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第五战区:我们还能继续战斗!
推荐阅读:说好的魔道祖师,万丈金身什么鬼 重生敦煌,我在大漠种田经商 离婚错撩后,被京圈太子爷娇宠了 我的交换人生游戏 新宠千金 九极乱 柯南:米花之春 凝魂道 1986:我的普罗旺斯幸福生活 星穹铁道:终末的格拉默铁骑
赵方远风风火火走进:“长官!”
“鬼子发动进攻了,是立刻向后转移,还是命令弟兄们打回去?”
王奉回过神,咬咬牙:“打!”
“鬼子就一个联队的兵力,直接打回去!”
“联系上一纵了吗?”
赵方远点了点头:“电话线被炸断的第一时间,工兵就过去维修了,至少还需要十五分钟!”
王奉眉头紧锁:“十五分钟?”
“太慢了!”
“电报呢?”
赵方远:“恐怕不太行,一纵指挥所遭受轰炸,通讯兵恐怕已经撤离了”
王奉眉头皱的更紧:“派传令兵过去!”
“给我跑步到一纵指挥所!”
“我说你记一下,命令一纵立刻延伸左右两翼,拉长战场宽度,合围日军联队!”
战场宽度的学问很深。
无论怎么调节,始终都有利有弊。
相同的兵力,过大的战场宽度,会使部队像一个巨大的口袋,将敌军团团围住。
缺点也很明显,会导致战线单薄,一捅就破。
要是窄了,部队的纵深确实很广,但宽度不够,很容易被包围。
身为全军统帅,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做出最合适的判断。
但王奉现在顾不了这么多了。
日军借助空中掩护发动进攻,若是向后撤退,主动放弃优势地形,过后想要再打下来,那可就难了。
只能拉长左右两翼,分散阵地士兵。
这是目前降低轰炸损失最好的办法。
至于点燃草垛
换作以往或许是个好方法。
但不适合现在。
鬼子已经攻上来了,哪有防守方主动封烟的道理?
“是!”赵方远敬了个礼,快速重复一遍,“拉长战线,合围日军!”
——————
当命令传达到前线。
鄂毅顶着钢盔,在炮火纷飞的战壕中穿梭。
“长官!上峰有什么命令?”一名少校踉跄跑来,大声吼道。
鄂毅:“三营长!带上你的兵,向东转移两公里,接替四营位置!”
少校一愣:“长官.鬼子已经冲上来了,这个节骨眼上转移阵地,岂不是.”
鄂毅抬头看了眼:“别他娘的废话!”
“我把警卫连带过来了,你部尽快转移!”
少校一听这话,赶忙说:“警卫连?”
“是!”
有了警卫连兜底,那转移阵地就好办多了。
要说一纵哪支部队最精锐,外人可能觉得是一营,或者是四营。
但只有一纵的兵知道,最精锐的部队,必然是长官警卫连。
虽然挂着“连”的名号。
但真实编制相当于三分之二个营。
由于要保卫纵队总指挥所,甚至在必要时,还要兼顾野战医院,后勤等部队的防卫任务。
因此全连上下武装到了极致。
每个班两挺轻机枪,还都是自产的长治1938型。
鄂毅瞟了一眼前方战场,见鬼子马上要杀到面前,急忙催促:“快撤!”
“我来接替指挥!”
“哒哒哒——!”
三营前脚撤走,警卫连便冲了上来,迅速架设好轻重机枪,扣动扳机。
“冲锋!”
“杀给给!”
鬼子兵已经装好了刺刀,猫着腰,呜呜泱泱的涌了上来。
最前面鬼子的被突如其来的火力扫倒,但并未阻挡其冲锋的速度。
“掷弹筒!”
后方指挥的军官立马意识到不对劲,挥舞着指挥刀,大声催促。
鄂毅趴在第三道战壕里,心中暗道不妙。
和鬼子打了这么久,巷战,野战都经历过,有些时刻,仅凭一眼就能看出来,对面鬼子的战斗力。
“电话线接好了吗?”
他扭过头,扯着嗓子大吼。
“接好了!长官我来了!”通讯兵怀里抱着一个电话盒,身后还背着一个滚轮。
向前跑的时候,滚轮转动,将电话线放在地上。
鄂毅抄起话筒:“给我要炮兵阵地!”
