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攀金枝 > 379.第376章 请缨

379.第376章 请缨


第376章  请缨

    “阿承身边的人,查清楚了没有?”

    圣人很快又把话题扯回到嫡长孙身上。

    好好的孩子,出了趟宫就出了事。

    先是刺杀,接着就是坠马,圣人早有了一肚子的阴谋论。

    他扫了眼东宫,一直以来,他对太子都非常信任。

    不只是信任太子的操守、孝顺,更是相信他的能力。

    太子最是贤能,慢说自己的后院了,就是纷杂的朝政,太子也能处理得有条不紊。

    圣人万万没想到,东宫竟接连出了纰漏。

    听到圣人的话,太子眼底闪过一抹羞愧,他轻声道:“是儿疏忽了,以为固若金汤,殊不知早已被人渗透!”

    “耶耶放心,儿子已经命人去查了!”

    “这内鬼,毒害太子妃在前,谋害阿承在后,儿与他们不共戴天,断不会放过!”

    太子说到最后,禁不住看向了圣人。

    他的后半句,不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更是想看看阿父的态度。

    事情极有可能是李家做的。

    而李家,真的不是寻常外戚。

    他们与杨氏皇族的牵扯太深太深。

    太子相信阿父会给太子妃母子一个公道。

    可,还是忍不住会有一丝的担心——

    万一呢?

    万一阿父心软了,不忍心严惩真凶?

    毕竟,太子妃还没死,而阿承也只是断了腿。

    没有闹出人命,事情似乎就可以“转圜”。

    太子却不想粉饰太平。

    李家,过界了!

    他们触碰到了太子的底线。

    说句不怕上纲上线的话,今日他们敢谋害太子妃、小皇孙,明日就敢谋害他这个太子,后日就能弑君!

    不能放任京城还有如此肆意妄为、心狠手辣之人。

    当然,太子也不是要把李家连根拔起,他只是处罚此次事件的凶手,并适当的惊醒一下李家。

    太子这般近乎明示的试探,英明如圣人如何看不出来?

    圣人眼底闪过一抹无奈,低声道:“大郎这是要与耶耶生分了吗?有了想法也不愿与我直接说?”

    他们父子间,根本不需要什么明示暗示。

    听到圣人亲昵的自称耶耶,而非朕、吾,太子心下一暖,早已成熟的面容上,浮现出了稚子般的孺慕。

    他嘴唇蠕动,呢喃着:“耶耶!儿、儿——”

    “大郎,你只管放开手去做!”

    “耶耶不想将事情闹大,只是不想惊动你阿娘,绝不是要放过幕后真凶。”

    李家可以留,但动了坏心思的狂徒,不可留!

    太子眼底浮现感动,他缓缓点头,“谢耶耶,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良娣,死定了!

    她所出的小五郎,也将再无承继大统的可能。

    即便杨承真的出了事,失去了皇太孙的资格,太子宁肯再跟太子妃生一个,也绝不会让李氏的儿子做继承人。

    而事实是,太子无需再生个嫡子,若杨承真的无法继承皇位,他还有嫡次子杨业。

    除了那对母子,还有李家参与此事的所有人,也都要受到严惩。

    经此一事,李家不敢说元气大伤,也定会损兵折将,最终明白自己的身份,继而规矩起来。

    ……

    东宫的灯,亮了一夜。

    太医院的太医们,殿内殿外的奴婢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好不热闹。

    圣人、太子有意隐瞒,但东宫的动静太大了,还是泄露出去了些许。

    李皇后作为后宫之主,她确实温和包容、慈爱端方,可她亦有着十分强悍的统管能力。

    不敢说耳目遍布太极宫,却又有着一定的消息渠道。

    “……”

    本该卧床安眠的李皇后,半夜时分,从床上坐了起来。

    她有些虚弱的靠着引囊,听着心腹宫女的回禀。

    听到一半,她的手就禁不住抚上了胸口。

    一颗心,仿佛被什么给狠狠捏住了,心跳几乎都要停止了。

    她喘不过气来,她快要窒息了!

    怎么敢!

    他们怎么敢!

    那可是太子妃、皇太孙啊。

    身份贵重,干系重大,对他们下手,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还是不把全族人的性命当回事儿?

    李皇后本就没有多少血色的脸,愈发的惨白。

    她无力的张着嘴,艰难的喘着气。

    除了窒息,还有着深深的绝望,以及钝钝的心痛。

    太子妃母子是她的亲人啊。

    尤其是阿承,是李皇后最喜欢、最看重的长孙。

    虽然平日里李皇后似乎更宠爱小三郎杨业,但,李皇后很能分清爱重与宠爱。

    小大郎杨承,是家业的继承人,是最为重要的嫡长孙。

    小三郎杨业,是全家的宠儿,可以宠溺,可以散养,却不能跟杨承分庭抗礼。

    这就是嫡长孙与“爱孙”的区别。

    就像当年圣人欲举事,李皇后提前安排“后路”。

    她没有送走小大郎,而是让姜贵妃带走了小三郎。

    不是李皇后不疼小大郎,恰恰相反,李皇后此举正是因为太看重小大郎这个嫡长孙。

    阖家的大事,身为第二任的继承人,岂可不在?

