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好时节 > 223.第223章 翩翩公子配豆子(两章合一)

223.第223章 翩翩公子配豆子(两章合一)


赵时晴跑得飞快,后悔今天大意了,她又不是不会易容,早起一小会儿,在脸上点几个假痦子又能累到哪儿去?

    现在好了,让人一眼认出自己是女的,而且还看到了她的真容。

    燕侠叫那人魏无病,赵时晴虽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可是京城里姓魏的并不多,为数不多的几个还都是一家子。

    魏无病,十有八九就是魏老夫人娘家那边的人。

    魏家出了两个老妖婆,其中一个弄出一个假儿子,不但害死了对她有生恩的父母,还害死了对她有养恩的父王;

    另一个也不遑多让,在萧真的梦里,她和她的儿孙们害死了那么好的姐姐。

    是的,虽然赵时晴几乎可以认定下手害死姐姐的是孙兰芝,可是若是没有人授意,区区小妾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加害堂堂郡主。

    所以,只死了朱玉和孙兰芝还远远不够。

    但是赵时晴不想让魏老夫人父子死得那么容易,他们要活着,尤其是魏老夫人,必须要活着,活着才能要挟丽太妃,活着才能搅风搅雨。

    赵时晴自认是个好色之徒,她看到魏无病的第一眼还有小小的惊艳,她必须要自责,回家就洗眼。

    只要是魏家的人,哪怕长得像天仙,也不能打动她。

    除了不小心对这个不知从茅坑里冒出来的魏无病惊艳了一把以外,还有一件更让赵时晴自责的事。

    那就是赵廷暄的亲事。

    魏老夫人原本已经在庄子里等死了,是她的算计,激发了魏老夫人的斗志,魏老夫人认定是丽太妃要害她,所以她进了皇宫。

    而也正是因为魏老夫人进宫,才让赵廷暄有了这么一门亲事。

    赵时晴很是自责,她也没想到会连累二哥啊。

    不过二哥也真是倒楣,都是捡漏,别人捡到的是惊喜,他捡到的是惊吓。

    那日去给赵廷暄送行,赵时晴千叮万嘱,赵廷暄不置可否,那个时候,赵时晴准备以后都不管他了,人教不会,那就让事来教他。

    可是现在赵时晴自责了,既然是被她连累的,那她就不能眼睁睁看着二哥被人利用了,还要再被当成傻子废掉,所以她还是要管的。

    至于魏老夫人,她是外命妇,她若是死在宫里,这便是一件很大很大的事。

    丽太妃哪怕恨死她,也不会在宫里对她下毒手。

    因此,魏老夫人认定皇宫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她就钉在宫里了,宫里只有一个成年的囫囵男人,那就是皇帝,她一个老婆子,又不是年轻媳妇,难道还怕有人传她和皇帝的绯闻不成?

    所以魏老夫人在宫里住得理直气壮,她指挥丽太妃做这做那,把永嘉帝的后宫搅得乌烟瘴气。

    而赵时晴乐见其成,以前她觉得越乱越好,让他们狗咬狗,可是现在,她决定还是要多多留意,免得再把梁王府牵连进去。

    说什么,什么就来。

    昨天赵时晴和赵廷珞刚刚念叨过的二皇子,第二天就传出了死讯!

    赵时晴觉得永嘉帝这人还怪能沉得住气的,杀了儿子也不急着吃席,硬生生拖了一个月。

    由于二皇子抱恙的消息早就传了出来,过年时需要皇子们出席的各种场合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身影,满朝文武早就有了猜测,因此,如今二皇子薨逝的消息传出来,大家并不震惊。

    紧接着便又传出另一个消息,二皇子妃哀伤过度,殉节了。

    永嘉帝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不已,辍朝三日,追封二皇子为涪灵王。

    涪灵王的封号一出,满朝皆惊。

    涪灵王,这是郡王的封号。

    虽然二皇子是庶皇子,并非皇后所出,但是本朝庶皇子封亲王的不在少数,比如福王禄王这对卧龙凤雏,他们的生母甚至只是出身低微的宫婢。

    而二皇子生母是贤妃娘娘,位列四妃,二皇子虽然存在感不高,但是无功无过,和其他皇子相比,他差就差在不争不抢,年纪轻轻就死了,也只能追封郡王,连个亲王的谥号都没有。

    且,虽是追封,却也是有封地的,涪灵王的封地在涪州,远离京城。

    二皇子膝下二子,长子七岁,次子只有两岁,二皇子下葬之后,这两个孩子便要远赴涪州,他们年纪小,又是父母双亡,郡王府不能用内侍和宫人,二皇子身边那几个忠心耿耿的内侍和嬷嬷都不能跟随,以后照顾他们的都是临时买来的人,这两个孩子身边没有亲人,又没有忠仆,能不能活着长大都难说。

    其他人能想到的事,自幼长在宫里的永嘉帝会不知道?

