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三国:词条融合,改天换命 > 第132章 穿越来的第一个岁除

第132章 穿越来的第一个岁除


陈留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前  122年),统辖十七县,其中包括陈留、浚仪、雍丘、尉氏、酸枣、襄邑等。

    此地地处中原腹地,北接兖州,南连豫州,东临徐州,西通关中,乃是中原地区的交通要冲。

    加之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素有“天下粮仓”之美誉。

    在战乱爆发之前,陈留人口超过百万,是兖州人口最多的郡。

    不得不说,张邈把陈留打理的还算不错,即便经过几次动乱,陈留郡如今还有近四十万人口。

    相较隔壁十室九空的颍川郡,确实是好上太多了。

    鄄城工坊,除造纸作坊外,其余的都要迁到陈留郡。

    工坊里的秘密太多,离得远了曹彦不放心,也不方便搞钱。

    鄄城工坊外的驻军,从曹昂、赵云两军换成了曹仁。

    曹操也知道造纸术的重要性,只有让最信任的人守着才放心。

    陈留郡的工坊地址,卫臻已经替曹彦选好了,也是个远离人群、依山傍水、易守难攻的地方。

    有卫家帮助,曹彦也省心了不少。

    搬家是个体力活,繁琐又耗时。

    曹彦一行人,一直忙碌到年关将近,才将诸事安排妥当。

    曹彦等人搬进了新宅子,这宅子比在鄄城的更为宽敞,足够曹昂、赵云、夏侯兰、诸葛亮、徐庶、典韦、满宠、曹休他们这一群人都住进来了。

    赵云、夏侯兰、曹昂、诸葛亮、曹休年龄都不大,最大的曹休十八岁,最小的诸葛亮才十三岁。

    年轻人极易打成一片,有他们在,整个府宅都显得活泼了起来。

    大年三十,陈留郡飘起了细雪。

    曹彦站在廊下看曹昂和夏侯兰二人在院子里堆土灶。

    两人裹着厚棉袄,鼻尖冻得通红,却为了灶台该砌三层砖还是四层砖争得面红耳赤。

    赵云蹲在石案前剁饺子馅,刀刃拉出了片片残影。

    诸葛亮一边写着春联,一边对身侧的徐庶说道:“元直兄,墨汁要研得再浓稠些。”

    徐庶如今跟诸葛亮好的如胶似漆,晚上都睡一张床,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徐庶在给诸葛亮磨好墨后,又举起裁好的桃符,时不时凑过去瞧两眼。

    见诸葛亮写完了“五谷丰登”四个大字,忍不住笑道:“孔明这字倒是愈发精进了。”

    “尚可……”诸葛亮直起腰,微笑的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曹彦这时候抱着一摞新裁好的窗花纸,从屋里出来,正撞见满宠抱着个陶罐往厨房走,于是好奇问道:“伯宁,你这罐中是何物?”

    满宠掀开陶罐泥封,一股子酸甜的梅子香气,混着酒香顿时扑面而来。

    见典韦往这边凑过来,满宠慌忙按住罐口:“此为今夜守岁所备,可经不起老典你‘尝一口’。”

    显然,典韦已经是惯犯了。

    典韦无语,转身又去劈柴火去了。

    日头偏西时,灶台上的蒸笼冒起了屡屡白烟。

    曹彦挽着袖子教众人包起了饺子。

    赵云捏的饺子歪歪扭扭,边捏边嘟囔:“这可比练枪法难多了。”

    夏侯兰却学得极快,指尖翻飞间,饺子在竹篦上排成整齐的队列。

    曹昂却躲在一旁,偷偷用面团捏出个小泥人,眉眼间惟妙惟肖,不知是照着谁的模样做的。

    众人正笑闹间,忽听得院外传来马蹄声,踏雪之声由远及近。

    就在这时,曹休突然跑进了后院,喊道:“主公来了!”

    曹休才来兖州不久,还比较拘束,公开场合一般都喊曹操主公。

    话音刚落,

    曹操穿着厚实的裘皮大衣,身后跟着许褚、戏志才、郭嘉三人踏雪而入。

    许褚怀里抱着个大食盒,掀开盖子便是扑鼻的烤肉香。

    戏志才提着两坛好酒,封口的红绸还沾着雪粒。

    郭嘉手里攥着串糖葫芦,见曹彦看过来,忙不迭的往身后藏。

    “哟!是大兄啊!”

    “见过父亲!”

    “见过主公!”

