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马
东莞郡。
数千骑兵贴着山脚飞奔,后面还跟着上万匹战马。
徐东三郡气候温润,水草充足,战马在粟豆和盐的喂养下,毛色油亮,膘肥体健,身躯高大,跑动起来,生龙活虎。
就连那些驴骡也非常健壮,驮负一名无甲士卒不在话下。
徐东三郡收复后,地广人稀,刘道规干脆当做牧场来用,用丁零、乌桓、鲜卑奴户为牧民,专门培养战马。
“不错不错,这些战马绝不比魏军差!”刘道规牵着一匹枣红大马,轻抚着马颈。
王元德抱怨道:“一匹战马日食豆、粟等精料五升,草料十斤,盐二两,两万匹马年耗粮食三十六万石,草料七千多万斤!为了养活这些马,属下动用了上万奴户,专门为他们种草。”
“这么多?”刘道规咋舌不已。
三十六万石粮食,都能养活十万步卒一年。
这还不算草料和盐的花销,难怪彭城没存下什么钱粮,这些战马就耗去了大半。
旁边的刘义武道:“草原的那些蛮夷自己都养不过,如何养活战马?”
“他们的马只吃草,跟人一样瘦弱,且装备不及我军,战马负载低,不需要这么精养,按他们的养法,属下也能养十万劣马出来。”
王元德在现有财力下,能养出两万多匹好马,能力已经非常强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汉家骑兵与草原的乌合之众自然不同,此次北伐若胜,元德当为首功!”刘道规赞赏不已。
关中与中原不同,没那么多的河渠,除了渭水,其他河道无法承载大型战船,水军作用有限。
这一战还要考虑北魏,拓跋嗣必然不会坐视,所有手上必须有一支强大骑兵在。
“若能克复神州,属下粉身碎骨也值了。”王元德忽然感慨起来。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
同为太原王氏,在江左和在北方,简直判若云泥。
相比王恭、王国宝这些人,王元德才是真正的士人,能文能武,有家国情怀。
“不用粉身碎骨,北伐必胜!”
刘道规与其坚定。
时代变了,自从自己兄弟掌权后,对外征战,对内土断,华夏已经重新焕发生机,名将辈出,名臣亦层出不穷。
而胡人的气运整体在衰落。
刘道规隐隐觉得这一次北伐与以往不同,是华夏最后一次反击,赢了,克复神州不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
若是败了,很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晋人的心气会随之丧尽。
等北方再一次角逐出新的霸主后,南国也就走到了尽头。
所以这一战刘裕和刘道规全力以赴,晋室的各种矛盾也暂时消失,朝野上下,中外诸军,全都将精力集中在北伐上。
彭城、广陵、建康、襄阳、许昌都在厉兵秣马。
官府如此,民间也是如此,每天都有十六七岁的良家子堵在兵曹衙府前,询问何时征兵,还有很多奴户,主动奉上粮草和牲畜,希望北伐成功后,能转为民户。
刘道规推行四等民制,晋人得利最多,也是最拥护的一批人。
奴户对北伐的热情还在民户之上,只有战争,他们才能早日翻身,成为民户。
奴户虽然带着一个“奴”字,日子过的其实并不差,至少每天能吃上饭,对比以前在翟魏、后燕、南燕治下,强了太多。
十五年后,转为民户,也就没什么怨气。
唯一凄惨的就是贱户,基本就是军奴和农奴,没日没夜的干,只能填饱肚子。
不知不觉间,秋收到了。
虽然濮阳、济北一些郡县发生了旱灾,但淮河流域和江汉平原全部丰收。
一车车稻谷晒干后送入粮仓,稻草则堆成垛,储备起来,既能当燃料,也能当牛马的饲料,还能给将士过冬。
刘道规还在清点粮仓,斥候却飞奔而来,“报——姚硕德率四万步骑出潼关,攻打弘农,姚兴亲率五万大军入华阴。”
“姚兴狗贼,竟敢攻我!”刘义武勃然大怒,脸上的伤疤颤动,凶相毕露。
王元德道:“姚兴定是得到消息,先下手为强。”
晋室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到处都在动员,姚兴不可能没收到消息。
“不用激动,虚张声势而已。”刘道规无比淡定。
“阿父怎知他是虚张声势?”刘义武好奇起来。
“他连一个仇池国都不敢打,如何敢出关与我决战?别忘了姚秦北面还有刘勃勃虎视眈眈,姚兴敢动,刘勃勃必杀入关中,姚兴弄出这么大阵仗,不过是来打乱我们的节奏,不必理会。”
姚兴这个人治理能力不错,军事能力一塌糊涂,柴壁之战关乎秦国国运,他却选择袖手旁观,坐视四万精锐覆灭……
当年不敢决战,如今更不敢。
弘农有朱龄石朱超石兄弟,洛阳有毛德祖,挡住他们绝无问题。
果然,没过两天,斥候又传回消息,姚硕德假模假样的围住弘农城,射了几箭便老老实实的退兵了。
但秦军退走后,魏军又来了,长孙肥、达奚斤率三万骑进驻平原郡,袭扰青兖二州,游骑一度渗透进淮泗,进入鲁郡。
从这个举动上看,魏国必然不愿看到秦国覆灭。
就算两国间没达成什么协议,也肯定形成了默契。
“来而不往非礼!”刘道规也不管之前的盟约,召集虎卫军、府兵、义从军,组成六支步骑,每支三千人,乘上水军战船,自桓公渎入黄河,进入黎阳,杀进河北。
河北这几年在拓跋嗣治理下,也恢复了一些生机,人口增长不少。
很多部落南迁安平、河间、清河、魏郡、巨鹿诸郡。
正好又是秋高马肥之季,既然魏国先动手,刘道规不用跟他们客气。
黄河两岸,刀光一片。
汉家子弟骑上了战马,完全不弱于胡人,而且刘道规的马成天吃精饲,比胡马更健壮,在河北来去如风。
魏军来的少,会被一口吃掉。
来的多,早就逃之夭夭。
魏国当然也有精骑,但都跟着拓跋嗣就食于云中郡,一时片刻赶不过来。
不到一个月,牲畜、粮食、俘虏络绎不绝的被曹霁的漕船运回彭城。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1066/128422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