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我草,厂长来了
推荐阅读:宗门不收天才,出门都成巨擘了? 苟在修仙界种田长生 遮天:开局圣体,不死道人来偷袭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古代末世的文弱书生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请叫我大道祖 绝区零:请叫我寂灭之龙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抽象派影帝
张楠笑呵呵地招呼道:“这边是我们修理厂的主工作区。”
“这几台C6136车床,还有那两台是仿苏的Z3050摇臂钻床。靠近窗边这几台落地铣,主要是给联轴器打孔配槽用的。”
“后面这些是铆焊和钳工操作区,小件维修、零件组装、整车检修全都能搞。”
“我们厂修的车不挑型号,不管你是吉普、解放老款,只要零件对得上,我们就敢接。”
“而且我们修理厂零件多,设备全,还搞了通用化零部件项目。”
“现在正式投产的有三种,年后资金和钢料一到位,还有三种马上能上线!”
“您要是来我这修车,只要是通用件范围内的,来了就修、修了就走,连等零件的时间都省了,我们这儿就是图一个‘快’字。”
“现在好多单位跟我们谈,都是奔着这一点来的。”
张楠跟讲解员似的,走一个地方就介绍一个地方。
尤其是在介绍通用化零部件的时候,语气格外的起劲,像极了厂里的老技师。
几人一边听一边看,神色越发古怪。
偌大的一个二层修理厂,一进门没见着熟人不说,
反倒被一个毛头小伙子热情接待,还一口一个“我们厂里”说得理直气壮。
走着走着,
为首那位高个王同志忽然停在一台车床前,敲了敲机身,眼神犀利:
“这三台,就是苏联制的T616重型卧式车床?”
“哎呀王同志您可真是行家!!”
张楠立刻接上,掀开防尘罩,让几人看得更清楚。
“这三台确实是苏联制T616重型卧式车床,厂里的兄弟们从废品站拉回来的,实打实的好东西。”
他一边说,一边还帮忙掀起防尘罩,让三位能看清刀架和主轴结构。
“确实是好东西。”王同志淡淡点头,眼里闪过满意的神色。
“这三台,现在还能批量转配电气启动吗?”
“能啊!我们技术部配了新线路板,整个电路都做了替换,现在用着顺溜着呢!”
“嗯。”王同志点头,走向车尾,弯腰看了看电源线接头,又伸手拍了拍:
“焊得不赖。”
嗯?
张楠脸上闪过一丝惊讶。
这位挺专业啊!
连电源接头都知道该看哪儿。
另一位看起来肤色偏黑的董同志,这时候也开了口:
“小张同志,那个火车厢是干啥用的?”
“那个呀,是我们力学系实验的金属疲劳试验台。”
张楠解释道:“我们的设备太大,运不过来,修理厂就帮我们联系了西客站,调了节退役车厢,直接拉来安在这儿当平台用。”
“现在主力测试轴向压力,已经跑出一轮基础数据了!”
“啧。”王同志扫了一眼,没说好也没说坏。
张楠心里微微突突了一下。
这王同志看着高深莫测的。
从刚见面到现在,张楠就搞不明白这人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接下来的路上,这位“王同志”不急不缓地走着,从不跟在别人身后,总是走在最能一览全局的位置。
偶尔问一句,却句句都戳在关键点:工位怎么布的、设备平时利用率多少、配套件储备够不够……
每一个问题,张楠都得停下来仔细解释。
越是接待,张楠就越觉得这人不简单,
走路、说话、看东西的派头,都让他隐隐想起自己实习时见过的那些国营大厂领导。
眼看一楼生产区已经转得差不多,王同志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面挂着白布帘的房间问道:
“这是厨房?”
“对,是厨房。”
张楠还没等说完,王同志头也不回地甩了一句:
“走,进去瞅瞅。”
张楠一愣:“……啊?”
他在修理厂呆了这么久,厂里来了这么多客人,也没有一个是要看厨房的啊。
谁知刚一进去,王同志的脸立刻就阴了下来。
“这厨房谁管的,也不知道收拾收拾。”
只见厨房里的地上,白菜土豆堆在角落,大锅里还有刷锅水没有倒。
旁边洗干净的饭盒就大敞四开的摆成一溜。
盆里扣着盖的炖豆腐已经凉透,另一口铝盆里,红烧肉的汤汁凝成一层白油。
“红烧肉?这伙食不错啊。”牛同志笑着揭开盖子。
董同志也有些幸灾乐祸的掀开另外一个盆盖儿:“别说红烧肉了,还有小鸡炖蘑菇呢。”
“呦!还是只大公鸡。”
鸡屁股鸡腿儿鸡爪子都没了,就剩下鸡头和鸡胸脯。
蘑菇更是一根不剩。
“净挑好的吃。”
王同志冷哼一声,目光不经意的从张楠身上扫过。
只这一眼,
张楠就莫名的感觉后背一凉,心里发慌。
好像啥事儿都被这王同志看的透透的。
“楼上是你们休息的地方?”王同志随口问了一句。
“是……是。”
张楠刚点头,那三人却已经不由分说地迈步上了楼梯。
“哎哎哎——同志!”张楠赶紧追上去,伸手拦在他们面前。
“上面都是我们睡觉、吃饭的地方,不太好招待。”
“咱们还是回接待室坐一坐吧~”
牛同志开口笑道:“不着急坐,咱们先看看你们怎么睡觉、吃饭。”
张楠嘴角抽了抽,想说什么,可话还没出口,三个人一前一后,抄家似地走上了二楼。
这都来了些什么祖宗!!!
