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66章 刘备权术之:荆州该给谁?

第266章 刘备权术之:荆州该给谁?


却说刘表背疽发作,病体渐重。

    蔡氏一族,把持朝政,闭塞耳目。

    一时间,楚国上下震动,人心不宁。

    大公子刘琦,唯恐自己为继母蔡夫人所害。

    遂借口守御孙氏为由,趁机逃往了江夏。

    时江夏夏口以南,已经沦陷,俱为孙氏所据。

    刘琦便前往了江夏西陵,趁着黄祖之死,自领江夏太守。

    又采纳了岘山隐士庞德公的建议,向徐州的刘备求援,希望他能够帮自己一把。

    刘琦挥毫落笔,亲自蜡封,交予心腹之人。

    命他扮作商旅,星夜兼程送往徐州。

    临行前再三叮嘱:

    “此信关乎生死,务请足下面呈齐王。”

    “否则你我皆难逃一劫!”

    那使者领了书信,即出了江夏,昼夜伏行。

    唯恐被蔡瑁的兵马巡查捉住。

    行至汝南,将渡淮水时,忽听到铃声响处,遇着一队兵马。

    那兵马领头之人见他,即高呼:

    “且留船,容我盘查!”

    使者无奈,只得驱船靠岸,赔笑说道:

    “……将军,吾等不过是过往客商,只求路过。”

    “烦请您通融些个。”

    话落,取出一锭金子,交给那位领头将军。

    那将军哈哈大笑:

    “目前齐魏两国交战,汝是哪里来的客商,敢从这里经过?”

    “再不说实话,且看我将汝溺毙在这淮水之中。”

    使者硬着头皮答,“不敢欺瞒,确实是客商。”

    那将军闻言大怒,即下令将这名使者,将头摁在河里。

    两名武士即上前将之架起,淹在水中,一连往复三次。

    那使者坚决不肯说。

    将军见此,不怒反笑:

    “……倒是个硬骨头。”

    “且搜他身看看。”

    众人上去搜身,便从这使者身上搜出来了刘琦的亲笔书信。

    将军见启封是荆州的,即破口骂道:

    “目今齐魏交战,楚为魏爪牙,汝尚有胆量来吾齐境耶?”

    “来人,将之溺死在水中。”

    说着,又将书信拆开来看。

    一览书信,这名将军顿时大惊。

    “慢着!把人带回来!”

    那使者方被提到河边,又被拽回。

    将军走至他跟前,以信示道:

    “汝信中所言可是属实?”

    使者知情事已泄,隐瞒无意,只得承认。

    那将军便道:

    “……诶,何不早说。”

    “某便是齐将,汝早早报我,我自有法子带你去见齐王。”

    那使者叹息说道:

    “诚如将军所言,目今两国交战,齐楚交恶。”

    “小人势单力孤,又怎敢轻易泄露真实身份?”

    “况此事干系重大,遇上个无知之人,恐也未必能够善了。”

    “到时候阻我去见齐王之路,小人便有负大公子所托。”

    那将军闻言,忍不住叹道:

    “足下真乃义士也!”

    于是,将他带入了自己的营帐。

    让人送上火炉,又温上热酒,给他暖身。

    使者谢过,又在与这名将军的谈话之中了解到。

    原来将自己擒住的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淮南军中赫赫有名的折冲校尉——甘宁甘兴霸。

    “……原来将军便是百骑劫魏营的甘兴霸,失敬失敬!”

    使者听闻甘宁之名,即顿首作拜。

    甘宁扶他起身,谓他说道:

    “……实不相瞒,某亦在荆州用事过。”

    “深知刘表、黄祖不是成事之人,故来徐州,投身于齐王麾下。”

    “汝主既是诚心来投,某自当设法,使你见着齐王。”

    那使者闻言大喜,连连拜谢。

    他暗想自己久闻甘宁性格残忍嗜杀,只道他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

    不想甘宁竟如此通情达理,的确令他感到意外。

    事实上,甘宁是一个极为心细的人。

    或者说是,一个心眼儿多的人。

    眼下劫获了这封书信,甘宁即深夜去造访了征南将军陈登处。

    将刘琦的书信,交给陈登。

    陈登览毕,其书略曰:

    “——齐王千岁。”

    “荆州牧长子刘琦,谨拜书于齐王麾下。”

    “琦本庸才,荷父荫而居长位,然才疏德薄,难当大任。”

    “今荆州暗流汹涌,蔡瑁、张允等辈,外托辅政之名,内怀篡逆之志。”

    “父亲卧病,奸人隔绝内外,更欲加害于琦,以立幼弟刘琮。”

    “琦不得已,暂避江夏,然孤城难守,危如累卵。”

    “千岁乃汉室宗亲,仁义布于四海。”

    “昔年曹操肆虐徐州,千岁力抗强梁。”

    “虽有郯县小挫,而壮志未减,琦佩服之至。”

    ”琦尝怀壮志,以望能成千岁之王业。”

    “奈何自知才德不足,力有不逮。”

    “今琦困顿,敢请千岁念在同宗之谊,伸以援手。”

    “若得殿下提兵相助,共襄荆州,琦愿倾心相托,绝不负义!”