    他难道不知道这两位小皇孙凶多吉少?

    到了此时,官场上浸淫多年的老油条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二皇子的死有蹊跷,这位怕是被皇帝厌憎了,追封郡王已经是给他最大的体面了,至于那两位小皇孙,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活着。

    这是皇帝的家事,且,二皇子不是静王,静王是元后之子,亦是皇帝唯一的嫡子,哪怕他犯下大错,不做太子了,也还是亲王,即使远离京城,却也能一家团圆,安度余生。

    可是二皇子毕竟只是众多皇子中的一个,他死了,还其他皇子还活着,满朝文武谁也不想因为他而得罪其他皇子,更不想因为他让皇帝厌弃。

    永嘉帝甚至连七七四十九天都不想等了,二皇子头七刚过,两位小皇孙便离开了京城,从此后山高水长,再无归途。

    小皇孙的车队与另一队车队擦肩而过,没有停车让路,更没有行跪礼。

    迎面而来的,是长岭县主的车马,涪陵王虽是郡王,两位小皇孙虽然尚未袭爵,但他们毕竟是皇孙,长岭县主一行人即使不用行跪礼,也应主动让路。

    可是魏家的十几辆马车却没有丝毫停留,反倒是小皇孙们的车队往一旁让了让。

    华丽的马车行走在早春的官道上,清脆的马蹄声伴随着女子们的娇笑,在这二月微寒的春风里,便是一道行走的风景。

    风景的另一端,赵廷暄终于回到了阔别一年的梁都。

    他生在梁都,长在梁都,赵氏皇族的祖籍不在这里,可是对于赵廷暄而言,梁都是他的乡愁,是他的游子吟,是他的慈母手中线。

    是的,在他看到聂氏那张充满哀伤的眼睛时,曾经的那一点点怀疑和责怪便烟消云散了。

    他真是不孝啊,他竟然因为姐姐的亲事而怀疑过母妃!

    他真是笨啊,小妹还是个孩子,风一阵雨一阵,而他竟然会因为小妹的童言稚语而对母妃心生芥蒂。

    传旨天使宣读了赐婚圣旨,直到接旨的时候,赵廷暄才第一次正式见到他的大嫂,梁王妃孟晓棠。

    他对孟晓棠的第一印象还是很好的。

    孟晓棠明艳大气,仪态端庄,举止得体,完全不像是山村里长大的女子,她的仪态和气度甚至超过京中那些底蕴深厚的世家女子。

    孟晓棠就是那种哪怕穿着最普通的衣裳,也能在人群中一眼看到的女子。

    赵廷暄想不通,这样的孟晓棠会对母妃不敬。

    与长岭县主的亲事太过突然,赵廷暄只在聂氏脸上看到了笑容。

    聂氏笑得肆意,把志得意满明晃晃写在了脸上。

    赵廷暄怔了怔,是他眼花了吗?

    他还是第一次在母妃脸上看到这样的笑容。

    母妃很满意这门亲事?

    怎么可能呢?

    他虽然不通政务,可也知道这门亲事并不美好。

    小妹虽然对母妃心存误解,可是她的很多话都说到了赵廷暄的心里。

    他对管理梁地没有兴趣,他就是喜欢吟诗作对,风花雪月。

    他也不喜欢父王和大哥身边的那些官员,他们总能把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成阴谋。

    与这些人相比,他更喜欢文人墨客,他爱办诗会文会,他爱听曲,他能在古玩铺子里待上一天。

    这才是他想要的朋友,他想要的生活。

    原本上面有大哥撑着,他只需做个无忧无虑的富贵闲人,可是与长岭县主的这门亲事,却让他陷入一个尴尬的处境。

    长岭县主很可能会以郡主之尊出嫁,弟媳的出身远胜当家的长嫂,而且长岭县主的背后是丽太妃,赵廷暄怀疑自己管不住她。

    他很担心长岭县主会和大嫂斗来斗去,那样一来,他该如何面对大哥?