一阵忙音过后。
电话里传来了声音。
“喂!”
听到这声音,鄂毅眉头拧到了一起:“长官?”
“喂!我是张虎!”
这下鄂毅确认了,拍了拍电话盒。
线接错了?
一堆废墟中,张虎灰头土脸,单手掐腰:“你是不是要给炮兵阵地打电话?”
鄂毅赶忙道:“对!”
张虎:“狗日的鬼子飞机,把老子两个炮兵营都炸了,损失了好几门野炮,现在我命令你——在没有任何火力支援的情况下,至少要坚守二十四小时!”
“是!”战壕内,鄂毅攥紧了话筒,“别说二十四小时,长官你就是让我坚守四十八小时,我也绝不含糊!”
警卫连驻守的位置很关键。
再往后两公里,就是纵队指挥所。
一旦脚下的阵地失守,日军很轻松的就可以直捣黄龙。
撂下电话后,鄂毅目视前方。
鬼子兵已经跳进了第一道战壕,双方正在用刺刀进行拼杀。
“四,五,六排!”
“全体上刺刀,给我支援上去!”
警卫连的编制严重超限,这三个排都是加强排,人数多达两百多人。
“上刺刀!”
几名排长收到命令后,立马指挥起身旁的士兵。
话刚说出口,便被猛烈的炮火所掩盖。
隔得远些根本听不清。
“四排的弟兄们,上刺刀!”
“他娘的,都打起精神来!要和鬼子肉搏了!”
士兵们自发的吼叫,一声接着一声,如同烽火台一般,将消息迅速传达到位。
一时间,整个阵地上尽是金属碰撞声。
“冲!”
“杀鬼子!为牺牲的弟兄们报仇!”
——————
入夜。
王奉一心扑在俯瞰视角上,时刻观察着战场形势。
经过一白天的战斗,目前战局已趋于平稳。
短暂的高强度轰炸后,一纵再次占领上风,仅用两个小时,就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五百米。
夜里的战斗仍在继续。
赵方远拨开帐帘,大步走进:“长官,大事不好了!”
王奉转过头:“什么?”
赵方远递上来一沓照片:“五战区空军拍的照片,大股日军正向西移动,最前面的部队距离砀山只有十公里!”
王奉有些诧异:“动作这么快?”
赵方远点了点头:“六纵也发传来了消息,下午日军加快了行进速度,机动部队在前方开路,十个小时至少推进了二十五公里!”
王奉在指挥所内踱步。
“四纵,六纵整训的怎么样了?”
赵方远面露难色:“情况不是很好,武器弹药已经供应上了,但编制还未补满。”
王奉叹了口气。
最不希望的事还是发生了。
守备军虽有十几万人,但战线拉的太长,兵力极度分散,又连续作战一个多月,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车轮战的泥潭。
“永城战况如何?”
赵方远:“五战区援军抵达后,七纵,八纵已陆续撤出战场,转到二线休整。”
王奉:“还有多少兵力?”
赵方远:“伤亡损失大半,已无力参与后续战斗.”
王奉攥紧了拳头。
永城一战,七、八纵队面对近两个甲种师团,坚守月旬,硬生生没让南线日军越雷池半步。
如此功绩,蒙受的损失也不小.
部队被成建制的打残,想要完全恢复过来,至少要半年的时间。
王奉:“命令四、六纵队,加紧修筑工事,阻敌于砀山之外!”
无论如何也不能徐州日军跨过砀山。
若是全盛时期还好,现在这个节骨眼,一旦两军汇合,以四五个师团的兵力强攻郑州。
就算自己和薛岳合在一起,也无济于事。
到最后,恐怕还是要掘了那黄河天险.
“德公目前尚在何处?”王奉左思右想,“给第五战区发报,看看是否能借过来些兵力!”
赵方远点了点头:“是!”
“我这就去!”
——————
郑州军营内。
李宗仁坐在桌后,墙上挂着一盏明灯。
白崇禧轻轻推开门。
李宗仁抬头,看清楚来人后,立马站起身:“健生,这深更半夜的,你怎么来了?”
