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822章 王后宇文玉波

第822章 王后宇文玉波


第822章  王后宇文玉波

    贞观元年的正月,

    洛阳各国使臣云集,八方胡蛮商贾更是携万国商货而来,为洛阳增添了许多份热闹。

    诸藩中,

    唯有突厥可汗李思忠和高昌国王曲文泰,是君主亲自来洛朝贡。

    对大唐的态度也是表现的格外忠诚。

    突利可汗现在长安,坚决使用皇帝赐姓名李思忠。他还印烫了一批名帖,上面头衔就是皇唐上柱国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长平公主驸马都尉李思忠。

    一点都没提他是突厥可汗。

    至于高昌国王曲文泰,他是带著宇文玉波来的。

    「朕打算让你认宇文玉波为姐,你可愿意?」洛河畔,皇帝站在赏赐给李逸的那块地上,突然问道。

    今年正月,分隔洛阳皇城和罗城的洛河,没有结冰。

    阳光下,波光粼粼。

    三百多亩地的潴沼,经隋乱以来,荒废成了一片沼泽湿地,倒成了鱼鸟的乐园。

    「臣听陛下安排。」李逸没多做思考。

    他对高昌王后了知的不多。

    「宇文氏本是北周皇族,大业五年,高昌王曲伯雅入朝觐见杨广,后跟随征辽东,返回后,杨广在大业八年,把宇文玉波封华容公主,嫁给曲伯雅为王后,还特意派了极有清高名望的鸿胪少卿苏夔主持婚礼。