    郭嘉还是没有躲过曹彦的毒手,被曹彦将糖葫芦硬抢了过来,与诸葛亮分着吃了。

    “本欲让你回鄄城与老爹他们一起过年,”曹操搂着曹彦的肩膀往屋里走,说道,“但想着你这儿应该更热闹,便厚着脸皮来蹭顿年夜饭。”

    众人闻言,哄笑起来。

    许褚来到跟典韦身边,蹲在土灶台上,开始翻动烤架上的鹿肉,油星溅在炭火上,不时腾起火苗。

    守岁的火塘烧得噼啪作响,琉璃灯挂满了廊柱,将雪地映得五彩斑斓。

    曹彦特意令工匠造了一张大圆桌子,虽然人多了点儿,但勉强还是能挤得下。

    曹彦给每人斟了杯梅子酒,曹操端着酒盏环视众人,感慨道:“多少没有好好过过岁除了!

    如今,咱们也算是立稳了脚跟,今夜便好好庆祝一番!

    干!!”

    “干!!!”

    众人举杯,一饮而尽。

    各种酒肉纷纷端了上来。

    曹彦教了大家“哥俩好”的划拳游戏,桌上气氛瞬间热闹起来。

    酒过三巡,曹操忽然又看见了曹彦腰间晃荡的香囊,顿时挑眉道:“子安,你这香囊倒是雅致,莫不是哪家姑娘的心意?”

    满桌人霎时静了下来。

    诸葛亮捧着酒盏的手指紧了紧,眼尾却悄悄往上挑。

    曹彦低头去看香囊,却被郭嘉眼疾手快抢了过去:“绣工精细,针脚细密,定是出自女子妙手!嗝~~~”

    随后,郭嘉摇晃着香囊望向诸葛亮,问道:“孔明可知这是哪家姑娘所制?”

    曹彦一把夺回香囊,别回腰间,说道:“休要胡闹,此乃孔明所赠。”

    郭嘉满脸不信,徐庶却恍然大悟。

    曹操笑眯眯的问道:“孔明,你且说实话,可是你赠予子安的?”

    诸葛亮放下羊腿,认真地点头道:“是我送的。”

    不等其他人说话,他又补充道:“但香囊是我家大姊亲手缝制的。”

    话音未落,曹昂已笑得呛了酒。

    赵云和夏侯兰对视一眼,眼中都是“果然如此”的神色。

    曹操放下酒盏,对曹彦说道:“子安今年二十有三,梦雪也及笄了吧?”

    诸葛亮回道:“大姊今年十六岁,已然及笄。”

    火塘里的炭火,忽然“砰”地炸开了一溜火星。

    曹彦忽然忆起在诸葛家廊下初见诸葛梦雪时的模样,她青丝垂肩,素衣胜雪,面容端丽,气质温婉……

    曹操笑着说道:“梦雪我见过,生得确实聪慧秀丽,和子安很是般配。”

    随后,他转向曹彦,说道:“人家姑娘已经如此表露心意了,你可不能辜负了人家!”

    曹彦方才发现,自己对诸葛梦雪的记忆竟然这般清晰、深刻。

    他也意识到,他心中其实对诸葛梦雪也颇有好感,只是一直未曾留意。

    此时见众人都看着自己,气氛也烘托到了这里,他也不再扭捏,直言说道:“实不相瞒,我对梦雪确实颇有好感。”

    曹操笑着捶了曹彦肩膀一拳,转头对诸葛亮道,“明日我便差人去奉高下聘,你这当弟弟的,可别舍不得姊姊。”

    诸葛亮起身郑重地行了个礼:“岂敢……那也是大姊的福气。”

    守岁的梆子敲过三声时,雪停了,曹操等人也全都喝到桌子底下去了。

    曹彦走出大堂,站在廊下望着夜空,心中不知在想着什么。

    赵云拿着裘皮披风,轻轻搭在曹彦肩上。

    曹彦轻声说道:“多谢子龙。”

    赵云与曹彦并肩而立,回道:“该道谢的,是兖州百姓!若无您和主公,他们怕是难以熬过这个年关。”

    是啊!

    若没有曹操、曹彦,兖州或许早已沦为黄巾军的天下,又或者成为袁术那位绿林扛把子的狩猎场……

    火塘仍散发着余温,远处传来零星的爆竹声。

    曹彦摸着腰间的香囊,忽然觉得这个年关格外温暖。

    或许,这便是最好的年岁

    ——

    有知己相伴,

    有良人可念,

    有烟火可亲。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182/128449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