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虎贲郎 > 第479章 女官报恩

第479章 女官报恩


随着冬季收复三郡的战争计划落定,后续考功、官奴的分配,也都顺应新战争要求,开始迅速分配、落实。

    从孙策那里解救出来的陈国与部分梁国、山阳郡人口以平民的身份落籍,集中迁徙到西河郡。

    对绝大多数人普通人来说,如果整个村落、乡里一起迁徙,依旧生活在熟人社会,那迁徙与否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所谓的故土难离,难以舍弃的还是熟悉的人,熟悉的气候。

    这部分人得到了最好的安置,以后将成为西河郡各县的编户;其中有服役经历的青壮年,优先补充为西河郡兵、各县县兵。

    但西河隶属于并州,户籍似乎不如河东重要,河东是高贵的司州户籍。

    不过这也不是很重要,西河郡与太原郡、河东郡历来关系紧密,同属一个地理文化单元。

    现在赵氏以晋阳为根基,西河郡编户的未来,与河东持平。

    为了安置这大约两万户的移民,也为了更好负担起光复三郡战役的后勤工作,贾逵也跟随迁徙。

    至于西河郡守刘玄,赵基要将他挪走,那他只能配合。

    西河郡的汉豪强、匈奴各部都直接听令于虚设的并州牧府;这个州府只负责转达、发布大司马幕府涉及并州的军令、政令。

    刘玄早已被架空,西河郡今年还要向朝廷推荐一批羽林郎,这个人选也是由赵基来定。

    把人推过去,天子、吕布要不要用是他们的事情,反正这些人已经是羽林出身了,再转任其他机构,最后调回西州即可。

    此外其他人口一律贬为官奴,打散安置到河东、平阳、太原。

    人口集中也有人口集中的好处,河东、太原二郡除了官营主导的经济迅猛发展外,民间各行业也在野蛮生长。

    民间纠纷、官司也迅速增多……百姓肯打官司,本身就是一种好事。

    为了强化各县的断案能力,赵彦、贾诩根据常见案例,以汉律精神为参照,又拟定了暂行的《晋阳科》。

    目前判案如果是新型案件,会根据汉律进行断案;要么援引类似的判例。

    相关的律、例,都是官员需要考核、学习的必备技能。

    而科,就是各种暂行管理办法,实际执行时拥有更高的影响力。

    赵彦本质上学的就是黄老,贾诩也不能算是正统儒生家族传统,所以两个人主导拟定的《晋阳科》以严格执法、重判为主。

    舍弃肉刑,也不注重罚款,而是以惩罚当事人体力劳动为主。

    断案时往往打完被告反手再打原告一巴掌,当事人有军爵的,根据事件轻重也会削爵一级或数级。

    原则上不鼓励打官司,也在防范有军爵的军户、官吏欺辱无爵编户、官佃。

    无爵编户、官佃打官司最多就是罚徭役,不像有爵的人会付出沉重代价。

    重罚,才能削减不必要的案件纠纷,抑制有爵有人脉的官吏、军户欺压无爵的民众。

    《晋阳科》的出发点不是维护公平,而是从根本上压制不必要的纠纷滋生,让吏民将生活重心投入到生产中,而不是借官司获利。

    当矛盾、冲突足够大的时候,那就一起受罚……只要肯重罚祸首,苦主往往也乐意罚徭役。

    赵彦崇尚黄老之治,立法思路就是抑制豪强,扶助弱势一方。

    贾诩似乎更简单一些,把矛盾下压给当事人,让他们相互去内耗、拉扯;当拉扯失败,失败的一方掀桌子宁愿双输的时候,那就一起判罚。

    《晋阳科》只是赵彦首倡,凝结出来给他晋阳侯国使用的,至于周围其他郡县是否引用,就看这些县令长的个人选择。

    断案这种事情,历来都是县一级自己解决。实在是掰扯不清,才会层层升级,然后当做今后的典型、判例案件。

    所以赵基出征在外之际,赵彦推出了黄老思想为主的《晋阳科》,等赵基回来时,治下各县的许多案件自己就撤销了。

    主动、被动迁徙来的人口被快速处理,军队也是一样的。

    战利品迅速估算价值,多折算成布帛、五铢钱或牛马、奴仆进行分发。

    军队一批批解散,赵基也要去一趟晋阳休个短假,才会开启新一轮战争。

    休假期间,也是一种静态观望。

    等关东的各方面消息传来,等待他们相互铆劲、对耗后,赵基才会发动光复三郡的战役。

    只是去晋阳前,他先要去一趟平阳北郊,见一见皇长子。

    对于这个皇长子,刘协至今没有正式命名。

    一直忙碌到十月十八日,赵基才出发前往皇后行宫。

    沿途一些耐寒松柏葱葱郁郁,道路两侧的榆树、杨树树叶尚存。

    而新移栽的桃树不过手指粗细,却花苞鼓大,隐隐有绽放之势。

