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 第269章 回家

第269章 回家


“呵。”

    看到辞职信上的字,王副总经理不由冷笑了两声。

    “行,我倒要看看你能到哪去看看,赶快收拾你的行李,准备滚蛋吧。”

    陈舟已是重活过一次的人,听到王副总经理话里话外的讽刺并未生气,只是出言提醒。

    “王副总经理,想赶我走的话就快点给人事打电话办手续,别光动嘴皮子。”

    ……

    和王副总经理彻底撕破了脸皮,陈舟的离职手续办得出奇的快,不到下午3点,人事部就加班加点地结算了他的工资。

    同一时间,他收拾好了自己的私人物品,叫了辆出租车,将自己的衣物行李和带回来的厚厚一叠画全都装上车,离开了水泥厂。

    ……

    “去哪啊?小兄弟。”

    本地的出租车司机都很健谈,陈舟坐到副驾驶位子上,他立即主动搭起话来。

    听到这话陈舟一愣,他想了一会才回忆起自己家的地址,便回复司机。

    “绿树家园小区,一号楼。”

    “好嘞,绿树家园14块昂。”

    司机报出了价格。

    陈舟已经很久没坐过出租车了,早就忘记打车回家的价钱该是多少了,只点了点头,然后便不再说话,扭头望着车窗外。

    见这位乘客不善言谈,司机也就识相地闭上了嘴,专心开车。

    ……

    出租车疾驰在公路上,公路两旁,行道树绿叶婆娑。

    穿行在道路上的轿车来来往往,发动机的声音,车内香水浓烈的味道,按喇叭的人连同斑马线上无视红绿灯聚众穿行的人吵成了一锅聒噪的大杂烩。

    望着这繁华匆忙的景象,陈舟心中却没有多少重回故地的喜悦。

    已经太久太久没见过车辆穿梭,没听到过这些声音,闻到过这种气味儿,这里的一切都使他感到陌生,甚至惶恐。

    所谓近乡情更怯,从前在岛上生活的时候总觉得孤独,觉得寂寞。

    阔别28年,再回来,他反倒不觉得这座小镇如记忆中那般亲切了。

    父亲母亲,这些血肉至亲,被时间抛在了脑海深处,想到即将与他们再见面,陈舟甚至想不出自己该说什么话。

    低下头,打开手机,翻动相册,看着那些本应是几天前或者几个月前拍的照片,他却觉得恍若隔世。

    思考未持续太久,出租车已离开偏远的郊区,驶入镇上老城区。

    这里的小区都是零几年或者九十年代末建造的,多为职工楼。

    那时建造技术不先进,老小区楼都没有电梯,最高只有六层,一梯两户,住在顶楼的人爬楼梯上去颇费体力。

    陈舟家的楼就是买的老职工楼,总共花了二十多万,这楼算是他们家里最有价值的不动产了。

    ……

    这座名为巴林旗的小镇最早建设于80年代末,当时规划城镇的时候并未考虑到汽车会发展到每家一辆甚至两辆。

    随着时代发展,原本足够宽阔的道路被越来越多的车辆塞满。

    路旁和老城区的小区内都未设立停车场,若想在繁华的步行街或者超市购物,开车是个很不明智的选择,因为根本找不到停车位。

    当然,伴着新城区的规划,更加宽阔的道路和停车场都一一建起,但新城的房价太贵,政府主持建设的新商业街也没有商贩愿意光顾。

    特别是近几年网络购物兴起,早期的服装大卖场受到了严重冲击。

    顾客学会网购后,许多卖衣服的店铺都承受不住房租和水电费的开销,纷纷关门大吉。

    疫情期间,本就不景气的实体行业又受到了进一步冲击,如今的巴林旗,无论是新城区还是老城区都显得有些萧条了。

    不过疫情过去后,镇上的餐饮业却发展得很不错。

    巴林人可能舍不得花钱买衣服或者买奢侈品,但在吃这方面总是不亏待自己的肠胃。

    来自南方的川菜馆、火锅、麻辣香锅,还有鲁菜、粤菜甚至是茶馆都一一开了张,只要口味合当地人胃口,店铺干净,服务态度好,哪怕贵一点也有不少顾客上门,生意都还算红火。

    到了晚上,步行街一带更是人流涌动。

    成排的小吃摊从街这头排到街那头,卖水果的、卖蔬菜的、卖二手玩具的、卖古玩的、卖宠物的、卖老鼠药脚气药的,有人拿着大喇叭喊,有人摇着扇子坐在马扎上等人光顾……

