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60章 羽,威震华夏

第260章 羽,威震华夏


公元205年,九月秋。

    安阳城,大霖雨连下数日。

    于禁、浩周等人驻军于城中,左右侍从,皆是当地的高官儿。

    面对魏国左将军,七军护军,周官员皆上去谄媚。

    “……诶,于督军,您小心点儿打把伞,别淋着雨了。”

    “……诶,浩护军,小心地滑,我扶着您嘞。”

    众安阳本土官员,皆小心翼翼侍奉于禁等将。

    他们皆来自魏国中枢,众官皆不敢得罪。

    而于禁等众,皆十分享受于这种职场谄媚。

    尤其是于禁,

    我们都知道,五子良将皆是标准的职场人。

    而常言道,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于禁最号毅重。

    于禁便是五子良将中,最标准的职场打工人。

    历史上,于禁曾去劝降泰山将昌豨。

    在与夏侯渊的联手打击下,昌豨遭不住了。

    觉得自己跟于禁关系那么好,很早就有交情了,干脆就再投降一次吧。

    于是率众向于禁投降。

    当时于禁身边的将领们都认为,昌豨已经投降,应该把他送到曹操那里。

    咱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但是于禁说:“诸位忘了曹公的常令吗?”

    ——围而后降者不赦。

    于禁说,奉行法令是咱们做臣子应有的节操。

    昌豨虽然是我的旧友,但我岂能失节?

    说完于禁与昌豨诀别,挥泪斩了昌豨。

    所谓职场人,那就是立人设。

    其实张辽、徐晃也爱给自己立人设。

    只不过于禁立得最好,立得最多。

    于禁常常给自己立的人设就是毅重,识大体,正义的化身。

    通过斩昌豨这件事,于禁又给自己立了个大公无私的人设。

    可是,当你的人设立过头时。

    万一把控不住,是很容易崩塌的。

    于禁杀昌豨,本质上是“卖友求荣”。

    裴松之评价说,虽然昌豨按照法令不能赦免。

    但把昌豨押到曹操那里,让曹操处置,这也不算违反法令啊?

    曹操当时为了收降泰山群寇,是肯定不会杀昌豨的。

    于禁这是一点儿都不给旧友万分之一的希望,却放纵自己的好杀之心。

    不听其他将军的建议,后来被俘投降,还被赐予恶谥。

    实在是必然的结果啊。

    裴松之这显然是用道德的问题来评判法令的问题。

    于禁在职场上摸爬滚打那么多年,会不知道老板的心思吗?

    昌豨降了又叛三五次了,你当是菜市场呢进进出出。

    所以曹操肯定是不希望看到一个活着的昌豨的。

    但曹操又想安抚泰山群寇,收买人心,顺便展示自己的胸怀。

    现在有人替他干黑活儿,他当然高兴暗爽了。

    眼中钉肉中刺被拔去了,自己手上还不用沾血。

    所以于禁杀好友,其实是为了解决领导的难题。

    职场人有职场人的活法。

    只是当你深入职场以后,从前你作为员工去舔领导。

    而当有一天你也成为大领导后,自然而然地也会去享受手下人来舔你。

    于禁等将见霖雨连下数日,便命士兵将校皆着蓑衣。

    众人乃避开雨霖,于禁暗自庆幸有蓑衣躲雨,自以为无患。

    有裨将进言道:

    “闻关羽得陈元龙淮南水军,今暴雨连绵。”

    “倘贼人用水攻,决堤灌城,我等难以招架。”

    “督军宜早备之!”

    于禁闻言,蹙眉叱道:

    “本督戎马半生,岂不知兵?”

    “今蓑衣既备,何惧风雨!”

    护军浩周亦在旁侧笑道:

    “吾安阳城距离淮水甚远,关羽如何决堤,灌我城池?”

    军司马东里衮也说道:

    “不错,我等有三万大军驻于城内。”

    “又有曹仁将军在新城呼应为援,关羽安能便能飞渡?”