    宇文玉波嫁入高昌后,曲伯雅正妻退避王后之位。

    曲伯雅病逝后,其子文泰以高昌风俗,收继宇文玉波为王后。」

    高昌国虽在西域天山东部,

    可却是个汉人国家,在西域也算是相当独特。

    既有当年汉屯军后裔,也有魏晋以来从河西陇右关中因战乱避祸迁去的百姓,虽然他们也曾依附于柔然、高车、突厥、铁勒等,

    但在西域诸城邦国家中,也算是实力较强的。

    自隋通西域后,高昌也是带著朝贡。

    现在大唐统一中原,高昌也依然保持朝贡。

    换了新国王,恭敬态度未变。

    「文泰这次来,进献了玄狐裘等,宇文王后则跟皇后提了个请求,希望能够加入宗室籍属。」

    这对大唐来说是好事。

    虽然宇文玉波是北周宗室,隋炀帝册封为华容公主,将她和亲高昌王。

    可现在曲文泰夫妇能够依然亲唐,李世民也是愿意接纳的。

    高昌王后原来姓什么不重,以后姓李就行。

    「你是我大唐三公,朝廷宰相,卫王。你和她结为姐弟,她以后就也是皇族的人。」

    李世民觉得让宇文玉波和李逸认姐弟,这还是对宇文玉波和高昌国的一种抬举了。

    毕竟李逸也是属籍宗正的皇族,更是朝中最受皇帝赏识的功臣。

    这个事情,皇帝可以直接安排,但他还是特意先来跟李逸当面询问他意见。

    李逸同意了,皇帝便也就派人通知曲伯雅宇文玉波夫妇,就在李逸府上设宴,举行个仪式。

    寒风拂面,

    冷风如刀。

    李世民指著萧瑟的沼地,枯木杂草,「打算什么时候营建?」

    这块地挺不错的,

    半坊之地,二百多亩,又搭了坊河洛河南岸这三百多亩沼地。

    现在看著虽荒凉,

    但这可是黄金地段啊,

    只要好好规划设计一下,便有足够的空间,打造成一个非常不错的府第带园林。

    当然,这么大一块地,要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也多。

    「臣打算等明年青黄不接之时,雇佣工匠、百姓,先把这三百亩沼地清理了,先沿洛河修一条长堤,两边植上柳树,堤上可以修几座石桥。

    长堤把洛水和沼地分隔开来,

    这片荒废沼地,修理后,就能变成如西湖一样的美景,到时可以成为洛阳一景,士人百姓都可以来这游玩散步。」

    青黄不接时,雇工营建,其实也相当于是以工代赈了。

    皇帝理解李逸的想法,不会觉得他这是想等著饥荒时好便宜雇人。

    「到时这洛阳城,也多雇些百姓,大修一下吧。」

    皇帝看著洛河水,

    「无逸啊,你说朝廷迁都洛阳如何?」

    「陛下,从长远看,洛阳居天下中心,水陆四通八达,是都城上选。而且如今不比秦汉之时,税赋人口,都渐渐以关东更富饶,而且将来还会往长江流域转移···」

    「不过,臣以为,十年之内,暂时不宜迁都。

    大唐草创,百废待兴,不急迁都。等将来国家富裕,百姓安稳了,那时再提议迁都也不迟。」

    皇帝在洛阳呆了一段时间,虽说如今的洛阳经历战后还没恢复,可确实已经感受到这里比关中的诸多便利之处了。

    「你的妻子也快要生了吧?」

    「还有两月左右。」

    长安还有好几个怀孕的妻妾,李逸让她们安心在长安养胎,不让辛苦来洛阳。  

    「皇后今日还提起你家十娘,特意派了宫中几个有经验的女官,带了一些补品和几名女医,前往洛阳看望你妻子,她们会留在那边帮著照顾,直到你家嫡长子诞生。」

    李逸笑道,「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

    李世民却说,「我可听说你有秘术,你这几年,娶妻纳妾,生的孩子可不少啊。

    一年至少两三个孩子降生,

    你不知道长安多少人家羡慕啊。

    人家有些名门贵族,往往一辈子,虽娶妻纳妾多,但子嗣却艰难,有的人一辈子才生两三个孩子,你家一年两三个。」

    「都说你李逸掌握了生育秘术呢,你之前也是常年在外征战,与妻妾们聚少离多,可每次团聚,都能让妻妾们怀孕。」

    说起这些,李世民都有些羡慕,

    他们老李家生孩子其实也还算了得了,将门出身,身体好,甚至几代娶的妻,也是将门虎女。

    太上皇李渊,如今儿女三十多个了。

    他在称帝前,五十多岁时,育有十个子女,称帝后,一把年纪了,还年年生好几个。

    李世民也前后生了有七八个孩子了。

    但是不论是太上皇李渊,还是当今皇帝李世民,他们都夭折过好几个孩子。

    可李逸六年生了十几个孩子,还有好几个将要出生,却没有听说过李逸妻妾流产或婴儿夭折的。

    这可是连皇帝都羡慕万分的,

    王公贵族虽然能够多纳媵妾,但能生却并不一定就好养,甚至娶的妻妾多也就一定就好怀。

    条件限制。

    李逸就很让人羡慕,都说他有秘术。

    这方面李逸得承认,他确实懂些秘术,但也都是后世那些很普遍的基本常识了,比如说排卵期计算,比如说怀孕时的保养,新生婴儿的保养,

    甚至是备孕期要保持健康状态,不要喝酒等,这些东西看似普通,但可都是宝贵的经验。

    婴儿的护理知识,李逸都比这时代很多人都强。

    李家的孩子怀的好,生下来也强壮,照顾的也好,因此孩子们都较结实,哪怕有些小病,也能及时得到照顾治疗。

    「承干这孩子,可能是太年幼,长途来洛阳,到了这边又水土不服,身体一直不好,」皇帝提起年幼的太子时,满脸的担忧,「无逸啊,你是太子太保,

    能不能让太子去你府上住一段时间,你呢有空时也教导教导下太子。」

    看到皇帝期待的眼神,李逸无法拒绝。

    如今的李承干,只是个才几岁的孩童,是皇家太子,也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子,是李世民寄以厚望的。

    现在的承干,也还如同一张白纸,十分纯洁,并没有沾染上史书里记载的那些让李世民愤怒不满的毛病。

    他不由的想,

    此时的太子承干,有没机会走上另一条路呢?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792/128380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