    “荆州带甲十万,沃野千里,北拒曹操,东联吴会。”

    “若千岁不弃,琦愿以江夏为基,共图大业。”

    “琦虽不才,亦知‘唇亡齿寒’之理。”

    “今荆州外有强敌,内有内忧,早晚为他人所乘。”

    “琦深信千岁必不忍见汉室同宗,沦于奸人之手。”

    “倘蒙垂怜,愿效犬马之劳。”

    “书不尽言,惟望赐复。”

    “荆州刘琦,顿首再拜。”

    “建安十一年,秋。”

    刘琦这封书信可谓是掏心掏肺,句句实言。

    所谓真诚才是人迹交往的唯一必杀技。

    似乎老刘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刘琦也不例外,他甚至毫不掩饰的表示了自己想要像刘备那样成就王业。

    这既展示了自己的真诚,又间接拍了刘备的马匹,说您是我的偶像。

    然后又言简意赅的讲清楚了,荆州目前是个啥情况。

    以及我为什么要来求你,并且张口闭口都是讲的同宗之谊。

    反复强调是“我”求你来的。

    这一点很重要。

    凡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

    齐国跟楚国虽然有些恩怨,但并没有太多正当理由相互攻伐。

    尤其刘备与刘表还是同宗兄弟。

    现在刘表病重,你刘备要是敢去打荆州。

    人们不仅要说你夺同宗基业,更要说你是趁人之危。

    此行为为人所不齿,刘备不会这样做。

    可刘琦却非常高情商地表示,是他这个荆州牧长公子,来请自己这位同宗叔叔过来帮忙的。

    先套近乎攀亲戚,然后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事。

    就算皇叔您来了,别人也说不了什么。

    可以说,刘琦这封书信,水平极高。

    几乎预判了刘备可能产生犹豫的一切难点。

    路都给你铺好了,就等皇叔您来了!

    陈登观书毕,拍案叫绝:

    “……善,善,大善!”

    “兴霸,汝可真是立有一大功啊!”

    陈登高兴地握紧书信,来回踱步。

    “此真天赐良机,可助我大齐吞江南之地!”

    历史上的陈登,仅据有广陵一地,便想着要吞并整个江南。

    如今的陈登,拥有整个淮南,他早就不止一次的上书刘备。

    请求他允许自己发兵,攻打荆州。

    但刘备每次都用各种理由推托。

    诶,你看我们现在正在讨二袁儿,还指望你淮南出兵出粮呢。

    诶,你看郯侯在征辽东呢,这事儿缓一缓吧。

    诶,你看我们国家正在重点开发幽燕,搞经济特区呢。

    你淮南还是拿点钱出来填幽燕的财赋,征荆州一事以后再说吧……

    总之,在各方势力之中。

    只有李翊是可以不请示刘备,自主发动对外战争的。

    因为李翊假节钺,有代王出征的权力。

    像关羽也仅仅只是假节,权力是远远不及李翊的假节钺的。

    假节有权力斩杀违反军令的武将。

    而假节钺,连假节的武将都能斩杀。

    也就是说,如果关羽此刻与李翊共事。

    李翊是有权力杀关羽的。

    不过,几乎不可能看到假节与假节钺的两个人,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战区。

    并且关羽之所以假节,仅仅是刘备为了让他督淮南军事。

    等南方战事结束,假节权也是要收回的。

    “假”字本身就是借的意思。

    等于是刘备这个齐王,暂时把权力借给了关羽。

    陈登拥有着齐国最强大的水军,以及一众水战好手——淮南武将。

    刘备否决陈登征讨荆州的请求,既是出于战略考量,也是担心淮南过于强势。

    不敢让吞荆州这个大功,为淮南一隅所得。

    许汜评价陈登是,“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而时人又是如何评价陈登的?

