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殷洲的商人
经历了漫长的风波后,
苏广终于率领船队,回到了齐国。
随行而来的殷洲人,也在返回祖先之地的过程中,见识到了苏广“预知天象”的神异本领。
他非常震惊,几乎要在船板上拜倒,将苏广呼为神使。
但苏广却说:
“我如何能承担这样的身份呢!”
“唯有天子,才可以沟通上天,成为你顶礼膜拜的对象。”
那殷洲人说,“我时常听你们说起中原祖地的繁华,难道那里的人也有您这样的奇异之处吗?”
“天子秉持天意,统治日月之下的土地,他的威严又会如何厚重呢?”
苏广哈哈笑道:
“等你跟我回到齐国,就可以去中原瞻仰那里的风采!”
“能孕育出诸夏的地方,自然不是其他地区可以比较的!”
于是,
从殷洲来的寻根之人,心中对祖宗之地的渴望愈发浓郁。
“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啊!”
齐王接见了苏广,在听他讲述了这一切的经历后,拍打着自己的膝盖感叹。
“谁能知道,在遥远的海外,还能出现诸夏的行踪和血脉呢?”
“而你在那边,教导他们回归正途,没有让其进一步的朝着蛮夷沦落,更带领他们返回故乡……这是多么伟大的功德啊!”
先贤曾说:“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这展示出了先贤宽广的胸襟,同时也暗示后人,教化蛮夷的重要性。
反之,
若华夏转向了夷狄,那又是何等的屈辱!
毕竟先贤又曾说过: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苏广听着齐王的称赞,谦虚的回道:
“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罢了。”
“主要的功绩,应该归于先王。”
可惜的是,
等待归人已久的吕鹏,最终还是没能坚持到相见的时刻,便迎来了自己生命的结束。
在临终之前,他还拉着齐王的手说:
“举行祭祀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告诉我这件事。”
齐王哭泣着应下。
而当苏广听说这件事情后,也遥对着吕鹏的陵墓,叩拜悲恸。
现在再提到这位已然逝去的王者,
齐王和苏广,都忍不住遗忘了先前交谈的愉快,露出悲伤怀念的表情。
但悲伤是不可能永久的,
齐国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们这些后继之人,应当继承先人的遗志,做出更加显赫的事业。
这样,
祭祀先人的时候,才可以说的更多,骄傲的更多。
“奈何……”
“殷洲还是太远了。”
手里抚摸着苏广和那些大洋彼岸齐人献上来的,那用殷洲的铜、火,融入殷洲人的智慧和心血铸造而成的,金灿灿的殷洲鼎,齐王有些遗憾的说道。
“一来一回,即便风平浪静,也需要一年的时间。”
“齐国很难去那里开拓,将殷洲化为诸夏的土地。”
“而且据你所说,沿着海岸朝着南方航行,还能见到已经在那里繁衍起来的殷商后裔。”
“这又为齐国教化殷洲,增添了许多困难。”
苏广在殷洲驻足的时间,不是很短暂。
他所涉足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那片被田仲舟命名为“东淄”的土地。
在跟齐人后代交流,并帮助他们寻回了身为诸夏的文化和认同后,
苏广便修整了一下船只,开始沿着海岸,探索附近的土地。
虽然他仍旧没有在殷洲见到牛羊马匹这种性格温顺,可以驯化为坐骑的动物,以至于难以深入陆地探索。
但是,
他们有船啊!
陆路不行,便走水路!
反正他们老齐人生来,就拥有着征服大海的天命!
于是,
苏广等人在向南航行一段时间后,见到了那里的“殷商后人”。
至于苏广一眼认出对方身份的原因?
开玩笑!
虽然那些人披发文身,穿着兽皮,肤色较之诸夏,也要黑上一点……
但除了殷商,
还有谁喜欢,动不动就杀人祭祀呢!
“这是纯种的商人啊!”
当趴在草丛中窥探对方行迹的苏广脱离了史书,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割头刨心,以献神明”这等商礼的时候,
他发出了由衷感慨。
“不过比起千年以前,他们看上去要温和了一些。”
事后,
不愿久留,以免遭受祸患的苏广他们退去,这位大航海家还在船上暗暗的琢磨着那群“殷商后人”的做派。
“怎么这样说呢!”
同伴心有余悸的讲道,“活生生的人,血淋淋的心,直接就给弄成了那般模样!”
“这还算温和?”
熟读史书的苏广却说,“可是按照严格的商礼,他们本该在做下吃饭、出门、睡觉等等事物之前,进行献祭占卜的。”
中原这块地方走出来的人,
永远都带着内卷的风气。
即便在以人为祭这件粗犷野蛮的事情上,都要力争超过四周的蛮夷。
苏广在长安做遣汉使的时候,曾有幸获得恩准,进入到大汉的守藏室之中,并在里面看到了许多有关于殷商的记录。
其中有一些晦涩难明的话语,他已经遗忘了。
但其中动不动就出现的“用羌”,却让其感念至今。
“而且千年以前,还生活在中原的商人,很喜欢用俘虏来充当祭祀用品,越是高贵,则越要将之献给祖先。”
所以,
那传说中肤色苍白若鬼怪,故而得名“鬼方”的蛮夷,便在当时成为了殷商贵族生前死后,都要随身携带的珍品。
而以苏广此时的眼界来说,
肤色苍白者,多是从西域来的,
也不知道那群两千年前的蛮夷,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跑到中原,来给殷商当祭品。
想来是听说这里的习俗,故而热心助人吧!
“但现在,他们祭祀却多用自己族中英勇善战的武士,而且也不再大规模的动手。”
“这难道还不算温和可亲吗?”
同伴听了,看着苏广清澈的眼神,有些惊诧的说,“你这是玩笑话,还是真心的?”
“自然是后者!”
苏广想不明白,为什么同行如此之久,同伴还要怀疑自己的本心。
“好好好!”
“我知道你凭什么受到大王的认可,率领船队东渡了!”
同伴瞠目结舌了一阵,然后扔下这样一句话,转身离开了。
只留下苏广停留在原地,一头雾水。
而此时听到苏广对殷商后人描述的齐王,也忍不住咳嗽两下说:
“即便商人不再严格的遵守商礼,略微变得温和,也不能够跨越这么遥远的距离,让齐国的子民,去殷洲冒险。”
他对苏广言明,“寡人有意经略南洋,只怕不能再像先王那样,支持你的远行之举。”
苏广有些失落。
但他心里知道,那样的路程的确过于遥远和艰险。
齐人又不像百年前的嬴秦那样,面临亡国灭族之危,又何必自讨苦吃呢?
可在临行之前,
苏广曾和殷洲的齐人立下约定,说自己一定还会返回这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文明。
他不愿做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所以他突然说,“若我自行招募人手,前往殷洲,大王可以略微宽待一二吗?”
“这个自然。”
“不过在此之前,寡人还要请你作为使者,将殷洲鼎献去中原,以表达我诸夏失落于海外的一支,回归祖地的好消息。”
鼎,
是国家之器,不可以不重视。
而齐王接受父亲的教诲,重视和中原的友好,不愿意在任何一个方面,跟中原发生矛盾。
故而虽眼馋收殷洲鼎入怀的意义,但齐王最终还是决定,将之献给天子。
毕竟齐国连称帝都没有做到,
又怎么敢染指天子统治诸夏的权力呢?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256/128420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