    以于禁为首的一众高官,皆对雨霖不以为意。

    他们都是军中宿将,位高权重。

    而安阳守将,不过是一群地方芝麻大小的裨官儿罢了。

    也敢教他们怎么行军打仗?

    众将皆不敢复言,或有人找到督将成何。

    劝成何出面,劝一劝于禁,让他们提前防备大雨霖。

    因为成何是七军之一,官位不小。

    由他出面,或许于禁等众能够听得进去。

    成何先带着去营中一观,果见水势上涨,军旅鞋湿。

    遂找到于禁,劝谏说道:

    “安阳城乃夯土所筑,并不坚固。”

    “兼之此地地势甚低,虽有土山,然离营稍远。”

    “倘关羽掘开淮水,大水骤至。”

    “我军何以防备?”

    于禁道:

    “安阳据淮水甚远,纵关羽掘开河堤,何以灌城?”

    成何一顿,又接着说道:

    “就算淹不上城,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

    “近有人报说关羽军尽数移于高阜处。”

    “我军宜早移至高阜,免得河水泛涨。”

    于禁大怒,叱道:

    “我大军守在安阳不移,是为呼援曹仁将军在新城的守军。”

    “倘若擅自撤离,必使新城孤立无援。”

    “汝匹夫何得在此蛊惑军心?”

    “倘再有多言者,杀无赦!”

    成何羞惭而退,不敢复言。

    众军士也都不再提及移营之事,只盼雨霖早早停歇。

    不然,这军旅日子实在是困苦不堪。

    又过两日。

    是夜,风雨大作。

    成何坐于帐中,只听得万马奔腾,征鼙震地。

    成何大惊,急忙出帐,上马来看。

    “怎么回事?”

    “何得如此喧哗?”

    话甫方落,远处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直如惊雷一般,打得整个安阳城地动山摇。

    “报——”

    一名哨骑神色慌张,飞报来报。

    “报督将,大事不好!”

    “何事,快说!”

    成何焦急地问。

    “……水……到处都是水,来势汹汹朝安阳城冲来了!”

    那哨骑面露惊恐之色,双腿剧颤,仿佛见到了生平从未见过的景象。

    什么!?

    尽管心中早有预料,可成何却依然抱有一丝侥幸地去看。

    甫一登上墙头,果然见着四面八方,大水骤至。

    洪水滔天,如同巨锤一般,一举轰开了安阳城门。

    三万七军,面对惊涛骇浪,手足无措,四下乱窜。

    随波逐流者,不计其数。

    平地水深丈余,直将城中给养、兵械、铠甲斗具全部冲走。

    古代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守备城池,士兵们都不是全部要穿着铠甲的。

    行军打仗就不用说了,甲胄都放在辎重里。

    让士兵着甲赶路,不死也得扒层皮。

    守城也是同理,守军都是轮班儿的。

    轮到你的班时,才会换上甲胄去守城。

    或者到了敌人攻城,需要你去帮忙时,才会让士兵大规模穿上衣甲。

    而此次洪水骤至,士兵们别说穿上衣甲了,面对大水,根本无有招架之力。

    大水一来,甲胄、粮秣尽数冲走。

    早有人报知于禁。

    “督帅,洪水……洪水灌进了安阳城……”

    “……现在……现在可如何是好?”

    众人神色焦急,庞然无措。

    “什么?果真有大水?”

