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民国:王牌飞行员 > 第567章 Creusot400冲压机,苏日哈勒钦河空

第567章 Creusot400冲压机,苏日哈勒钦河空


方文走进厂房中。

    厂房内顶部天窗透射进来的光束,照射在空气中漂浮着细密的粉尘上。

    而光线所至,就是今天的主角,Creusot400冲压机。

    那是一台巨型四柱式冲压机,机身布满复杂的齿轮、管道和铆钉结构。

    顶部悬挂着起重设备,带着勾环的链条垂落挂在机器上面,机器正面可见有些模糊的金属铭牌。

    方文看着这台设备,心里恨不得马上开机,用机械感知来了解下其内部构造和运行情况。

    负责本次交易的技术工程师勒梅尔介绍道:“这就是Creusot400,液压式辅助冲压机,液压式冲压机是种新技术,目前只有西门子.舒克特公司和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有这种技术。我们仿照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技术研发了这款冲压机。”

    方文惊讶道:“那怎么没有继续使用?”

    勒梅尔解释:“液压式冲压机是以液压柱塞泵提供压力,通过液压缸直接驱动冲压滑块,可实现“慢压”,适合成型复杂曲面零件。但是.”

    勒梅尔下意识看向杜邦,在考虑要不要将实际情况说出来。

    杜邦点头,随即,他继续道。

    “它的动力效率低下,能耗过高.”

    在其讲述下,方文明白了为什么Creusot400处于闲置状态。

    这玩意,和未来的液压式冲压机比,非常原始。

    再加上是施耐德公司自行研发的初代液压式冲压机,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是:动力效率低下,能耗过高

    液压泵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大量能量以热能形式散逸浪费,也让机器温度大幅提高,必须通过水冷方式降温。

    而从电机驱动液压泵到液压缸输出压力存在明显延迟(约  1-2秒),无法实现机械冲压机的“瞬时爆发力”,导致冲压速度远低于机械传动机型。

    它的工作效率为每分钟仅  1-5次,而同吨位机械冲压机能达  10-20次。

    它还要大量电能支持,需持续运转大功率电机维持系统压力,即使停机状态也需保持低压循环,单位工件的能耗是机械冲压机的  2-3倍,对工业电网不稳定的地区极不友好。

    第二个问题是:精度控制差,稳定性不足

    因为是‘慢压’成型方式,需要工人有非常熟练的操作,不然会产生压力波动,导致实际冲压压力偏差±5%-10%。

    加工厚钢板或高强度材料时易出现“欠压”(工件未成型)或“过压”(模具损坏)。

    定位精度低:液压缸活塞的运动精度受密封件磨损、油温变化影响,滑块下行终点位置误差可达±1-2毫米,而机械冲压机仅±0.1-0.5毫米,因此无法满足精密零件(如炮弹弹体、飞机蒙皮)的加工要求。

    简单说,这只是个实验机,不光能耗高,维护成本高,操作难度大,还无法进行匹配性大规模生产。

    所以才会被封存,不再使用。

    方文心中的兴奋在听到这些解释后,逐渐冷却。

    特别是听勒梅尔说不能用来冲压弹体和飞机蒙皮,他很失望。

    自己买冲压机不就是为了能够自行生产弹体和飞机蒙皮吗,如果这都做不了,买来有何意义。

    但他也听出来了,对方说的不是绝对,而是操作难度很大。

    为此,方文决定亲眼看看设备的运行情况。

    他出声道:“可以开机运行下吗?我支付开机和冲压过程耗费的费用。”

    “可以。”杜邦点头,让勒梅尔去找人。

    半个小时过后。

    勒梅尔带着一队技术工人过来。

    他介绍:“这些就是以前用过Creusot400冲压机的人,我让他们按照以前的工作流程开始操作。”

    方文点头,目不转睛的看着。

    工人们接通电源,启动液压装置。

    这个过程有点慢。

    过了阵,设备启动,他们拿来冲压件开始演示。

    等第一个冲压机演示完成后,方文出声道:“我想参与冲压制造过程,可以吗?”

