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重生90:从轧钢厂到大国重工 > 第140章不堪的形象

第140章不堪的形象


“你放心好了!”王大山头也不抬,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我工作这么多年,手上过的材料成千上万,这点眼力还是有的,绝不会出错!”

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当中,众人屏息凝神,眼神在陈伟、冯铭和王大山之间来回逡巡,好奇心被吊到了顶点。

众人都想知道这件事,究竟会如何收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大山那自信满满的脸色,却如同被一层阴霾覆盖,变得越来越难看,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疙瘩。

那难看的神色如同被重锤击中,慢慢碎裂,化作了难以置信的震惊,他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死死的盯着检测报告。

看到这一幕,一直紧盯着王大山的冯铭顿时慌了神,心脏狂跳起来。

他一个箭步冲到王大山身边,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变调,“王师傅你这是怎么了?这个新配方是假的吧?陈伟是不是在弄虚作假?”

说这话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最后一丝侥幸。

王大山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惊醒,他缓缓地抬起头,眼神空洞,张了张嘴巴,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嘴唇翕动着,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最终他只发出一声含混的叹息,“唉……”

这声叹息如同一盆冰水浇在冯铭头上,他心中的不祥预感瞬间浓郁得如同实质,几乎让他窒息。

他再也等不及了,一把抓住王大山的胳膊,声音尖锐地逼问,“王师傅,到底是什么结果?您倒是说啊!”

旁边一直冷眼旁观的几位行业专家,看到王大山这副失魂落魄的样子,脸上露出了了然的神情。

王大山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没错,在铁一般的科学检测数据面前,权威都得低头。

他们深知检测流程的严谨性,绝不可能出错。

对方现在会有这种如丧考妣的表情,只有一个原因,这份被他们嗤之以鼻的新配方,就是如假包换的真东西!

刚才冯铭和王大山一唱一和,所说的那些贬低陈伟和其配方的话,在王大山的脸色面前,显得格外可笑。

陈伟平静地走上前,目光锐利地直视着失魂落魄的王大山,“老师傅,没错吧?”

“没……没错……”王大山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从喉咙深处挤出这两个字。

他声音干涩沙哑,充满了无地自容的羞愧,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

刚才他为了反击陈伟,把话说得那么难听,结果被现实狠狠打脸的却是他自己!

这不仅仅是判断失误,简直是把他几十年兢兢业业积累起来的专业名声,当着所有同行面,直接粉碎!

想到这里,他脸上的最后一丝血色也彻底褪尽,只剩下死灰般的惨白。

陈伟冷冷地看向脸色同样煞白的冯铭,质问道:“冯铭记者,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这不可能!”冯铭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跳起来,声嘶力竭地喊道,“这里面绝对有问题!一定有猫腻!”

“你觉得有什么问题?”陈伟上前一步,他死死地盯着对方躲闪的眼睛,一字一句地问道。

冯铭被陈伟的目光逼得下意识后退了半步,眼神仓皇地四下扫视,当瞥见那巨大的高炉时,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脑子里灵光一闪,立刻大声嚷道:“我知道了!你肯定是买了这种新材料,直接放在高炉里面融化!所以检测出来的成分才达到了新配方标准,对不对?你这是作弊!一定是这样!”

他越说越觉得自己发现了真相,声音也重新拔高,仿佛这样就能给自己带来自信。

陈伟像看一个无可救药的傻子,,眼神里充满了怜悯,“刚才熔炼的过程,所有人全程看在眼里,原料投放完完全全都是透明的!”

他带着一丝冷意,“要不要现在再检查一下剩下的原材料?看看是不是你说的作弊?”

“当然要查!”冯铭如同抓住了翻盘的唯一希望,迫不及待地喊道。

他猛地转向还沉浸在巨大打击中的王大山,“王师傅!你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检查一下那些原材料啊!”

原本如丧考妣的王大山,在听到检查原材料后,浑浊的眼睛里陡然迸发出一丝微弱的光芒,仿佛溺水者抓住了浮木,脸上泛起一丝病态的潮红。

他猛地站起来,动作因为急切而有些踉跄,急切地附和道:“说得没错!我是该好好检查一下!千万不能让这小子用这种下作的手段作弊蒙混过关!”

说完,他不顾仪态地小跑着冲向堆放原材料的角落,几乎是扑过去抓起其中一块样品,又急匆匆地跑回来重新进行检测。

冯铭得意洋洋地看向陈伟,下巴高高扬起,眼神里充满了自以为是的洞察和轻蔑,“就你小子这点道行,还想在我们面前玩花样?这种投机取巧的把戏,我们见得多了,休想骗过我们的眼睛!”

陈伟只是淡然一笑,摇了摇头,并未多言。

看着眼前这两个困兽犹斗,不愿面对现实的人,他只觉得对方既可怜又可悲。

在无可辩驳的事实面前,任何挣扎都只是徒劳,只会让对方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显得更加丢人现眼。

在与此同时,陈伟的心头却涌起一股无奈,这眼前的闹剧,让他对于当前国企的真实处境,有了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深刻的认知。

过去他只是模糊地知道,国企发展得异常艰难,步履维艰。

现如今的这一幕,才血淋淋地让他看清,国企在众人,甚至是它自己内部某些人的心中,到底是怎样一种不堪的形象!

连王大山这样在国企干了几十年的人,都根深蒂固地不相信国企能够独立自主地弄出真正的好东西,更不要说外界的人了。

在这种极度缺乏信任的舆论环境之下,国企的革新之路注定布满荆棘。

就算真的排除万难,启动了改革,最终能在如此恶劣土壤中真正破土而出,只有凤毛麟角。


  (https://www.2kshu.com/shu/92798/4942235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