    这是一个暖冬,冬天来的格外迟。

    赵基端坐战车之上,手里捏着一簇桃枝,花苞尖略带一点粉红。

    记忆里这些年都是冬季冷、夏季酷热,这样的暖冬记忆还真是不多。

    以至于路边种植的宿麦此刻也一片新绿,仿佛已经成型、等待收割的韭菜。

    暖冬带来的气候变化,赵基并无什么忧虑,就是天上下刀子,他也只能躲着、躲不过就承受着。

    他不怎么懂气候知识,只觉得暖冬的祸害不在眼前,即便发作,也是后面承受。

    而暖冬对吕布来说,其实很不友好。

    可能是张机、华佗、虞翻的一起努力,也有可能是天气降温或人员流动降低,吕布那里算是压制住了军中的疫病扩散。

    暖冬气候,对驻屯淮北的吕布大军来说,不利于断绝隐患。

    吕布也够狠,钉在淮北没有撤军,若是撤到许都,那就能祸害到公卿百官。

    思索着吕布,赵基目光看着前排十几名持旗而进的护卫亲骑。

    此刻只有百余车骑跟随,另有百余十岁出头的少女也乘车而行,她们都是没有家室拖累的官奴或陈国吏民遗孤。

    赵基也不知道该给皇后送什么,感觉送这些人力是最实惠的。

    他从平阳出发时,使者就先一步来到四十里外的皇后行宫进行通报。

    一年多的休养,以及持续的营建、扩建,皇后行宫已经彻底庄园化。

    附近土地几乎尽数为皇后行宫所有,余下的土地属于尧帝的祭田,实在是无法兼并。

    这些田地也都种植榆树、柳树、杨树圈占,总体上大约方圆百里。

    这么大的区域里,开垦的土地只是极少数,其他地域以放牧、园林为主。

    赵贵妃别苑,门外百步处,她引着几名宫人在此等候,一名简装宫人腰带佩剑,持青伞盖。

    赵基车辆抵达,他抬头看一眼湛蓝的天穹,一跃下车扶了扶腰间蹀躞带,又扶了扶头顶裹头巾帻,上前拱手:“阿姐。”

    “元嗣倒是更壮硕了。”

    赵贵妃抬手搀扶赵基,随即收手就说:“听闻元嗣此来是要拜见皇子?”

    “是,若是不妥,我今日不见也可。”

    赵基将一叠小册子递出:“这是献给阿姐与皇后的,如今西州吏士近有十万之众。我想确定皇子是否安康,否则形势生变,难以向吏士交待。”

    确定皇子的健康,这关系着接下来另立朝廷的可能性。

    当有这种备选方案时,刘协、朝廷那里才不会把事情做绝。

    赵贵妃接过礼单册子,就说:“我这就去见皇后,皇子向来安康,若是突然见元嗣这样新来的人,恐受惊。”

    想了想,她侧身看赵基:“元嗣且在我别苑中沐浴洗尘,若是皇后同意,稍后我就来引元嗣去董贵妃别苑拜谒皇子。”

    “有劳阿姐。”

    赵基道谢一声,又左右打量,见别苑门前站着两名持戟的宫娥。

    他打量之际,随行虎贲持戟而进,很快就接管庄园内的防务。

    赵贵妃引赵基入别苑安置一番,也乘车而去,去见皇后。

    彼此庄园相距不算远,赵基在室内等候之际,关尚快步进来:“大司马,有女官来,说是奉命赐大司马冬衣。”

    “女官?”

    赵基疑惑,去看关尚,关尚更是一脸的疑惑,看这样子就知道关尚没有跟人家打听明白。

    他也不喜欢关尚太过机敏,质朴又勤快一些,反而不需要额外操心。

    于是就起身走出屋舍,见客厅小庭院内来了一队宫人,领头是一个有些脸熟、面善的女官。

    女官对着赵基屈身:“某奉皇后之命,赐大司马冬衣。”

    说着,两名宫女低头端着木盘上前,盘中是绯紫两色刺绣花纹的锦袍,锦袍与中衣、裤子、袜子等等之类,都已折叠摆放。

    这两名宫女端衣物进入客厅,又有两名宫女快步跟上,她们盘中分别端着笼巾貂蝉冠与一双七彩皮履。

    赵基拱手长拜:“谢皇后赏赐。”

    女官昂首应了,随即将手中帛书卷起递给随行宫女,对着赵基卑躬屈膝:“奴婢奉皇后之命,前来侍奉大司马更衣。”

    此刻,赵基仔细审视对方,怀疑对方是刺客。

    又见其他几个还留在女官附近的宫女神情变化,又感觉不像是刺客。

    见赵基情绪抵触,女官又说:“大司马摧破李郭二贼,奴婢等人得以脱离虎狼巢穴。常恨不能报恩,今皇后差遣,奴婢争命而来,伏望大司马成全。”

    说着就屈膝,眼巴巴望着赵基。

    见她一身红边素白曲裾绷得紧紧的,赵基断定身上藏不了短匕,就点头:“有劳。”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652/1284149.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