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1968:从养殖开始奋斗 > 第362章 你们一年能赚二十亿美元?

第362章 你们一年能赚二十亿美元?


追悼会结束,并没有让苏文宸消沉下去。

    反而让他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责任和方向。

    回到铁道部家属院。

    苏文宸表面的平静很快被内在的紧张取代。

    灯光下。

    他再次沉浸在那些资料中,做最后关于盐碱治理效益的报告,金羽鸡和速生鸡的数据对比,以及引进设备后的效益测算等。

    他只能调动所有能调用的资源来进行争取。

    既然是特区,那就要有点特殊的样子。

    接着苏文宸一头扎进了自己的房间里,为明天上午的筹备会议做着最后准备。

    次日上午10点。

    国家计委会议室。

    长条形的大型红木会议桌,两侧已经坐满了各部委的派过来的副职代表。

    有的甚至是直接领导亲自过来。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写满数字和项目名称的黑板上。

    不少人前面桌上的铜制烟灰缸里,都堆积着一些半熄的烟头。

    由于苏文宸座次靠后,前面他也是见识了一轮轮各部门之间的唇枪舌剑。

    “下一个,工业部代表!”

    听到这话,一个中年人整了整衣服站起来说道。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工业部这次申请在东北工业基地那边,引进一套西德的高精度无缝冷拔钢管生产线。”

    “这是我们的初步收集的资料,如果能引进这套设备我们国内的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会有很大的突破。”

    “我们工业的基础材料水平,也会提升一大截。”

    “我们的军工,还有机械制造,都能因此受益。”

    工业部代表的话一说完。

    上首的计委领导翻了翻对方的材料。

    “你们都什么意见?”

    听到这话,坐在他对面的能源部门代表就率先打断道。

    “我认为这件事不急迫,上面写的冷拔钢管数据确实优秀。”

    “但是问题是我们的基础钢材才有多少?”

    “就算引进回来了,一年能生产多少?”

    “一些普通的机械制造,是否有必要使用这个高端的钢管。”

    对方听到这话,脸上明显有些不满意,立刻说道。

    “老刘,情况是在变化的。”

    “我们最新调研发现,这套设备对于提升精密轴承钢管的制造工艺至关重要,甚至在石化勘探这种领域也有很大潜力。”

    “对你们能源相关领域也有很大影响。”

    听到这话,前面能源部代表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

    不过最后还是沉默了。

    但是另一边前面挂着轻工部桌牌的一个干部站起来,他语速很快。

    而且非常直接道。

    “老高,咱们都清楚,现在每一笔外汇都是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

    “你说的高端装备领域应用,确实重要,但那是七五,八零,甚至是八五以后的规划,甚至更远的目标了!”

    “而眼下,我们下面的轻工部门等着各种化纤原料下锅,已经等着眼珠子都红了。”

    “你这套钢管线是很先进,但比起解决当下,最急迫的民生和基础工业需求问题,它是不是显得有点锦上添花了?”

    “我认为你这个项目,完全可以列入储备项目序列,在急迫性上完全可以等等。”

    他的话引起会场一片低低的议论声,很多人默默点头。

    工业部代表的脸色有些涨红。

    直接看向计委李振林主任,后者眉头紧锁,顿了顿继续道。

    “暂时列入储备项目序列,后续等七五计划时候再看情况。”

    显然他也认可前面代表的反驳。

    由于前面刚刚经过一轮激烈争论,所以坐在上首的计委领导直接强调。

    “这次外汇就这么多,所以每一份外汇指标却必须像一个拧紧的水龙头,我们每一滴都要精打细算。”

    “所以这次引进的项目,主要是引进对国家对人民帮助大的,后续收益高的项目。”

    “那些有待改良的项目,放在后面我们得趁这个窗口期,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

    “已经有了,或者是不急迫的,先放在后面再说。”

    “下一个,黄淮海特区代表!”

    听到这句话,苏文宸精神一震。

    连忙也整理一下站起来。

    而且从现在特区的名称也能看出来,经过半年多的发展。

    上面对特区的称呼,也从原来的盐碱地治理特区,慢慢转变成了黄淮海特区。

    显然这代表他们特区,已经进入上面规划的版图了。

    这也代表,上面也属意在黄淮海这片,规划一个中心城市,带动附近区域发展。

    想到这里,苏文宸连忙起身已将准备好的《特区农业现代化配套引进方案》分发下去。

    “各位领导,我们特区这边申请引进四项跟农牧相关的生产线项目。”

    “首先是一整套大型化肥生产线,包括合成氨反应塔和尿素造粒塔。”

    “第二项是大型饲料氨基酸生产线!”

    苏文宸话音刚落,前面被反驳了一脸的工业部代表,直接看着苏文宸发下去的资料,质疑道。

    “你们特区这是来吃大户了啊!”

    “开口就是四种项目,前面化肥厂我就不多说了,前面才刚给你们农业口,一下子引进了十几条。”

    “我就先说这个引进饲料厂?”

    “还是大型饲料厂?”

    “你那个说的什么氨基酸我不懂,但我知道一点,咱们国内总共才多少畜牧场?”

