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大结局


  明明在原本的故事中,他那么努力地保护了她,自己却没落得一个好下场。

一想到弹幕上说,西陵深会被千刀万剐凌迟而死,那种痛就真切得仿佛割在她自己身上。

就仿佛……真的曾经发生在她眼前似的。

忽然间,赫连舒仿佛被一道惊雷劈中。

这一切的确都不是什么“剧情”,而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

上辈子的事!

赫连舒看着面前的淑妃,忽然笑了笑,“谭茵姐姐,十二年前我们也见过面的。”

就在那个破庙,在池家那些流放的人群中。

淑妃脸色微变,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说出话,赫连舒又道:“你可以放心,西陵深为我做过的事,一桩桩一件件,我永远都记得。今生只要他不负我,我永远不负他。”

上辈子婆婆不喜、丈夫暴虐,第一个孩子因此流产。

名义上的妹夫还用违背人伦的所谓“偏爱”害得她被打入天牢、名声尽毁。

被关在天牢里的每一天,她都想过自尽。

是西陵深偷偷找来太医给她看病,将药混在饭菜里骗她吃下去,才保住了她的性命和肚子里的第二个孩子。

前世,她没有机会得知西陵深对自己究竟是什么感情。

但今生,她一定会好好珍惜。

得到这样的回答,淑妃也不再有敌视的神情,端详赫连舒片刻,笑了笑,“好了,一路赶回京城也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等你再次醒来,一定会有让你满意的好消息。”

赫连舒颔首。

有弹幕在身边的帮助,她丝毫不怀疑,今生一定会掌握一切主动权。

等到赫连舒再次苏醒的时候,已是暮色四合、天色暗沉的时节。

她掀开被子,起身下床,忽然发现窗口站着一个人影。

“是谁在那?!”

赫连舒下意识地退回去,摸到枕头下的刀。

可随着那人转过头,她立刻认出了那个令人安心的身影。

手中的刀跌落,赫连舒快步上前扑进他的怀中。

“还真是警惕啊。”西陵深摸了摸她的头发,唇边带笑。

赫连舒脸上浮起热度,在他的腰上掐了一下,“别取笑我了……怎么样,一切都还顺利吗?”

西陵深拉着她的手来到桌边坐下,点亮了灯。

“我们进宫的时间非常及时,皇上这些时日总是吃太子进献的各种补药,还打算听从许恩元的邪门歪道,找年轻人和他换血以求长生。

“可你知道吗?皇上想到的换血之人,竟然就是太子,毕竟谁是他最忠心的儿子,他心里最有数。”

赫连舒一愣,一拍脑门。

这么说来,一切都说得通了!

为什么前世南宫邈机关算尽,堂堂一个太子却莫名其妙被废被杀。

原来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报应!

他特意弄出来哄皇帝的长生之法,却把他自己变成了祭品,献出了生命!

“那南宫邈他现在怎么样?真的已经被换血,被弄死了吗?”赫连舒迫不及待地问。

西陵深笑了笑,“如果我再晚去半个时辰,他真的就回天乏术了。”

赫连舒不禁有些惋惜地叹了口气。

如果太子直接就此死掉了,倒是能省很多功夫。

她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听西陵深继续道:“不过,因为我揭穿了南宫邈纵容许佛元这等庸医迫害百姓的行为,皇帝今晚已经拟了圣旨,改立十一皇子为太子,废除南宫邈。”

这也是个极好的消息。

赫连舒站起身,走过去紧紧拥抱他。

“太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彻底安心了。”

此言不假。

南宫邈如前世一般,被废了。

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在被废之前还没来得及与赫连铃成婚。

但赫连铃还没来得及庆幸,赫连家就随着废太子一并倒台了。

堂堂太傅,却在暗中和太子一并资助着残害百姓的“庸医”,这样的罪证拿出去,简直是骇人听闻。

得知消息的京城百姓们纷纷对着太傅府的大门扔烂菜叶,而太傅之女赫连舒的大义灭亲,则被百姓们津津乐道。

“到底是我们民间长大的姑娘,就算被勋贵老爷们认了回去,也是心怀百姓的好人啊。”

到了这个时候,赫连铃才想起来要和赫连家摆脱关系。

她拼命地解释,自己只是一个假千金,自己当年被抱错了,现在太傅府出这样的事情,完全就和她无关。

可是赫连盛和张氏夫妇被流放在即,儿子赫连景又身患绝症、连行动都难以自控,必须要一个人在身边照顾。

于是竟索性让赫连铃和赫连景去官府签了婚书,以夫妇的身份让赫连铃跟着他们一家人一起流放去了极北之地。

临行之前,他们托了许多关系想要再见赫连舒一面,都无一例外的被拒绝。

赫连舒只是让人带了一句话过去。

“我知道你们不是真心想认我,我与你们之间也并无亲缘,还是不要再见为好。”

赫连家就这么消失在了上京城之中。

长宁侯府也随之倒台。

原本应该上交的谢家军因为誉王妃的弄权而重见天日,跟着废太子险些闹出了一桩大事故。

侯府自然不再存在,谢家被贬为庶民。

谢灿儿还想着能够凭婚事翻身,可京城勋贵圈子的人,没有一个敢再和谢家人有所牵连。

因为,身体已是强弩之末的皇上居然封了一位新誉王,并任命他为摄政王。

这位摄政王,竟然就是曾经的锦衣卫指挥使,西陵深!

而他竟然就是已故誉王流落在外的私生子!

有西陵深的庇护,十一皇子安稳地活到了皇帝驾崩、自己登基为帝国日子。

随着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曾经的许多冤假错案也被一一翻出来平反。

隋家、池家……诸如此类。

隋宁带着儿子与流放回来的家人重逢,隋氏也有许多在岭南磨炼出来的青年才俊,成为了新帝的左膀右臂。

至于池家,虽然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当年的流放中,但终于获得了清白的名声。

摄政王和王妃的幸福生活,也在史书中被大力褒扬。


  (https://www.2kshu.com/shu/91264/4943737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