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华娱情报王 > 第222章 抄袭光线的路让光线“抄”,钻石王

第222章 抄袭光线的路让光线“抄”,钻石王


京城,易安影视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摸索,颜礼亲自主持了公司内部部门的划分重组。

    王牌部门影视部,拆分为【电影部】和【电视部】,电视部负责电视剧业务,电影部负责电影投资和制作。

    另一个王牌部门市场部改组为【发行部】,内部分为两个板块,分别负责电视和电影的发行工作。

    原来市场部有一些广告商务等工作,全部挪出来,与艺人经纪部相关业务组成【广告部】。

    再加上变动不大的【艺人经纪部】,算是易安影视的主要几个业务部门。

    同时,高层也有点小变动。

    例如原市场部总监肖贯,晋升副总,负责发行和广告业务。

    原艺人经纪部总监贾倩,晋升副总,不过仍兼旧职,负责艺人经纪业务。

    原影视部负责人本来也要升职的,但颜礼觉得其能力不佳,已经考虑让对方走人了,而电视部的接替者正是老熟人王德才,电影部新创,暂时由副总监署理。

    而颜礼的秘书胡雅,也算是媳妇熬成婆,成为新成立的【总裁办公室】的主任。

    其实这个总裁办,早就有这个迹象了,以胡雅等人为首,负责颜礼的各项公司及相关个人事务。

    只不过之前有些含糊,没有个具体的部门,类似于颜礼的秘书和助理扎堆,有些干脆是行政部来帮忙的。

    胡雅本人严格来说也不算这些人的领导,只不过她资历老,同时是颜礼最信任的秘书,有些人还是她带出来的,所以都听她的。

    现在总裁办成立,算是给胡雅这帮人一个正式的名分了。

    这场会开了一上午,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有人升职,有的人没升,但权利扩大,自然开心高兴。

    有人原地踏步,或者职权缩小,甚至被打入冷宫,可以考虑下家,心情肯定好不到哪去。

    颜礼把这些看在眼里,却没有怎么理会。

    易安从创立至今,从大猫小猫三两只,如今到现在员工人数将近300人,而且还在不断招人。

    而且,易安还仅仅只是颜礼其中一家公司。

    负责投资的彦页资本,虽然以投资为主业务,员工人数不多,但也不是个位数就能搞定的。

    并且,颜礼很多投资公司和项目,其实也归彦页负责督管打理。

    比如手握大量版权的艺安传媒,因为本身业务有限,更偏向于皮包公司,直接就挂靠在彦页资本。

    所以,彦页及相关公司团队加起来,也有大几十位员工。

    而员工人数最多的是壹安院线。

    因为院线涉及实体影院,并且还是直营,那员工人数肯定少不了。

    光是一家直营影院,前台、场务、放映员、保洁、设备管理、管理、营销等诸多职工,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

    即便现在壹安影院还在建设阶段,但很多员工开始招募筹备了。

    院线总公司、各大影院的前期人员、收购原院线影院的员工,零零散散加起来,人数已经超过了易安的员工数量。

    此外还有宜安网吧这样的小副业,正式+兼职,也有一些员工。

    粗略算来,靠颜礼发工资吃饭的,哪怕没有突破四位数,也距离没多远了。

    这么多员工,颜礼不可能照顾每一个员工的心情。

    职位和实权就那么多,有人上就有人下,有人喜就有人怨。

    除极少数人外,颜礼心态很从容,实在合不来,可以选择离开,他尊重并祝福。

    相比于单一员工的心情,颜礼更看重的是各个部门的协调问题。

    单一员工的走或者留影响不大,但部门彼此产生纠葛矛盾,那就容易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这次市场部和影视部改组,颜礼一度是犹豫过的。

    甚至直到现在,将电影业务打包放在一起,或者分成发行部和电影部。

    颜礼内心仍不确定这两个选择哪个好,实在是各有利弊。

    不过,之所以颜礼还是分成了电影部和发行部,还是考虑电影业务太薄弱,不得不从两个强势部门吸取一些养分。

    尤其是电影发行,人员、渠道、资源都少不了发行部的助益。

    分成两个部门,而且一强一弱,这里面的官司可就多了。

    所以颜礼把发行业务单独拿出来,等电影发行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再结合现实看看,是不是和电影业务并到一起。