    杜邦愣住,没想到拥有泰山航空的东方富豪会想要亲自操作机器。

    “当然可以,但我建议你不要接触冲压件,就操作液压泵控制器。”

    方文同意了,随即,他与工人们交流一番后,开始。

    方文走到液压泵控制器前,金属操作台边缘因为长期没有保养而有点点锈迹。

    几个黄铜旋钮上刻着压力刻度(0-400吨),旁边的压力表指针还在微微颤动。

    “左侧旋钮调压力,右侧控制滑块行程,踩下踏板启动,松开即停。”老工人用带着浓重本地口音的法语提醒,指节粗大的手在旋钮上虚按了两下,“这机器脾气怪,压力超过  300吨就容易‘喘气’。”

    方文点点头,暂时没有开启机械感知,而是按照冲压要求,拧动左侧旋钮至“200吨”刻度。

    他没有立刻踩踏板,而是盯着压力表观察——指针在  180-210吨之间小幅摇摆,正如勒梅尔所说,压力稳定性差。

    “要等指针稳住吗?”他问。

    勒梅尔在一旁摇头:“等不到的,液压油在管子里‘跑’,得凭感觉进行操作。”

    方文忽然笑了,这场景倒像他早年修飞机发动机时,对付那些老掉牙的节流阀,来自波音的机械师们说过同样的话:精密仪器靠数据,老伙计得靠“手感”。

    他深踩踏板,同时启动了机械感知。

    瞬间,他与这台设备连接。

    右侧的液压柱缓缓下行,当滑块距离工件还有  10厘米时,他敏锐地捕捉到压力表指针的一次微小上扬,几乎同时松开踏板。

    “咚——”一声闷响。

    工人们上前卸下冲压件——一块  3毫米厚的钢板被压出了炮弹弹体构件。

    老工人用卡尺量了量,眉头忽然皱起:“误差……不到  0.8毫米?”

    勒梅尔快步上前,亲自复核后瞳孔微缩。

    刚才工人们操作时,同样  200吨压力下的误差至少  1.5毫米,这已经是这台机器能达到的最好水平。

    “再试一次,300吨。”方文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指尖在旋钮上转动的速度快了些。

    第二次冲压,他故意等指针晃到低谷时踩下踏板,在滑块接触工件的瞬间,突然将压力旋钮往回调了  5度。

    压力表指针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住,竟在  300吨刻度处稳住了半秒。这次的工件是弹体中段的弧形坯料,勒梅尔用塞尺量过缝隙后,突然对着方文竖起了大拇指:“你找到它的‘心跳’了!”

    方文没说话,依然在品味这种操作过程。

    正如勒梅尔说的,它的操作难度很大,有着自己的规律,必须掌握这种规律,才能控制好它。

    显然,制造出它的施耐德公司并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将其放弃。

    一旁看着的杜邦也很是惊奇,原来这位东方富豪在机械上真的很有天赋。

    “最后来次  400吨?”他突然开口,语气里带着试探。

    方文看了眼那根最粗的主油管,管壁上有道几不可见的划痕,那是长期高压导致的疲劳纹,这台机器说是400吨压力上限,但真要达到那种压力,设备材质需要更换才行。

    他准备回去,自己亲自动手,制作替换件,将这台设备的性能提高。

    随即摇了摇头,拧回旋钮:“不用了。这台设备我要了。但价格需要降低,毕竟它的适用面并不大,以之前的价格,我会很吃亏。”

    杜邦笑着道:“我有一个更好的提议,交易总价值不变,你可以多买一些设备,你觉得怎么样?”

    方文点头:“也可以,那我们去看看其他的设备。”

    随即,他们边说边谈,离开了厂房。

    只留下那群工人在交谈,工人们在回味刚才方文的操作,那些看似普通的操作,为什么却能做到比他们好得多的效果呢?

