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汉末太平道 > 第85章 无论颍川太守是谁,都只能碌碌无为!

第85章 无论颍川太守是谁,都只能碌碌无为!


四席靠近对坐,药汤热气袅袅,殿中的氛围很是融融。时令的桑葚摆了一碟,去年的干枣也放了小罐。只是这些大医张梁有意找来的果子,大贤良师张角并不怎么去吃。反而是高道奴眨着眼睛,看着枣子咽口水。而张承负听着两位大医的谈论,忍不住郑重问道。

    “师叔!颍川和汝南的黄巾渠帅这么多,竟然只有波才渠帅,和我们一条心?”

    “嗯。波才是乡间豪侠出身,受过我和仲兄的亲自教导,前后得有十年了。其实,他的资历和元义差不多,只是一直在颍川本郡经营,是颍川太平道的总负责人,也是最早加入我太平道的地方骨干。所以,你和道奴等后面见了他,可以喊他一声师兄!”

    大医张梁豪爽笑着,拿了几颗枣子,塞到高道奴手中。接着,他看着张承负的眼睛,肃然道。

    “颍川与汝南的黄巾,数以十万!然而,豫州的世家大族各据一地一县,拥有的土地、佃户规模,可谓是诸州之冠!这些地方大族的影响力,早就渗透到了方方面面,渗透到了我结社的太平道信徒中了!除了郡治所在地,朝廷在其他地方县乡的掌控力,根本比不上世家大族!”

    “这些世家大族虽然没有封国的名号,但他们代代相传,互相联姻、察举、征辟,连接成密不透风的蛛网。各家大姓把持着县乡的职位,兼并土地,减免自身赋税,是实打实的一地‘封侯’!而这些世家大族除了蓄养门客庄客,训练护卫外,也会和地方的豪强联手,甚至派旁系子弟,加入到我太平道的结社中”

    “所以,我豫州的太平道黄巾,虽然聚拢了大量底层的农民,但同样也有许多地方豪强、士族子弟作为骨干加入!他们在地方上的经营,与本地的世家大族密不可分,自然也有着地方渠帅、地方骨干们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实力虽强,却不是我等振臂一呼,或者发出几条命令,就能调遣动的!他们更不会轻易离开盘踞的乡土,带着信徒,和我们去冀州、兖州!”

    “就像汝西何仪、颍南黄邵、汝南何曼、汝南刘辟,这四位渠帅都是一地豪强出身,虽然信奉黄天,以太平道的名义聚拢百姓,自称黄巾.但他们其实不是我太平道的弟子,也没有学过多少教义,只是名义上的‘黄巾军’,实际上的地方豪强结社。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想法,有着本地的利益,背后也都有着本地世家大族的影子.而我并无把握,去指挥他们起事,去掌握他们手中的黄巾门徒!”

    “何仪、黄邵、何曼、刘辟.”

    听到师叔的话,张承负默然不语,反复咀嚼着这四个有些熟悉的名字。这些地方上的黄巾渠帅,相当于“太平道联盟”中加盟的地方领袖。他们自己掌握着一地的太平道力量,信仰太平道的程度很有限,中层骨干也是一样。哪怕是太平道的教首,也没法逼着他们,去做出不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决断。

    如果张承负记得不错,这四位渠帅可是一直在颍川汝南一带,活跃到灵帝身死、献帝继位,活到曹操平定兖州,甚至更久之后。而他们能躲过灵帝大军的征讨,若是没有地方的世家大族帮忙遮掩,恐怕是不可能的。至于黄巾起义、会攻洛阳的大计划中,这四位渠帅举旗响应了多少,参与出力了多少?实在很难说.

    当然,既然他们戴着黄巾,信奉黄天,又是三十六方的方主渠帅,那就是可以争取的中立盟友。只是,需要心里清楚,不能把他们当成同生共死的太平道的核心力量罢了。

    “师叔,那彭脱渠帅呢?”

    “彭脱在汝南的北部,靠近颍川与陈国,也离汝南治所平舆很近。他听过我的布道,是个有想法的,更是能做事的!但他手下的骨干里,也有太多汝南大族的影子。若是明年起事,他一定会响应!但能不能打出汝南郡?就很难说了。至于让他离开自己的根基,带着太平道徒,撤退到兖州境内?嗯,或许能试一试,只是内外的阻碍都很大!”

