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朝圣者
推荐阅读: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你一个德鲁伊跑去修仙? 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 寒门崛起:我的武道逆袭生涯 我死后,他们在直播间痛哭流涕 上命昭唐 废土开发日记 弱柳扶风起 魔能工业时代 综漫从星铁开始
这个“小插曲”之后,耿煊继续将心思专注于个人的修炼之上。
大局之上,无论敌我,都沉浸在一种忙碌,充实,而又平静的奇异氛围之中。
率着大军一路衔尾追击而来的董观,临到最后一刻,不立即挥师西进,反而主动拉开与己方的距离,临河筑城。
是的,不是筑营,而是要现筑一座大城的架式。
那些刘牧亲率铁骑逐散,一路扩大的逃亡潮,在董观的主动赈济下,远没有达到刘牧等人预期的效果。
据说参与筑城的役夫中,就有许多是从逃亡者中征发而来。
此外,每日还有源源不断的船只,在苍岚河中快速往来。
将一船又一船的物资运到还未筑成的“新城”码头。
看上去忙得很,没有丝毫懈怠清闲,偏偏没有主动往西边过来的意思。
董观不主动来攻,“黑风军”自然也不会主动上去撩拨。
一方面,营地的建设没有停下。
而且,似是受了董观的启发,亦或者说刺激,主导营地建设的宋明烛,也悄悄抬高了修筑标准,“营地”一点点有了“城”的格局。
但更热闹的,还是在后方。
对表面乱局的强力肃清,“以肉换粮”计划的兜售推行,部落民的陆续返回和安置……
对耿煊来说,唯一需要他偶尔分出时间和心力的,就是陆续被押送过来的沙民杂兵俘虏,以及轮流前来朝觐的部落民兵。
到了二月三十日这一天,随着由铁狼、蒙托二人亲自带着规模最大的一批人马入营。
自此,针对“根据地”第一阶段的行动顺利结束。
这第一阶段的行动,以“暴力肃清”为主,用最快的速度,最坚决的力度,将所有明面上的异动强力镇压下去。
在将这些沙民杂兵,部落民兵通通吸纳进入体系之后,这一阶段的成果,也明明白白的在耿煊面前摊开。
前来朝觐的部落民兵,刚刚两万出头。
此外,有一万三千四百余沙民杂兵被吸纳,成为“黑风军”中的一员。
因为他们的到来,刚来时仅十一万余的“黑风军”,又扩增了三万余,总兵力增至十四万四千余人。
不过,对于这种增长,耿煊视若寻常,刘牧更是视之为累赘。
要为这新增的三万余人伙食操心的宋明烛,同样视之为负担。
只因这增加的三万余名新兵,平均素质过于低下,炼皮境超过一万七,炼肉境将近一万二。
炼血境仅两千余人,炼骨境更是只有一千二百多人。
在刘牧、宋明烛等人的视角,就像是生吃了一口硌牙又没营养的泥渣。
随着这批新人的加入,“黑风军”的总规模看似增加到十四万四千余人,可炼皮、炼肉二境兵力的数量,就超过了十一万。
对耿煊来说,这一阶段的行动,还另有一项收获,那就是红运收益。
沙民杂兵死了八千余,部落民兵也死了一千三百多人。
不过,这总计将近万人的死亡,给他带来的红运点数却并不多,全加起来也就十七万五千余点。
平均下来,每人贡献的红运,还不足二十点。
——这一次,耿煊并没有立刻予以红运赐福。
相比于红运方面的收益,耿煊更关注的,是白运的变化。
自从“黑风军”在此落脚以来,陆续有两万出头的部落民兵前来朝觐,他们总共给耿煊带来了三千二白点白运。
“这相当于三千两百点的黑运劫数,这么巨大的劫数释放。
从常理来说,最有可能‘消化’掉这部分劫数的,就只有董观这支大军了。
……可他却偏偏按兵不动,那这劫数究竟应在哪里呢?”