    “再说也都是拿粮食喂牲口,咱们为啥还得花费这么一大笔高额的美元?”

    “直接喂粮食牲口又不是不长肉。”

    “你跟我说,必要性在哪里?”

    质疑声起,会场都目光聚焦苏文宸。

    苏文宸却完全不慌,因为他知道要是没人质疑那才奇怪了,毕竟前面每个部门申请的都会面临质疑。

    就得看你能不能说服众人,让大部分人都觉得你这个项目确实重要。

    对他们部门后续也可能有利。

    所以他不慌不忙的翻了一下资料。

    “诸位领导,你们可以看看我前面发的资料,第三页上有各种数据。”

    “这是特区蓝水农场今年的玉米产量实测报告,以及用我们自配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的肉鸡增重对比图。”

    “刚才那位领导,问我全国都没有多少畜牧场,引进饲料厂的必要性在哪里。”

    “那我就给诸位解释一下。”

    “首先今年我们特区,有些地方的秋收玉米,最高亩产已经达到九百斤。”

    这个数字一出,会场顿时响起轻微吸气声——因为这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然这也是苏文宸耍的一个小聪明,他可没说平均亩产。

    所以听到苏文宸这话,不少地方各省列席的代表,一个个都好奇的看向苏文宸。

    显然都被这个产量,吓了一跳。

    只有苏皖两省的代表,表情有些古怪的看着苏文宸。

    不过他们也没有多说什么,虽然他们知道那是实验室产量。

    可是对他们来说,还是期待特区发展起来了。

    特别是苏省。

    这样他们南面承接沪市外溢的资源。

    北面可以承接特区的外溢资源,那着实是美滋滋了。

    苏文宸则继续道。

    “这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在农科院指导下摸索出的合理施肥方案,这离不开大量有机肥的帮忙。”

    “而有机肥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家禽才可以。”

    “另外我们尝试过,混合氨基酸的饲料可以让肉鸡增重速度至少提升30%。

    “这意味着我们能把玉米,豆粕等粮食原料更高效地转化为肉。”

    “所以一间大型饲料场,就相当于一座源源不断的粮食生产厂。”

    苏文宸转向提问的干部。

    “所以化肥提升土地潜力,高品质饲料则可以减少禽畜对粮食的消耗,把粮食更高效转化为肉蛋奶。

    “而且这种大型生产线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最终压低单位成本,再搭配后面的两个项目,甚至我们准备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而不仅仅是引进一条饲料生产线。”

    “如果项目落地,我认为这能够让我们人民群众,以最低的成本吃到肉。”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次买肉都跟打仗似的,甚至农村地区一年都舍不得吃一口肉。”

    “领导,你觉得这有必要吗?”

    对方张了张嘴,直接没说什么。

    虽然他心里觉得这事不怎么急迫,可是他也知道,这说出来就有点不正确了。

    特别是元旦过完之后,后面很快就要过年了。

    估计真传出去,都能有买不到肉的群众朝他扔石头。

    他才不干这种事情呢!

    其他不少人想法也差不多,毕竟苏文宸提的是民生,可能在急迫性上确实不急。

    但都苦了这么多年了,再忍一忍也没什么嘛。

    但是这话能说出来吗?

    说了,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场面一度沉默。

    上面的领导点了点头。

    “黄淮海特区代表,你继续!”

    苏文宸见状,开始阐述家禽孵化环境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领导,我们的速生鸡虽然生长速度很快,但是繁殖速度还是跟不上目前的扩张速度。”

    “孵化这一环节受温湿度影响很大,我们国内出雏率波动在70%左右。”

    “可是引进这套系统,能把出雏率稳定提高到90%以上,还能有效控制疫病感染,这对扩大优良种禽规模至关重要。”

    “有了这套设备,不光是我们特区,我们就能快速朝着附近省份提供优质种苗。”

    “特别是跟我们特区相邻的鲁豫苏皖四个省份的国营畜牧场和社队养殖场。”

    “都可以直接从我们这边大量采购雏鸡种苗,搭配我们饲料厂,我们也可以顺势带动周围四个省份的养殖业快速发展。”

    显然苏文宸也知道,光靠他自己单打独斗那是不行的,所以直接拉上可能被拉过来的四省当队友。

    显然对方听了苏文宸的一番话。

    在看着资料描述的一行行详实的数据,四十天就能出栏的肉鸡料肉比直接一比六左右。

    这也太划算了。

    毕竟苏文宸附近的四个省,也都是目前的产量大省。

    如果能用粗粮一比一点六换粮食,那他们能高兴坏了。

    所以对苏文宸这番话,苏省代表第一个跳出来支持道。

    “我赞同,这位黄淮海特区代表的话。”

    其他人见状,顿时略显无语。

    不过随后其他三省也都跟上。

    毕竟虽然项目不是落实在自己省里,可是也不远,多少也能落点好处不是嘛!

