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坏心办好事
推荐阅读:傲世琼霄 异世纪福音圣男 我在俄国当文豪 猎魔人:基里曼大师拒绝女术士 柯南之死神盯上我 迢迢仙凡路 县令起步,我在仙朝当天官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我在诡异都市当剑豪 四合院,傻柱:我这辈子父母双全
林秉正也没想到,这帮学政官员竟然这么搞。
他也没明白了这些学政官员的心思。
县试竞争也很激烈,将这些聪明的寒门子弟送去国子监预科,也能卖给当地乡绅一个人情,让他们的子弟更容易考上秀才。
而这些没有家族撑腰的寒门子弟,能读书都已经不容易了,也无法反抗地方学政老爷的命令,只能乖乖的去京师读书。
林秉正心中觉得对不起苏泽,但是自己在山西开展工作,由离不开手下的官员,他想了想,最后只能给苏泽寄去一封信件说明缘由。
反正这些蒙童的学识他也已经考核过了,也满足了国子监预科的入学标准,自己也不算辜负苏翰林的信任了。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山东地区。
相比林秉正,登莱巡抚涂泽民和苏泽关系更密切。
他很快就从手下得到了消息,然后扣下了这些蒙童,用【飞鸽传书】给苏泽送去了消息。
但是苏泽的反应也很奇怪,他感谢了涂泽民的责任心,又请求他将这些蒙童安全送到京师来。
果然不出苏泽所料,这样的事情同样在顺天府发生着。
苏泽心中冷笑,任何涉及科举制度的改革,自然会被旧的知识阶层排斥。
正如清末选派留学生的时候,地方上有势力的大族都尽力不让子弟出国留洋,也不让子弟上新式学堂。
但是等到清末搞了新政,给这些留洋学子和新式学堂的毕业生授官了,这些老旧的知识分子才反应过来。
等那时候,新的知识阶层已经形成气候,他们再反对改革也无济于事了。
历史变革的时候,也是重新洗牌的时候。
——
就在苏泽筹办国子监预科,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
张敬修也在家中过完年,在弟弟妹妹不舍的目光中,辞别父亲张居正,跟着水师提督李超等水师军官返回莱州港。
张敬修本来是要返回直沽号的,但是他回到莱州后,却被水师提督李超喊了过去。
“听说你是举人?”
张敬修有些紧张,难道李超在京师听到了消息,知道自己是当朝阁老的儿子?
但是张敬修也不敢欺瞒上级。
李超说道:
“举人好,咱们水师就要会读书的人!”
“这次召你过来,是为了水师学堂的事情。”
水师学堂?
年前海务教习所升格为水师学堂,皇帝还专门从内帑拨了一万银元,用来扩建校舍招募师生。
李超说道:
“年前两艘新船下水,现在我们水师缺军官缺水手,所以本官想要让你去水师学堂教书。”
“属下去教书?”