白崇禧:“德公,你这是在”
李宗仁扭头看了眼桌案:“今日上午委员长召开会议,邀我和程潜共商武汉防御。”
“委员长责令我等立刻拟出一份方案来。”
白崇禧皱眉:“拟定方案?”
“武汉会战在即,眼下统帅部连一个作战方案都没有?”
李宗仁摇头苦笑:“健生,你才重新接手统帅部的工作,不知其中内情。”
“结合当下时局来看,日寇进攻武汉是必然的,但如何进攻,怎么进攻,仍未可知。”
白崇禧想了想:“是因为王奉那边”
李宗仁应了一声:“对。”
“目前还在陇海线上战斗的部队,除了豫东兵团外,就只剩下王奉所部。”
“这两支部队,制定什么样的作战方案,还要看这两支部队能抵抗到什么时候。”
“可是这”白崇禧心中仍是不解,“难不成委员长还希望,王奉和薛岳联手,在陇海线上打出一场媲美台儿庄的大胜仗?”
李宗仁点了点头。
见此白崇禧急着说话,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这唉..”
李宗仁有些疑惑:“健生何故如此?”
“目前据我所知,战况已有好转之势,永城之围已解,兰封虽有些危急,但豫东兵团以优势兵力,在外侧战场将第十四师团包围”
正说话时,白崇禧递过去一封电报。
“德公,你自己看吧!”
李宗仁有些疑惑。
莫非战局出现了变故?
这一整天的时间,他都待在委员长行辕内,将五战区军务暂时交由白崇禧代为处理。
李宗仁接过电报后扫了一眼。
随后便皱起了眉头。
“徐州日军加速行进?”
“怎么出了这么大的事!”
白崇禧:“可能是寺内寿一和畑俊六在徐州碰头后,憋出了什么坏招。”
李宗仁立刻站到电灯底下,想要看的更清楚些。
“王奉来电求援?”
当他看到最后一句话时,不禁有些语塞。
自从桂永清部溃逃后,整个战局突然急转直下,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白崇禧在一旁询问:“德公,我们该如何进行回复?”
李宗仁折好电报,眼神直勾勾的望向窗外:“备车!”
“我亲自去请示委员长!”
“健生,你统计一下,还有哪支部队能参加战斗,全部调到砀山!”
白崇禧一愣:“德公.你这是要先斩后奏?”
李宗仁一边穿着衣服,一边仓促回应道:“对!”
“战报是多久之前的?”
白崇禧想了想:“三个小时!”
“空军拍下来之后,先经过我手,之后才到的守备军。”
李宗仁:“按你这么说,三个小时前,日军距离砀山就已不足五公里。”
“现在又过去了这么久,实在拖不得了!”
“先去调动部队!”
“友军危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况且郑州沦陷,这些日军也是要去武汉的,仗在哪打都一样!”
二人说话的功夫,卫兵驾驶着吉普车,安稳的停在了门口。
李宗仁二话不说,拉开车门钻了进去。
白崇禧缓过来,拿起桌案上的电话,拨动轮盘。
“喂!要战区参谋部!”
————————
砀山以东。
九七式坦克的履带碾过草地,伴随轰隆隆的引擎声,快速向前挺进。
“将军阁下!”一名军官骑着高头大马,与一辆编号为“12”的坦克并行。
“再往前就是砀山!”
九七式坦克炮塔顶部被打开,第五师团长东野哲夫钻了出来。
“命令战车联队,继续向前!”东野哲夫指着前方的夜色,兴致勃勃。
参谋长滨田智忠犹豫:“可是.”
东野哲夫挥了挥手:“继续前进!”
“快!”
滨田智忠:“阁下,据可靠情报,支那军队已经构筑好了防御工事,就这么冲过去.恐怕.”
东野哲夫:“不要怕!”
“支那人的防御,可阻挡不了帝国的战车!”
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坦克炮塔。
“九七式中战车,目前帝国陆军最锋利的刀剑!”
一想起坦克,滨田智忠心中也有了些底气:“哈依!”
九七式中战车,是三菱重工最新研究出来的成果,目前所有在华军队中,仅有第五师团装备了这款坦克。
这也是滨田智忠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坦克。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438/128444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