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虎贲郎 > 第489章 贾诩之虑

第489章 贾诩之虑


随后,晋阳城东北角,太原郡府。

    赵基抵达时,贾诩引领太原郡吏在大门前迎接。

    赵基也不敢托大,一跃下车快步上前,赶在贾诩行礼之前搀扶住:“文和公不必如此。”

    “大司马,尊卑礼序不可乱。”

    贾诩坚持,赵基只能松手,贾诩引着二十几名郡吏拱手长拜:“拜见大司马。”

    “快起。”

    赵基以双手搀扶贾诩,贾诩这才起身,侧身展臂指着门内:“大司马,太原籍册已然备好,就等大司马查阅。”

    “甚好,有劳文和公。”

    赵基也是展臂示意贾诩先行,贾诩又推辞再三,赵基只能在前走路。

    其实太原郡的籍册副本前段时间就抄送给了贾逵,赵基连着裴秀一起审阅过,很清楚太原郡此刻的民力、物力储备。

    百余虎贲郎已入郡守府,接管各处走廊、门口。

    郡府东阁,赵基端坐主位,认真翻看太原籍册,对贾诩说:“太原百业兴复,皆赖文和公。”

    “下官不敢居功,若非大司马以大毅力大勇气铲除太原宗贼,太原如何能有这样的盛况?”

    贾诩由衷的赞叹,几支王氏宗族一起被铲除,与之联姻的大姓豪强也是尽数完蛋,彻底绝了贾诩的隐患。

    太原本就收留了雒中、关中大乱时流亡的技术力量,只是受大姓豪强约束。

    干掉这些大姓豪强后,赵基规划指导之下,手工业、农业、牧业一起发展,而匈奴贵族多兼职商业,虽然垄断了部分手工业与牧业之间的货物往来,但也因为他们垄断,所以积极推动商业交流。

    别的不说,太原纺织业、皮革制造、冶炼行业壮大的极快,甚至平阳地区造船业也快形成地方支柱。

    盐铁方面更是快速增长,河东盐池进行专营并改进技艺后,年增产七倍有余,同时盐价低到了五斗谷物换取一斗盐的地步。

    晋阳北部百里处,汾水拐弯处本有一处小盐池。

    结果河东的盐顺汾水而上,使得汾水上游所产的粗盐砖只能卖给附近匈奴人用来喂牛喂羊。

    贾诩也不清楚河东盐池经过怎样的改造,可产量暴涨的同时质量也是提高,盐粒跟冰雪一样。

    他也有或明或暗的眼线,根据信息反馈,盐池就好像铲土一样挖盐,这已经打破了贾诩的常识。

    其实边塞各郡并不缺盐,很多地方雨水冲刷、汇流后积聚的水泊就是盐卤池。

    虽然含碱量巨大,但依旧是盐,这种泥渣含量大的苦盐,对牧民、边民来说只要不花钱,那就是好盐。

    可面对低价、雪白的河东盐,牧民、边民也愿意花钱购买……只要贩运给鲜卑人,最少三倍的利润!

    鲜卑人侵占的朔方、河套地区,也有很多盐卤池,较大的盐池也能出产纯度较高的粗盐。

    可在塞外,燃料是很宝贵的,制盐技术更是稀缺。

    赵基只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改进了盐池的晒盐工序,就在盐池附近开辟出大量阡陌纵横的盐田。

    除了特制的雪花细盐需要燃料熬煮外,其他的粗盐,只需要盐田里的官奴铲挖即可。

    官奴只要按周期引放盐卤水,沉淀晾晒,等待结晶;挖盐土转移,沉入新盐池,溶解再晾晒,就能产出赵基眼中的粗盐。

    这种粗盐,在他眼中就是工业盐、腌咸菜、喂牛羊的;可在贾诩这个层次的人看来,就已经是好盐了。

    至于那些盐土、沙盐、苦盐,是赵基眼里的毒物,但在更远处的民众眼中,也是可以食用的。

    无非就是自家陶罐里溶解出盐水,烹煮饭菜时取盐水用。

    或者就跟牛羊一样,舔一舔盐块,用舌头唾液提纯。

    体力工作少的时候,就不吃;有重体力工作时,才会吃盐。

    冶炼行业关系军备与各种农具生产,所以恢复、壮大的更快。

    到目前为止,各处冶炼坊依旧是制造各类工具为主。

    军中器械、铠甲依旧以缴获、重新修缮为主,从一些甲片铭文上找到先秦甲片,也算是常事。

    军备器械要集体换装,这是一件大事,小范围换装也没意义。

    赵基又没有强烈扩军的需求,所以缝缝补补能凑合就凑合。

    所以河东、太原依旧是以发展生产力为主,就连明年三辅地区春耕的农具,此刻都已储备完毕。

    接下来还是制造、丰富工具体系,恢复到桓灵之际。

    赵基看完府库账册,心中安定许多。

    就对贾诩说:“平阳、晋阳储备雪车万余台,我军已具备雪地行军的能力。我已安排贾梁道就任西河,总管全军后勤转输。但他终究年轻,我想拜文和公为军师,入西河坐镇中军。”

    贾诩闻言,抬手抚须:“大司马欲何时与袁绍决战?”