李超说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也知道水师多缺人。”
张敬修也跟着叹息,确实如此。
只能说大明的产能太夸张。
自从海贸恢复后,沿海船只的数量急速增长。
这种增长可以说是指数级的。
在开海之前,沿海的远洋船基本上都是外国船。
但是现在的莱州港上,十艘船里七艘都是大明的船。
船的数量增长,对于海员的需求也在激增。
海务教习所,原本是登莱市舶司所设,培养军民两用航海人才的学校。
当时大明水师刚刚筹建,所以从海务教习所招募军官。
现在皇帝拨款,将海务教习所升格为水师学堂。
人才是头等大事,所以李超一回莱州港,就开始建设水师学堂。
首先是学堂的地址。
原本海务教习所在莱州城的码头区,那时候是为了方便招生,也方便学员去码头熟悉船务。
但是军校建造在码头区还是不太方便,管理起来也有难度。
反正要重新开始,提督李超和宣慰使宸昊,干脆直接将水师学堂搬到了莱州外的一座岛上。
李超没太多文化,于是干脆命名蓬莱岛,直接由大明水师运送工匠和建材,在岛上开始建设学堂。
而原本的海务教习所,被李超又还给了登莱市舶司,改为培养商船船员的教习所。
但这样一来,海务教习所的很多教师和学员,留在了市舶司的学校,原因也很简单,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做海军的。
对此李超大怒,他和海务教习所的上级,也是登莱市舶司打起了官司。
可登莱市舶司也不是好惹的,一番官司下来,水师也没占到便宜。
其实李超自己也知道理亏,水师原本借用了市舶司的资源,现在还要抢人家的教师,输了之后也没再争。
可这样一来,水师学堂又面临人才短缺,就等于要重头开始了。
学员还好说,大明水师的待遇不错,而且去年刚刚巡航琉球澎湖吕宋立威,加上报纸上的宣传,只要水师学堂招人,应该能招到学生。
但是老师的问题就难办了。
李超思来想去,想到水师中只有张敬修这么一个举人,于是将他喊过来,让他去新办的水师学堂教书。
张敬修也没想到,自己转了一圈,竟然又被派去了水师学堂教书。
但是李超还不止如此。
他又说道:
“你是我们水师不可多得的人才,只让你教书实在是太浪费了。”
“本督和宸宣慰使也商议过了,咱们水师学堂也要仿武监先例,请陛下担任水师学堂的监正。”
“由本督出任监副,宸宣慰使任教务长。”
“此外再按照现在学堂的旧制,设置一名教学长,就由你来出任。”
张敬修也没想到,自己去了一趟京师回来,怎么就成了水师学堂的教学长了?
教学长张敬修也知道,现在很多学校仿照武监。
学校的监正(校长),一般都请社会名流担任,挂名不负责具体的事务。
监副才是实际的学校事务管理者。
教务长则是负责学校制度,日常风纪的三把手。
但是为了日常教学,又会再设教学长,这是负责教学事务的。
李超走下座位,拍了拍张敬修的肩膀说道:
“水师草创,有些事情就能先办起来再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和宸宣慰使。”
张敬修刚刚准备开口,李超又说道:“但是教官的事情就不要开口了,这件事本督和宣慰使也没办法。”
等李超说完,张敬修也闭嘴了。
合着就给自己这个教学长就是个光杆司令啊!
李超可能也觉得自己做的有些不地道,摸着头说道:
“你也知道的,现在海上人才紧缺,但是朝廷那边也紧缺,咱们大明水师,还是不要给朝廷添麻烦了吧。”
张敬修回到家里,想了想最后还是张开纸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时候能怎么办?
只能请出他的阁老父亲了。
——
京师,武监。
“班正,隔壁有完没完?整日叮叮哐哐的,还让不让人看书了!”
武监骑兵二班的夏忠孝,向着身边的李如松抱怨道。
上次校场阅兵后不久,兵部来武监做了期末考核,李如松这样武测文测优秀的,得到了兵部的嘉奖。
夏忠孝年底武测过关,但是兵法考试没通过。
所以整个过年期间也没能休息,天天留在宿舍读书准备补考。
两测过后,勋贵们都回去过年了,距离京师比较近的武监生也都返乡,李如松本来想要回去的,但是自己老爹写信过来,让自己不要浪费时间在路上,留在京师好好学习。
李如松也不敢违抗父命,只好留在武监宿舍过年。
好在大家都是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也热闹。
除夕当天,定国公徐文壁还代表皇帝来慰问了武监留下的学生,还带来了皇帝赐下的酒菜。
过年期间武监也让武监生外出,李如松体验了京师过年的热闹,对于老家的思念也淡了很多。
只不过武监生的好日子,从前几天开始结束了。
为了国子监预科招生做准备,前几天开始国子监就开始大兴土木,重修校舍。
这下子武监生也知道什么叫做因果轮回报应不爽了。
去年为了演武,他们日夜操练,吵隔壁国子监出来抗议,那时候夏忠孝还是站出来嘲笑国子监生最嚣张的那个。
可刚过完年,轮到国子监那边大兴土木了。
李如松想笑,但是看到夏忠孝痛苦的样子,只能宽慰道:
“听说国子监预科是教务长上奏请办的,是朝廷的大事,你就忍忍吧。”
听到教务长三个字,夏忠孝也不敢再抱怨了。
武监之中,监正监副之外,就是苏泽这个教务长最大。
武监生对他是又敬又畏,对于苏泽制定校规都不敢违抗。
夏忠孝又看了一遍书,实在是读不下去,只能趴在桌案上说道:“咱们带兵打仗的,读这些劳什子书干什么?”
