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亮剑:钢铁雄心 > 第218章 新编部队

第218章 新编部队


王奉:“倘若李军长相信王某,我倒是有个好主意。”

    李家钰微微探出半个身子:“在下愿闻其详!”

    王奉清了清嗓子:“在哪里抗战都一样,不如”

    一听这话,李家钰心中松了一口气。

    在饭前的时候,他已经设想到了这种可能。

    第47军处境尴尬,几乎一半的原因,都是来源于和守备军走的太近。

    “王长官,这此事干系重大,我虽为一军之长,但也不能如此妄下定论,还请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和手下兄弟们商量商量。”

    王奉点点头:“自然可以!”

    第47军编制庞大,满编2.4万人,可不是表面上的编制番号改变这么简单,背后涉及很多问题。

    这是近乎“纯血”的川军,士兵大多来自巴蜀农村,血脉纽带非常强,加入后,免不了被拆散和混编,纽带一旦被切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要是底层士兵拥护还好。

    或是采取强制手段,违背了士兵意愿,恐怕要出大乱子。

    这并不是没有先例。

    在去年,第22集团军调往山西作战时,士兵就因语言不通,饮食不惯,爆发多次哗变。

    李家钰赶忙道谢:“多谢长官了!”

    ————————————

    吃了个半分饱后,王奉道了声歉后起身离席,在赵方远的陪同下坐上吉普车,向前方战场驶去。

    战斗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还有不少的事情等着处理。

    吉普车飞速向前驶去。

    副驾驶上。

    赵方远转过头:“长官,我看这第47军的情况,要比咱们想象的还要贫苦啊!”

    王奉:“断了补给这么久,想想也确实如此。”

    赵方远挠挠头:“长官,您觉得李家钰会答应吗?”

    王奉笑了笑:“怎么?你难道觉得他还有别的选择吗?”

    从席上第47军众人的态度,他就已经料定了此事必定会成,不过李家钰有句话说的不错,他不过就是个军长,在这种大事上不可能搞一言堂,估计自己离开这会儿,席上剩下的几人已经讨论的热火朝天了。

    赵方远点了点头:“长官,那这第47军并入咱们之后,应该怎么分配?”

    王奉将手放在腿上,指节轻轻叩击。

    半晌后,他开口说:“第47军满编2.4万人,分成两个纵队,番号就继续往下顺延,第九,十纵队,编入于学忠的第三野战军。”

    赵方远想了想:“如此确实可行,只有两个纵队,也确实没有单独列出一个野战军的必要。”

    “长官,那等到时候,要往里掺沙子吗?”

    王奉摇摇头:“大可不必.这和建房子是一个道理,沙子掺多了,质量可就不行了!”

    既然打破血脉纽带的代价巨大,那就索性保留下“巴蜀基因”,通过“形式统一,内核自知”来维系凝聚力。

    况且将川军士兵打散,也会使其士气低落,先前的那种悍不畏死的血性也会随之消失。

    弊大于利。

    赵方远应了一声:“长官,参谋部把战报统计出来了,还请您过目一下。”

    王奉揉了揉太阳穴:“还是你念给我听吧!”

    赵方远:“此战持续将近半月,我方毙敌9234名,缴获日军联队旗两面,三八式步枪2312支.”

    王奉皱眉:“步枪怎么这么少?”

    赵方远出言解释:“长官,日军遗留在战场上的三八式步枪,大多都被第47军和八路军386旅缴获,我方并没有和他们争抢。”

    长治是联省守备军的地盘,从情义上讲,这两支部队都是过来帮场子的,自己吃肉,总要给别人留点汤喝。

    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了。

    王奉:“你回去之后清点一下武器库存,看看我们还有多少日制三八式步枪。”

    随着第一步枪厂的规模越来越大,自产的二四式步枪几乎列装到了全军,原本还是香饽饽的三八式步枪已经没人用了。

    要么进行熔炼处理,为生产新式步枪提供原材料,要么就被打包移交给了友军,用来换取其他支援。

    目前军火库的储备量应该不剩多少了。

    赵方远反应过来:“长官,这些三八式步枪,是要以军事援助的形式,转交给日共方面吗?”

    王奉点了点头:“对,日本虽然被军国主义控制,但本质上还是一个体系完备的资本主义国家,日共哪怕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可武装推翻当前的政权,是一条注定会失败的道路,我们在幕后操控就好,尽量不要暴露出去。”

    涉及主义思想的东西,赵方远不是很明白。

    但对策划敌国政变的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长官,单是替换武器,恐怕瞒不住日本人的眼睛啊!”

