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上新闻了(54K)
推荐阅读:一人之下:我,青城赵玉真 全职法师:植物罹难,伴生纳西达 遮天火麒麟 啊?这不是恋爱游戏?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人间圣! 西游:开局给太上老君整个活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遮天:我与无始争帝路 马头墙映世清徽
第305章 上新闻了(5.4K)
台风来临之际,陈景乐选择关起门来,抱着李老师呼呼大睡,两耳不闻窗外事。
就连晚上停电都对他没有影响。
因为断电的时候,他困得不行,没想那么多,断就断呗,哪次台风来不断电?
兴许是外边刮断了电线,兴许是供电局自己断的。
等台风过后自然慢慢恢复了。
相信国家和组织。
等他早上醒来,台风已然过境,同时也恢复了通电。
看最新的台风路径图,往北边去了,后续外围气旋可能会带来不少降水,好在不算什么大问题。
和昨晚相比,此时外面简直不要太安静,无风无雨。
只是站在窗边看外面,入眼皆是被台风肆虐过后的样子,树木折断,灌木倒塌。
狗看了都摇头。
“台风走了吗?”李老师迷迷糊糊睁开眼。
“嗯,结束了。”
陈景乐微微一笑:“你再睡会儿吧,我先下楼看看。”
李北星打个哈欠,努力坐起来:“不了,我也下去,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别看昨晚外面动静大,其实她睡得挺香,根本没有什么好担心,自家老公怀里满满的安全感。
台风过后,院子里最多是叶子,夹杂着泥水,显得不是一般的脏。
爸妈也起来了,正准备拿扫把清理。
陈景乐拒绝:“哪用得着那么麻烦?”
他抬出用洗车机,用高压水龙头,将院子墙面地面,都冲刷一遍。
费不了多少水,关键是快速省事。
三两下冲洗完,再做个简单早餐。
爸妈急着去店里看有没有受影响,吃完赶紧骑上电动车就出门。
李老师今天也得回学校。
全世界都在忙着复工复产。
陈景乐没闲着,今天肯定没法好好看书写字画画了,准备好工具,开车出门。
路上先给岳父大人打个电话,说下自己要去查看情况的几个种植基地,省得俩人撞车。
时间紧任务重,自然是分头行动最好。
陈景乐驱车前往鸿启位于城西下面乡镇的一处种植基地。
这一路走来,除了路边有几棵树倒下,对交通稍有影响外,其他问题不大。
时不时看到有公家单位的车,从身边呼啸而过,显然都是奔赴事故现场抓紧时间恢复的。
时至今日,国家对于应急管理这块,已然有足够丰富的经验,根据不同响应等级,各单位按要求定时汇报情况,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
市防指汇总信息后,会向更高一级部门报告工作动态、突发灾情、险情及时报告。
而负责救援的部门,则根据市防指指令,第一时间展开抢险救援。
保持沟通顺畅,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这样一切都在可掌控范围内。
论救援这块,世界上应该没有哪个国家比得了我们。
甚至出现了饱和时救援。
反观隔壁某日子国,救个掉进坑里的老人,都得好几个月,一问就是斯米马赛正在努力。
真是狗听了都摇头。
……
来到目的地。
这边基地种植的是菜心。
基地外面看起来有点狼藉,与之相反的是不少工人已经过来,开始清理积水跟垃圾,尝试将基地恢复原貌。
陈景乐环视一眼,穿上雨靴套上手套,拿起后备箱的塑料桶跟铁锹加入其中。
“哎,陈总!您怎么来了?”
人群中钻出一个灵活的胖子,闪到陈景乐面前。
“说多少次了老王,我不是什么总,我只是公司一个小小顾问。”
陈景乐无语。
被称作老王的男人闻言,只是呵呵一笑,没有纠正。
他见过陈景乐好几次,毕竟陈景乐没少到下面种植基地做考察。
现在全公司上下谁不知道,这位是大老板的女婿,老板又只有一个女儿,女婿接手公司是迟早的事,叫一声陈总没毛病。
只是陈景乐不喜欢别人这么称呼他。
他对接班什么的不感兴趣。
相反,老李同志精气神好得很,不得再干个十年二十年?
