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太平公主:你二人是否认识我母亲?
推荐阅读:高武偏要修个仙 火影里的丧尸仙人 长生修仙:我的天赋有点多 末法天地长生仙 绝美人鱼穿八零,全家排队宠不停 诸世之恶 我必须立刻拔剑! 天灾巨龙,从培养骑士家族开始 听懂毛茸茸说话,我成御兽第一人 奥特曼:从远古走来的死神
清晨,李白早早起床,先用扫帚把院子里的落叶扫一下,然后拿着周易送他的宝剑,跟着公孙大娘练剑。
刚开光那会儿,李隆基调拨过来一些杂役,但被公孙大娘给退了回去。
一元观没有香火,不需要那么多使唤人,偶尔大扫除,从隔壁申王府借几个人就行了,李成义绝对举双手欢迎。
练剑结束,申王府的管家送来了早餐。
两个人用不着开火,申王府负责管饭,对李成义来说,添两副碗筷的事儿而已,根本不算什么。
今天的早餐是羊肉羹配银丝卷,外带几样蔬菜。
公孙大娘一边往自己碗中放辣椒油一边碎碎念:
“大早上来就吃这个,怪不得李成义越来越往大卫·戴的方向发展呢,得多吃蔬菜多锻炼,他这种吃法,四十岁就是一大关。”
申王府的管家一脸纠结,恨不得当场把自己的耳朵摘下来。
这些大逆不道的话,他可不敢向申王转述。
为了防止公孙大娘再飙出什么过分的言语,管家不着声色的岔开了话题:
“敢问石榴仙子,中午您想吃什么?”
公孙大娘想了想说道:
“蒸饺吧,多蒸点儿,别不够吃。”
管家答应一声,告退离开,留下公孙大娘和李白在一元观的膳房吃饭。
同一时间,太极殿的早朝还在继续,以岑羲为首的宰相在长安城防的政令上,跟王琚吵得不可开交。
双方引经据典,绞尽脑汁证明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看得李隆范和李隆业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觉得吵得实在乏味。
龙椅上端坐的李隆基仿佛入定了一般,对眼前的争吵视而不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在他端坐朝堂时,万骑的统领王毛仲率领三百个精挑细选的士卒,通过宫内一处闲置的院落分批潜入宫中。
如今这支人马刚刚在武德殿前的空地上集结完毕,即将通过虔化门杀向门下省,用李隆基早就签好的诏书,将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拿下,夺取羽林军的指挥权。
只要这一步完成,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太平公主的党羽中,羽林军在宫中值守,对李隆基的威胁最大,所以要先除掉羽林军的总管。
至于朝堂上的岑羲等人,威胁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他们手底下没有兵,可以从容对付。
集结完毕,王毛仲翻身上马,抽出腰间的佩刀,一声不响的领着三百将士前往虔化门,从那里突进门下省。
宫廷内斗方面,王毛仲很有经验,上次斩除韦氏集团的唐隆政变,同样是王毛仲率军杀入宫中,铲除了韦氏的所有党羽。
如今再次上演类似的场面,王毛仲很激动,觉得此战过后,自己大概率能封个国公当当。
不过单纯的爵位已经不能让这位将军心动了,他的目标是兵部尚书,等尘埃落定,得在陛下面前小小的提一下。
为他出生入死这么多次,当个兵部尚书不过分吧?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王毛仲率军走出虔化门,直扑门下省。
半个时辰前,常元楷和李慈接到诏书,正在往门下省赶,很快,双方就在门下省殿外的花园中碰面了。
王毛仲率领的是万骑中精挑细选的三百位壮士,而常元楷和李慈以为来门下省开会,只带了几个随从。
双方刚一照面,常元楷就发现上当了,转身撒腿就跑,但没跑几步,一支羽箭从后方射来,直直穿过他的后脑勺。
这位大将军,一句话没说就重重摔倒在地上,死得不能再死了。
他的几个随从,也被冲过来的万骑将士杀了个干净,连尸体都被马蹄踏成了肉泥。
李慈眼皮活,立刻丢下手中的武器,举起双手,跪在路边高呼愿降,但王毛仲并没给他机会,飞起一刀,剁下了李慈的脑袋。
将羽林军两个主官全部杀死后,王毛仲让副手提着常元楷和李慈的脑袋,持陛下的诏书去接收大营,并对大营中的军官进行清洗。
等这队人马领命离开,王毛仲率军穿过恭礼门、归仁门、纳义门、兴仁门,也就是围着太极殿绕了个圈,来到了内客省。
内客省与中书省、舍人院同在一起,中书舍人、散骑常侍等官员都在这里办公。
王毛仲来的时候,散骑常侍贾膺福还在跟中书舍人李猷讨论,公主夺得大宝后申请个什么官位当当。
结果他们没等到公主成功的好消息,反而等来了万骑的人马。
一群将士冲进来,不由分说将两人五花大绑起来,王毛仲宣读了李隆基的诏书,让中书省的官员该干嘛干嘛,今日只诛首恶,不会搞连坐清算。
抓到贾膺福和李猷之后,王毛仲骑马押着两人穿过右延明门,将正在早朝上唇枪舌剑大骂四方的岑羲和萧至忠绑了,从朝堂上拖出去。
这下,群臣激荡,完全没想到平日说什么都好好好的李隆基,居然在朝堂上将宰相绑了拖出去。
太极殿外,岑羲四人一字排开跪好,当着百官的面被斩掉了脑袋。
整个过程中,龙椅上端坐着的李隆基都面无表情,仿佛这些事从没发生过一样,不过等殿外四个人的脑袋全都斩掉后,他的手指轻轻动了一下,旁边的高力士立马退出来,从侧门绕到太极殿外,找到了杀气腾腾的王毛仲:
“王将军,陛下有令,镇国公主贵为皇姑,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粗,更不可大肆抓捕,不管如何都要留一分体面。”
王毛仲不在乎的摆了摆手:
“请高内侍放心,本将省得该怎么做。”
现在只剩下六部坐镇的窦怀贞没有被绳之以法,需要争分夺秒赶到皇城,免得夜长梦多。
离开皇宫时,身边的副将向王毛仲请教:
“将军,若抓到太平公主,我们真的要放她走吗?”