    乐魁索工厂内,方文在杜邦的陪同下游览。

    这里虽然经过了很多事情,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作。

    法军的坦克装甲,还有其他飞机制造厂的蒙皮,以及各种武器弹药都是在这里进行生产。

    方文还看了Creusot800机械冲压机。

    那可是个大家伙,在巨大的厂房中,通过几十名工人操作,将坦克部件冲压成型。

    可惜这东西是这个时代的国之重器,根本就没法买到手。

    方文只能带着惋惜之情,对其他设备进行了大采购。

    处于危机状态的施耐德公司,对于出售空置产能设备,并不拒绝,倒是给方文带来了机会。

    为此,他决定动用部分美国财团贷款资金用于本次购买。

    带锯机(切割钢材、钢管),氧乙炔切割工具,校直机(矫正弯曲的钢管或钢板,保证加工精度),冲天炉(融化铸铁铸钢),箱式热处理炉(对铸造后的弹头壳体进行退火、淬火,增强硬度和韧性,避免发射时破裂)、钢管轧制机和蒸汽锤(管材/坯料加工设备)、攻丝机(加工弹体两端的内螺纹,与弹头、尾翼连接)等等

    这些设备,有的可以直接用于火箭弹生产,有的需要运回去后改造,多余的设备则是用于填补其他工厂的生产能力的。

    这么加起来,不但没有因为Creusot400而减少,总价反而提高到了相当于200万美元的价值。

    这个时代的200万美元,非常可观了。

    杜邦保持着满脸笑容,与方文达成了采购意向。

    当然这只是意向,具体采购是需要合同的,合同中的细节还需要泰山航空总部的人来进一步商谈。

    为此,方文电报通知仰光那边。

    仰光泰山航空总部,接到方文电报的高层紧急开会讨论。

    这次的交易非同小可,相当于泰山航空非军用业务大半年的收入。

    加上施耐德公司和泰山航空之前又没有业务往来,合同履行方面也需要做好措施保证能够让对方交货。

    为此,总部财务部的负责人刘掌柜亲自带了5名公司各部门人员组成的谈判队伍,乘坐自家公司的飞机抵达巴黎。

    到了巴黎后,他们立即展开。

    首先是带着巴黎分公司雇来的专业律师与施耐德公司那边一起讨论制定合同。

    最终将合同文本定下,拟定了履约时间与地点。

    按照要求,施耐德公司需要将货物运往马赛港装船,运往仰光交付,但必须交由泰山国际的货轮运输。

    泰山航空需要支付一成定金,用于前期装运拆卸等费用。

    并注明“逾期每日按合同金额  0.5%支付违约金”,且逾期超过  30天视为“根本违约”,买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

    以及“货款将分多期支付,如果期间发生设备问题,需要施耐德公司配合完成设备维修。”

    这个分期期限将是3年,施耐德公司觉得可以接受。

    最后一条是相应配套技术的转移。

    合同里要求法方需派遣技术人员赴亚洲协助安装和培训泰山军工的员工如何正确使用那些设备。

    派遣人员的期间工资和生活将由泰山航空负责。

    对此,施耐德公司依然同意了。

    主要是用一批旧设备换来200万美元,对他们来说是大赚的生意,他们非常急切的想要达成。

    4月21日。巴黎四季酒店会议室。

    签约仪式。

    长条会议桌两边,泰山航空的谈判团队在左边,施耐德公司的人在右边。

    而会议桌的前端,方文与杜邦先后在协议上签字,并盖上各自公司的公章。

    巴黎公证处的人,对合同进行了公证备案。

    做完这些,方文与杜邦握手,代表着合同签署成功。

    随后,两边人一同离开会议室,在四季酒店的餐厅聚餐,庆祝交易谈妥。

    在酒桌上,杜邦举起红酒杯与方文碰杯,意味深长的说:“我知道你采购这些设备是用来干什么的。”

    “哦,你知道什么?”方文平静问道。

    “火箭弹。你们准备大规模生产火箭弹。”杜邦回道。

    方文不禁心中一紧,表面上还是保持镇定:“我们研发火箭弹的事情,一直没有对外公布,你是怎么知道的?”

    杜邦微笑说明情况:“日本人那边传出来的。你可能不知道,就在昨天,在你们国家北部边境区域,一个叫做哈勒钦河的地方,苏联空军使用了航空火箭弹对日军战机射击,直接击落了2架战机。日本人由此对火箭弹产生了兴趣,他们通过外交渠道向我们公司打听了火箭弹技术的事情,并透露了你们正在研发生产火箭弹的事情。”

    原来是这样,火箭弹的事情,泰山军工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被日军情报机构探查到部分信息也是情有可原。

    但昨天苏联空军竟然率先将航空火箭弹用于集群作战,方文不禁心中一热。

    他想电报联络苏联空气动力研究室,了解更多关于那场空战的事情。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544/128406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