    杨承哪怕什么都不做,只要跟在李皇后身边,他就是所有人都认可的继任者。

    且,逃出京城,未必就是一路坦途。

    风餐露宿、天灾人祸,还有诸多劫掠、刺杀……不安定的因素太多了。

    而接下来的事实也证明,姜贵妃一行人,离开京城后,确实遇到了诸多危险。

    小三郎小小年纪就经历了刺杀、逃亡。

    隔了三四年,小三郎还会偶尔做个噩梦。

    他或许早已忘了具体的危险,但骨子里却是恐惧的。

    这,便是逃亡的“后遗症”。

    反倒是留在京城的小大郎,有惊无险,半点都没有受到伤害。

    当然,这些都不是李皇后所希望的,更不是李皇后所能控制的。

    顶多就是在她的心里,当她进行取舍的时候,她还是更偏向于嫡长孙。

    李皇后如此看重的至亲骨肉,却被另一群至亲骨肉残忍的伤害了——

    “呼~”

    李皇后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近身服侍的另一个心腹宫女见状,赶忙从一侧的柜子里取出了一个小瓷瓶。

    快速打开瓶盖,倒出一粒黄豆大小的药丸儿,喂到了李皇后的嘴里。

    这是李明堂专门为李皇后配置的“心药”,专门用来治疗、控制李皇后的心疾。

    李皇后意识到自己发病了,不敢迟疑,哪怕已经十分痛苦,却还是艰难的吞下了药丸。

    很快,药丸发挥了药效,李皇后抓着胸口的手,慢慢的松开了。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既然圣人、太子不欲让我知道,那我便不知道!”

    至于丈夫、儿子会如何处理李家,李皇后也不会去管。

    她把父兄、侄女等当亲人,他们却未必把她放在心上。

    明知道她患有心疾,受不得刺激,却还做出这等事。

    李皇后不敢去想,若小大郎真的出了事,她该如何面对大郎,如何自处?!

    李家上下,半点不为她考虑,那也就不能怪她狠心。

    ……

    百福宫。

    姜贵妃一直都没睡。

    傍晚时分,她与圣人一起吃茶,用点心。

    姜贵妃正说着九郎的趣事,就有内侍神色有异的将圣人请走。

    姜贵妃面儿上不显,心里却已经开始揣测:

    宫里,出事了?

    是大明宫那边又闹幺蛾子了?

    还是李皇后的病有了反复?

    亦或是太子妃不好了?

    无数的猜测,瞬间涌入姜贵妃的大脑。

    而圣人的一去不回,更是让姜贵妃愈发的笃定:

    大事!

    一定是很严重的大事!

    难道又有“宫变”?

    姜贵妃不敢妄动。

    不过,她在杨翀的后院经营多年,进了宫,亦有属于自己的关系网络。

    姜贵妃作为宠妃,本就极有威信,她还有钱,于赏赐上十分大方。

    是以,很快,姜贵妃就收到了消息——

    东宫灯火通明,人来人往!

    姜贵妃皱眉:竟是东宫!似乎还不是太子妃!

    毕竟太子妃的重病,上个月就已经爆了出来,太医院已经为此热闹过一回。

    即便太子妃的病情有变,应该也不会如此大的阵仗。

    莫非是太子?

    不!

    太子看着温和,实则强悍。

    他不只是性格强势,内心坚韧,行事也滴水不漏。

    且太子身份贵重,除了他自己,还有圣人、李皇后在暗中保护。

    就算整个东宫都出了事,太子也不会受到伤害。

    不是太子,却还能让圣人一直守着——

    “小大郎!皇太孙!”

    姜贵妃的心,猛地被提了起来,这才多久啊,宫里又要掀起风浪了。

    “无妨,左右不与我相干。”

    姜贵妃从未肖想过那个位子,没有妄念,她也就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

    只是,在后宫这个是非圈儿里,不是不想不争就真能太平无忧。

    “九郎还小,万不可被利用!”

    无缘无故被卷进去,那才是冤枉呢。

    “阿玖去了骊山,要不——”

    担心儿子,姜贵妃便想到了新婚就跑去骊山的女儿。

    姜贵妃看了眼东宫的方向,又看向骊山,快速的做出了一个决定。

    ……

    清晨,宫门刚刚开启,楼彧就急匆匆的跑了来。

    昨日的事,他都已经知道,并进行了调查。

    还有之前苗女的事儿,他也有了结果,正好可以一并都禀明太子。

    麻烦重重啊,楼彧却并不畏惧,他甚至准备主动请缨……


  (https://www.2kshu.com/shu/93114/128424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