    于禁初听此消息,亦是震惊无比。

    他显然低估了此次秋霖,掘开淮水的威力。

    这这这……

    于禁还从未面对过这种情况,一时间只感觉大脑宕机。

    此时,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也纷纷赶到。

    “……督帅,大水冲走了咱们的甲胄器械,士兵们尽数在河里吃水。”

    “宜早早移至高处,不然必被大水冲走。”

    于禁点了点头,如丧考妣,面色煞白。

    “……该当如此,该当如此。”

    整个人轻飘飘的,跟着众人纷纷登上小山处避水。

    好在众人走得快。

    方一登上小山,便见着大水势如破竹。

    洪水掠过之地,房屋楼阁,尽数冲踏。

    苍松翠竹,连根冲起。

    “……好水好水。”

    远在高阜处的关羽,捋着长髯,不禁发出一声感慨。

    这水攻不愧是T0级别的战法。

    果然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巨浪瓢打之处,尽数催崩。

    “……关将军,我等何时可以动身?”

    甘宁等先锋将兴冲冲地走来,他所部之众,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诶,不急。”

    关羽挥了挥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

    “眼下大水未止,我战筏亦不能驶。”

    “且待水势消减之后,再发兵渡水,擒拿于禁!”

    “得令!!”

    众人振臂欢呼。

    每一个人的脸色,都十分兴奋。

    你道是为何?

    只因于禁所部七军,乃魏国精锐。

    而这淮水一淹,七军尽为水中鱼鳖,已成了齐军的囊中之物矣。

    凡是参与了这场水淹七军之战的士兵,那必然要在之后的功劳簿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可比战场直接厮杀轻松许多了。

    战场厮杀,不见得能将敌人全歼。

    可这洪水一淹,全歼敌军,战功直接拉满。

    偏偏众人还没怎么出力。

    等于是白捡的功劳。

    所以关羽不让大伙儿出击,大伙儿都没有怨言。

    对于这天大的功劳,众人都保持着充足的耐心。

    反正现在水大,他们的船筏也不好驾驶。

    而且大水平地丈余,也不怕于禁等人跑了。

    接下来,他们只需慢慢等待敌人士气崩溃便好。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话分两头,

    却说由于关羽阴遣将士决堤,淮水暴涨。

    夜半洪涛骤至,安阳城顿成泽国。

    于禁等七军顿时成了金鱼。

    在众人的簇拥保护之下,于禁、浩周、东里衮等将,仓促披甲。

    只带了亲兵数百人,踉跄登城北小丘处避水。

    是夜,惨绝人寰。

    于禁死里逃生,也来不及喘息。

    就见着山下水势滔天,哀嚎遍野。

    魏卒溺毙者,或抱浮木而嚎,旋为激流吞没。

    或攀树梢呼救,枝断人亡。

    尸骸随波沉浮,灯火尽灭。

    唯闻风雨凄厉,若冤鬼泣诉,凄惨无比。

    众军士见状,无不心中悲戚,百感交集。

    但他们也来不及同情水下的同袍兄弟了。

    因为即便是死里逃生的他们,同样也不好过。

    众将士甲胄皆湿,又赶上深夜。

    夜风直刮,寒透骨髓。

    战马也惊慌嘶鸣,踏陷泥淖,四下里乱闯。

    有争取上岸者,纷纷扯住马尾求生。

    反被马蹄蹴毙,踹入水中。

    由于粮囊漂散,众人皆空腹瑟缩,齿战之声相闻。

    或有人谏于禁道:

    “督帅,将士们饿了一夜。”

    “不如杀马充饥罢!”

    于禁望一眼身后的战马,由于马儿受惊,只剩得三十来匹。

    考虑许久,到底是摇了摇头。

    “……眼下尚未到非常绝望之时,且再等等。”

    “或有转机。”

    于禁说的等等,就是希望位于东面新城的曹仁,能发现安阳的危难。

    及时派出船筏来救他们。

    但包括于禁自己在内,众人心里边儿都清楚。

    于禁这是在自欺欺人。

    大水滔滔,直淹安阳。

    身在新城的曹仁又能好过到哪里去呢?

    诚然,新城要比安阳坚固高大许多。

    可大水一来,即便冲垮不了新城,也会将曹仁等将困守在城内。

    即便没有困死,曹仁是否会第一时间来救安阳?

