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试探
推荐阅读:巫师:从漫威开始的超脱之路 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末日:人类缩小100倍 开局药铺少东家,潜修二十年刀法 半岛:我,财阀!绝不潜规则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诡秘:谁看见我弟了 极度恐菌 修行从技能点开始 斗罗之神火轩辕
盛家商队这名管事也在心里记录着所观察到的信息。踏入庆云坊的坊门,一路过来目光所见,已经有了十多个道童,他们接待来客很有章法,没有任何局促慌乱,显然做这些事已经非常熟练了,不是临时拉过来凑数的。
那位青一道长并未出现,意料之中。道童说他们师尊正在闭关,不管是真是假,至少这一趟来,有些疑问已经得到解答。
这名管事告辞之后,瞻仰了会儿那座跨坊宝桥,看时辰差不多了,才来到隔壁的景星坊,继续观察。
这个时间正是工地的劳工们休息的时候,他也没去别的地方,直接去了消息中提到的景星坊大食堂。
提前准备的歆州钱引,兑换了一些这里的粮票。
他拿在手中看了看,确实与进城时见到的,那个老农所拿出来的东西一样。
没去单独的雅间,他坐在公共用餐区,听着周围劳工闲汉们吹牛胡侃。
雪开始融化,但天还冷着,不管是工地的劳工,还是往来的闲汉,休息空闲时间来到这里点一份热汤,外加一个或几个馒头,这样算是享受了。
也就是现在能赚到些工钱,才消费得起,剩下的工钱多买些干粮带回去给家里人。
耳边充斥着南地和北地口音,内容不太文雅,但气氛还是挺欢闹的。
如今这个世道,四处都是麻木、哀愁、愤恨,歆州城其他的坊也大差不差,唯独这景星坊,倒是有几分乱世之前令人怀念的那种热闹。
闲聊间,有各种坊间传闻,甚至还有人小声谈及沈家的那两位公子。
盛家管事支起耳朵收集信息。
景星坊正在建的万福园,那片热闹的工地,他也看到了,想看不见都难,很大一块地方。
沈家果然有钱啊!不,以如今沈家的身份,就算手里没钱,也多的是人捧着钱过来。
这么想着,他心中直冒酸气。
若是以前世道太平的时候,他们其实是看不起沈家的,同样是商人,但是他东家盛氏家族,在朝廷政策松动之后,是有不少兄弟子侄科举入仕的!
哪像沈家,只能凭借儿女婚事找靠山。
奈何,世道突变,赵家这原本的落魄家族,突然起来了!
想也知道赵家拿下歆州时,沈家必定是倾全族之力支持,才有了如今令人羡慕的地位!
时运这东西果真玄妙!
沈家就算后代不学无术,但只要赵家不倒,就依然能过富贵日子。
他心里羡慕嫉妒得酸气都快冒烟了,只恨不能取而代之,又想着,要不要多拜几路神仙?
心中思绪万千,面上分毫不显。
他观察着坐在近处的几个人,瞅准其中一位。
这人穿着普通,但和其他闲汉相比,倒是有几分恣意豁达的江湖气息。
这类人他们跑商的见得多了,甭管内里藏的什么心思,至少表现出来的还是挺令人怀念的。
于是盛家管事找了个时机,很友好地跟对方搭上话,又阔气添了几盘菜。
“世事无常,相逢就是朋友,先来一杯舒心酒!满上!”
酒当然是没有的,如今酒是奢侈品,这地方只有热汤。
以汤代酒,聊得投契。
很快,盛家管事知道了这人来自于虎威镖局,也知道了“镖局”这职业是干什么的,总的来说,算是友商。
他心中鄙夷:这什么镖局业务面不够广,底蕴也弱,大多只在歆州本地活动,对他们盛家商队还造不成威胁。
另一侧,虎威镖局的人也在心中吐槽:不都吹这盛家商队挺厉害的嘛?怎么听着,保镖相关的业务,还没咱们镖局专业啊!
头儿说得对,将来保镖这一行还是得看他们镖局!
