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 第173章 古宣亲自出马?

第173章 古宣亲自出马?


所谓邸报,又称邸抄。

    乃是大周王朝官方发行,专门传达朝政文书或政治情报等的新闻文抄。

    其内容种类繁多,一般说来,主要包括皇帝谕旨、大臣奏章、朝廷法令等。

    有时遇到边境战事,也会公布战役相关。

    总的说来,这是一个偏正式、甚至有些古板的官方报刊,其发行量较为有限,受众也一般局限于王朝的中上层人物。

    在司马氏掌握大权的那些年月中,并没有如何重视邸报,依旧视其为一种普普通通的、用于上传下达的朝廷公文渠道。

    但不知为何,当今的周王陛下在覆灭司马家族之后,除了异常重视禁军系统的掌控之外,还尤为关注起邸报的发行来。

    在他的力主推动下,邸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

    首先。

    邸报的发行量大大增加,按照周王陛下的要求,要尽可能地普及到底层民众受众。

    其次。

    邸报的版面也有所增加,除了更加详细的国政大事之外,还增添了长篇小说的连载。

    至于长篇小说从哪里来,古宣自己自然是没有时间去写作的。

    为此,他刻意派人到市井民间中,以高薪酬搜罗到了两三位说书先生、小说家。

    这些人原本都是落魄书生,虽有奇思妙想,且熟知古往今来诸多怪谈,但早已年老体衰,百无依靠之下只能以民间说书为生。

    哪里能料到,有一天会被官府相中,以高薪请他们连载古故事,甚至还有下属帮他们精校文稿?

    不过。

    对邸报的这些改进,自然是需要花钱的。

    为此,古宣还颇费了一番功夫,才让户部稍微多拨一些钱,甚至他自己在起步的时候,都不惜动用了王室内帑。

    一开始的时候。

    朝臣之中,对邸报的这些改变,自然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的,他们大都是门阀世家子弟,或者是其在朝中的代言人。

    在这些高门子弟看来,那些泥腿子懂得什么,让他们也了解邸报上的内容?他们能理解么?

    且堂堂邸报,加上了什么玄奇怪谈、神怪传说,成何体统?

    但众所周知,这一改变,乃是当今周王陛下亲自推动的。

    故此,一众朝臣、高门子弟等也不好明目张胆的反对。

    要知道,当今陛下乃是反杀司马家族、覆灭北境羯族的存在,完全称得上一位铁血王上了。

    对上这样一位王上,众朝臣到底还是颇有几分敬畏的,且邸报这样的改动毕竟还算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他们大动干戈。

    而等到不久之后。

    邸报尾版中,陆续连载登出《高祖平天记》《神魔风云志》等神怪小说时,倒也吸引了不少年轻朝臣的兴趣。

    至于市井之中,更是对邸报的兴趣大增,以至于销量都因此起来不少。

    如此,古宣也不至于需要再拿出自己的内帑,去补贴其发行了。

    而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他逐渐将邸报掌控于他这位周王陛下的手中。

    这样的做的目的,自然也很简单,就是力图将笔杆子也尽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所谓枪杆子与笔杆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即便是身为周王,想要做点事,也没有那么容易。

    古宣就是要趁着利益集团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之前,未雨绸缪,尽快地将这两手掌握起来。

    否则,等到将来真正做起事来的时候,被人各种泼脏水,就已经来不及了。

    ……

    一些寒门出身的年轻官员提出,在邸报上讨“大同会”一事。

    这一点,自然是遭到了众多朝臣的呵斥,认为他们不嫌事大,还想着为“大同会”张目不成?

    若是放在以往,这些官卑职微的寒门官员自然是诺诺而退,不敢有什么对抗之举。

    孰料这一次,情况却不一样了。

    他们丝毫不畏惧,反而是在某一次朝会上据理力争,说说什么“天下大同”这一理念古来就有之,此乃学术讨论的范围,为何不可以见诸邸报?