    即便第一时间来救了,又如何能比本就身在安阳的关羽要快?

    大伙儿虽遭此劫,可心里跟明镜似的。

    眼下还没见着关羽军,只是因为水势过大,他们暂时不好过来。

    等水冲得差不多了,他们也差不多了。

    唉……

    于禁叹了口气,心乱如麻。

    只挥挥手,示意众人下去歇息。

    忽然,浩周一指水中浮尸,颤声呼道:

    “此……此非白日谏防关某之裨将乎?”

    于禁一惊,忙命人将尸体打捞起来。

    众视之,尸体虽已有些浮肿,可仍旧能够看清楚面容。

    的确是此前,那名劝谏于禁要早做防备的裨将。

    只见他四肢僵硬,面容奇惨。

    显然是面对大水时,做了一番痛苦的挣扎。

    于禁面如死灰,紧攥佩剑,剑穗犹滴血水。

    就这样,众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过了一夜。

    比及天明,水势稍缓。

    众人一夜未眠,忽闻鼓角震天。

    忙起身去看,只见战船如林破雾而来。

    关字旌旗下,云长横刀而立。

    身后傍有数百艘战筏,筏上士兵,皆是水战好手。

    甘宁领一队,蒋钦领一队,赵云领一队。

    众将皆摇旗鼓噪,高呼擒贼。

    甘宁最是兴奋,手舞两柄双刀,臂挂铃铛。

    铃铛一响,高声呐喊:

    “于禁匹夫!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话落,身后的锦帆郎纷纷齐声高呼:

    “速降!速降!”

    喊声震天,声声刺骨。

    于禁眺望四野,皆是大水。

    真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目光所及,是残卒抱尸而泣。

    耳畔所闻,是伤兵呻吟泥中。

    一老卒忽跪拜于于禁身前,扯其战袍说道:

    “将军!吾等守备安阳数年,如今大水一来,妻小皆殁。”

    “只求速死!”

    言外之意,他们打算陪着于禁一同战死。

    毕竟这大水,带走了他们太多亲人。

    许多人已经无甚留恋,只想着报仇雪恨。

    老卒话一说完,不少士兵纷纷响应,大声道:

    “我等皆愿随将军死战!”

    众人都下意识地认为,于禁肯定会跟关羽血拼到底。

    毕竟士可杀,不可辱。

    更何况于禁名声在外,是曹营外姓武将第一人。

    他是军中楷模。

    是严肃、威严、清廉,敢于承担责任,忠诚正直的典范!

    五子良将中,

    张辽善于把握战机突袭。

    乐进擅长先登破城。

    张郃善于利用地形。

    徐晃多谋略又擅长治军。

    于禁也擅长治军。

    他会用法令严格管理部下。

    在缴获财物之后,会如数上交,从不私自占有。

    这是于禁给自己立的清廉人设,因此非常受到曹操的赏识。

    但这样做,会很不得军心。

    毕竟封建时期的军队,素质可不那么高。

    他们打仗就盼着那个呢。

    所谓恩威并施,显然于禁威要多一些,对士兵少了人文关怀。

    眼下被困于土丘,走脱不得,大家都以为于禁会死战到底。

    可令众人没想到的是,

    于禁忽然扬天长叹,将长戈掷入水中,浊浪吞声。

    于禁卸下佩剑,谓左右人道:

    “如今四下无路,左右不过几百人。”

    “吾料不能逃也,不若就此投降。”

    “也好保全士卒。”

    于是,于禁宣布投降。

    这不投降不要紧,一投降,原本那些尚有抵抗意志的士兵,瞬间士气崩塌。

    因为于禁是七军之首,作为督帅都投了。

    他们这些底层士兵,还抵抗个什么劲儿啊?