    闻言,张承负陷入思量。这些豫州的黄巾渠帅们,就像是世家大族蛛网上的茧,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却很难动弹。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都在世家蜘蛛的注目里。若不能下狠手,打破这张蛛网,打破豫州世家大族的制约那么,他们起兵后的生死兴亡,恐怕都在豫州大族的掌控中!可是,这些豫州的黄巾渠帅,真能对本地的世家大族下狠手吗?他们有这个胆量敢做,有这种能力去做吗?

    “豫州平原,河流纵横,一望无际,易攻难守。一旦官军强悍的大部队抵达,再与本地的世家大族达成妥协,有了地头蛇带路,那豫州的黄巾,几乎都能一战而定!这却不如南阳盆地的黄巾军,有群山作为退路了,可以长久纠缠了”

    看着张承负苦思冥想,大贤良师张角轻轻一叹,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未来。他沉吟了会,看着张梁,温声道。

    “叔弟,你在这豫州经营良久,对各地的世家大族也颇为了解。你就给承负和道奴好好说一说,这颍川与汝南的地方情形吧!”

    “好,兄长!那我就从颍川郡开始说。”

    张梁笑着点头,伸手在地上画了个粗略的颍川地图,指点道。

    “颍川郡以阳翟为郡治,户口百万人,是天下数得着的大郡!然而,朝廷在这里能征收到的钱粮却有限,并且越来越少。真要算起来,大概得是30年前,大宦曹腾曹季兴担任颍川太守之后,这颍川的世家大族,就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

    “大宦曹腾?可是沛国谯县曹氏?”

    “不错!正是谯县曹氏!曹腾虽是宦族,但声望清正,与颍川的世家大族、党人士族间,关系颇为亲密,也留了不少恩德。他的名声,至今还在郡中流传!连带着谯县曹氏,也被颍川士族所尊重。”

    张梁伸出手指,向东画出了豫州沛国,又向西点了点豫州颍川。而张承负若有所悟,曹操之所以能够得到颍川士族的助力,恐怕不仅和自身的才能名声相关,更和他祖父曹腾在颍川留下的名望与关系,密切相连!

    “曹腾之后,从桓帝到今上,下一位出名的颍川太守,就是段颎段纪明。这位凉州三明征羌有功,功勋赫赫,是能镇得住颍川世家,为朝廷收上税来的。但是,段颎却和大宦王甫过从甚密,又因为武勋,为皇帝所忌。四年前,光和二年春,大宦王甫被酷吏阳球杖毙磔尸,王氏一族覆灭。而段颎也被收押入狱,一杯毒酒就此身亡。”

    “至于阳球酷烈行事的背后,自然一是出自党人士族对宦族的痛恨,二是皇帝的默许乃至于暗中授意。中常侍王甫帮皇帝除过窦太后与窦武一党,除过勃海王刘悝,甚至参与废除了宋皇后。废后一事后,这位中常侍权势太盛,又与边将联系,已经有了脱出掌控的势头。于是,皇帝就放任阳球,诛杀王甫一族,顺带鸩杀段颎及其心腹!”

    “当然,阳球与党人也没能有个好下场。他不过只是皇帝的刀,沾了太多血后,就会被皇帝立刻折断。同样是光和二年,仅仅半年后的秋天,少府陈球、司徒刘郃、司隶校尉阳球、步兵校尉刘纳四人,就以谋反罪被中常侍张让、曹节告发,尽数在狱中处死!这可是一口气,掉了三个两千石乃至一个三公的脑袋,都是与党人亲密的士族一系,也是第二次党锢的延伸!这宦官与士族间你死我活的斗争,背后可都有着皇帝的操弄!”

    听到大汉朝堂上的血雨腥风,张承负眉头扬起,很是有些心绪起伏。在这东汉末年,宦官与士族拼命死斗,三公与两千石说杀就杀,帝国上层的矛盾早就不可调和了!而在这样上层的政治风暴中,各郡县的官员往往受到波及,决定他们生死的就是自身的站位,还有地方世家大族的庇护。他们早就失去了代表天子权威,治理州郡的能力,也不愿把地方的治理放在心上了!