    就像是广告部,原本就是市场部的一个小团伙,借助公司资源和艺人做大之后,被颜礼拎出来单独成立广告部。

    公司发展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业务重心变化而变化。

    这次改组也不代表定死了,回头哪里不对再接着修改,甚至是推翻重来。

    像颜礼这种一手把公司发展起来且拥有绝对控股的强势老板,绝不缺乏类似的魄力和威势。

    …

    开完大会接着就开小会,甚至是颜礼和相关负责人的单聊。

    发行部算是颜礼聊的最久的,主要是即将开展电影发行工作,以及内部团队平衡,内外都是事,颜礼想不操心都不行。

    负责发行业务的副总肖贯和新任发行部总监,给颜礼说了一下发行部的工作。

    去年易安发行方面打响名号,一度成为电视剧方面发行的龙头公司,不少剧组慕名而来。

    电视台那边,因为易安发行项目的成绩稳定,积累了不少信任度,也有了不少相应的长期合作对象。

    发行团队也锻炼成熟,涌现了不少骨干,很多项目甚至不需要颜礼过问。

    当然,没有颜礼亲自坐镇,一些项目效率和收益或许会差上不少,但这就是公司做大的必要牺牲。

    颜礼是老板,不可能天天去一线冲锋陷阵。

    以后,颜礼亲自负责的发行业务会越来越少,甚至到了一定时期,不会再主抓某个项目。

    但卖片王打下来的江山不会倒,易安积累的种种渠道和资源,将是易安未来发行的最大依仗。

    彼时,易安发行或许没有颜礼带队那么神奇辉煌,但依旧稳定和强大。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还不到颜礼这个卖片王退隐的时候,重点项目还是他亲自抓,只不过会更加重视团队培养和渠道建立,为日后放手发行业务做铺垫。

    电视剧发行,易安已经形成了固定且成功的运作模式,但电影发行,易安还在摸索。

    “地推业务,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赔,百八十个人的工资公司还是给得起的,国内一二线城市的线下网络给我铺开………”

    颜礼正儿八经研究过地推发行战略,虽然“笨”,但确实有效。

    现阶段互联网都在崛起阶段,电影宣传发行套路就是那么几个。

    主创团队上节目、媒体采访、发布会/首映礼,连巡回路演都不算多。

    院线排片,院线方和影院有很强的自主性,剧组和发行方别说干涉,很多连了解都不了解,只知道一个大概数据。

    但是,如果可以把电影发行网络布置到线下,精准到每个城市的相关群体,那就不一样了。

    以某城市为例,当地的地推可以和当地的影院搞好关系,说服提升排片场次,或者说调整影厅。

    数据上,都是一块银幕一场电影,但影厅大小和舒适度、是否是观影黄金时间,都会直接导致票房变化。

    一部电影是下午三点放映,偏僻小厅,空调都不开,座位只有三四十个。

    另一部电影是晚上七八点,一百多个座的大厅,空调卫生全部到位。

    哪个票房更高,不必多说了吧!

    除了和影院交流,还可以直面线下观众,通过海报、展架、线下活动直接进行宣传。

    两个人进了电影院,上映三部电影,不知道选哪部电影好。

    这个时候,中间的海报最大最突出,还有工作人员给介绍宣传,如果有碰上活动还能拿到一些小礼品,观众说不定就会被影响。

    甚至有些观众是冲着另一部电影来的,但经过宣传影响,改变想法或者是看完另一部再来捧场,都是有可能的。

    除了影院本身,还可以去高校、商场、写字楼这种潜在观众多的地方宣传。

    大周末的,小情侣或者朋友几个出来玩,看电影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宣传效果给力,可能一张海报就能拉来百十对观众买票。

    此外,还可以从本地媒体、电台下手,别小看这些媒体,体量不大,名声不显,但在当地还是有很多影响力的。

    什么生活杂谈宣传某部电影在本地特别火,大家都在看,很多人都会去看热闹。

    还有一些公司、单位团票优惠,一些商店合作送优惠劵巴拉巴拉。

    凡此种种,看起来都是很小的事情,但确确实实可以影响到人的选择。

    一两个人不起眼,一两个城市可能也不算什么,然而积小成多,全国几十个城市加起来就很可观了。

    每年情报透露,曾大力发展地推宣传的光线,配合媒体资源,有时候能将电影的票房促进30%。

    而这个成本也不算高,每个城市一两个地推,需要的时候可以招募兼职大学生,就能做到很多事情。

    哪怕在再加上一些活动和宣传经费,对比什么天价首映礼和疯狂砸媒体资源,成本可以说是较低,甚至是极低。

    “驻地发行,人海战术,点块结合,本地化,精细化,颜总您这个发行策略,真是绝了。”