    虽只是一座内陆小镇,却也有其独有的繁华景象。

    绿树家园小区原为工商局的职工楼,后来随着工商局的员工工资逐渐走高,攒下积蓄,其中不少人都搬出了小区,将闲置的楼房出租或者卖掉了。

    别看这小区楼老,但位置还算不错。

    距离小区两条街便是南新街,镇上的早市就在那条街上,陈舟记得他妈每天早晨都会起个大早骑着电动车去早市买菜。

    早市的菜新鲜便宜,还有猪肉和牛羊肉卖,就是得去得早些。

    现在正是夏末秋初,早市大约每天早晨五点开始,若是七点去,新鲜的菜便被人抢光了,只剩一些打蔫儿的老菜。

    小区西边隔着三条街是镇上最大的超市,超市里有儿童游乐场,有自助餐,有糕点城,价格都很亲民,使得新城区的居民即使打车也要来老城区购物——

    新城区的超市又贵商品品质又差劲,很不受新城人欢迎。

    ……

    出租车驶入老城区拥挤的柏油马路上,减缓的速度使陈舟有时间一一浏览街边的小商铺,被尘封的记忆从他脑海中涌现。

    没多久,出租车钻进一条只能勉强容两辆车通行的小街道,再往前开五十多米便停下了。

    “到了,扫码还是现金?”

    司机拉起手刹,转头望陈舟。

    而陈舟已经看着小区门口那班驳的“绿树家园”牌匾愣了神。

    直到司机再次出声提醒,他才掏出手机扫码付了钱,然后拎着大包小包走进小区。

    ……

    天色已经暗了,夕阳的余晖照不进小区被楼房包围的院子。

    晚风微凉。

    停满自行车和电动车的长棚旁正有几个老大爷坐在折叠桌旁,或是打扑克或是下棋,周围还围着一群出谋划策的“军师”。

    因拎着包而显得更加庞大的陈舟刚走进院子就引起了这群退休闲人的注意。

    陈舟下得一手好象棋,放假时常跟这些大爷“切磋”棋艺。

    当然,说是切磋,其实是陈舟单方面虐杀大爷,经常把老大爷们下得久久不出声,望着棋盘发呆。

    不过虽然下不过陈舟,大爷们却不气馁,时常好几个人联合起来对付陈舟一个。

    他们一人一个思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分析陈舟的意图,再讨论出一个最正确的方案。

    都说双拳难敌四手,靠着多人合作,大爷们还真赢过陈舟几次。

    一旦赢了棋,老大爷们脸上总会露出得意的笑,话里话外都是一个意思“小子,你还得练”,或者“姜还是老的辣,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可惜的是,即使他们联合起来,陈舟依旧能保持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胜率。

    赢了皆大欢喜,输棋以后,大爷们的参谋部就内讧了,他们互相指责对方是臭棋篓子,说按自己的想法走准没错的样子就像玩不起的小孩,也算是小区内一道别致的风景。

    指责归指责,争吵归争吵,没有人真动火气。

    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虽说变成“老小孩”,但那种老年人该有的沉稳老成还是少不了的。

    他们只是退了休,没事干以后,与认识了大半辈子的朋友扯扯淡,互相挖苦几句找乐子。

    别看陈舟跟单位领导不对付,面对这群可爱的老头儿,他还是很愿意与其相处的。

    老大爷们也佩服陈舟的下棋技术,陈舟回家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们没少为陈舟介绍工作岗位。

    只是陈舟不想欠他们人情,便都推掉了。

    其实论单位待遇与收入,有几位老大爷介绍的工作比水泥厂强得多。

    毕竟是在工商局干了一辈子的退休干部,即使再没门路,给年轻人安排个工作还是易如反掌的。

    而且陈舟本身学历又不低,人年轻,形象也算得上优秀,安排到哪里都不算走后门。

    ……

    “呦,大棋圣回来了,这是又攒够假期了,准备在家待几天啊?”

