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绝对没有错
推荐阅读:从火影开始成为忍者 诸天之笑傲第一剑 横推高武,从推演功法斩妖除魔! 国运火影手游:你懂笼子加火吗? 大明皇孙 边总别虐了,夫人她真是豪门千金 重生老太一发威,三儿一女齐下跪 惊悚典当铺,阴当失魂活当送命! 攀金枝 七零军医娇又美,西北全军争着宠
老板接过钱,随手递来两个热气腾腾的包子。
世和迫不及待地咬下一口,滚烫的馅料烫得他舌尖发麻,可他全然不顾,狼吞虎咽起来,噎得满脸通红,只能一边拍着胸口,一边艰难吞咽。
填饱肚子后,世和开始寻找工作。他沿着街道一家家店铺询问,得到的却都是冰冷的拒绝。
夕阳西下,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孤独又落寞。路过一处建筑工地时,世和望着忙碌的工人,犹豫再三,还是走了进去。
“老板,您这儿招人吗?我啥活都能干!”世和小心翼翼地问道。工头上下打量着他,目光像刀子一样锋利:“你这小身板,能扛水泥吗?”
世和连忙点头:“能!我有力气!”工头冷哼一声:“先试试吧,一天三顿饭,工钱月底结算。要是干得不好,立马走人!”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世和就被尖锐的哨声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向工地。
工地上,水泥搅拌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粉尘。
世和扛起一袋水泥,脚步踉跄,沉重的负担压得他腰都快直不起来,每走一步,地面都留下一个浅浅的脚印。
中午,烈日高悬,世和坐在工地角落,接过工友递来的饭盒。
饭盒里只有简单的青菜和糙米,可他却吃得津津有味。汗水顺着额头不断滑落,滴进饭盒里,他也毫不在意。
突然,一阵头晕目眩袭来,世和眼前一黑,差点摔倒。旁边的工友见状,连忙扶住他:“是不是中暑了?去阴凉处歇歇。”
世和摆了摆手:“没事,歇一会儿就好。”
他知道,一旦停下,就可能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夜晚,世和躺在潮湿的工棚里,身上盖着单薄的被子。
蚊子在耳边嗡嗡作响,肆意叮咬,他浑身都是红肿的包。望着工棚顶透进来的月光,世和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远在家乡的母亲和妹妹,不知道她们是否安好。
为了能活着回去,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无论多苦多累,他都必须咬牙坚持。在疲惫与思念的交织中,世和渐渐进入梦乡,脸上还挂着一丝对未来的期许。
后来,他想着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有力气,老板就留,没力气,老板就会辞退。
为了解决长期的就业问题,他就密切关注着征兵的信息,很快,就有了消息,蔡支书通知他去验兵。
他去了,很快,结果出来,他没通过。
徐德恨高兴坏了,一个人喝了一斤白酒。他不让世和去,结果世和还是去了,没想到不是一炮打响,第一炮是哑炮。世和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他是按照要求来做的,规规矩矩,早上没吃没喝,就是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让他无可指责。
世和最终还是成功,第二次去验兵他多了个心眼儿,就是规矩都是不守规矩的人定的,对于守规矩的人,往往过不了,他不知道有哪些人像他一样,他能成功上岸,说明天开恩,给他机会离开郭任庄这里的黄土地,去奔向新天地。
他摇身一变,成为最可爱的人。
农民的标签撕去了,他被贴上了新标签,新的标签,证明他的身份,如果保持,并继续发扬光大,说不定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算不如天算,他在部队入党,又被评为“五好战士”,结果没能停在部队,哪怕他在部队表现再好,哪怕他去到省城参加演出,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安排。
他学到的山东快书,在部队发挥了作用。
入伍三个月后,上级一个一个问:“你有什么特长?”
“我会放牛。”
“我会种地。”
“我会赶马车。”
“我会吃。”
“我会摔跤。”
“我会杀猪、杀牛、宰羊......”
“我会劁猪。”
“我会种菜。”
上级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他几乎绝望,看到一个弱不禁风的小青年,面皮白,不像是老油条,就来了兴趣,他问道:“你会干啥?”
“会说山东快书。”世和回答道。
上级一听来了精神,他刚好是山东的。一听说他会山东快书,就立马命令道:“快,布置一下,来,你说一段,我听听看像不像!”
大家都积极响应,三个月的训练,让人累垮,皮都掉了一层,这听书,正好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听到下命令,新兵蛋们立马找来板凳,齐刷刷来,坐下,行动也是高度一致。
这是小菜一碟,世和没想到,以前学的,到了部队还能用上。
“你要啥?”上级问。
“啥都不要,我带的有,看看!”世和说道,然后拿出鸳鸯板。
他没想到这鸳鸯板能用上,他带来的意思,是要练手,因为他很清楚,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鸳鸯板是说书人的武器,不离身,随时要练,就像读书人要常读书,写作的要经常写作一样。
他拿出鸳鸯板,叮叮当当,很快就吸引了人的注意力。上级一听,觉得不对,就说:“不是这声音,咋不脆呢?也没有回声。”
世和听他一说,知道上级不好糊弄,因为他听出了这鸳鸯板不是真正的板,声音不对,就知道他是行家。
“是的,这是用犁打成的,是铁的,不是铜的,真正的鸳鸯板是铜制的。”世和说。
“我说呢,咋就有点不对劲,来!去拿我的来!”上级吩咐道。
不一会,勤务兵拿来一副鸳鸯板。
“交给他!你叫什么名字?”
“任世和!”
“开始你的表演!”
“是!”