    姐姐和小妹一定会怪他。

    姐姐到时嫁到京城,鞭长莫及,且,姐姐讲道理,不会太过为难他,顶多就是写信训斥。

    可是小妹却不同,赵廷暄深信小妹会千里迢迢回到梁都,半夜三更剃光长岭县主的头发,不,小妹会连他的头发也一起剃,然后再骂他三天三夜。

    因此,赵廷暄觉得聂氏的笑容太过刺眼,他别过脸去,不想去看。

    可是到了晚上,他把在京城带回的礼物拿给聂氏过目的时候,聂氏一改白天时的喜气洋洋,她哭得很伤心,肝肠寸断。

    “阿暄啊,你可算回来了,你不知道,母妃过得有多苦,你父王若是泉下有知,一定会被你大哥给气死,他身体不好也就罢了,偏偏是个耳根软的,被孟氏摆布而不自知。

    孟氏这种出身低贱的女子,最是势利奸诈,她不但对我不敬,而且还想杀了我!”

    赵廷暄大吃一惊:“大嫂要杀您?究竟是怎么回事?”

    聂氏哭得要昏过去了:“她在我的饭食中下毒,我几乎被她害死。”

    赵廷暄问道:“大哥知道这件事吗?”

    聂氏大哭:“他当然知道,他们是夫妻,他怎会不知?可是他却装聋作哑,任由那贱人残害于我。”

    “那长姐呢,您没有告诉长姐?”赵廷暄问道。

    “她?那个白眼狼!”聂氏冷笑,“那孟贱人就是她招惹来的,也是她介绍给你大哥的,她要远嫁,担心你大哥不给她撑腰,便不顾被人笑话,把孟家那个从山野里找回来的孙女塞给你大哥,那孟贱人就是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整个梁都就没有哪个大家闺秀愿意与她结交,这样的女人,哪里配得上梁王府?

    我的儿,只有长岭县主那般出身高贵的女子,才配嫁进梁王府。”

    赵廷暄想说不是这样的,大嫂虽然出身不高,可是言谈举止却高贵大气,以前他若许还不觉得,可他刚从京城回来,他见过公主,见过大雍朝顶尖的贵妇贵女,他真的觉得大嫂比起那些人来也丝毫不逊色。

    反倒是那位尚未谋面的长岭县主,赵廷暄是真的不抱有任何希望。

    长岭县主的姑祖母是魏老夫人,魏老夫人最宠爱的孙子是朱玉。

    赵廷暄在朱玉手上吃过苦头,他知道朱玉是什么人,长岭县主和朱玉都是魏老夫人的血亲,所以长岭县主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这门亲事,赵廷暄想想就觉得窒息。

    早知如此,他就应该提前给长姐写信,让长姐在梁都给他挑选一位名门闺秀。

    既然大嫂是长姐挑选的,那么他相信,长姐在挑人这方面是有眼光的,一定也能给他挑选出一位合适的妻子。

    而且,那个长岭县主长得也不怎么样。

    长姐是杏仁眼,小妹也是杏仁眼,赵廷暄见的最多,也最亲厚的年轻女子,就是赵云暖和赵时晴,不知不觉中,他的姐姐和妹妹,便是他的审美。

    而那位长岭县主,不知道是画师画得有误,还是本人就是长得这个样子,那眼睛又吊又细,嘴巴还特别小,这便显得整张脸鼓鼓的,像颗豆子一样。

    赵廷暄觉得吧,如果长岭县主嫁进梁王府,有朝一日和大嫂、长姐、小妹站在一起,一定会被比得很惨。

    那是他的妻子啊,他的妻子最丑,他也跟着一起丢脸。

    在梁都,乃至整个梁地,谁不知道他是翩翩佳公子?

    翩翩公子配颗豆子?

    他的诗情,他的画意,他的白月光,他的地上霜,他的情难忘,最后全都变成了意难平。

    赵廷暄这样想着,耳边都是聂氏的抱怨声,他忽然怔住,小妹说对了,全都让小妹说对了!(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022/128440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