50岁正是大展身手的年纪!
让老丈人去努力奋斗,他跟李老师在后面好好享受人生,才是明智选择。
“基地损失情况如何?”
陈景乐边走边问,踩上田埂,开始用铁锹帮忙情理淤泥跟积水。
老王说:“还好,我们提前把膜撕了,钢架管没有受影响,虽然作物被吹倒一部分,被淹一部分,好在都在可接受范围内,今天过后就能恢复正常。”
对这位看似细皮嫩肉,干起活来却丝毫不含糊,效率不慢的年轻领导,老王看在眼里,心底暗暗佩服。
这可是大老板的女婿啊。
妥妥的超级有钱人,都像他们一样,该干活的干活。
换作公司其他高层,可能就人五人六地站在旁边,背着双手各种指挥了。
“这样看来,算运气好的了。”陈景乐松口气。
要知道此次台风中心路线刚好是从江北境内经过。
鸿启旗下的蔬菜种植大棚,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提前把塑料膜撕了。
塑料膜虽然成本不低,但相比整片大棚被掀翻吹倒来说,损失算少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种植类型都适合撕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然而有些小种植户不舍得撕,最终结果往往是棚架倒塌,得不偿失。
有买保险的还好,多少能获得一点赔偿,没买的恐怕要血本无归。
经过上半年的旱灾后,陈景乐才发现,不少个体种植户对农业保险,简直一无所知。
根据政策性天气指数农业保险条款,像台风类的灾害,只需达到六级以上,即可获得理赔。
江北这边的规模化农业种植养殖,基本都会买保险,单一个台风,每年就有好几次,不买保险根本顶不住。
当然,不买保险也能理解。
农民收入水平本身就不高,连自身医保社保都有人不想交,更别说给农作物上保险,依旧是靠天吃饭那套思维。
只是买总比不买要好,起码减少点损失。
以某保险公司的水稻完全成本农业险为例,这类保险单亩保费为50块钱一亩,其中国家补贴45%,省里补贴25%,这样农民自己就只需要交30%,也就是15块每亩。
而保险金额最高理赔1100元每亩。
只要是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内涝、风灾、雹灾、冻灾、旱灾、地震、高温热害、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直接导致的作物受损,且受损超过25%,即导致保险水稻茎杆折断、植株毁损或死亡、结实率降低25%(含)以上的,一律可获得赔偿。
陈景乐觉得,稍微有点规模的种植户,都应该考虑买一份农业险。
你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台风绕道上。
何况除了台风,还有洪涝、干旱等其他灾害。
当然,保险套路多,这个大家都知道,买农保尽量选择大公司的同时,还要注意看清楚合同,别踩坑。
有些地方私下不允许农民个人参保,只能村里统一交。
这就很考验村干部的纪律性了。
再就是保单保险条例不清晰透明、赔偿金到不了农民手里等问题。
甚至有发生过投保后不予理赔的情况,这种保险公司纯畜生行为,坏的何止是自己跟行业的信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只能说,农业保险之路,任重道远。
……
菜心种植基地损失不大,这边收拾得差不多后,陈景乐又前往另一处种植荔枝的水果种植基地查看情况。
鸿启旗下的荔枝园区因为普遍采摘比较早,加上台风来临前又组织抢收了一波,情况不算严重。
饶是如此,依旧有不少尚未采摘的桂味荔枝跟糯米糍受损,在经历台风后,出现了果子开裂的情况。
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规模。
这是土壤水分剧烈波动引起的果实膨大。
一些地势较低的荔枝种植区,甚至出现了膝盖以上的积水,不能及时排涝,果实就只能坏掉。
不仅荔枝会出现,像李子桃子苹果这些,只要是出现水分供应过多,都会开裂。
“上半年抗旱,下半年抗涝。这就是农业种植。”
陈景乐叹气。
怪不得大家都喜欢搞金融搞投资,来钱多快啊,何至于苦哈哈地来种地。
一上午他都在忙着辗转各个种植基地,了解受损情况,帮忙清理淤泥积水垃圾等。
其中有一处荔枝种植区,由于雨势较大,发生了山体滑坡。
陈景乐到现场得知消息后,连忙问:“有伤到人么?”
