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中书门下
推荐阅读:修行从技能点开始 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极度恐菌 巫师:从漫威开始的超脱之路 开局药铺少东家,潜修二十年刀法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斗罗之神火轩辕
午后,
蝉鸣阵阵。
宫中门下内省廊下,马周送来了午餐。
昨夜就已下锅连骨炖的水盆羊肉,汤清肉嫩。再配上冰镇冷藏的槐叶冷陶,再搭配几个荷叶饼。
简单几样,在这个特别的午后,倒是给五脏庙特别的慰劳。
“家里一切安好,长安城还在戒严中,”
“已经宣告京师百姓,
东宫和齐王府都已经控制了,京师安定,没有乱。”
李逸擦净手,问:“雍州狱放出去的那些囚犯呢?”
“早上高治中放他们出狱,打开甲仗库发给武器,然后就直奔芳林门。
守卫芳林门的右武侯大将军凉国公安兴贵,没有阻拦。”
今日宫中顺利,皇城顺利,
其它几处也很顺利。
李逸现在有些担心的是放出来这么多囚犯,怕他们趁火打劫,虽说雍州狱的一些囚犯,其实是李逸他们提前送进去的自己人。
可不少囚犯那是真亡之徒,甚至是秋后待决的死囚。
“安兴贵和高治中在芳林门,约束那些囚犯,并没有人趁机进坊市抢掠作乱等。”
那些囚犯只是一支奇兵,
好在今日一切顺利,没有东宫的长林兵也没有了齐王府护卫,玄武门外并没有爆发战争,这些奇兵也就被约束在芳林门待命。
“高治中在芳林门杀羊炖肉,好吃好喝的供着这些人,又承诺大赦,安抚住了。”
“秦王府也很好,没有受到骚扰冲击。”
李逸点了点头,心情大好,觉得那庭院树上的蝉鸣似乎也很美妙动听了。
“裴仆射、萧仆射、封令公、杨令公、陈大貂,你们也当饿了吧,今日廊食是秦王妃安排的,有水盆羊肉,闻着就香看着就鲜呢。”
就在宫中门下内省的廊下,摆了六张几案。
六位宰相,
一人一案,各有一份堂食。
今日的堂食却不是光禄卿做好送来的,而是秦王府做好由马周送来的。
这是特供给几位宰相的,
其余宫中的秦王府士兵的午饭,也都是秦王府做好送来,不吃宫里食物。
很是小心谨慎,在未完全掌控局面之前,小心无大错。
李逸招呼着几人坐下,
先喝了一碗羊汤。
裴寂看着李逸喝的美滋滋的,犹豫几分,也还是舀了碗汤也喝了起来。就算真下了毒,此时也没别的选择了。
他心里隐隐觉得,既然秦王他们宫庭政变成功后,连太子和齐王都没杀,那也没理由再杀他们这些宰相。
此时已是午后,今天经历了这么多事,几位宰相也是饿了,都低头不语闷声干饭。
李逸年轻,吃的更是格外香,胃口特别好。
如风卷残云,
很快一扫而空。
这六月天最适合吃水盆羊肉。
封德彝吃完后主动跟李逸闲聊起来,“这水盆羊肉不愧是咱们关中的六月鲜,
眼下正值盛夏,水草丰茂,养出的山羊肉质紧密,肥瘦相宜,煮出来的最是美味。
而且这从医家来讲,羊肉益气补虚,暖胃健脾,经常食用,还能延年益寿。”
裴寂还在喝汤,
听着封伦那带着几分讨好的话,心中对他暗暗鄙夷,不过又有几分佩服这家伙见风转舵的快。
武德三年随宇文士及来长安归附,天子开始对他厌恶,不给他官职,他却还是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天子赏识,很快就做上五品中书舍人,然后中书侍郎、中书令。
现在,
秦王兵变夺权,他又迅速的投到胜利者这边,甚至此人之前还一直跟秦王关系不错工,甚至又还能让皇帝和太子一直信任,确实有本事。
不愧是能从隋到唐,一直不倒。
那边封德彝提起浆水壶,来到李逸案前,替李逸倒了一杯。
相较起水盆羊肉,酸爽的浆水,其实才是关中百姓们真正的大众喜爱。
羊肉贵重,一般百姓饭都吃不上,哪吃的上羊肉,甚至是水盆羊肉。
浆水就制作简单多了,是天然的发酵美食,解暑发酵的好东西,看起来平平无常,制作起来其实也挺讲究。
荠菜苦菜等野菜都可以用来制作,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王公贵人,关中人都爱喝。
“今日这浆水不错,清冽酸爽着咧。”
李逸点头,端起来慢慢喝,水盆羊肉汤清不腻,不过这盛夏里,饭后来上一碗浆水,尤其解腻开胃。
“要说这水盆羊肉啊,最早在秦汉时叫羊肉臐,后来称之为山煮羊。
还有个故事呢,南北朝时,战争不断,有个关中人毛修之被俘到了南宋,他有一手好的烹调手艺,向宋武帝献上了水盆羊肉,汤鲜味美,得宋武帝称赞,
一下子由俘虏变成了太官令,后来甚至高升至南郡公,堪称传奇。”
”毛修之还留下了水盆羊肉的做法,羊作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捶真杏仁数仁,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