    “皇帝的太守们来来去去,各种灾害频繁爆发,而地方的世家大族则越发壮大!段颎之后,外戚何进来过颍川,当过一年的颍川太守,其实什么都没做。而等光和三年,何贵人立为皇后,何进就升为河南尹,调往京畿。再往后,杨彪杨文先与党人士族相关,暗中参与过阳球对王甫的诛杀,却因为弘农杨氏的顶级出身,没有与阳球一起被下罪。他短暂的来颍川,领了个颍川太守的职位,也什么都没管,就又升到更贵重的南阳太守去了.然后,就是眼下的即将离职的颍川太守,阴修阴元基!”

    “阴修阴元基?”

    张承负眨了眨眼睛,对这个名字有些莫名的熟悉。而张梁摸了摸下巴,摇头道。

    “不错!阴修是新野阴氏出身。新野阴氏算不上世家大族,连县望都勉强。这位阴太守来到世家众多的颍川,自然是与士族为善,而与黔首百姓无关的!这两年他举了许多孝廉,还开了茂才,察举的都是世家大族的俊杰!至于颍川地方的治理,郡治阳翟有卖官的中常侍宦族张氏,地方上又有各郡望县望.以这位太守的出身,哪怕我看他是个有能之辈,也只能和和稀泥,以‘察举贤才’、‘宣扬教化’为要务!”

    “至于两次大疫,去年的旱灾,还有今年很可能出现的旱灾这位郡守纵然有心赈济,放了些许存粮,却也只能救济个两三千人。至于再多,郡中的府库里,却是根本挤不出钱粮的!他能找阳翟中常侍张让一族收税吗?能找许县陈太丘一族收税吗?能找颍阴荀淑一族收税吗?不可能的,这三家郡望大族,阴太守都得亲自登门拜见,察举对方家族中的年轻才俊,而绝不可能去得罪的。哪怕他有心去收些财赋,郡中的官吏也不可能执行!毕竟,流水的两千石,铁打的世家大族.”

    “而郡中既然无力赈灾,那么地方上世家大族收纳佃农、兼并土地,太平道结社救济、抗税不纳.这位阴太守也就只能视而不见了。他在这颍川大郡当了两年太守,没发生过什么大事情。哪怕饿死了数万灾民,但至少没有人造反起事,已经比绝大多数太守做的要好了!估计年底前,他就能以‘治理清平’、‘举贤任才’的好名声离任,调到司隶去了。至于后面这颍川的遍地柴草,火焰暗藏,世家各怀心思,百姓艰难求活那就让下一任太守去担吧!”

    听到这朝廷太守的作为,张承负默然良久,也不知说些什么。

    这位阴太守能在宦族与党人间保持平衡,没被卷入朝堂的斗争中,又在世家大族与求活百姓间维系局势,安安稳稳的落地,甚至能得一个好名声可见对方绝不是什么平庸之辈,足见其手腕能力!然而,汉末局势如此,哪怕是有能力的人物,哪怕是两千石的郡守,也同样无能为力!就算把张承负放在太守的位置上,他也一样摇摇晃晃,什么都做不了。这还不如在太平道里,能真的站稳了,站在百姓的一方!

    “叔弟,你说这位阴太守即将离任.那接下来继任的颍川太守,会是谁?”

    “兄长,我打听过宦族张氏的口风。说是朝中一直争执不休,没决出个确切的人物来!不过,按照张氏的意思,下一位颍川太守.要么会是个买官前来、替皇帝捞钱的浊流,要么会是个名望高、但不管事的清流。”

    大医张梁看着大贤良师张角的眼睛,明白这位兄长的意思。他饱含深意,一字一句的说道。

    “无论如何,朝廷绝不可能,再派一个像是段颎这样强横的太守前来。朝廷也很难寻到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人物也未必敢来、敢做!要知道,之前雷厉风行、真正做事的段颎、阳球,可都被皇帝卸磨杀驴,弄死在狱中了!在离洛阳这么近的颍川重郡,就和南边的南阳郡一样,唯有垂拱而治,才能有个好下场。做的越多,手段越强硬,得罪的人就越多,一定会卷入朝堂的风暴中!而一旦入了宦族士族的斗争,想要求个善终,那可就太难太难了”

    “兄长,在我看来,下一任颍川太守无论是谁.他都压不住各有心思的世家大族,救不了这颍川数十万受灾的黔首,改变不了我等颍川起事的大局啊!”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488/128454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