    “我不急,今据有山河形胜之地,急于出关会惹来各方联军。”

    赵基说着忍不住露出笑容:“趁着袁绍与公孙瓒相持之际,今年冬季大破北地诸胡,收复三郡后,我军后背安稳。否则来日出兵关东,北地诸胡势必造乱于后。”

    必须将贾诩从太原抽离,不是赵基猜疑贾诩,只是不想给贾诩搞事情的机会。

    韩融留在老爷子身边当个高级宠物就可以了,而贾诩却有搞事情的资本和能力。

    这次作战,让贾诩坐镇中军,协调各方。

    作战结束后,转贾诩为河东郡守,安排裴秀去当弘农郡守。

    明年出兵关东抄掠人口时,就由贾诩、裴秀负责全军后勤转输。

    贾诩沉吟片刻,询问:“元明公已遣河东虎步军押解金砖于晋阳,大司马征关中所得黄金器皿也都熔铸为砖。若要拜老夫为军师,可会在新造黄金台上?”

    黄金台选址都已定好了,就在晋阳侯府正门前的小广场,地基也都夯实完毕,条石层叠铺埋,很是坚固。

    黄金台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依旧是条石为底座,表面金砖。

    如果想要奢侈一些,可以将黄金台条石底座建造的更大,金砖敲成大片,镶在表面,然后打上砖块轮廓。

    具体怎么建造,还要看赵基的心思。

    “既然先生有意,那就在黄金台上拜先生为军师。”

    赵基对这批黄金也缺乏独占的兴趣,各地都缺粮食,粮食才是当下最重要的物资。

    等秦晋地区经济恢复后,更缺的其实是能流通的五铢钱,而不是黄金。

    黄金台建造好后,展示给治下汉胡观看,才能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

    维持军事胜利,攒小胜为大胜的情况下,其实并不需要花费黄金来邀买军心。

    每年军队损失维持在百分之五以内,就不需要过度忧虑军心溃散的问题。

    黄金台建造的越是辉煌奢靡,能间接撬动的力量就多。

    这种间接撬动的力量,反而成本最低。

    很多人为了攀附自己获取未来的丰厚收益,可以咬牙持续投入前期成本;而不是自己拉拢这些人,去分割眼前的利益。

    黄金台的妙用很多,攒的越多,越不去花销,反而聚过来的人越多。

    黄金,本身就是国力的直观体现。

    只要黄金在,始终贴在黄金台上,那内外所有人都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赵氏还有发动决死一击的能力!

    所以贾诩的小小要求,赵基只当是这家伙想效仿燕王乐毅旧事典故。

    见赵基应下,贾诩就询问:“不知大司马如何遣将调兵?”

    “徐公明为前部都督,配属赵子龙、张文远二部为左右先锋,前部三军步骑一万两千人。”

    “右贤王刘去卑为别部游军,伺机作战,我对刘去卑也不期望什么。”

    “我为中军,率车骑虎步、义从七千,另有五千敢死兵。前军三部掠地,不使诸胡集结,若有据城而守者,我自会督敢死兵破之。”

    “此外三辅固守本土,段煨为南路主将,走秦直道北上,配属杨秋、张郃、韩猛、朱灵各部。”

    “若诸胡颓势,三辅之张绣、荚童、裴茂自岐山出兵向北,或走萧关入安定,以截击诸胡西遁之路;或走陇山略阳,过街亭向西追歼残敌。”

    贾诩听着默默估算,保守估算,这是一次投入五万步骑的大战。

    以他对北地胡、卢水胡的了解,哪怕他们盟誓消解旧仇,联军一处,大概率也挡不住这次晋军多路猛攻。

    稍稍迟疑,贾诩就说:“就恐彼辈惊惧,依附鲜卑,向鲜卑求援。”

    “鲜卑若来,那就一起打。”

    赵基语气坚决:“不打掉三郡诸胡,我们就无法专心应对关东之变。西州日益强盛,鲜卑自不会坐视,早晚都要打。现在三郡诸胡没有做好战备,鲜卑也没有,这是极好的机会。”

    贾诩闻言抬手抚须,缓缓点头,很是认同赵基的勇气。

    打仗,有时候拼的就是意志。

    赵基的作战意志,是经过一系列战争检验的。

    诸胡内部战争……其实最怕的就是赵基这样的统帅。

    己方又是收复三郡,三郡诸胡的抵抗决心其实没有那么强,不可能上下同心。

    起码,三郡诸胡掳掠的汉边民奴隶、普通部众,缺乏拼死作战的认知。

    因为他们很清楚,汉军不可能大范围杀俘。

    这跟诸胡内部兼并战争有本质不同,内部兼并时,成年男子战败绝不会有好下场。

    能当获胜者的奴隶,已经是一种侥幸、幸福的事情了。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652/128413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