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亮剑:钢铁雄心 > 第118章 继续推进

第118章 继续推进


战斗发生后的第二十分钟。

    第十三师团指挥所。

    事发突然,荻洲立兵还没确切观察到战场局势,通讯兵便急匆匆跑来。

    中野拓介一把抢过电报,上下扫视一眼,随即脸色骤变。

    “阁下,我们进入了中国军队的伏击圈.”

    荻洲立兵瞪大了双眼:“纳尼?”

    “电报给我!”

    中野拓介递了上去。

    荻洲立兵眼球迅速转动,一字不落的扫一遍,心中勃然大怒,猛地将其撕成碎片。

    “八嘎!”

    “为什么要冒进,为什么不及时上报!”

    中野拓介缩了缩脖子,低着头一言不发。

    局势发展速度之快,根本让人反应不过来。

    就方才的形势来看,即便川崎大雅及时上报,一来一回的功夫,也扼制不住前线部队的冲锋速度。

    “阁下,包围圈距离河岸,只有不过几公里的距离,形势尚可挽回!”

    荻洲立兵平复呼吸,心态逐渐放缓。

    光在指挥所内生气没有用,当务之急还是尽可能命令部队撤出战场。

    “直接向各联队部发电,两翼部队稳住阵脚,其余部队旅次后撤!”

    “这是命令!必须执行!”

    川崎大雅知道自己捅了篓子后,头脑立刻清醒过来,将目前所掌握的全部战场信息,递交给了师团指挥所。

    中国军队的包围圈,横向很宽,但纵向较窄,如果反应及时的话,能在包围圈合拢之前,将部队全部撤到涡河沿岸。

    中野拓介有些迟疑:“阁下,战斗发生后,中间部队自发的向两翼支援,目前恐怕已经混在了一起。”

    荻洲立兵侧目而视,语气不容质疑:“这是命令!”

    “无论如何,尽可能保证有生力量撤离!”

    战壕沟壑内遍布地雷,很难再借助阵地进行反击,尽早撤退,才是合理之道。

    中野拓介点了点头:“哈依!”

    伏击圈内。

    双方士兵的厮杀,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日军向夜空不停的投放照明弹。

    璀璨的白炽光下,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人影恍惚,互相扭打在一起,想尽一切方式,都要置对方于死地。

    刺刀,棍棒,石块,拳头,牙齿。

    甚至互相将对方往遍布地雷的战壕里推搡。

    后方。

    刘士毅披上件大衣,跑出指挥所,到距离交战地带仅有两三百米的区域指挥战斗。

    军参谋长站在一旁:“长官,综合各处观察,日军有向后退却的趋势!”

    刘士毅皱眉:“131师呢!”

    “进展怎么样了?”

    根据原定计划,覃连芳的131师,作为收网部队,要在第一时间,将包围圈封死。

    形成正式的合围。

    参谋长掏出一封电报:“两分钟前来电,合围行动遭遇日军阻击!”

    “对面的鬼子很精明,见情况不对,立刻将炮火后移。”

    “我们缺乏重武器支援,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在火炮的掩护下,短时间内能抗住一个旅的进攻.”

    “长时间肯定抵抗不住,但只要坚守半个小时分钟,就能让伏击阵地内的日军,撤到涡河北岸。”

    毕竟不过寥寥几公里的距离

    听了这话,刘士毅眉头皱的更紧。

    三万人合围五千人。

    若是再能让日军跑出去,那可真是贻笑大方了。

    但硬实力摆在那里,打不穿就是打不穿,没有更好的办法。

    和第26旅团不同。

    眼前日军虽然也只有一个旅团的兵力,但却有整个师团,成体系的支援部队做保障。

    光是在火炮数量上,就足以抹平巨大的兵力差距。

    刘士毅心中愤慨,面对武器差距带来的无力感,让他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要是像王奉一样,手里有几门大口径榴弹炮,打仗就容易多了。

    华北战斗群的那四门九一式榴弹炮,他曾看过一眼。

    在他印象里。

    黑夜中,粗壮的炮管斜指天空,光是看上去,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威慑力。

    可把他羡慕坏了。

    桂军的兵工厂,在规模和制造能力上,比不了太原,金陵,汉阳等大型工厂。

    虽然数量不少,管理体系完善。

    但仅能生产一些步枪,轻重机枪等。

    参谋长:“长官您看.是不是要调动预备役支援一下。”

    刘士毅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电告莫德宏,从138师抽调两个旅,支援131师!”