    ——“得江、淮间欢心,有吞灭江南之壮志。”

    可以说,打下江南是陈登平生的志向。

    他绝不满足于拘泥于淮南一地。

    现在,刘琦献上这封书信,不可不谓是天赐良机。

    陈登内心虽然狂喜,然面上却不动声色。

    将书信用蜡封好,敛容问道:

    “关云长现为假节督淮南军政。”

    “如此机密大事,为何不先报与他知?”

    甘宁抱拳答道:

    “关将军虽然假节督军,然终是客将。”

    “将军乃淮南之主,我等皆仰仗将军栽培。”

    “此等军国大事,自当先禀明主将,方能谋定而后动。”

    陈登闻言,手指轻叩案几,似笑非笑:

    “……兴霸此言差矣。”

    “关将军乃王上义弟,岂分主客?”

    甘宁正色说道:

    “正因关将军与王上关系特殊,若贸然进言,恐有越俎代庖之嫌。”

    “而将军深谋远虑,由您呈报王上,方显我淮南将士同心。”

    陈登抚须大笑:

    “好个甘兴霸!”

    “不但水上功夫了得,这番见识更是难得。”

    这便是职场,这便是人和。

    此前甘宁虐杀俘虏一事,陈登以罚俸一年,打花背三十作为处罚。

    这张罚单就属于是,对上有个交代。

    对下,下面人也能接受。

    毕竟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有哪个官员会指望俸禄发财的?

    别说一年俸禄,便是三年俸禄。

    恐也未必及地方官员一月的灰色收入。

    更别提甘宁几乎是旅长级别的军官了。

    至于那三十花背……

    这真就属于打重打轻,皆看你暗箱如何操作了。

    陈登护短,施恩于手下人。

    手下人自然会感念他的恩德,像遇上这种事儿了,也第一时间向你汇报。

    陈登适才发问,也是想试探一下手下人。

    看他们支不支持自己。

    毕竟打荆州是件大事儿,光看自己自嗨是没用的。

    还需要手下兄弟拥护自己才行。

    “……善,兴霸此事办得甚为妥当!”

    陈登再次出声表扬甘宁。

    又亲自执笔修表,将书信封入密匣。

    遣快马直送徐州。

    ……

    却说刘备既平河北战事,已经回到了徐州王府。

    正与群臣议事之时,忽见陈登遣使急报,呈上刘琦密信。

    刘备览毕,长叹一声说道:

    “……唉,景升兄英雄一世,不想家中竟生此变故。”

    “真是家门不幸呐!家门不幸!”

    “兄弟阋墙,令人扼腕!”

    刘备此刻是真的十分伤感。

    因为他是非常看重手足兄弟情的。

    每每看到偌大的家业,就因为兄弟相争,而导致家业败光。

    他便扼腕叹息。

    袁绍、袁术兄弟是如此,袁绍子嗣亦是如此。

    同时,刘备的甘夫人此刻已经怀孕了。

    只比阿斗小两岁,刘备竟有些担心未来两个孩子能不能和平相处。

    但眼下,却不是担心这件事的时候

    诸葛亮在侧,羽扇轻摇,进言道:

    “……大王,此乃天赐良机。”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实为用武之国也。”

    “今刘琦来投,正可名正言顺介入荆州事务。”

    鲁肃亦在旁侧附和道:

    “孔明先生所言极是。”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荆州乃天下大州,若不趁此时占取。”

    “为曹操,或孙吴等辈先乘,悔之莫及。”

    除了在外领兵的大臣以外,说话比较有能量的就是诸葛亮、鲁肃了。

    其余大臣,几乎没有出声反对的。

    毕竟这确实是一个夺取荆州的大好机会。

    而就是这样一个好机会,刘备却面露难色:

    齐魏战事虽近尾声,然和议未定。”

    “此时分兵南下,恐有不妥。”

    此言一出,满座愕然。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不解其意。

    曹豹忍不住谏道:

    “……大王,丞相已经在邺都和曹操谈判。”

    “纵两国虽有异议,然仗打到如此地步,胜负已分。”

    “以吾观来,和议指日可待,大王又何须犹豫?”

    对此,刘备只挥了挥手后,谓众人道:

    “众卿之议,寡人知晓。”

    “只是兹事体大,且容后再议。”

    言毕,刘备甩袖离去。

    只留下曹豹等人,兀自在原地凌乱。

    下来,曹豹找到陈应,问他道:

    “……贤婿,可知齐王今日所言何谓?”