耿煊心中琢磨此事,隐隐有些猜想,却又不敢完全确定。
最后,他还是主动收拾起这些杂念,继续将心思专注在修炼之中。
……
就在耿煊心中琢磨这个问题之时。
营地以北约千五百里的北地荒原之中,一支规模将近三万的庞大队伍,在这荒凉而贫瘠的土地上,缓慢而坚定的行进着。
这支队伍,自东而来,向西而去。
每个人看上去,都非常的狼狈,像是一群乞丐。
可若细看,却又能发现,他们与乞丐有着根本的不同。
他们的衣衫虽然破烂,形容也十分狼狈不堪,可双眼却异常的明亮。
视线若单聚焦在一人身上,还不觉得怎样,可若将这近三万人全部纳入视野之中,就能清晰的感受,隐隐有一股震慑人心的气势散发而出。
走在这样一支奇特队伍最前面的人,便是对其最熟悉的白玛见了,也要愣神好一阵才敢与之相认。
这人自然就是哈克。
与蒙托相比,耿煊给他的任务,更加艰巨。
他不仅要将“神子”之名,深入到玄州境内每一个部落,乃至每一个部落民的耳中。
还要在完成其他任务之后,带着玄州各部最精华的部分,尽数离开。
在尽可能避开董观耳目的情况下,赶来幽州与耿煊汇合。
这么做,相当于将那些分散藏匿在荒野之中的部落民舍弃,让他们彻底成为任人鱼肉、屠戮的羔羊。
可在没有耿煊,以及“黑风军”支持的情况下,他们这不足三万人留下来,也没有任何意义。
只要他们暴露在董观的视野中,轻易就能扑灭。
那些被遗留在玄州的部落民固然危险,可要将他们全部找出来杀掉,那也是一件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些得了董观命令,组织兵力进行搜寻捕杀的沙民聚落,刚开始或许还能全力以赴,却不可能为此持续投入太多的时间和人力。
所以,虽然很痛苦,但哈克还是让这些人明白,真正能解开这个死局的,不在玄州,而在幽州。
不为别的,只因“神子”在那里!
也并非没有人对“灾星”哈克,以及那根本未曾见过的“神子”心生愤懑,甚至仇视之念。
可当哈克不容他们抗拒的、将事态一步步推行下去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没有了选择。
除了跟着一条道走到黑,别无他途。
渐渐地,其他情绪很自然的就被逐渐消磨掉了,剩下的,就是很纯粹,也很纯正的“信仰”了。
譬如此时此刻,“神子”已经成为了他们这近三万人咬牙坚持、一路西行中,最大的共识,继而纯化为唯一。
他们每日都会坚持赶路四百到五百里。
最大的困难,是补给。
为了避免与北地部落产生冲突,他们也并没有去这些“族人”处打秋风的想法。
他们以马肉为食。
而且,因为缺乏燃料,也没有炊具,他们都是现杀活马,趁热生吃。
为此,每天都会有两百六七十匹苍岚马从队伍中消失掉。
一个个都退化成了茹毛饮血的野人。
好在这近三万“精华”,最差也有着炼皮境修为,体质都不差,吃几天生肉还是扛得住的。
因为他们规模过大,行为也过于异常,对于这些北地“族人”来说,是“有生之年仅见”的稀罕事。
凡是发现的他们的北地部落,无不惊惧异常,生怕他们是来抢夺自家地盘,是来谋财害命的。
为了通行无碍,避免不必要的惊扰,自然需要安抚,解释。
“神子”之名,也就不受控制的在北地部落中传播开来。
而且,因为哈克领导的这支规模浩大的西行队伍,本身就非常怪异。
在那些仅听了个一知半解的北地部落民眼中,这支队伍,本身就成为了某种“神迹”的一部分。
至于从哈克等人口中说出的一切,在对外界消息极为闭塞的他们耳中,都不需要哈克等人刻意夸大,便被自动附会了许多神话色彩。
无论是“黑风军”的异军突起。
还是坐拥玄幽二州万里河山,如狮虎般强大的董观如流星般陨落。
……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外界已经变化得完全陌生起来。
这一切都超出了正常理智所能料想的范畴。
那就只能归之于神迹,也只能归之于“神子”。
于是,有关“神子”之名,在更加地广人稀的北地疯传四散。