    王奉:“你说得对,尽可能把此事嫁祸给苏联。”

    自己倒是不怕东窗事发,被发现了又能怎样,日军中将,少将他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个,目前败在自己手上的日军成建制师团,已经多达六七个,日本人早就恨他恨他牙根痒痒了。

    正所谓虱子多了不怕咬。

    但别人可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敌占区的百姓们。

    日本从民族到政权,上下都透露着一股疯狂,一旦将矛头指向了联省守备军,虽然对付不了自己,但很有可能将怒火转嫁给普通百姓。

    组织黄河掘堤的初衷就是为了使百姓免于水患的迫害,保护身家性命,可不能因为此事,又将百姓推到了水深火热之中。

    那就本末倒置了。

    赵方远点点头:“明白,我这就去安排!”

    日苏关系一直紧张,外加苏联是共产国际“老大哥”的缘故,这件事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

    傍晚。

    王奉终于收到了李家钰的回复。

    结果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料。

    指挥所内。

    王奉坐在椅子上,心中暗暗思索。

    赵方远端来一杯热茶,似乎察觉到了异常:“长官,您是有什么心事吗?”

    王奉回过神:“方远,等处理完日共的事,我就要去重庆了。”

    赵方远:“您的意思是重庆政府可能会对您.”

    王奉摇摇头:“那倒不会,我又不是孤身一人前往,有张虎和一纵同行,先不说常凯申敢不敢动这个心思,就算真有异心,也得掂量掂量!”

    “等我走之后,部队之事暂时交由你和宋文杰处理,你们二人要通力合作,为之后的会战做准备。”

    赵方远有些不舍:“长官,后方之事有宋文杰一人便可,重庆之行,还是我陪您一起去吧!”

    王奉摆了摆手:“我在长治还有别的计划,此事事关重大,由宋文杰一人来执行,我放心不下,你留下来帮助他。”

    赵方远疑惑的问:“长官,是什么事?”

    王奉看了眼窗外:“方远,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始终得不到大规模的发展吗?”

    “这”赵方远皱眉,“是因为列强欺压内部统治腐败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王奉:“都不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内部,官僚的原因或许存在,但想要根治,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官僚上。”

    “我接手长治后,和黄绍竑联手,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行政官僚彻底换了一批,制度体系也进行了修补,目前看上去很有成效,但始终达不到我心里的预期。”

    赵方远心中的疑惑更甚。

    “长官,目前长治已经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重工业基地,或许我们只需要再过一段时间.”

    王奉摇摇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赵方远没见过真正的繁华,自然会对现状十分满意。

    他所谓的繁华,并不是经济上的繁华,而是制度,文化,乃至人民思想的繁华。

    王奉也不卖官司,直截了当的说:“满清灭亡了27年,亦或者说封建王朝灭亡了27年,但目前我们国家的底层老百姓的思想,还是没有得到转变。”

    “民族的劣根性还在,根本无法真正的组织起来,他们劳动的原因,也不过是为了最基础的待遇,就像参军一样,你还记得最开始,日本打过了平津,城里的部分先进分子已经喊起了救亡图存的口号,但最广大的农村百姓,还不知道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参军的初衷,也不过是为了填报肚子。”

    赵方远点点头。

    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王奉转过身:“你听说过鲁迅吗?”

    “周树人。”

    赵方远皱眉想了想:“好像听说过应该是个文学家。”

    王奉:“你没事的时候可以去集市上买几本他的书看看,兴许就能明白不少。”

    “继续说回刚才的话题,百姓只注重最基础的待遇,缺乏长远的目标规划,得过且过,只注重现在而不去放眼未来,生存逻辑固化,这是最大的问题!”

    “受制于封建残存思想,他们习惯给自己找一个“主人”.只有彻底改变这种民族性,国家才有快速发展的可能。”

    赵方远:“长官,你需要我做什么?”

    王奉:“经济是一切的基础,你也看到了,我走之后,合作开发盐池的事情必须尽快落实下去,我们要赚够充足的军费,还有濮阳和菏泽,一定要尽快开发起来,可以适当多匀出一部分生产力到民用工业上。”

    “剩下的就是思想,教育是根基,我们不能只办大学,基础教育必须要跟上,还有基层,我已经和黄绍竑打好招呼了,我们的行政体系,不能只停留在城市,必须要渗透到基层农村去.”

    “这些事光靠宋文杰一人肯定忙不过来,你留下来帮他,至于重庆一事,我自有把握,常凯申非但不能动我,恐怕还得好好供着我。”

    “等到时候武汉战端一开,他自会把我重新调到前线。”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后方诸事,还请长官放心!”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438/128440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