    很快,关羽的船筏靠了岸。

    于禁携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等众,来到岸边,齐齐跪伏于地。

    向关羽军投降。

    关羽令人尽去于禁等众衣甲,将之带上船筏。

    举目再看,还有不少小丘。

    都是那些逃出来的士兵,躲在高阜避水。

    于是关羽便命人将于禁押解在前,继续催进船筏,劝降剩下的士兵。

    由于于禁是七军之帅,不论是中层将领亦或底层士兵。

    见到于禁屈膝投降的这一幕,那仅剩的抵抗意志立刻崩坏。

    纷纷向关羽投降,关羽命人将之尽数押解上大船,然后载出水面。

    当然,亦不乏有少数忠志之士,仍在抵抗。

    督将成何见关羽水军至,知道大势已去,乃谓众人说道:

    “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今日,吾辈死日也。”

    “公等可随我努力作战,以报魏公厚恩。”

    于是,命麾下亲兵,准备作战。

    共计步卒三百人,皆无衣甲傍身。

    只有一口大刀,立在堤上,静静等候关羽到来。

    关公船筏至,照例使人高呼:

    “于禁已降,公等可速降。”

    “投降免死!”

    然成何等众,皆不为所动,全无惧怯。

    奋然前来接战。

    关公一捋美髯,慨叹道:

    “魏国尚有忠志之士耶?”

    陈登在侧,说道: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食魏禄者,岂无志虑忠纯者也?”

    “可早早杀之,以儆效尤。”

    在陈登看来,有人怕死投降,有人忠诚不降,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关将军你不能每看到一处有忠臣的地方,就发出感慨。

    要知道,安阳城中足足有三万大军。

    要是每处都停下来感慨,那三天三夜也收降不完这三万人呐。

    投降者免死,不降者立杀。

    就是这么简单。

    关羽最后问一遍:

    “汝等督帅已降,公等何不早降?”

    成何等众仍不做反应。

    江水湍急,甘宁携锦帆百余众先至,呼道:

    “何须多问,直接杀之!”

    于是,甘宁下令,命锦帆郎一齐放箭。

    箭矢如雨,将堤上不着衣甲的魏兵,尽数射死。

    成何身边立刻只剩下数十人。

    甘宁乘轻舟登岸,率众锦帆郎在前,见人便杀。

    时成何领数十亲兵,据石垒而守,奋起反抗。

    众锦帆郎鼓噪而进,箭如飞蝗。

    成何部众躲在石垒下相抗,然寡不敌众,顷刻死伤过半。

    余者犹死战不退,甘宁大怒,挥刀喝道:

    “竖子岂不知甘兴霸威名乎?”

    “见我到来,还敢反抗!”

    遂亲率精锐突阵,刀光过处,残肢横飞,血染江岸。

    成何见亲兵尽殁,目眦尽裂,挺矛跃出:

    “甘兴霸!可来共决生死!”

    甘宁大笑应战,双刃交错,火星迸溅。

    战有十合,成何力竭,矛法渐乱。

    甘宁窥其破绽,左手举刀,格开长矛。

    右手挥刀斜劈而下——

    只听得“噗嗤”一声响,成何自肩至腹,裂为两段。

    五脏俱现,犹怒目圆睁而毙。

    甘宁大笑,将成何尸体一脚踢入江水中。

    犹拭刀冷笑:

    “区区庸鄙,也敢阻我富贵乎?”

    既杀成何,甘宁又狞声对余下成何部众说道:

    “阻我锦帆者,皆如此獠!”

    “公等尚不降乎?”

    众人皆身负重伤,又见成何被甘宁杀死。

    他们亲眼目睹成何腹部被剖开,肠子外泄,其状甚惨。

    再没了抵抗意志,于是纷纷向甘宁屈膝投降。

    甘宁志得意满,命人将成何部众尽数锁了。

    就在这时,忽见人群中有个垂髫童子,缚跪于地。

    约有十一、二岁的样子。

    甘宁便走过去问:

    “此何人也?”