    苏文宸见状也一鼓作气做最后陈述道。

    “各位领导,我们畜牧业发展本来就缓慢,现在全国一年的人均肉蛋摄入连五斤都不到。”

    “而美国那边的年人均肉食摄入都已经两百斤以上了。”

    “我们主要的肉食供应,甚至大多都集中在城市地区。”

    “农村地区的肉食供应可想而知。”

    “是我们的人民群众不喜欢吃肉吗?”

    “那为什么一到节假日,所有城市的肉联厂下面的国营肉铺几乎都会一开门,就只剩下边角料了。”

    “所以我认为,关于畜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我们前面已经耽搁太多了。”

    “现在我们重新追赶,这难免要多需要点资源。”

    “当然如果领导您这边觉得我们需要资金实在太多,我们也可以不让上面拨款。”

    “给我们特区临时开个外贸窗口,让我们把后面治碱肥和金羽鸡出口赚的美元全部专款用于引进设备。”

    显然这次苏文宸也不是非要上面拨款引进。

    如果上面同意他们特区外贸资金自用的话,他自然也无所谓。

    那样反而发展更快。

    上面的领导,听到苏文宸居然这么自信,居然打算用特区赚的资金引进项目。

    立刻好奇道。

    “你们治碱肥打算出口,美国那边有采购意向了?”

    毕竟上面领导是计委的,虽然知道前面有先遣团去过特区。

    但是具体内容他还真不清楚。

    苏文宸想了想,没提治碱肥涉及到后面选票的事情直接,只说了正常的经济利益。

    “目前谈了一个大概的采购意向,光是目前得知的大概数据,美国那边大概五百多万公顷的盐碱地。”

    “而现在美国那边的一公顷盐碱地的治理费用,基本是五百到八百美元一年。”

    “而我们这边的成本嘛,换成大概几美元可能就够了。”

    “毕竟咱们人工成本其实真不高。”

    “不过出口价,肯定不是这个价格,目前我的心理价位是一百到三百美元左右一年。”

    “如果太高了,别人就没有必要采购了,而且美国那边如果人家没有利润,也不会千里迢迢过来采购。”

    “至于金羽鸡,就要复杂一些了,作为高端肉鸡,我们准备跟月华兔一样,采用高价模式。”

    “定价的话,几十到几百美元一只,其实我们自己也没有底,毕竟对于美国有钱人能否接受,我们也不确定。”

    苏文宸这话说完后。

    下面有人皱眉的用笔算了一下。

    结果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忍不住道。

    “你们这个什么治碱肥,按照你最低一百美元算,一年就能赚5个多亿?”

    “那按照三百美元的价格,你们一年能赚十五亿美元?”

    听到这话,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

    不少人又算了一遍,发现确实没有算错。

    都震惊的看着苏文宸。

    好家伙,难怪人家有底气一口气喊四个项目落地呢!

    一年能赚十五亿,他们也敢这么大口气啊!

    甚至他们敢申请十个项目。

    至于金羽鸡,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他们觉得这个鸡再好吃,人家美国人还能真花几百块买只鸡吃啊!

    真把人家当冤大头宰啊!

    对于性价比高的治碱肥,所有人都很有信心,毕竟在他们看来,土地才是一切。

    低成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没道理不行。

    至于这种高价的鸡,没人放在心上。

    就连计委的领导也这么觉得,所以面对苏文宸这个要求。

    他直接轻咳了一声。

    “那个,大家对于黄淮海特区的代表,提的这四个项目,都有什么意见。”

    领导看了一眼四周。

    有人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后还是没说出来。

    毕竟后两个其实没花多少钱,虽然他们觉得没必要。

    但谁叫人家一年赚的多,这底气实在是硬啊!

    这搞不好以后还得求到对方身上。

    虽然说现在对方是全场级别最低的人。

    可是对方是坐在这张桌子上的,而不是跟后面的书记员坐一排。

    这代表什么所有人心里,已经都跟明镜似的了。

    看着都没做声的人群。

    “那行,由于国内对于畜牧业和肉食供应的缺口,关于这次黄淮海特区代表提的四个项目,正式列入七二方案的采购目录。”

    “后面具体落实,等领导确认没问题后,再详细商议。”

    “那个黄淮海特区的代表,项目落实了,你们对于饲料产业的发展也要投入精力。”

    “不能是引进一条生产线就心满意足了。”

    “就像你说的,咱们人民对于肉食供应太少了,一间大型饲料厂远远不够。”

    苏文宸微微鞠躬。

    “感谢各位领导!特区坚决完成上级交付的艰难任务,项目落地之后,全力推动我们自己的饲料业发展。”

    由于苏文宸是在场职位最低的一个,他提完之后,上面的领导,直接看了一眼全场。

    “各部门还有提项目的吗?”

    “或者是有其他意见也可以提出来,不然会后我把采购目录提交上去就来不及了。”

    说完之后,先是顿了顿。

    看着确实没人出声之后。

    “那行,今天就这样,除了黄淮海特区的代表留一下,其他人可以散会了。”

    苏文宸听到这话,有些意外。

    自己怎么还被单独留下了。

    不过这次他的总体目标基本达成了,过程虽然有点曲折。

    但基本没出什么意外。

    所以还真不知道,这位领导留下自己是为了什么。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128/128426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