哈克等人都惊诧于这“流言”的传播之快,传播之广。
每一天,都会遇到一些出身于北地的部落民。
有的是好奇,想要看个究竟。
有的却像是来瞻仰神迹,一脸虔诚,宛如朝圣。
主动向他们送来珍贵的食物。
就像是将他们当成了“神子”的眷属,并对他们进行虔诚的投喂。
最离谱的是,还有人要求主动加入他们的朝圣队伍。
是的,经过不断的“歪曲”,这些北地的部落民已将他们这支队伍,看做了一支朝圣队伍。
在推拒无果之后,为了确保西行之旅不横生波折,哈克等人最终“屈服”了。
现在,已经有几百人经过哈克等人的重重筛选,加入进了他们这支朝圣队伍之中。
一路数千里的艰苦跋涉,队伍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
这种变化,反向“感染”了这一行队伍本身。
便是那些最不“虔诚”之人,也开始下意识的以“朝圣者”的姿态要求自己。
而就在哈克等人一路西行之际,在他们看不见的更北面的荒原之中。
不仅土地更加荒凉贫瘠,还愈加的寒冷。
现在已经是二月底,三月将近,却处处可见积雪与冰层。
就在这茫茫冰雪点缀的荒凉大地之上,一道身影在一条如玉带蜿蜒的大道上急掠滑行。
仔细看去,这条蜿蜒的玉带,是一条蜿蜒的河流。
只不过,这条河流被一层坚冰覆盖。
随着气候逐渐回暖,坚冰正一点点融化,冰下已有活水开始缓缓流动,但距离彻底化冻,还需要时间。
这种正处于化冻期间的冰层,是最危险的。
稍不注意,就会冰层破裂,坠入冰寒刺骨的河流之中。
北地荒原中的河流,也绝没有表面看去这般“温顺”。
可这道身影,却完全无视这些隐患,在冰层上急行的他,速度快到宛如贴地飞行。
偶尔行到冰层极薄处,身形也没有任何迟滞,无碍通行。
最终,这条蜿蜒“玉带”,在某处忽地戛然而止。
确切地说,“玉带”并没有消失,而是从水平走向,忽然变成了垂直走向。
封冻的河流,与一条凝固的瀑布连接在一起。
而这瀑布,来自于一座陡峭险峻的高峰。
这道身影在凝固的冰瀑前停步,抬头仰望,看着前方填满整个视野,却依旧窥不见全貌的巍峨高山。
和其他高山,还能偶尔可见一些裸露的岩石色泽不同。
这座高山,一片洁白。
除了冰,就是雪。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这身影只稍作打量之后,便寻了处坡度最缓的冰坡,然后,便手脚并用,从这冰坡向上攀爬而去——这已是他能找到的最佳登山之路。
半日之后,这身影已在这巍峨高山中,登了大约三分之二的高度。
即便以他的修为和体质,也已感觉到了刺骨的寒冷,以及呼吸的困难。
大口喘息的他,没有继续往上走,而是横向走了一段距离。
然后,在转过一个视线死角之后,视野前方,忽然被白色迷雾充满。
“终于到了。”
看到这白雾,这道身影长长的松了口气,径直朝着迷雾方向快速兴趣。
进入这片迷雾范围,才能发现,这迷雾是细碎如盐末一般的雪霰,纷纷扬扬,飘散在空中。
继续往前,雪霰变成了淡淡的水雾。
刚开始,扑面的水雾还非常冰冷,可随着继续深入,水雾的温度就迅速提升。
到了最后,扑面水雾,甚至让人感觉有些湿热。
“哗啦啦——”
有流水声响起。
有微烫的水滴,雨点般溅射在皮肤上。
此人知道,这是从岩缝深处涌出的灼热温泉。
再转过一角,扑面湿热的水汽迅速消失,视野瞬间变得开阔而清新起来。
一片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充盈在视野之中。
另有红色、紫色、黄色……点缀其间。
随之,还有淡淡的清新草香,以及各种各样的花香,渗入鼻尖。
一个生机盎然,温暖如春的山谷,出现在他眼中。(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292/128424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