    “半个小时!我只给他们半个小时!”

    “封不上口子,宁可死在战场上,也别回来见我!”

    仗打到这个地步,双方谁退后一步,都会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再苦再难,也要咬着牙撑下去!

    参谋长脚跟合拢,敬了个礼:“是!”

    第138师作为预备部队,接到命令后迅速调动,两个旅呈钳型,从外围向日军后方穿插。

    第31军战况激烈。

    远在利辛的王奉,也收到了来自刘士毅的战报。

    乍眼一看,王奉不禁有些意外。

    看来大家都学聪明了,知道利用地形,和日军进行战术上的博弈。

    不管战术成不成熟,这种主观能动性,倒是难得可贵。

    抗战初期,基本上各部队所执行的战术,都是一股脑的防御。

    构筑阵地,防御.后撤,构筑阵地,再防御。

    呆板的很!

    就连一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上,各国都在绞尽脑汁,寻找试图能打破埑壕战僵局的办法。

    步兵穿插作战的巅峰,就诞生在那个时期。

    赵方远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长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第31军不能吃掉第十三师团,也能吸引第十八师团回援。”

    王奉点了点头。

    但光是这点,还不够。

    这场战役的日军主力,是整装待发的第十八师团。

    虽然在作战序列上,不是老牌甲种师团。

    但也相差无几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甲种师团还要强大。

    例如坦克部队。

    谢尔盖的调查结果出来了。

    接到命令的侦察兵,重新回到淮河北岸,经过一番搜查后,终于在一处边缘僻静的小路上,发现了大量履带行进时,所留下的痕迹。

    确定好方向后,剩下的事就好办了,侦察兵一路顺藤摸瓜,行进了十几公里后,在一处干涸的河道旁,发现了日军坦克联队。

    确切来讲,不能用联队来形容。

    应该叫加强坦克联队。

    据侦察兵汇报,第十八师团,至少部署了六十辆不同型号的坦克车辆。

    就算是远在东京的近卫师团,也没有如此庞大的规模。

    一看就是临时补充进来的。

    理论上讲,如果将这六十余辆坦克集中在一起,在配合相应的步兵部队和强有力的空中支援,只要使用得当,横扫整个中国战场,也不成问题。

    一时间,王奉愁容不展。

    情况俨然已经超过了,纯步兵部队能应对的范畴。

    “调查到日军的补给线了吗?”

    赵方远摇摇头:“侦察兵还在搜索。”

    王奉叹了口气。

    倘若能彻底切断日军补给线,就算有一百辆坦克,没有相应的燃油供给,也是只会趴窝的铁疙瘩。

    空投能运来枪支弹药,粮食给养。

    还没听说过,有空投燃油的先例。

    赵方远:“长官,天亮之后,我们还要继续按兵不动吗?”

    下边的弟兄们都要憋坏了。

    士兵们在友军面前,一向以精锐部队自居。

    现在可倒好。

    其他部队在前线打生打死,所谓的“精锐部队”却躲在后方,脸上实在有些挂不住。

    王奉眉头紧蹙,抬了抬手:“先等等!”

    “等到第十八师团与第31军遭遇,我们再做行动!”

    从澥河南岸到涡河,北淝河一带的直线距离,充其量不过三四十公里。

    如果第十八师团愿意支援的话,最快明天上午,先头部队就能抵达战场。

    这可不是与支援,补给严重脱节的部队。

    等到时候,澥河一带兵力空虚,直接以一个兵团横插进去。

    将日军分成三段,彻底打乱其阵脚。

    战术穿插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字,乱!

    敌人阵型越混乱,越有利于战术穿插和扩大战果。

    如此一来,大计可成矣!

    赵方远应了一声:“是!”

    王奉补充道:“电告第31军,闹得声势越大越好,但不要过度折损有生力量,接下来的战斗还很多。”

    赵方远:“明白!”

