!
皇帝惨败,对士气打击更大,而且渭水上的北府军足足有三万之多!
胜负取决于实力,而不是一张嘴。
“都听清楚没有?”姚兴手按剑柄,本来就因惨败心中郁闷,见诸将这么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顿时恼火。
“领命。”将领们无精打采的回应着……
滑台。
“这还是人吗?”刘道规读完各方战报,也是惊讶不已。
沈氏兄弟千余众不仅攻破了武关、青泥关,还击败了姚兴率领的五六万大军,阵斩七八千众。
“如此看来,秦军战力还不及当年的妖贼,这一战打完,姚秦已经灭了,他兄弟二人当为首功。”
刘裕满脸欣慰。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难怪他如此看重沈氏兄弟。
这两人跟他是类人,打起仗来,都是不怕死的狠人。
不过毛德祖、朱龄石、沈庆之这一路也不遑多让,直接艨艟溯渭,绕开了蒲阪和潼关的秦军主力,在泾口击破姚强姚难的一万步骑,斩杀姚强……
这场北伐实在太顺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晋室经过刘道规和刘裕的土断,国力恢复,这么多年的征战,华夏衰落的士气,在兄弟二人一场场的苦战之中悄然回升。
可以说现在的晋军,正处在实力巅峰期。
国中无论百姓和士卒,无不对这一次北伐报以殷切希望。
这不是刘裕和刘道规的北伐,而是衣冠南渡后,华夏酝酿八九十年的一次绝地反击!
整个民族的气运都与这一次北伐连为一体。
谢晦道:“毛德祖朱龄石身陷重围,若姚兴据而不战,坚壁清野,胜负难料,我等可以入关,先灭姚秦。”
“不必,毛德祖朱龄石诸将必胜!”刘道规并不打算支援关中。
“哦?”刘裕笑了一声,“看来阿规信心十足。”
刘道规道:“滑台距关中将近两千里,且蒲阪、潼关皆在秦军手中,我们赶过去于事无补,还不如继续坚守滑台,与魏军对峙。”
现在赶过去也来不及。
谢晦人长得不错,口才也好,文政能力极佳,但在军略上,欠缺太大了。
十几万步骑坚守北岸,刘道规现在想退也退不了了。
不然大军一动,十几万魏军顺势压下来,非但中原不保,连江淮都危险。
衣冠南渡之后,高门最大的弱点便是军事能力不断退化,最明显的便是谢氏,谢玄风华绝代,谢石谢万尚可,到了谢琰谢裕谢晦,就只剩下空谈了。
这种局面也出现在桓氏身上,桓温的几次北伐,严格来说,并不是败在正面战场上,而是败在后勤上,每次北伐前期都是压着胡人打。
但桓温桓冲之后,桓家也跟着腐化了,桓家能打的人越来越少。
这时斥候飞奔来报,“报——毛德祖与萧承之、沈庆之三位将军在灞上大破姚绍、姚瓒、姚丕三军,斩甲首四千余众,前后击破四万秦军,继续朝长安逼进!”
“大善!”刘道规同样一脸欣慰。
其实青泥关之战,秦国的脊梁已经被打断了,姚兴御驾亲征,连八九百北府军都对付不了,关中百姓和士卒会怎么想?
身为皇帝不能轻易出征,出征之后,不能败。
“大将军麾下真卧虎藏龙也。”谢晦赶紧上来拍了个马屁。
刘裕道:“西面之事无虑,如今可以准备伐魏了!”
众人都望向刘道规。
刘道规道:“长安未克,关中不宁,姚秦诸将在外,眼下并非伐魏之机。”
虽然西面战事顺利,但长安还没有拿下,秦国的势力还在。
这个时候出兵北上,实在有些托大了。
当初北伐时,刘道规就不怎么赞同伐魏,只是没想到姚兴败的这么快,一戳就破,前后不到三个月,兵败如山倒。
但魏国跟秦国不一样,实力雄厚,人心稳固。
就算要伐魏,也应该是吞并秦国之后,从关中调出一二支精锐。
只攻打河北没有任何意义,河北更像是一张大网,拓跋嗣数万精骑屯于中山,居高临下,引而不发。
“时不我待,魏国之害犹在秦国之上,今携大胜之势,四方破胆,可长驱直入,你可在滑台安坐,且看我来破敌!”
刘裕神情异常严肃,根本听不进刘道规的劝。
这时谢裕站出来拱了一把火,“宋公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拓跋嗣乳臭未干,只需在河北打出一场大胜,魏国定会如秦国一般分崩离析!且河北百姓盼王师北伐,如盼星月,我军悬于大河之南数月而不北渡,必大失人心!”
“我意……已决。”刘裕剧烈的咳嗽起来。
刘涓子赶紧上前,为他把脉,但看向刘道规的眼神中,却带着深深的忧虑。
刘道规知道沈田子和毛德祖的大胜,激励到了他。
以他的性格,是绝不肯病死在榻上的。
刘裕北伐虽然也有一些私心,但同样也是他一辈子的夙愿……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1066/128421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