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南下打草谷?做梦!【求月票】
推荐阅读:诸世之恶 天灾巨龙,从培养骑士家族开始 高武偏要修个仙 末法天地长生仙 火影里的丧尸仙人 长生修仙:我的天赋有点多 我必须立刻拔剑! 听懂毛茸茸说话,我成御兽第一人 绝美人鱼穿八零,全家排队宠不停 奥特曼:从远古走来的死神
很快,就到了周三。
一大早,周易就开车下山,载着公孙大娘拐到郑尧高速,直奔省城郑州。
这两天,公孙大娘往混元宫转了几千吨粮食,被李白一股脑带到了洮州治所临潭城内,全城百姓和将士,全都被这一神迹惊得说不出话来。
趁着这股热乎劲儿,李白以混元宫大弟子的名义,将一些英勇战死的将士,敕封为了本地的山神和土地。
这下,大唐一方的士气彻底爆了。
活着有神仙帮忙转运粮草,大军不会饿肚子;死了还能敕封为神仙享受香火,朝廷也会帮忙照顾子孙后代,那还说什么,往死里干吐蕃人就是了!
至于军中的吐蕃人,原本还会习惯性的念叨一下天神,祈求天神庇佑,但看到这一幕,直接改信华夏神仙了:
“去你妈的天神,没一点屁用,老子现在是虔诚的道教门徒了!”
一些心急的吐蕃人,甚至还向薛讷、李白、胡紫阳等人求汉姓汉名,身体力行的让自己能够真正成为华夏的一份子。
这种行为,大家自然是乐于见到的,几天下来,胡紫阳已经帮上百人赐姓取名,登记造册,比跟着骑兵作战都忙。
车上,公孙大娘将座位调整好,撕开一包薯片咔嚓咔嚓的吃着:
“道长,以后没仗打了,养的大军会不会拖垮大唐的财政?”
周易说道:
“不会,到时候可以学大明搞卫所制度,或者让大军继续占领国土,缅甸和湄公河平原都占住,在那里种植三季稻,那样大唐就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了。”
公孙大娘无语道:
“再多的粮食也不好往长安转运……对了,我能不能用刻刀改一下黄河三门峡那一段,让河中能行船,这样漕运的大船就能直接航行到长安,不需要再从洛阳转运了?”
黄河最险要的就是三门峡中的暗礁,开元盛世时期,张说曾让人用特制的绳索,在三门峡边上建立巨大的水力转盘,以卷扬机的形式,将下游的运粮船一点点拽过三门峡。
但即便这么小心了,依然会有船毁粮翻的情况发生。
要是改掉三门峡一带的暗流,就不需要这么麻烦了,直接让纤夫拽着,再配合风帆,就能让运粮船逆流进入黄河中游。
毕竟漕运和陆运的成本,那可是天差地别的,就拿唐朝来说,粮食从两淮运到洛阳,几乎没什么折损,一条百吨粮船,几十个人就能运到洛阳。
而从洛阳往长安这几百里路的陆运,百吨粮食至少需要几百人才能运到长安,要是再加上沿途的护卫和负责吃喝拉撒的驿馆,成本会更高,路上人吃马嚼消耗的比例,也非常惊人。
大力发展水运,是势在必行的,长安在唐朝后期不适合担任都城,原因也是跟漕运有关。
没法大批量低成本运送物资,就没法维系都城的安定。
要是公孙大娘改掉黄河中的暗礁,让船只能畅通无阻的开到长安,那就真是天佑大唐了……唯一的短板被补上,世界的长安再也不是一句空谈。
周易一边开车一边说道:
“你现在功德太少,暂时不要这么尝试,等以后功德再多点就可以试试了……要是真可以的话,那李隆基就得给你建庙世代供奉了。”
解决了大唐立国之初就存在却无法解决的大患,别说世代供奉了,整个宗室每天给公孙大娘磕一个都不为过。
一听暂时可能做不到,公孙大娘就开始琢磨涨功德的事了,她打算要继续铲除各种外来教派以及大唐本土的宗教,比如弥勒教,就得坚决取缔。
整天为了造反而造反,这种宗教组织不铲除,百姓们就没有安宁。
这丫头捧着手机查找起了唐朝弥勒教的资料,不过看着看着,注意力就被大数据推送的各种美食给吸引住了:
“道长,咱们中午去吃烩面咋样?”
“没问题,你想吃咱就去,反正天黑之前赶到树木园就行了,时间很充足。”
“网友们还推荐了焖饼和烤鸭,这个好吃吗?”