    一位正围观老朋友打扑克的大爷眼尖,陈舟刚拎着包裹走进小区他便认了出来,高声喊道。

    他这一喊,旁边桌上下棋的老头也反应过来,直接把棋盘上的棋子一扫,站起了身。

    “小陈啊,你可回来了。

    你不知道啊,这个月咱们小区来了个小孩,下棋厉害的很呐,我看不比你差,反正我是下不过他。

    我跟他说了,让你俩约个棋,有空较量一下。

    嘿,你说巧不巧,我大前天跟他说的,今天你就回来了,待会他放学,我把他喊出来跟你下一盘……”

    这位大爷还没说完,跟他下棋的那位急眼了。

    “王占国你个老王八羔子,我都要将死你了,你怎么掀桌子?

    下不过就别下!”

    ……

    大爷们粗俗的争吵谩骂声将陈舟困在了原地。

    小区单元门口的灯与工厂的太阳能路灯不同,光线色调是昏黄温暖的。

    太阳刚下山,为了方便打扑克,大爷们已经点亮了灯,那小方桌和桌旁的人尽皆沐浴着灯光;

    发灰发黑的楼房外墙上贴着小广告,用醒目的蓝色油漆写着开锁师傅的电话号码;

    自行车棚分外破旧,没有充电桩,有人从二楼甩下一根长插座,拖在地上连接自己的电动车;

    更远的地方,有孩童嬉闹,有不知谁家的宠物狗摇着尾巴迈着开心的步伐跑过……

    望着这一切,陈舟拎着行李箱的手渐渐放松,任由行李箱的脚轮落在地上。

    在外人眼中,他只是离开家一个多月重新回来的大孩子,可这28年的漫长,艰辛与孤独,又有谁能明白,又能与谁言说?

    保持着沉默,陈舟只能在心中呐喊——

    “我回家了!我终于回家了!”

    ……

    与陈舟这边的沉默截然不同,老大爷们争吵的“战火”很快蔓延了起来,理亏的王大爷自知是自己耍赖,找个借口离开了棋桌,走到陈舟旁。

    “这次回来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

    这都是啥啊?”

    陈舟算是半个王大爷看着长大的孩子,同小区里这些老人关系都算熟识。

    别看有段时间没见面了,王大爷却不生分,直接伸手去帮陈舟拎手上的大包小裹,一点都不介意陈舟不回他的话。

    此时陈舟才回过神来,微微攥紧了手,没让王大爷拿走他珍视的画。

    “这是行李,大爷。”

    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解释,然后又补充了一句。

    “我从水泥厂辞职了,不干了。”

    “哦,我说盘算你应该还没到放假的日子嘛,怎么就提前回来了,原来是不干了。”

    没能帮上忙,王大爷便跟在陈舟身旁,有一搭无一搭地跟他聊着天。

    “我早就说水泥厂不是啥好工作,你看整天乌烟瘴气的,对身体都不好。

    我前两天在手机上看到过,说是在粉尘多的地方工作会得尘肺病,那个病很难治啊,一得了就一直咳嗽,人就垮了。”

    尽管王大爷没有刻意宣传的意思,但他的大嗓门一嚷嚷,围在单元门口的大爷们就算不想知道都不可能。

    邻里邻居的都是老熟人了,得知陈舟失业,几位热心的老大爷纷纷围了上来,有人安慰陈舟,有人给陈舟介绍新工作,唯独没有人说不合时宜的话。

    在岛上生活时,整座岛屿没有人地位能高于陈舟,更没有人敢站在长辈的位置上关心他。

    重新感受到被人关心惦记的滋味儿,陈舟既感动又有些不知所措。

    被一群大爷围在当中,一边婉拒他们的好意,一边继续往前走,很快他便走到了一号楼一单元门口。

    “大爷,我先把东西放上去,改天再聊昂。”

    “行,等那小孩有空我喊你,老跟我们下棋你也没成就感不是……”

    王大爷一直将陈舟送到单元门口才转身离去,看样子是棋瘾又犯了,想跟他的老兄弟们再下两盘。(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190/128435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