    众人答说,此成何遗孤,其独子成曼也。

    所谓上阵父子兵,

    古代行军打仗,也不乏将儿子一同带上战场的。

    比如曹操就曾把十二岁的曹丕一起带去了宛城。

    若非曹丕及时找了一匹马,否则小命儿就得交代在那里。

    成何这次带上小儿子一起过来,也是想让儿子历练历练。

    顺带让他混点儿军功,将来好有机会升腾。

    毕竟成何想着,儿子虽小,可只要留在自己身边,就不会有危险。

    等汝南之围解了,到时候在军报上,随便找个理由。

    比如儿子聪明,救了哪个士兵,或者说探听出什么情报。

    早早打造一个神童人设,在东汉还是很吃香的。

    只是,事与愿违呐……

    甘宁闻说是成何儿子,便将成曼叫过来,似笑非笑地问道:

    “……汝识我否?”

    成曼战战兢兢答:

    “……将军是甘、甘宁。”

    甘宁又问:

    “适才吾杀汝父,汝有何言?”

    成曼不知所措,颤声答:

    “……不知所言。”

    于是,众人皆笑,纷纷道:

    “此辈庸弱无能,不足为患也。”

    “将军不妨将之缚了,留作人质,将来或有他用。”

    显然,成曼的软弱,解除了众人对他的防备。

    可甘宁却沉吟半晌,下令道:

    “将此子与我吊起来!”

    众人一愣,纷纷上前谏道:

    “稚子何罪?愿将军宥之。”

    或有人谏曰:

    “一黄口小儿何足为虑,叫旁人知晓,道我等无能矣!”

    然而,不管众人如何苦口婆心地劝说。

    甘宁皆是充耳不闻,默然不应。

    径令将成曼,悬于高竿之上。

    众人平日多惧甘宁,不敢违命。

    依令做了,将成曼给吊起来。

    那成曼被吓得面色煞白,哭喊求饶。

    成曼部众皆低头叹息,无能为力。

    甘宁嘴角微微翘起,笑道:

    “吾杀汝父,汝不敢寻我报仇,是怯弱无能也!”

    “汝若适才扬言要寻我报仇,我或许会饶了你。”

    “而你却屈膝向仇人投降。”

    “似汝这等懦夫,也配活于人世乎?”

    于是自取铁胎弓一挽,徐搭狼牙箭悬于弓上。

    便要将之射死。

    时关羽船筏也将要着陆登岸,遥见着此景,关羽赶忙高声大呼:

    “兴霸且住!”

    “刀下留人!”

    声若雷霆,岸上的众人全都听得真切。

    于是,众人便趁着这个机会,再次向甘宁劝道:

    “……将军!关将军下令了!”

    “且饶此子一命!”

    “……将军!将军!”

    众人纷纷过来,劝甘宁住手。

    甘宁充耳不闻,弓如满月,箭似流星——

    “嗖!”

    狼牙箭射出,贯穿成曼的腹部。

    可怜那小童腹部洞开,肠子流出。

    未即死,哀嚎彻野,痛苦不堪。

    闻者,无不毛骨悚然。

    甘宁复射三矢,方绝其命。

    血流了一地。

    关羽见此情景,勃然大怒。

    一把推开要来扶他下船的仆人,气冲冲地冲到甘宁面前。

    赤面生威,诘问道:

    “某适才命汝不得射杀此子,汝何得抗我军令!”

    甘宁掷弓于地,不以为然答:

    “……哦?呵呵。”

    “恕宁耳背,适才未曾听见。”

    “还请关将军恕罪,恕罪。”

    关羽闷哼一声,叱道:

    “汝周围将士,皆听到某的喊话。”

    “独汝听不见,岂非欺我乎?”

    是吗?

    甘宁嘴角轻轻上扬,看向一众锦帆郎,问道:

    “公等适才听见了关将军的喊话否?”

    众锦帆郎皆惧甘宁,纷纷摇头:

    “没听见,没听见。”

    “……我等什么也没听见。”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2904/128436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