“可以尝尝,大不了吃完饭多消消食呗。”
公孙大娘搜来搜去,最终决定去郑州烤鸭总店吃饭,因为在这家店里,包子、烤鸭、烩面、伊面、焖饼等等,都可以吃到,算是把郑州的经典名吃汇聚到了一起。
另一边,大明洪武世界,朱标拿着扳手,在帮朱元璋组装固定太阳能发电板的三角铁。
父子俩没让任何人帮忙,对比着图纸一点点研究,就连拧个螺丝也要确认再三,生怕搞错了。
朱标今年虚岁十五,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
他摆弄一会儿,突然惊讶的发现:
“爹爹,仙长赐予的这种螺丝和螺帽,居然可以通用,来回换着拧也没问题。”
对于现代人来说,同一规格的螺丝螺帽能混用是常识,但古代社会是小作坊生产为主的,所有的部件都靠手工锻造,根本没有统一标准,就连大明引以为傲的兵甲和军械,尺寸和重量也有不小的出入。
朱元璋将螺丝和螺帽抓在手中一阵摆弄,赞叹道:
“若我大明的军械也能用此法生产,必然更加精良……上次仙长提到过工业化生产,我估计是看不到那一天了,标儿你可要努力,我大明不管怎么发展,都不能让异族打进来,华夏不能再断送在咱们老朱家手中了。”
朱标觉得这次父亲从混元宫回来后,明显没有那么开朗了,反而愁眉苦脸的:
“爹,仙长训你了?”
老朱搓搓脸,感叹道:
“若仙长真呵斥一顿,我反而会舒坦一些,可他一直说宽慰我的话,让我心里窝得慌……若不是最后一任皇帝还有点骨气,我大明的名声,不比赵佶赵构等人好多少。”
中午,冬日的太阳照在宫中,装好的几组太阳能发电板开始发电,户外电源的充电指示灯变得明亮起来,小屏幕上显示着充电的进度。
看到这一幕,老朱心里畅快了不少:
“有了电力,咱们就能使用很多机械了,仙长说咱们大明已经有了制造后装火帽枪的基础,还说大宋哲宗世界的赵佶,已经做出了雷汞,火帽枪最大的难题已经解决……可我现在还不知道火帽枪是什么东西。”
明初的枪械是领先于世界的,只不过一直没啥敌人,大明的军械没有跟上更新的脚步。
西方开始使用后装火帽枪时,大明依然是火绳枪为主,而清朝甚至还不如明朝,在军火方面实现了大踏步后退,以至于西方用后装火帽枪和栓动步枪突突时,僧格林沁还在搞铁木真时期的骑兵突击。
结果在八里桥,一经交手,这位蒙古第一大将就被英国人打出了应激障碍……手持冷兵器对着射程超过五百米的热兵器发动死亡冲锋,那能落得好了?
好在那会儿西方还没搞出马克沁,要是再晚几年,僧格林沁和英国人的交换比,会更加难看。
太阳能发电板旁边,老朱端着碗吃羊肉汤面条时,朱标站在宫殿的房顶,用望远镜看着南京的布局。
过了一会儿,他下来后说道:
“爹,以后咱真的要迁都吗?”
老朱点了点头:
“南京偏安一隅,不适合控制北方,孔夫子列了十个必须要灭的国家,但咱不能推一下才挪一下屁股,想让人高看咱老朱家,就得主动翻倍,他让咱灭十个,咱就灭二十个……只有战争才能促进军械的革新,否则咱大明就会远远落于西方之后。”
朱标低头想了想,好奇的问道:
“书上说国虽大,好战必亡,您的杀心是不是太重了?”
老朱揉着宝贝儿子的脑袋说道:
“这可不算好战,顶多算是先下手为强,另外,好战不一定亡国,但安于现状,必定会落于人后。”
同一时间,郑州紫荆山百货附近,公孙大娘正在郑州烤鸭总店大快朵颐:
“道长,烤鸭真是明朝人发明的吗?”
周易点了点头:
“按照介绍是这么来的,明朝皇室喜欢吃鸭子,朱棣在燕京建都后,烤鸭也跟了过去,同时吃法也从南京的市井小吃变得高大上了起来。”
来的路上,公孙大娘已经看了好几条吃烤鸭的短视频,娴熟的铺饼蘸酱,再裹起来一口闷掉,幸福感满满:
“下次我要让朱元璋带几只鸭子过来比一比,看哪边的鸭子好吃。”
两人吃饭时,新郑机场内,一架从内蒙飞来的航班稳稳落地,没多久,一个身穿传统蒙古袍的老者拖着拉杆箱,慢悠悠走出机场,来到路边。
刚站稳,突然看向树木园的方向,眼中满是疑惑:
“这是有异宝出现吗?怪不得天神提示我来中原呢,原来有这等好事……”
他正出神时,一辆挂着内蒙牌照的路虎揽胜停在旁边,开车的大概四十来岁,等老者上车后说道:
“酒店定好了,五星级的总统套房,师父你打算在这里呆几天?”
老者系上安全带,指着树木园的方向说道:
“先带我去郑州西南方位,那里好像有宝贝出世,可不能让别人抢了先……郑州真是我的福地,以后我得像先辈南下打草谷那样,经常来这里扫荡一番!”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512/128420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