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荀子门生
推荐阅读: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洪荒人祖:开局带领人族归隐 斗罗:武魂烈空炎链,禁封诸神 无限,我们中洲队都有光明的未来 四合院之阎解成的悠闲生活 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 斗罗:元素天使,传承七大元素神 斗罗:我,唐舞麟,一个假面骑士 督公 斗罗绝世:开局具现黑渊白花
当新年到来的时候,张良已彻底习惯了这个身份,而关中似乎根本没有细究这件事,也不知道是不是王馀布置得太好。
韩远这个身份依旧很扎实,也彻底融入了支教夫子的生活中。
在秦治理下的蜀地,秦律依旧很严苛,甚至有十分严格的禁巫。
新年时,这里的人们还会祭李冰父子,人们将李冰比作江神,给蜀中带来了富庶。
新年祭祀在成都郡府举行。
由蜀中的人用蜀中语诵读皇帝的诏命。
也有关中来的文吏用关中话诵读皇帝的诏命。
当蜀地的人们用黑牲与玄酒祭祀,用蜀璧与黍祭祀新年时,始皇帝的新年诏命也送到了蜀地。
若是这道诏命与往年一样,其实也没什么。
却有一个消息传来,公子扶苏与丞相李斯已下支教考试的政令,这一次的考试天下但凡有户籍的秦子民都可以参加,包括支教的夫子。
张良对这次考试没什么兴趣,也不想去考试。
得到韩远这个身份,张良可以心存侥幸,但不能糊弄在咸阳的丞相李斯以及咸阳城中的那些人。
因此,拥有这个身份张良已习惯了这个身份,便继续打算在这里蛰伏。
越是了解支教,张良就觉得他越发了解公子扶苏治理国家的理念。
其中,张良确确实实学到了一些以前没有的知识,以及一些更新的治理国家的理念。
历代治理国家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宗室,其次需要招揽天下士大夫,再有强大的兵马,如此一个国家的可成。
但公子扶苏不这么想,这位公子觉得这天下不能只让士大夫治理,士大夫这种利益构成的集团体是对国家有害的。
没错,这确实是张良实实在在看到的话,是在关中送出来的书中看到的。
而加以公子扶苏的支教理念,恰恰也说明了公子重视庶民,让更多的庶民成为官吏,并且排斥士大夫。
以家族为团体的士大夫集体是可耻的,希望以后的学子不要成为这种可耻的人。
张良也不知道这天下名仕是如何得罪公子扶苏。
所谓支教令,不就是为了消灭士大夫家族与名仕吗?
张良想起了一个人,他叫孔鲋。
也不知此人现在是死是活,至今没有消息。
张良心中暗想,如果公子扶苏真的这么做,恐怕真会出一些乱子。
秦选择官吏是挑人的,公子扶苏会选择学识更好的士大夫家族吗?显然不会……那么公子扶苏就会选择学识稍差的庶民。
如此一来,如同孔鲋这样的名仕,势必会觉得被羞辱。
那又如何呢?张良站在人群中抬头看着挂在城墙上的布告,公子扶苏就是这么告诉的天下,他不要孔鲋那样的人有家世背景的名仕。
身份不干净的人秦不要,不就是为吏,其实也没什么难的。
这是在公子扶苏的政令中看到的言外之意。
张良发现江原县其余两位夫子十分拥护公子扶苏的理念,他们是秦最忠心的支持者。
这种感情很纯粹,消灭士大夫,以士大夫为耻。
用他们的话来说,圣贤是人们的圣贤,不是谁家家里的圣贤。
你们家是出圣贤了,但你们家不能靠着圣贤之名,一代接着一代的招摇撞骗,圣贤的后人也需要与庶民一样受到公平的对待。
这是张良从支教夫子口中听说的,对他们来说穷困是一种荣耀。
因他们教书从来不求钱财,只要能够不饿死就会一直教书。
这倒是真的,张良所见的每个支教的夫子,都是十分拮据的。
但有家世背景的名仕则不同。
每每听到这些话,张良都会觉得这种观念,太过严酷。
这些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夫子,天不怕地不怕。
因他们背后站着的是成千上万与他们有一样理想的人。
他们就是公子扶苏最坚定的支持者。
去年的北方发生过几次不大不小的战事,去年国家治理依旧很忙碌。
始皇帝三十五年的新年,扶苏坐在丞相府与老师李斯正在准备着今年秋季考试的事,考试的日子定在立秋时节。
一张张卷子从眼前掠过,扶苏正在检查着考试要用的题目,一场考试每个应试者都需要作答二十张卷子,一共一百题。
这场考试会持续一个月,并且考试的内容现在只有丞相李斯与公子扶苏知道。
这些卷子会被看管十分严格的工匠们刻制雕版,而后一卷卷印出来。
扶苏看着数术一卷,迟疑道:“老师会觉得考试的题目太多吗?”