    负责电影发行的发行部副总监佩服的竖起大拇指。

    其原来是中影的人,熟悉各大院线和相关业内操作,被颜礼挖来易安。

    其刚开始还多少端着点电影发行专家的架子,想给易安这帮新手上上课,结果转头就被易安的计划秀了一脸。

    同颜礼的发行方案相比,中影的玩法简直可以说是“糙”,感觉大家都不是一个行业。

    “不用捧,我也是拾人牙慧。”

    颜礼不是谦虚,地推这项业务可不是光线发明的,早就有了,好莱坞香江都有类似的操作。

    而且不仅是电影,各行各业都有地推,房地产、教育、游戏、互联网+线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推方式。

    “不不不,地推是有,但像您这么详细精准的电影发行方案,我之前是绝没见到过的。”

    副总监表达了不认可,但颜礼这次没和他犟。

    其当然没见过,因为这套方案是颜礼根据香江、好莱坞的经验,结合目前的内地电影市场,并添加了许多光线的策略和系统触发的后世发行的技巧套路后,再去芜存菁、扬长避短弄出来的。

    别说这个副总监没见过,就是甩到光线老王和高层面前,他们也得傻眼。

    毕竟现阶段的光线,刚刚涉足影视业务,方方面面都在摸索学习阶段。

    而颜礼却是直接把光线多年踩过无数坑、吸取过无数经验才总结出来的成功之路拿来用,还加上了一些后世优秀的发行技巧。

    相当于一个是黑夜里摸着石头过河,另一个是踩在巨人肩膀,手里提着超级探照灯。

    不过,颜礼并没有小觑光线。

    他可以抄袭光线,光线也可以“抄”他。

    哪怕一些关键要素吃不准,凭借光线这些年做电视剧节目积累的渠道、资源、团队,也可以尽可能的追赶弥补差距。

    所以抢占先机,不代表颜礼可以把光线轻松摁死取代。

    未来的电影发行市场,易安、光线,包括博纳,早晚会碰一碰。

    当然,也可能是合作。

    还是那句话,商业竞争不是你死我活,互通有无,一起发财才是硬道理。

    地推网络建设,颜礼亲自盯着,要尽快完成,首战就是6月份上映的《疯狂的石头》。

    干发行的,名号不响不行。

    颜礼有意借着这部情报透露的“大黑马”,打开易安电影发行的局面。

    等下午的会开完,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颜礼今天没应酬,就叫上几个公司的高层一起吃饭。

    老部下巩固感情,新属下拉近距离。

    这也是当老板的必修课,时不时得和一些心腹手下团建,尤其是初创和上升期公司,除了待遇,感情牵绊和拉拢是必不可少的。

    一手情,一手利,大家才会忠心耿耿的团结在你周围为你和公司卖力干。

    聚会的餐厅定在俏江南,这家店算是目下比较火的中高档餐厅了,之前颜礼应酬时来过两次,对菜品、环境、服务还算认可,这次也带下属们尝一尝。

    私下自己人聚会,颜礼有言在先,不谈工作,大家就是吃吃饭聊聊天,说说一些趣事八卦。

    想喝酒的也可以小酌一下,别搞敬酒拼酒那一套。

    颜礼自己且不说,发行部那几个都是酒缸泡出来主儿,喝酒能让其他部门抬出去。

    正吃着饭,包厢房门敲响,有个副总监去开门,门口是两个男人,打头的易安多数人都认识。

    邓朝!

    从《少年天子》小有名气,去年搭档孙丽演了一部《幸福和花儿一样》,成绩不错,又参演《少年包青天3》,吃到了这个系列最后的红利。

    几部热剧叠加,邓朝本人知名度直线上升,本人如今也勉强算是当红小生。

    邓朝没有贸然进来,而是询问了一下方便与否,或者说颜礼同不同意,得到允许才进来敬酒。

    “颜总,刚才看到您在,惦记给您打个招呼,冒昧过来,您见谅。”

    这种上人家包厢敬酒,不是随便敬的,关系不熟,没个说法,那就是打扰人家吃饭。

    不过,邓朝虽然和颜礼不熟,但却是打过交道。

    当初《陆小凤传奇》选角,邓朝一度是几个主角团的热门人选之一。

    虽然没合作成,但中间有过接触,邓朝也是以“感谢颜总照顾和遗憾上次没合作”为由,专程来给颜礼敬酒。

    寒暄几句,邓朝把口杯的白酒一饮而尽,颜礼也起身陪了一杯。

    邓朝受宠若惊,大感有面子,又给他介绍自己旁边的男人。

    其是邓朝中戏的老师,名字叫田有良,除了教学,还从事话剧导演,有几个比较卖座的话剧作品。

    颜礼没听说过对方的名字,但依旧很客气。

    对于熟人,而且是没有利益纠葛的,他一般都不会冷脸相对,给个笑脸又不累,没必要牛逼哄哄的坏名声。

    邓朝两人也没有多留,敬完酒,寒暄了几句就撤了。

    颜礼也没当回事,把这篇揭过,继续和下属们吃饭,倒是回到自己包厢的邓朝和田有良话题一直在颜礼身上。

    “这位倒是不傲气。”