片区负责人表示:“人倒是没伤到,不过鸡舍被压垮了一部分,同时淹死了百来只鸡。”
有些种植区会结合林下鸡模式,种植水果的同时顺便养鸡,这样的林下鸡肉质接近走地鸡,价格比一般饲料鸡要高不少,是不错的创收手段。
“人没事就好。”陈景乐大松口气,“走,去看看情况。”
到现场一看,情况确实有点麻烦,好在滑坡程度不严重,更多是泥水冲刷导致的。
陈景乐挥挥手:“死鸡得赶紧掩埋,不然细菌爆发,容易传染给其他活鸡。”
洪水过后,容易爆发各种疾病,这是因为洪水会滋生大量蚊虫,蚊虫传播疾病。同时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可能受到污染。
必须做好卫生消杀工作。
陈景乐手持铁锹,带头动手清理鸡舍。
负责这块种植区的员工连忙阻止:“陈总,不用不用,您在边上看着就行。”
陈景乐摆手拒绝:“小看人么,我也是农村人,少废话,赶紧弄。”
捋起袖子就是干!
其他人见状,都不再说什么,同样开始卖力干活。
人家老板都亲自带头做事,你下面的小虾米,好意思在旁边看着?
只要带头的人积极主动,其他人自然会跟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便是这个道理。
……
清理完鸡舍,陈景乐顺便带人把下方直至村子水田的排水沟渠,也一并清理了。
因为下方除了村民的自留地外,还有部分是鸿启承包用来种植番石榴的水田。
加上闻讯刚来的当地村民,一行数十人,颇具声势。
大家要么穿着雨靴,要么卷起裤管,扛着铁锹锄头,头戴草帽,没有半点垂头丧气,有的只有灾后重建家园的决心。
陈景乐恍惚间,仿佛回到那个人多力量大,生产热情高的火红年代。
“丢你奶的台风!”
陈景乐挥舞着铁锹,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牛劲。
就在这时。
离村子不远的县道上,停下几辆车。
一行尚穿着雨衣的人从车上下来,观测周边受灾情况。
其中一个面相年轻,戴着无边框眼镜,身材微胖的男人,如果陈景乐看到,便能认出对方是有过一面之缘的江北市政副手姚辉。
然而姚辉并非此行领头,而是跟在一个梳着三七分的儒雅中年男人身旁。
显然三七分的地位比他还高。
男人瞧见不远处众人聚集在一起,顿时好奇问:“那边是谁在组织复产工作?本地村干部吗?”
工具不统一,没有穿马甲,男女老少都有,而且以中老年为主,看起来不像是单位组织的,更像是村民自发行为。
没办法,受灾面积太大,人力又有限,根本安排不过来。
除了水电线路,其他只能寄望于下面基层自发行动起来,助力灾后恢复工作。
BR县道另一边的几个村子,同样受灾严重,甚至因为地势低,情况更麻烦。
姚辉示意秘书:“快去问一下。”
秘书赶紧小跑过去。
趁此机会,男人看向其他方向,看到山头上被刮到的桉树、田间折断的番石榴,亦或者成片伏倒的水稻,都只能心里暗叹。
过了好一会儿,秘书带回来一个五十多岁的寸头男人。
看到这么多穿着统一雨衣的人,而且不少一看就是公家单位,顿时有点紧张:“领导好,我是六甲村的村长陈贵。”
“陈贵同志你好!”