李斯摇头道:“不觉得多。”
去年冬天到现在,李斯做了不少题目,只是觉得自己又老了几分。
这些卷子真能为国家挑选人才,就连他李斯的都答不上几题,甚至公子还十分大胆地将边关匈奴的难题,放在了卷子上。
还有支教制度的论述,以及六国旧贵族于秦的弊端。
李斯能够想到,肯定会有一些人在考场提着笔颤抖,有关匈奴与边关的问题,是如今大秦正面对的,谁敢乱答?
还有支教制度,说好说坏应该都是不合适的。
甚至六国旧贵族于秦的弊端,这几乎是让人们共同支持秦诛杀六国的旧贵族。
李斯对这些卷子还是很满意的。
卷宗的观念很明确,秦所要的臣子就是要能够拥护国家的,保护国家的,且能够支持国家的一统的。
若连这些观点都不能坚持,那就不能为秦的臣子。
李斯饮下一口茶水,神色凝重。
丞相府的文吏们都知道,丞相每一次看这些卷子,都要一碗接着一碗的喝茶。
扶苏将这些卷子都整理好之后,将其用蜡封好盖印,确认严实却没有疏漏之处,让田安亲自交给皇城中的工匠。
扶苏交代道:“在今年入冬之前,这些工匠都不得离开。”
田安道:“是。”
忙完丞相府的事,李斯就脚步匆匆地前往章台宫。
正值新年,始皇帝坐在章台宫正在看着各地的文书,本是新年庆贺的时节,皇帝却还执意要看各地的文书。
李斯走入章台宫行礼。
嬴政只是抬眼看了看这个丞相,看到丞相的白头发更多了,又收回目光,像是对白发头有些厌烦。
李斯道:“今年给各地的诏命发下去了。”
“嗯。”
“这些文书公子都看过了。”
嬴政道:“有这么多国事都是扶苏在主持,朕想着多看着他。”
李斯觉得皇帝觉得公子会做错一些重要的决定,他面带笑容站在一旁,至今为止公子都是为了国家在制定政令。
既然是为了国家与社稷,公子所做的事自然就不会错。
嬴政思量道:“当初朕与你定下移风易俗的政令,现在看来是不是不合适了?”
李斯回道:“若是公子在这里,恐怕会坚定地认为必须要移风易俗。”
嬴政又道:“荀子的弟子都这样。”
以前韩非也与还是秦王的皇帝说过这样的话。
李斯深吸一口气,而后缓缓吐出,却没有言语。
嬴政又道:“现在朕的儿子也读荀子,这孩子行事如何,你以为呢?”
李斯道:“公子行事颇有当年荀子之风。”
“呵呵呵……”
皇帝忽然一笑。
也不知道这一声笑,是不是听出了李斯的恭维之意。
还是在赞许李斯会讲话,能够在秦廷任职丞相并且这么多年为皇帝主持国家建设,这位丞相除了才能了得,也深得荀子传授的辩论之才。
嬴政道:“朕却听人说,以后人对扶苏的支教之策,颇有怨言,说这不是治国之道。”
李斯行礼道:“当年秦要施行郡县制,那时天下人都反对,乃至皇帝眼前的王绾之流。”
嬴政望着殿外明媚的天,安静地听着。
李斯道:“当年为了施行郡县制,为了书同文,车同轨,这天下反对的人数都数不清,秦因变法强大,如今要治理国家就需要变革,臣常与公子长谈,公子常说秦所拥有之国土比之当年六国之总和都要多。”
“周天子封诸侯国,可诸侯国却不奉周天子,公子以为是周天子不能约束诸侯王,而在诸侯王的纷争中,周天子为了从中周旋却只能处处退让,正如韩非所言慈母会养出败儿,而严厉的主人就不会有强悍的家仆。”
韩非的这句话是比喻,但在公子扶苏看来这慈母就像是周天子。
嬴政道:“如此说来你觉得扶苏之策是对的。”
李斯回道:“公子有言,郡县制重塑了天下,支教制正是在重塑天下人心,这天下要变,那么这天下人也要变。”
注意到皇帝的目光看来,李斯又忙行礼道:“臣……”
“你教导扶苏这么多年,这孩子确实越来越像你们荀子门生了。”
李斯很想解释,其实荀子是一位十分和蔼的老师,这么和蔼的老师应该教不出这样的公子。
话到嘴边,面对皇帝,李斯又说不出口了。
公子哪里像荀子门生,
其实,公子扶苏是越来越像你这位皇帝了。
李斯沉默站在一旁,心里这么想着。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374/128444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