    如此反常之举,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些人的背后有靠山。

    不过,代表门阀世家的诸多朝臣虽然既恼火,且隐约猜到所谓的靠山是谁,却终究没有敢捅破这一层窗户,只能是继续严厉呵斥。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一片汹汹之余,却又显得十分混乱,众人莫知所衷。

    不用说,这些寒门官员的背后靠山,自然就是古宣本人了。

    且而今的朝野混乱局面,正是他所想要的!

    而今的时机还远远尚未成熟。

    他并不想立刻就与那庞大的利益集团撕破脸皮,故而采用了这样的拖字诀。

    否则,即便强如他,也并一定能够保证局势不会糜烂。

    到时候,整个王朝被全面战争打成一片稀烂,完全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

    禁军系统中。

    不知从何时起,流传着几篇文章。

    《论几大关系》《大周王朝为何会衰败》《如何看待门阀世家》《公平公正与国富民强》……

    如果说,之前“大同会”想要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大同社会的理念,让禁军中诸多寒门子弟、羽林孤儿等心中有了某种希冀的话。

    那么,这几篇文章的传播,更是在他们心中如同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此前固然切身感觉到而今这个世道的不公与残酷,却鲜少有人能够真正地从深层次、宏观地去理解其中的缘由。

    大周王朝为什么会一步步衰败,以至于沦落到被异族如此欺凌的地步?

    为什么明明疆域广大,人口众多,却总是国力衰弱、军力不振,国家的资源都真正去向了哪里?

    门阀世族的真面目是什么?

    为什么明明同样生而为人,底层民众饿死冻死,而那些高门子弟,一出生就占有了那么庞大的资源,活得如同高高在上的九天神明?

    公平公正与激发国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文章中对这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讨,让这些出身寒微的禁军士卒,对这个世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当然。

    有相当一部分士卒的文化程度并不高,需要有人帮助,才能读懂这些。

    但道理是朴素的,也是明晰的,但凡经历过生活的拷打,且是一个成年人,自然会搞懂其中的真正内涵,知道这并非是虚言。

    且近一年来,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之余,古宣还力主推动了禁军士卒的识字学习。

    他这完全是将这数万名禁军,当做是自己推动下一步工作的基本盘了。

    帮助他执行这些事情的,自然是“大同会”的诸多核心成员,包括他一力提拔上来的诸多中层军官,以及禁军参谋团等。

    至于禁军中,原先的诸多兵油子、门阀世家暗子等等,早已被他或是隔离,或是审查罪行清理出去。

    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出身清白的子弟,是可以与古宣同路而行的人。

    不用说,这花费了古宣的大量精力,甚至相比而言,比他在北境扫灭羯族都来得更疲累一些。

    将近一年的时间,他都大部分时间停驻在禁军大营之中,多方调查了解,尤其是关心伙食等生活方面,甚至有时候与士卒同训练。

    一代周王陛下,竟然也会如此清苦,毫无疑问,这让众多禁军士卒震撼莫名!

    而这一日。

    在禁军系统中的一部,也就是东园禁军中,更是秘密开展了一个“忆苦大会”的活动。

    这次活动,乃是在军营内一个较为庄重的场合中举办,布置得很是用心。

    在会场周围,罕见地贴有几张麻纸,其上写着某些对称的话语,包括“诉尽吃人黑世道,昂首挺胸向前走”“吐尽过去苦,砸烂铁枷锁”,等等。

    显然。

    这是一次破天荒的试点!

    不单是这个会场的布置,连同每一张麻纸上的文字内容,都是那么鲜明而直接,甚至显得刺目!

    即便是这些日子以来,所有参会的禁军士卒都多多少少地接受了“大同会”的那些思想,也学习了《大周王朝为何会衰败》《如何看待门阀世家》等文章。

    但这一刻,看到这些名为标语的麻纸,还是有些面面相觑,感到了某种震动与惊讶。

    吃人黑世道?

    砸烂铁枷锁?

    这也太直白了吧?!

    也正因为如此,这第一次的“忆苦大会”活动,一开始的时候似乎并没有什么成效。

    因即便是有禁军参谋团的成员上场,如同示范一般,诉说自己过去所遭受的压迫与欺凌,也依旧带动不起多少气氛来。

    场下的许多参会士卒,都看起来有些放不开,明显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

    甚至,连同上场诉苦的这名参谋自己,都表现得颇为拘谨。

    直到第二个人上场,才真正地改变了这一状况。

    当所有士卒好奇地看向走上台的人,一开始是少数几个人惊呼出声,再然后是几乎整个会场都轰然!