世和接过那副铮亮全新的全铜鸳鸯板,拿出来,先试了试音,非常清脆悠扬,如同山涧溪水,又像珍珠落在玉盘上,又像寒山寺的钟,传得很远很远,让在路上漂泊的游子泛起一阵阵的乡愁。
世和点了点头,他开始噼里啪啦开讲,这回说的是《隋唐演义》里的一个章节的一小段,说完,全场爆发热烈的掌声。
“哈哈哈,太好了,这副鸳鸯板是我爷爷给我留下的,让我趁早学说书,以后靠嘴吃饭,我没当回事,就没学,也学不会,东西倒是配备齐全,人却没悟性,也看不进去书,杂事太多,一件接着一件。你这山东快书说得好,以后给战友们说书,这副鸳鸯板就送给你了,奇怪,你咋打的这么好!”上级说道。
“我天天练习,在被窝里也练,尽量不打扰别人。”世和说道。
“难怪这么流畅,一气呵成!真是厉害!”上级说道。
“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才起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会的,人家也会,而且更厉害,我这不算啥。在我们村可能不错,出了我们村啥都不是。”
“你太谦虚。以后你就在宣传队吧,是文艺兵!”上级说。
“哗——”场上又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这水平不行,不适合,请把机会让给别人吧。”世和说道。
“那怎么行?新兵当中没有发现合适的,我看就你合适。你到文艺宣传队,也要跟大部队走,大部队走到哪里,文艺队也要走到哪里,为战士们演出鼓励,你能做到吗?”上级问。
“能。”世和立马答道。
他很清楚,他在服役期间,训练是最苦的,随时随地都有情况,或者假象敌人出现,必须及时应对,迟了就会丧命,不是开玩笑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秉承这个原则,在新兵训练三个月后,暂时休整,然后根据计划,要野战训练,跑到很远的地方,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当文艺兵的好处是,不必那么辛苦,而且待遇不错,到哪里都受欢迎。因为宣传工作比打仗更重要。宣传可以鼓励士气,提升信心,争取胜利,虽说是演练,不是实战,实战也可能在服役期间都不会遇到,此时不遇到不代表以后,训练这一步必须稳扎稳打。
这样,世和就成为了一名文艺兵。他所在连队是硬骨头六连,有光荣的传统,也以擅长打硬仗出名,能啃硬骨头,自身也硬,他去过洪湖拉练,也到边境拉练,受过伤,留下伤疤。其他战友,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伤,不受伤,没留下记号,好像是一种缺憾。大家都吃过苦中苦,清楚部队训练十分严格,也都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拉练结束,部队稍做休整,文艺兵开始忙碌起来,赶往江城,那里是省会,大型剧院,经常举办一些文艺演出,这一次是部队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其中就有世和。
新兵连的太阳毒得像火舌,烤得训练场的沙地冒烟。
任世和跟在队伍后面进行负重五公里拉练,沉重的背包仿佛一座小山,压得他肩膀生疼,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每迈出一步都无比艰难。身旁的战友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大口喘着粗气,脚步踉跄。
就在这时,指导员骑着摩托车匆匆赶来,在队伍前停下:“任世和,出列!”
世和愣了一下,放下背包,快步跑到指导员面前,立正敬礼:“到!”
指导员打量着他,眼中带着一丝笑意:“听说你在家会拉二胡,还参加过村里的文艺表演?”
世和脸微微一红,点头道:“是,指导员。”
“行,收拾下东西,去师部文艺宣传队报到。”
第二天清晨,世和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文艺宣传队。
刚踏入大院,悠扬的小提琴声和激昂的快板声便传入耳中。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兵迎面走来,看到世和,笑着打招呼:“你就是新来的任世和吧?我叫林晓,带你熟悉下环境。”
在林晓的带领下,世和来到排练厅。排练厅宽敞明亮,墙壁上挂满了演出照片。
此时,一群队员正在排练舞蹈,音乐声震耳欲聋。
林晓指着角落里的乐器架说:“这是咱们的乐器库,你用的二胡在那边。对了,过几天有个重要演出,你准备下,演奏《二泉映月》。”
演出那天,礼堂里座无虚席。世和身着崭新的军装,抱着二胡走上舞台。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拨弄琴弦,熟悉的旋律如潺潺流水般倾泻而出。
台下的观众们渐渐安静下来,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随着旋律的推进,世和仿佛回到了家乡,看到了村头的老枣树、清澈的小溪和母亲慈祥的面容。
他的手指愈发灵动,弓毛与琴弦摩擦,发出的声音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激昂澎湃。
演出结束,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世和起身鞠躬,看到指导员在台下向他竖起大拇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回到后台,队友们纷纷围上来祝贺。林晓笑着说:“世和,你拉得太棒了!这次演出肯定能拿奖。”
从那以后,世和在宣传队的日子忙碌而充实。
不用再在烈日下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打磨技艺上。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排练厅,世和便开始练习指法;夜晚,队友们都已入睡,他还在研究新的曲目。
偶尔望向窗外操场上训练的战友,世和心中既有一丝庆幸,又暗暗告诉自己,要在文艺这条路上发光发热,为部队带来别样的力量。
他有些紧张,据说剧院就在陈友谅的墓地旁边,陈友谅和朱元璋大战,本来他占上风,结果败下阵来,江山被朱元璋夺走,掌权了,陈友谅安葬在这里。
世和很清楚明朝那些事儿,说书人多少都要读书,包括历史,在部队他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学习提升。
不光要练习说书打鸳鸯板,还学了二胡,他每天起早去树林里练习,鸳鸯板和二胡都学,都练,只有这样,用起来才得心应手,人和乐器融为一体,不可分开。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经常练习,还经常为战友演出,他用大量的业余时间用来读书,在部队,就像在大学,善于学习,有时间意识,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提升能力,是明智之举,有的复员,一片荒原,啥都没有,有的复员,收获满满,这几年时间太短,匆匆而过。
(https://www.2kshu.com/shu/93108/4937732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