王毛仲一脸的不屑:
“放个屁,这些皇亲国戚,都是咱们的军功,岂有抓到再放跑的道理?”
他们冲进皇城寻找窦怀贞,发现这位宰相已经接到消息,逃到皇城外的壕沟中,就着一棵歪脖子树,自缢身亡了。
王毛仲将消息传到宫里,李隆基很快就做出了批示:
“戮其尸、斩其肢,窦怀贞全族,改姓毒氏。”
真是太天真了,自杀就能逃过制裁吗?
王毛仲按照李隆基的交代,将窦怀贞的尸体从壕沟里拖上来,在皇城门口大卸八块,然后便率军冲向了兴道坊,准备抓捕太平公主。
混元宫内,周易将一摞砖头搬完,跟武媚娘聊起了财神殿的安排:
“主殿的大梁要尽快架上去,尽量在年底之前铺好屋瓦……财神殿这么敞着,太影响财运了。”
武媚娘问道:
“别的殿虽然还未竣工,好歹已经封了顶,为何财神殿到现在连房顶都没有?”
周易也不清楚:
“或许财神殿干系重大,爷爷打算让我来操作;也可能是爷爷一直没钱,所以不怎么待见财神……这个不重要,以后慢慢修好就是了。”
武媚娘看了看日期,有些疑惑的说道:
“今天是公孙妹妹过来的日子,她怎么到现在还没来?不会是忘了日期吧?”
周易掀开塑料布,一边检查财神殿的主梁一边说道:
“放心吧,就这丫头贪吃的性格,说不定午饭时就赶来了,今天中午做排骨炖豆角,省得她每次都唠叨饿瘦了。”
武媚娘点点头:
“妾身等会儿把米蒸上。”
两人念叨公孙大娘时,这丫头也在纠结:
“李白弟弟,今天到了我该回去的日期,你说我是在这儿吃瓜看戏,还是回混元宫吃顿好吃的?”
李白念完一段《太上感应篇》,起身说道:
“你可以吃了午饭再回去,申王府不是做蒸饺吗?尝尝再去也不迟。”
公孙大娘觉得这话在理,吃完蒸饺再去混元宫吃好吃的,一顿吃两次,美滋滋。
两人的好奇心比较强,又诵读完一遍经文,打算去申王府,问问事情的进度怎么样了,结果刚到一元观的大门口,就看到一个满身贵气的中年女子,慌不择路的跑了进来。
见到公孙大娘和李白,她第一句话就是:
“你二人是否认识我母亲?”
咦?这是……这是外甥女来啦?
公孙大娘整天小太平小太平的喊着,等见到太平公主才发现,这位食邑万户的公主,居然比自己母亲的年龄还大。
李白记得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在山寺中躲了三天,没想到这次居然跑到了一元观,他实话实说道:
“你母亲确实在混元宫,我们以平辈论交。”
这位公主的生命即将到尽头,还是别隐瞒了。
听到这话,太平公主的眼泪瞬间滑落下来,她躬身行了一礼:
“二位能让我跟母亲说句话吗?若能得偿所愿,在下死而无憾。”
说话?
公孙大娘想了想,觉得可以录一段视频带过去,再让媚娘姐姐录一段视频带过来……正想着,远处突然传来了剧烈的马蹄声。
她拽着太平公主闪进了一元观大门:
“外甥女跟我来,李白弟弟,守好大门!”
既然外甥女想跟媚娘姐姐说句话,那咱身为小姨妈和二舅,怎么也得满足孩子的心愿吧?
公孙大娘和太平公主刚进去,王毛仲率领的三百铁骑就杀了过来。
李白整理一下道袍,一手持令牌,一手握宝剑,只身站在一元观门口,挡住了王毛仲的去路:
“本观乃清修之地,刀兵禁止入内!”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512/128448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