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 第172章 天下大势

第172章 天下大势


“顾少侠当初仗义救下那位江公子,可真是给红袄军帮了大忙!”

    聊起如今红袄军局势,鲁有脚忍不住开口盛赞。

    “这江公子当真是位大大的贤才,不光将红袄军上下打点得井井有条,就连流民也对咱们义军赞不绝口。”

    黎生也附和道:“咱们这施粥救济的法子,也是跟江公子学来的!”

    黄蓉不解:“黎长老这话未免夸张了些,设场施粥放赈的规矩自古就有,有什么稀奇?”

    “黄帮主有所不知,这施粥也是有门道的。”

    黎生笑呵呵地摇了摇头,得意解释道。

    “历朝历代遇上大灾,开仓赈济,哪次不是乱七八糟,撕打抢夺,可你们今日路过,可见有一人争抢?”

    郭靖歪着头思忖片刻:“好像还真没瞧见。”

    鲁有脚点头又问:“不光如此,黄帮主再回忆回忆,那队伍是否还有些奇怪?”

    经他这一提醒,黄蓉顿时明悟。

    “你这么一说.好像那粥棚前要么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么是带着孩子的女子,却鲜少见到壮年男子。”

    “帮主慧眼!”黎生赞道,“江公子说,与其让那些大男人跟老弱妇孺抢吃喝,还不如给他们另找条出路。”

    “什么出路。”

    “就是让他们帮着做些修葺城防、打造军械、开垦荒田之类的活计,每日多得不少口粮,自然不必再去抢粥。”

    “好像叫什么.以工代赈!”

    顾平安听得暗自点头,江万里果然不愧宰相之才。

    以工代赈的法子自春秋便有,真正发扬却在北宋,被沈括记入《梦溪笔谈》,自此流传后世。

    当年范仲淹在浙西大兴土木,以工代赈,如今被江临用于安置战祸流民,倒也真有妙用。

    郭靖似懂非懂,却能听出这法子利在百姓,不由对江临更佩服几分。

    “江公子这人真是厉害,若大宋皇帝能重用他,又怎会落得这般田地?”

    顾平安看他一眼,轻轻摇头。

    “赵宋之疾,深入骨髓,不是江临一人能救,就像被虫蚁蛀空的屋舍,修不好,只能推倒重建。”

    “推倒重建.”

    郭靖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一旁黎生又道。

    “说到宋廷,皇帝前段时间听说四娘子一路从山东打到淮北,还特意派人来给她封官,封了个什么京东路总管。”

    “哦?四娘子应下了?”

    “怎么可能!”

    鲁有脚一提皇帝就来气,声音不自觉高了几分。

    “那公鸭嗓的太监好不要脸,粮饷军械只字不提,开口就说要派个大官来管着咱们,还瞧不起咱们丐帮兄弟。”

    “后来呢?”

    “后来,四娘子听他说完,叫了几十个丐帮弟子,扒光使团的行头,全换上破衣烂裳.”

    说到此处,鲁有脚几乎忍不住脸上笑意。

    “有兄弟回来禀告,说他们身无分文,一路遭尽了白眼,最后还是靠着乞讨才回了宋境。”

    “这四娘子真是个妙人!”黄蓉大感解气,“这种人,就该让他们一辈子过叫花的日子。”

    顾平安也笑着点了点头,又问:“四娘子巾帼不让须眉,我一向不担心,只是如今西北这边情形如何?”

    “原本是有些混乱,牛首领他们打仗是把好手,治理百姓却犯了难,还好这次来的不光我们,还有江公子和老狼他们。”

    “他们在哪?”

    “凤翔府城。”

    四人在扶风住了一夜,再往西行,一路所见,井然有序。

    凤翔本不是什么富庶地,如今分明战乱未休,却比古都长安更安稳几分。

    江临之才不是吹嘘,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便有如此成就。

    听闻蒙古退军的消息,牛翰等人一时喜忧参半。

    喜的是免去了日后与蒙古铁骑硬碰硬的风险,忧的是金国又有了喘息之机,只怕越打越艰难。

    好在这两年战事几乎掏空了金主的家底,数十万大军折损无数,最多只剩不到十万。

    到时与山东红袄军两相夹击,灭金只是时间问题。

    “顾贤侄,我们正在计划攻打长安,你可有什么妙计?”

    “长安.”

    顾平安看着平铺在桌上的巨大堪舆图,沉吟片刻,轻轻摇头。

    “此时攻打长安,未必是最佳选择。”

    众人皆是不解,只有穆念慈猜出他心中所想。

    “如今长安兵马齐整,粮草丰沛,不如再等些时日。”

    “等?”庞斌更是不解,“如今蒙古撤兵,岂不是越拖越难打?”

    “自然不会。”顾平安解释道,“铁木真撤军,金军不敢追击,却总要派兵收复失地。”

    “贤侄的意思是”

    “撤军事发突然,金人不解根由,自然要防备蒙古诱敌反扑,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从各处拼凑兵马。”

    老狼恍然大悟:“顾少侠说得对,等到长安守卫空虚,咱们再发兵攻打,自然事半功倍。”

    “士别三日,狼兄居然连成语都学会了?”顾平安不由一笑,讶然看他。

    “都是四娘子和江公子教得好。”

    老狼老脸一红,谦虚一句,赶紧转移话题。

    “如今流民越来越多,若是不打长安,咱们去哪?”

    顾平安伸出一根手指,在图上轻轻一点。

    “兵出大散关,直取天府汉中。”

    “兴元府?!可那是宋境啊!”

    “无妨。”顾平安摇头,“史弥远丧命,临安朝中忙着争权夺利,兴元府天高皇帝远,他们顾不上此处。”

    汉中平原地处汉水之源,北有秦岭,南屏巴山,不受兵灾祸乱,便是崇山峻岭中的江南富庶地。

    得了汉中,立足为根基,便不必再为安置流民而烦恼,更如扼住蜀地襟喉,进可攻,退可守。

    庞斌众将一番思索,皆认为是眼下最明智的选择。

    不日义军南征,奇袭凤州,守军毫无防备,一日城破,斩敌九百,俘虏四千,与民秋毫无犯。

    郭靖先登斩将,立下大功。

    消息传至兴元府,节度使以为金兵攻来,带了家眷亲兵,连夜而逃,自此销声匿迹。

    翌日城门大开,百姓茫然瞧着大军入城,直至城头旗帜变换,才知城池易主。

    下章在赶,尽快

    

    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778/128445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