    田有良有些感慨,圈子里很多人当着镜头笑眯眯,没了镜头,正眼都不带瞧你的,暴脾气嘲讽开骂也不是没有。

    颜礼少年得意,因为和张大胡子打嘴炮,在媒体的形象也比较张扬。

    所以田有良对颜礼的形象刻画是比较骄傲高冷或者盛气凌人的那种,没想到私下见着感觉还挺好相处。

    “人家不是不傲,是不傲在脸上,更不和咱们这些人傲。”

    邓朝在娱乐圈认识的人多,对颜礼了解要比田有良强。

    一个年纪轻轻就在圈子里有名号的大佬,怎么可能不傲,只不过他们对于颜礼可有可无,人家犯不着而已。

    谁闲着没事和街边小猫小狗装逼摆臭脸………

    田有良点点头,觉得邓朝说的有道理,然后又咂摸了一下嘴。

    “你别说,外谦内傲,自信满满,真有点《钻石王老五的艰难》的那个孟浩有点像。”

    “还说呢。”

    虽然是师生,但两人的岁数差距也没有特别大,彼此也熟,所以更像是朋友兄弟,听了田有良的话,邓朝忍不住吐槽。

    “年纪轻轻,身家亿万,容貌俊朗,性格霸道痴情,除了最后一点,哪个和颜礼对不上,要不是小说早就出了,我都以为照着他写的。”

    说着说着,邓朝突然反应过来:“什么意思,不说好了我演吗,老田,田老师,我可是你的大弟子啊。”

    “谁说换人了,再说我想换,人家能演吗?”

    邓朝一想也是,演那种商业精英,他肯定不是颜礼对手,人家纯本色出演。

    但颜礼够呛有时间也够呛看的上这种剧。

    没当过的才愿意演,像邓朝就特别想演这种意气风发的青年富豪,但颜礼本身就是了,自己演自己那有啥意思。

    “你还别说,刚才见了颜总,我还真有点找到那个感觉了。”

    邓朝回忆了一下刚才颜礼坐着和他寒暄,然后起身和他敬酒的姿态,对着田有良模仿了一下。

    “怎么样,像不像?”

    “不太像。”

    田有良摇了摇头,如果仅看到邓朝这一版,他或许觉得有点那个味道。

    但是和颜礼一对比,就能看出差距了,底气不足,没有人家那个气场。

    “我要是有那个气场,我就是大佬了。”

    邓朝没好气道,演戏演的再好,也和真的没法比,能有个几分神韵,就非常不错了。

    再配合剧情、剪辑、气氛营造、服化道啥的,说不定在很多观众眼里,比真大佬还真大佬。

    田有良也不和他争辩,转而惦记起了另一件事:“你说易安会不会对这个本子感兴趣。”

    本子早就有了,但有没有人投是另一回事,田有良又不愿意放手,之前聊了几个资方,都不了了之。

    之前他和邓朝谈过几次这个剧本,现在都不怎么聊了。

    今天碰到颜礼有感而发,也让田有良惦记起了易安。

    “哎,我觉得可以试试。”

    邓朝也眼前一亮,他听说过,易安有钱有渠道,但是内容创作比较薄弱,之前收拢了不少编剧和剧本,但也没看多少项目成型。

    他对田有良的这个剧本还是挺有信心的,说不定会得到颜礼的青睐。

    “要不,一会自荐一下?”

    田有良跃跃欲试,却被邓朝拦住:“这样显得太功利了,缓一缓吧,实在不行我厚着脸皮给颜总电话推荐一下。”

    邓朝不是厚脸皮,他是怕角色被抢,所以主动牵线刷存在感。

    另外,他现在待的这家经纪公司还有一年就到期了。

    坦白说,公司现在能给他提供的资源有点不够了,或者说不足以让他往上更进一步,邓朝已经开始考虑跳槽的问题。

    而适合邓朝跳槽的公司,一共就那么几家。

    易安虽然不是邓朝首选,但也在列,他也想就此拉拉关系,探探易安的底………

    ————

    ps:万更一口气写不完,还有一更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756/1284403.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