一个桌上几个人对着演,没谁注意到,食堂门外,两名盛家商队的杂役正要进来,看到管事之后,脚步一转快速离开。
等离食堂远些了,两人才骂骂咧咧抱怨。
他们私下同本地人交易弄了四张粮票,想要吃点好的,谁知道有个管事在这里,只能先离开,免得徒增事端。
不过很快,他们被另一件事吸引了。不断有人从食堂那边端着食物从他们身旁经过,往某个方向走。
他俩被食物的香味和好奇心,勾着寻了过去。
没多远,在某栋房屋后面,一辆眼熟的农家牛车停在那里。
牛车旁边坐着一个年轻的吏员,喝着热汤,吃着干粮,敷衍办理公事。
有个老农坐在那里吹牛,熟悉的北地口音,指点江山的语气:
“那帮南边过来的就是不行,他们那儿的技巧在咱们这儿用不上,还得我指点!”
老农叭叭嘲讽别人的种植技术。
那位年轻吏员哼笑一声:“阿伯你没少从中捞好处吧?”
老农嘿的一笑:“就一点辛苦费,伺候土地可不是简单的活儿,就比如说这秋播……还有这越冬……”
叭叭一阵吹嘘。
盛家商队的两名杂役躲在不远处偷听,面上表情从一开始的嘲笑,到隐隐的忍耐,直到老农吹嘘收了礼之后怎么认真指导人的时候,实在忍不住:
“你可别指导了!”
“就这个水平还指导别人?”
“还是个村长呢,也就是现在活下来的人少,搁以前,村里都排不上号!”
盛家这种大商队,就算是杂役,也有他们的傲慢和底气。对着官爷当然是不敢多说的,但这种底层小民和小吏,忍不住了还是敢怼几句。
怼完,他俩又看了看那名年轻吏员。
只见那吏员眼神质疑地看向老农:“阿伯,你这……”
老农打断道:“三儿,这个账你要是对着没问题,就先忙去吧哈,外面天冷,先进屋休息,别冻着。”
说话间掏出几张粮票塞到吏员手里。
年轻吏员熟练地将粮票揣好,半个字不多说,快速进屋,关门,仿佛什么都没听到过。
盛家商队的俩杂役看着眼前这一幕,也不觉得惊奇,反正吏员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才正常嘛!
他俩正要离开,老农腿脚利索地追过来,压低声音:“两位小兄弟,听你们刚才所说,似乎有些不同意见,能不能指点指点?”
俩杂役眼神轻蔑:“想啥美事呢?!这可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一家人活命的手艺,咱能告诉你?”
半个时辰后。
两人揣着新到手的粮票,鬼鬼祟祟离开。
老农看着他们走远,转身进屋。
屋里,陶三已经准备好了纸笔,老农把新学到的种地技巧,结合自己的经验,一一说出来,陶三则负责记录。
老农说完,看着陶三写的那些,强调道:“我自己的那些经验你给标出来!让温坊长好分辨!”
他也是很想进步的,自己的功劳可不能让出去!
陶三:“知道知道,我这不都写了么。阿伯,那俩说的都对吗?”
老农道:“我试探了,应该是没问题的。”
他刚才对、错混合着一起说,那俩人都能分辨。
“都是北边种地的好手!”老农确认。
陶三点头赞同:“盛家商队不愧是大粮商,手底下做苦力的都是老把式!”
老农见得多,羡慕道:“那俩瞅着就是家里劳力多,有靠山,地里收成好,没太饿着。”
陶三笑道:“能被盛家收入麾下,肯定有他们的优势。”
陶三不仅记录了老农所说,写完之后,他又添加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及今日的工作任务和收获详细汇报。
他们今日试探的可不只有那两人口中的种地技巧。
其中的心得体会整理好之后,才把这份记录拿去公所,递给温故看。
“坊长,咱们要不要把那两人给撬过来?”陶三建议。
温故看着纸上内容,说:“不容易。以盛家的精明,商队的人肯定也管得严,即便是做苦力的人,也是经过背景筛选,不会轻易背叛。”
陶三立刻道:“也对,那两人都是北地口音,不是北迁的人,家人活下来的肯定也多,更愿意留自己家里。”
又道:“今天那两人换到了不少粮票,明日或许商队还有人偷偷过来交换,要不我和我阿伯再试试他们?”
温故说:“不必。明日重点在那个管事,若是他再来,你带他们去赵家买的那块地瞧瞧。”
陶三茫然:“呃……赵家新买的那块地?那地……不是还空着的吗?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温故道:“有前景啊,你给他们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度修饰一下。”
陶三意会。
哦,明白了,吹牛呗!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804/128451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