三七分中年男人笑着跟他握握手:“能不能说下村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受灾严不严重。”
陈贵受宠若惊:“还好还好,问题不大,村里已经开始清理各种倒塌的树木跟飞散的垃圾了,同时疏通河沟,保证积水及时排掉。”
“那边这么多人是在做什么?”男人问。
陈贵回答:“在清理河沟及时排水呢。那边是鸿启的种植区,带头干活的是鸿启公司的领导,据说是老板的女婿。他们清理完山上的荔枝园后,又把下面田里排水渠疏通一遍,好让水都能流到下面的大河沟去。跟我们村人互相帮忙。”
“鸿启?”男人微微一愣。
旁边的姚辉略作沉吟,回答说:“鸿启是省里市里的农业龙头,主要做蔬菜水果种植运输,听说最近开始在尝试进军社区蔬菜水果生鲜。”
男人问陈贵:“承包村里土地种荔枝,给多少钱一亩?”
陈贵连忙回答:“山头是80,坡地是220,水田是380。”
“这么少?”男人微微皱眉。
姚辉没说什么。
村长却连忙说:“不算少了,比其他人的价格高,我们这边的地本来就不肥,有人肯承包就不错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老人小孩种不了,丢荒的地越来越多。鸿启的老板愿意承包,再从村里招几个人帮忙干活,挺好的。”
男人有些诧异,微微点头,回头对姚辉说:“企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只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农业企业,才能与农民双向奔富。”
姚辉点头:“您说得对!”
旁边的人一听,顿时明白该怎么做。
……
中午下了场小雨,好在影响不大。
陈景乐午饭是在外面解决的,吃得比较简单,就一份鸡腿饭,跟工人们一起,往种植区的平房里随便一坐,打开饭盒埋头咔咔一顿吃。
今天是没法回家了,事情太多,根本忙不完,下午还有好几处要跑。
正吃着呢,突然接到李启光电话。
“你现在在哪?”电话那头,老李同志好奇问。
陈景乐喝口矿泉水把嘴里的米饭咽下去:“我在横岭瓦窑这边,怎么了?”
今天一上午没停过,都在奔波。
李启光说:“刚才有人打电话跟我说,领导下去视察灾后复产工作时看到你了,顺带对我们公司三农工作表示肯定,你具体干了啥?”
“领导?市里的?”陈景乐意外。
“不,是省里。”
“……”
陈景乐微愣:“我啥也没做啊,就是正常的组织恢复生产。应该算好事吧?”
省里的领导这么忙,会关注他一个小虾米?
搞不懂。
大概率只是路过。
“嗯,省电台今天的晚间新闻,应该会有一段露脸镜头。”李启光说。
“谁?”陈景乐意外,不确定问:“公司还是……?”
“当然是你啊,你在现场。”
李启光微微一笑,某种意义上,陈景乐算是给他跟鸿启露脸了。
“哈?”
陈景乐懵圈,他都没注意到附近有没有人扛着摄像机,什么时候在哪拍的,根本不知道。
算了,管那么多!
他只想早点把公司旗下的种植区恢复正常生产,这损失的都是自家的钱!
至于其他,都是顺手。
“那谁,帮忙去给大伙儿买两条芙蓉王,我来报销。”
匆匆忙忙吃完饭,陈景乐说。
工人们顿时高兴:“陈总大气!”
陈景乐挥挥手笑:“小事情!等会儿大家加把劲,争取今天都弄完,省得拖到明后天下雨又淹上!”
“没问题!”
众人积极性高涨。
……
晚上,陈景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
他是铁定没空做饭了,晚饭是爸妈做的,比较简单,但至少能吃。
匆忙洗完澡,打开二楼电视,调到新闻频道。
这会儿正好在播晚间新闻。
岳父大人果然没说笑,他确实上电视了。
镜头只有几秒,一晃而过,如果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是他。看镜头距离,有点远,显然是放大了倍率的。
画面中的他,跟身边的村民们没什么区别,卖力挥动铁锹,头发被汗水打湿,有点凌乱。
这段素材放在灾后重建报道部分。
“刚才那个是不是你?”
旁边的李北星好奇问。
陈景乐微愣,没想到李老师居然能认出来。
当即把中午时候跟老李同志的对话说给李北星听。
“我就说嘛,你平时都不咋看新闻的。”
李北星嘻嘻一笑。
回想刚才画面上陈景乐跟村民们一起埋头干活的样子,她是既心疼又骄傲。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888/128431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