    “陛下?!”

    “这……怎么可能……竟然是陛下?!”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望向台子中央那位年轻的周王!

    有许多禁军士卒是认识古宣的。

    也有许多士卒并没有见过他,却不妨碍他们从那种盖世神伟的气场中、以及周围人的惊呼声中,认出了这是哪一位。

    人们不敢相信,周王陛下竟然亲自登台这场“忆苦大会”,难道他这是要亲自诉苦吗?

    而果不其然。

    古宣在伸出右手,让众人静下音来之后。

    他没有多少犹豫或扭捏,也没有什么身为周王的身份顾虑,而是坦诚且直接地诉说了这些年来,他作为周王,被权臣家族司马氏压制、几乎被篡夺大权的痛苦。

    而与此相对的事,古宣用了更多的真情实感、篇幅,去诉说了自己看着整个国度被以司马氏为代表的门阀世家各种祸乱,看着民众被压迫、被欺辱,看着羯族等异族烧杀淫掠的痛苦与愤怒!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诸多禁军士卒还处于某种新奇的情绪之中的话。

    那么,当后来,古宣恳切地说到国家衰败、世道黑暗、异族凌虐之时,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沉浸到其中去了。

    因这一切,真真实实地与他们每一个人都相关!

    人心都是肉长的。

    即便古宣是周王陛下,身份上与他们有着如此显著的差异,然而在这一刻,他们对门阀世家、吃人世道的感受是相通的!

    也就是直到这一刻,所有士卒才真正地感受到了某种深刻的震动。

    有许多士卒在听的过程中,不知是想到了什么,或许是自己的苦楚过去,或许是自己被戕害而逝去的亲人,总之泪水就默默地流了下来,直至泪流满面。

    也就是直到这种时候。

    他们才在某种程度上,真正地理解了周王陛下为什么要开展这样一次的“忆苦大会”,并融入了进去。

    故此。

    古宣结束了他的“忆苦”讲述之后,几乎引发了整个会场的爆炸性轰动!

    几乎所有人都激动、流泪,甚至痛哭流涕!

    虽然有些难以置信。

    但他们还是清楚地感受到了,就是眼前的周王陛下想带领着他们,去砸烂这个被门阀世家、凶恶异族所残害的旧世界,而去建设一个没有太多压迫、剥削与欺辱的公平公正新世界!

    古宣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让会场的轰然气氛勉强平静下来,而后继续下一位。

    有了他的铺垫,之后的几位代表的忆苦,就自然多了,且同样融入了自身的真情实感。

    士卒张谷:出身于淮南郡,该地盛产煤炭,但煤矿都被杨、申、郭三大门阀世家所控制,他们朝中有人,地方有家丁,乃是土皇帝一般的家族;张谷的父亲与两位哥哥终日挖煤,却只能勉强饱腹,最后死于煤矿之下,连带着母亲也郁郁而终,只剩他一人逃难至帝都。

    士卒刘皮:出身于南阳郡,本是羽林孤儿,父亲战死之后,叔父花费积蓄,为他说得同村一位女子,却被邻县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地主横刀多爱,将那名女子纳为第六房小妾。叔父气不过,前去理论,却被打伤。而对方有钱有势,有不少家丁,朝中也有人,叔父害怕被谋害,带着他逃亡。

    小校贺之声:出身佃农之家,租了大地主钟氏门下土地,不幸遇上灾年,收成不好,而钟氏依旧逼迫交齐租子,他们被迫向别人借粮;等到租子还清以后,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充饥,父母与姐姐不到开春都饿死了。

    ……

    这一桩桩,士卒们缓缓道来,用最平实的话语,诉说着各自的过往。

    其实有很多,在场的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只是时间、地点或人物不同而已。

    在场的这些士卒中,有些吃得苦深重一些,有些人的浅一些,但都是从这残酷世道走坐过来的。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794/128445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