    “如今荆州内乱,我齐国又蒸蒸日上,如何不趁此时去取。”

    陈应乃是沛相陈珪之子,征南将军陈登之弟也。

    历史上曹豹的女儿,是嫁给了吕布。

    不过在本位面,则嫁给了陈应。

    世家大族互相联姻,这很正常。

    曹豹自感能力不足,膝下又只有一个女儿。

    所以遍观朝中诸人,曹豹果断选择了齐国的豪门势力陈家。

    陈珪陈登父子,一直是典型的保徐州派。

    只是随着刘备势力的扩大,陈珪被派去了沛国,陈登去了淮南。

    陈家在徐州的影响力渐渐被淡化。

    所以,当握有丹阳兵,身处徐州的曹豹主动伸来橄榄枝时。

    陈家与曹家可谓是一拍即合,立马同意了这门婚事。

    丹阳派在刘备初入徐州时,可谓是朝中一极。

    只是随着刘备势力的扩大,李翊、荀攸、黄忠等人的崛起。

    曹豹的丹阳派,逐渐沦落为了二三流。

    没办法,能力有限。

    被一帮大佬压着,曹豹实在想不到出头的办法。

    既然打不过,那就加入吧!

    通过与陈家的联姻,曹豹总算得以喘口气。

    勉强恢复了往日的声势地位,在朝中说话的分量也大了不少。

    此前朝会时,曹豹表现的之所以如此积极。

    是因为他知道陈登想要主导荆州战事。

    此前打汝南时,刘备空降了关羽、赵云过去分权。

    陈登虽有不满,但并不发作。

    因为他的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瞄准了整个江南。

    陈登若是能够拿下荆州,那对于曹豹这个姻亲而言,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所以至少未来选拨征讨荆州的武将人选中,曹豹肯定是要投陈登一票的。

    事实上,参赛人选本就没几个。

    刘备手上的人才是不少。

    但问题是,你平荆州,会只派一个去吗?

    像刘表那样单骑入荆州,最后被四大世家折腾的精神失常?

    荆州的世家豪族更是重量级。

    派去的人选不仅要能力强,还必须要有一帮人给他打下手帮忙。

    后者是重点,既然要人给你打下手。

    那你派去的人选,是不是得是齐国中相当有分量的人物?

    不然你怎么镇得住手下人,手下人又凭什么给你打下手?

    所以排除下来,便没剩几个人了。

    按照曹豹的猜想,最有可能得人选就是:

    李翊、关羽、张飞、陈登这四大元从。

    稍次一点的,也可能会选赵云、田豫、牵招去。

    剩下的人要么就是能力不足,要么就是资历不够,要么就是地位不够。

    这三者缺一不可。

    综合看下来,曹豹认为陈登还是很有机会的。

    毕竟汝南已经打下来了,淮南水军只需要走淮水,便可直入江夏,进入荆州。

    刘备不会不知道,荆州是淮南武将的心头肉,大伙儿渴望打荆州很久了。

    尤其此前数场重要战役,淮南都当了绿叶陪衬。

    以前打北方,淮南鞭长莫及,我们可以改为输送钱粮当绿叶。

    现在终于轮到打江南了。

    十年了,也该轮到我们淮南人了!

    “……唉,君心难测啊。”

    陈应的态度却显得有些悲观,似乎不认为陈家有机会主导荆州战事。

    而这话,曹豹就不爱听了。

    当即出声反驳说道:

    “……贤婿这话,我可不爱听。”

    “你说说,亲家不主荆州军务,还能谁去掌?”

    “你说李相——”

    曹豹率先提出齐国最有权势,最为刘备所信任的李翊。

    “李相本就得了冀州,还节制督护幽州、辽东。”

    “如今战胜魏国,更是尽得河北之地。”

    “纵然大王不怕功高震主,那精明如李相,敢接下去荆州的重任吗?”

    “纵然去了,河北怎么办?”

    “总不能让李相同时管河北和江南吧?”

    曹豹有条不紊地为陈应分析。

    “至于关云长与张益德,此二人虽是齐王手足兄弟。”

    “但前者方定汝南,总不能再去抢淮南诸将的荆州罢?”

    “更别说关云长已有青州。”

    “至于张益德……”

    提到张飞,曹豹面露不屑。

    两人的关系一直都很不好,只不过此前李翊在徐州时,有他居中调和。

    两人的矛盾没有被激化。

    而等李翊走后,张飞的地位又远远超过了曹豹。

    曹豹纵有不满,也只能忍让了。

    “张飞虽是熊虎之将,万人之敌。”

    “然岂是召虎之才,治乱者也?”