“水盆羊肉吃法粗犷,做法却挺细腻讲究,羊要选山羊,肥瘦相间,低脂无膻,半夜现宰杀的羊肉,要先冷水里浸泡一个时辰以上,然后不加任何调料的,再炖个把时辰,先武火后文火再武火,肉煮好了捞出来控水晾凉,汤还得继续熬两时辰,直到把骨髓熬出来,经汆、煮等十六道工序,才能吃到这汤鲜味美的水盆羊肉。”
李逸笑道:“封相真是学富五车,连一道水盆羊肉也有如此了解。”
“略懂一二,这水盆羊肉啊,还得搭配荷叶饼才是绝配呢。”封德彝滔滔不绝。
蝉鸣声声中,
廊下吃肉谈天,
气氛变得很轻松,
很难让人相信,长安刚改天换地。
饭后,
李逸拉着五位宰相,开了个政事堂会议。
大唐七位宰相,尚书令兼中书令李世民已经飞升了,此时已经前去东宫接掌。
进入门下内省的政事堂上,
向来是主持政事堂会议的左仆射裴寂,今天却不愿意再坐那个位置了,
他主动开口,“李司空上坐,你来主持堂议吧。”
李逸笑道:“裴公是司空、左仆射,我只是司空兼侍中,之前又一直在外,不曾在中枢任职,也不熟悉政事堂的议事流程。
还是裴公来主持吧。”
政事堂,隋朝时原是尚书都省,设于尚书省内,几位宰相一起议事,尚书令自然是首相,但后来因尚书令权重,故而常空置,以左右仆射领尚书省,
都省内,也以左仆射为首。
大唐把都省迁到了门下省,改称政事堂。
这也是为了加强中书和门下的权力,削弱了尚书省之权,特别是因为门下省负有审议封驳之权,
故此政事堂设在门下省,更方便于诏敕的审议,朝廷重大决策,宰相们在政事堂一起商议后,也可在门下省直接审议,或是被驳回,也能继续讨论调整,避免了三省扯皮,纠缠不清的问题,能提高效率。
也正因此,大唐的中书门下二省,是比隋朝时的中书门下二省权力要大的。
但一直以来,因为裴寂跟皇帝的特别关系,他一直是政事堂的秉笔宰相,主持宰相议事,总其记录,并更直承旨。
这就让他位在其它宰相之上了。
现在裴寂要让位,
李逸没接。
他坐到了陈叔达的旁边。
不过李逸却还叫了马周和刘世彻二人进来,“跟诸位相公们介绍一下,
他们二人原是并州大都督府的功曹参军和兵曹参军,秦王让他们直门下省。”
直门下省,就是在门下省当值行走,是李世民派来的联络员,也可以说是监督员。
马周和刘世彻对着宰相们行礼,
然后一人拿了一卷纸和一支笔,坐在李逸身后。
裴寂坐在上首老位置上,
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那支笔,
那本来是一支还算普通的笔,但因是他这个首相所执,也就不再普通,被称为政事笔。
他也就成了秉笔相公。
这政事堂宰相议事,向来是由他执笔记录,
执了这笔杆子,自然也就有了权。
可现在,
李逸虽没坐他的位置,
却在身后安排了两个人,一人一杆笔的记录。
裴寂面色有些难看,
他端起茶杯,结果发现没有他喜欢的湖州紫笋,便招来堂后吏一番怒斥。
李逸淡定的看着裴寂发了有十几分钟火,把那堂后吏骂的狗血淋头。
心中不由冷笑,
这是指桑骂槐,借题发挥呢。
李逸也懒得理这老家伙,李世民曾评价过裴寂,说他毫无能力,还妒贤忌能。
刘文静的能力比裴寂强多了,可最后却被裴寂构陷而死。
不过李世民和李逸都很清楚,李渊那么信任裴寂,可不仅仅是感激他当初以晋阳宫的铠甲武器和美人相送,
也不是因为两人有许多共同爱好,
只是因为裴寂确实对李渊很忠心,对于李渊来说,宰相里安排一个忠心耿耿的,绝对比一个有能力但并不是绝对忠诚的人更好。
平庸但忠心的裴寂,其实就是皇帝意志的延伸。
而现在,
皇帝李渊都被夺了权,
毛之不存,毛之焉附?
裴寂现在就是条失了势的老狗,只是现在还暂时不能动他,仍还需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上而已。
等他骂了一盏茶时间,
李逸也没开口,反倒是封德彝见状,站出来当道:”裴相消消气,别气坏了身子,
咱们还是先议事吧。
代王肯定有秦王的最新指示吧!“
杨恭仁也道:“是啊,出了这么大的事,上上下下都要理清一遍。”
连萧瑀也挥手让那堂下吏退下,“先议事吧。”
只有李逸一直在那喝茶,一声没吭。
裴寂喘着粗气,
冲着那被骂得满头大汗的堂下吏怒瞪一眼,“滚!”
等那倒霉的小吏走了,
李逸这才放下茶杯,
“裴公,可以开始议事了吧?”
裴寂看他那架式,虽坐在最后面,可却一副主持姿态了,也只能心里憋着火点头,“开始吧!”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792/128396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