    2月8日拂晓。

    晨曦洒满大地,天边泛起微弱的亮光,阵地内袅袅炊烟升起。

    炊事班要赶在日军空中侦察机抵达之前,把早饭给弄出来。

    战时很难保证一日三餐,在急行军,或者前线焦灼时,根本没有固定的开饭时间。

    士兵都是随手拿着张饼,或者是馒头,窝在战壕里,或者边走边吃。

    指挥所内。

    王奉一夜未合眼,时刻注视着战场局势。

    赵方远大步走来,手中握着一份战报:“长官,第31军来电,大捷!”

    “一夜的时间,歼敌两千有余,重创日军第十三师团!”

    “两军目前沿涡河对峙!”

    电报中只说了毙敌数字,但从汇报文字上,也能对具体战况窥视一二。

    直接性折损了这么多人,轻重伤,无法继续参与战斗的士兵数量,至少也要在一千人以上。

    这么算下来,仅此一战,第十三师团直接减少了三千名左右的有生力量。

    称得上铩羽而归,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大败了。

    王奉点了点头,心中对此早有预料。

    刘士毅的指挥水平居于上乘,桂军又不是软蛋捏的,以优势兵力诱敌深入进行围歼,输了才稀奇。

    赵方远有些惋惜:“可惜了,没能全歼第十三师团”

    就算第十三师团编制残缺,但纵观整个抗战史,想要全歼一整个师团,绝非易事,只有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

    根据战报上的描述,第31军已经完成了对渡河日军的合围,就在要彻底消化掉,这块被吞进肚子里的“肥肉”时。

    第十三师团的重炮部队,完成勘测,开始介入战斗。

    12门九一式榴弹炮一字排开,威力十分巨大,仅一轮齐射,便将严丝合缝的包围圈,硬生生炸出一个豁口。

    刘士毅在后方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可再怎么抽调兵力,也弥补不了重武器上的颓势。

    火炮的装填速度,永远要比步兵的双腿快。

    无奈之下,只能收缩防线,尽可能的保存有生力量。

    王奉笑了笑:“无妨,跑不了他们的,该来的总会来,再让这帮小鬼子多蹦哒几天又何妨?”

    “第31军伤亡情况怎么样?”

    第十三师团在他严重已经被判了死刑,相比于歼敌数字,他更关心部队伤亡。

    这事关第31军,能否承担接下来的作战任务。

    赵方远抬眼看了一眼电报,如实汇报道:“牺牲三千五百二十一人,重伤者千余人,轻伤不计其数。”

    王奉叹了口气。

    战况属实有些惨烈,四舍五入一下,相当于直接打没了两个团。

    战报上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捐躯的烈士!

    可即便如此,这个战损比,在当下的抗日战场上,也算是一场来之不易的大胜了。

    王奉应了一声,随即继续下达指令:“命令第31军原地休整,尽快恢复战斗力!”

    “第十八师团动向如何?”

    战斗仍在继续。

    重创第十三师团,不过只是一道开胃小菜,只要第十八师团主力尚在,这场战役就不能盖棺定论。

    还没到大肆欢呼,庆祝胜利的环节。

    赵方远又从兜里抽出一张电报,递了上去。

    王奉接过后扫视一眼,随即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果然上钩了!

    战争初期,相比于攻城拔寨,快速获取胜利,日军更不愿意承受巨大的兵力损失。

    在他的预料中,十八师团大概率会转头回援,但没想到竟撤走了这么多。

    据电报上显示,有两个联队,总计八千余名士兵脱离了第十八师团大部队,向北淝河转进。

    被抽调走兵力后,第十八师团大部队剩余部队也没闲着,立刻开始抢渡澥河。

    但被张自忠率部阻拦下来。

    王奉收拢好电报,当机立断:“传令各部队,今日白天休整,晚上天色一暗,立刻动身!”

    “战局成败,就看今明两天了,让弟兄们都打起精神!”

    赵方远神情振奋,谋划了这么久,熬了这么多心血,终于要到收网的时刻了。

    “是!”

    “我这就通知下去,让炊事班加两个好菜,给弟兄们鼓舞鼓舞士气!”

    王奉挥了挥手:“去吧!”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438/128450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