    与张飞共事多年,曹豹也能看出张飞这人的优缺点。

    张飞这人打仗确实猛,战场上也是擅用计谋。

    但性格天真,轻慢小人。

    绝对不是一个能够镇守一方的大才。

    这点,刘备其实也能看得出来。

    历史上刘备入川,打下汉中后。

    当时人人都以为刘备要把汉中给张飞,就连张飞自己都以为汉中是自己的。

    结果刘备反手把汉中给了魏延。

    此举,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当然,有人会说当时张飞有丢徐州的前科,刘备不敢把极为重要的汉中给张飞了。

    肯定是有这个原因在。

    但以刘备的识人之明,倘若张飞当时已经成长为召虎之才,具备了守御汉中的能力。

    刘备又岂会不把汉中给他?

    只是刘备清楚,张飞当时是仍然不具备统镇一方能力的。

    甚至当初让张飞守徐州,也仅仅是因为刘备身边人才太少了。

    没办法,只能把徐州丢给张飞来守。

    有人会问,干嘛不丢给关羽?

    问题是关羽性子更傲。

    张飞至少还尊重读书人。

    关羽又岂会正眼看徐州那帮士人豪强?

    包括关羽坐镇荆州时,刘备可是给关羽配了马良、诸葛亮来辅佐他的。

    只不过因为庞统的战死,诸葛亮不得不离开荆州,被迫入蜀辅佐刘备。

    不然,有诸葛亮在,关羽又岂会丢荆州。

    毕竟诸葛亮,也是非常擅长调节上下级关系的。

    由此可见,要想坐镇好一方。

    光会打仗是不行的。

    还必须情商高,懂政治,懂职场,会处理与属下的关系。

    如果还懂农事、外交就更好了,这些都是加分项。

    那么显然,

    齐国之中,符合这些条件的只剩下李翊跟陈登两个人了。

    李翊前面已分析过,不太可能去接手荆州事务。

    作为六边形战士的陈登,就是最佳人选。

    当然,你非要说的话。

    田豫、牵招其实也是六边形战士。

    但是两个人一个北镇幽州,监视乌桓、鲜卑,与地方豪族。

    一个督护辽东,监视吕布等并州武将,与高句骊、沃沮等异族。

    根本抽不开身,跑到江南来。

    曹豹一通分析过后,结论只有一个:

    ——荆州非陈登莫属!

    接下来三日,心急如焚的曹豹又联合了朝中与自己关系好的大臣,再次找到刘备。

    希望他能够回应公子刘琦的请求,赶快派兵去往江夏。

    去晚了,就可能被孙吴、曹魏抢先了。

    甚至,刘表一死,刘琮上位,肯定会直接对刘琦下手。

    到时候,咱们就失去了一个强宣称啊!

    面对众人苦口婆心的劝说,刘备只回应说:

    “兹事体大,容后再议。”

    怎么个容后再议法呢?

    就是说要等到齐魏和谈结束,李翊抽开身再说。

    刘备拿李翊出来当挡箭牌也是有话说的,咱齐国的战略方针一直都是李丞相给定的。

    下江南这种大事,怎么能不过问李丞相的建议呢?

    但大伙儿都明白,这显然只是刘备的他托词。

    毕竟你要真想问李翊的意见,直接书信送去河北,一问便知。

    李翊就算忙着跟魏国谈判,也不至于说抽不出时间来回一封信啊?

    众人都不知道刘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为什么非要等李翊忙完。

    但他们也不相信刘备会把荆州交给李翊。

    李翊就算再神,也不可能同时监管河北、江南。

    所以大伙儿只能静静地等候消息。

    至于刘备这边,他又岂会不知机会难得?

    接下几日,刘备也是连连发信,催促李翊赶快和曹操达成和谈。

    齐国这边可以吃点亏,先把和谈结束了再说!

    面对刘备的连番催促,前线的李翊也大感疑惑。

    无奈之下,只得一面向曹操施压,一面又慢慢暗自让步。

    曹操亦察觉到李翊不如往日般强势,即问左右缘由。

    才知,原来荆州那边似乎出了状况。

    刘表卧病不起,蔡氏一族把持了朝政。

    “……无怪楚国诸使近日鲜少与孤交际。”

    曹操恍然大悟,知道了齐国这边急着和谈,原来是想把手伸向荆州。

    程昱、郭嘉等人纷纷劝曹操道:

    “既齐已退,魏公亦当释执,见好就收。”

    “且荆州若当真生变,我大魏又岂可坐视不理!”

    能占到李翊的便宜,这在天下间也算是一件稀罕事儿了。

    两边继续拖着,的确没有意义。

    齐不能把魏土直接转化为收益,魏又不能对三万将士置之不救。

    所以,刘表的病重,竟间接加快了齐魏的和谈速度。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904/128436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