夏忠孝放下书,拉着李如松说道:“班正,你说咱们会分到哪里?”
年后武监生要去京营挂职三个月,这是年前兵部来考核的时候,兵部官员宣布的事情。
夏忠孝从年前就开始惦记这件事。
李如松冷冷的说道:
“教官说了,你补考不合格,就不能去挂职。”
夏忠孝如同被泼了一盆冷水,又重新拿起书。
李如松笑了笑,他拿起书离开学舍,刚出门却被人叫住。
“子茂兄。”
听到这个称呼,李如松就知道是谁了。
在整个武监,二班都称呼他班正,别人都称呼他大名。
文绉绉称呼他表字的,也就只有骑兵科一班班正朱时坤一个人。
果然是朱时坤。
李如松上前打了一个招呼。
两个班竞争,但是朱时坤是成国公的弟弟,也是父亲交代不能得罪的人。
“子茂兄,挂职的事情你怎么看。”
李如松语气平淡的说道:“朱班正,在下自然是听从兵部的安排。”
朱时坤看向李如松,然后低声说道:“子茂兄,你也是军卫世家,应该也清楚京营的情况吧?”
李如松还是谨慎的保持沉默,他不知道朱时坤来找自己的目的,自然不会提前表露自己的态度。
这也是李如松这段时间学习总结出来的“兵法”,在敌人行动之后再动,这才能占据优势。
朱时坤看到李如松沉默,他只好先表达自己的立场。
“子茂兄,京营积弊丛生,兵部让吾等去京营挂职,就是想要借着我们的眼看到京营的真实情况,想办法解决京营积弊。”
“这件事我也和兄长商议过了,这次挂职中无论发现什么弊政,都要如实向朝廷报告!”
李如松知道,朱时坤的兄长成国公朱时泰,还兼任后军都督府都督,这也是京营名义上的统帅之一。
武监之中,勋臣子弟的家人,也多有在京营任职的。
看这样子这些勋贵也达成了默契,不再庇护京营中的弊政。
那朱时坤告诉自己这个消息,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向自己示好?
是要让世兵子弟也要不留情面,揭露京营的弊政?
李如松没有表态,他在京师一年多,性格也稳重了很多。
武监生挂职的事情,涉及多方,其中的水很深。
教官就向李如松说过,这件事是苏教务长推动的。
李如松还是不回应,朱时坤说道:“子茂兄,我们武监生是一荣俱荣的关系,我这次也是真心来提醒你,挂职的时候可不能糊涂,误了朝廷的大事!”
朱时坤虽然不知道京营基层到底腐败成什么样子,但是他怕这些世兵子弟经受不住诱惑,坏了大事。
这下子李如松明白朱时坤的态度了,他也说道:
“朱班正,在下明白你的意思!”
“大家都是武监生,怎么可能辜负陛下的信任。挂职是教务长推动的事情,我等也不会让教务长蒙羞,这件事我会提醒大家的。”
朱时坤拱手说道:“子茂兄如果遇到什么事情,也可以托人来找我,大家都是武监子弟,现在是一致对外的时候!”
这下子就连李如松都有些感动了,两个骑兵班相互竞争,但是日日一起吃住训练,实际上关系并不差。
李如松回去之后,立刻让夏忠孝召集骑兵二班的学生,又向他们重申了军纪,等挂职的时候一定不能给武监丢人。
转眼之间,就到了月底,武监生全部按期返校。
兵部,京营高层,齐齐来到武监,接下来是决定众人挂职去向的时候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262/128431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