张楠急得一跺脚,连忙跟了上去。
刚一上二楼,王同志就被乒乓球案子上和地上摞着地一大堆工艺卡给拦住了。
“这都是什么东西?”
只见上百张工艺卡一摞一摞的,不仅把乒乓球案子码的满满登登。
甚至墙角地面上摞的都是。
张楠眼疾手快,见三人抬脚往里走,赶紧快步抢上前,
“别动,别动!这是我们项目用的工艺卡,要是乱了就麻烦了!”
“工艺卡?”王同志瞥了一眼,眉头微皱。
“你们好端端的弄这么多卡片干什么?”
张楠解释道:“这些卡片,每一张对应一个零部件的加工流程。”
“因为我们项目是跟技校学生合作的,学生操作精度达不到工人水平。”
“小……我们厂的陈主任就提出,用卡片规范每一道工序,跟踪每一件试件,最大程度提高成品率,也便于追溯问题。”
“这里的这几百张卡,是第二轮试制样本的全部数据基础。”
张楠原本想说“小陈”,但现在自己毕竟代表的是修理厂。
话到口边,便顺势改了称呼,变成了“小陈主任”。
谁料,这话刚落地,
王同志手指轻点了一下最上面一张卡,冷不丁“哼”了一声。
“这小狗崽子,一天天的,歪门邪道是一套接一套。”
“工艺卡这种法子,也就他能想的出来。”
张楠原本还有些紧张,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
难道这几个人认识陈露阳?
他还没反应过来,旁边的牛同志笑道:
“小陈主任也真是了不起,这么多流程能细细理出来,真不是个一般人干得了的。”
嗯?
张楠眼角一挑,心里猛地一动!
如果说刚刚自己还有些怀疑的话,现在基本上已经肯定了。
这仨人根本不是来修车的,这是探点来了!
说不定,就是小陈和陆局他们在省城的领导。
可还没等他开口问清楚,王同志已经放下卡片,慢慢在二楼视察起来。
他脚步不快,每走到一个屋子,就推门看一眼。
不多时,就站在了一间上下铺密密麻麻排成一片的宿舍门口。
王同志眉头顿时皱起:“怎么都挤在这里睡?其他屋子呢?都拿去干什么了?”
王同志的声音不大,但语气中蕴含的能量和震慑却是不小。
气势比张殿才还要猛上几分。
张楠连忙上前解释,“其他屋子都被我们住了。”
说着,他赶紧打开旁边一间屋子。
“这就是我们住的地方。”
门一开,一股混合着墨水、纸张和脚臭的味道扑面而来。
屋里空间不大,两张木桌拼成一张大案占据了大半个屋子,桌上摊着满满的图纸,
墙角一堆卷筒蓝图,靠在暖气管上,旁边还堆着打包好的行李。
王同志站在门口没动,牛同志和董同志则探头张望。
牛同志轻轻咳了一声,语气温和问道:“这屋子里的图纸都是你们画的?”
“是我一个人画的。”张楠谦虚的低调回答。
说完,他又忍不住给自己补了一句:
“整个修理厂通用件的图纸,全是我一个人画的~”
“哦?!”王同志挑了挑眉,终于迈步进屋,随手抽出一张图纸翻了翻,
“你一个人画这么多图纸?画得过来吗?”
“画不太过来……但也都画出来了。”
张楠老实回答:“其实画图不是最难的。”
“难的是我以前没进过工厂,不懂工艺,画出来的东西老是跟工人操作对不上,只能一遍一遍地改,边磨边学。”
这话一出口,原本还冷着脸的王同志,语气登时松了些:
“这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图纸不是闭门造车,就是需要跟实践反复打磨才行。”
“在工厂,这活儿通常是工程师和工艺员分工合作来干的。”
“你一个没毕业的学生,能干到这份上,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知道为什么,
明明张楠和王同志是第一次见,
但听到这句认可,张楠竟有种莫名的激动。
似乎得到这个人的认可,是个相当不容易的事。
接下来,三人又在张楠的带领下,绕着厂子转了一圈,最后来到了仓库和后院。
跟厂区其他热火朝天的角落不同,这一片显得冷清许多。
由于前两轮试制已经耗去了大部分库存,原本堆得满满当当的仓库,如今只剩下几口空铁桶。
除了清冷,有几分“家徒四壁”的寥落感。
对比之下,反倒成了修理厂最整洁、最安静的角落。
几人站在门口扫了一圈。
一脸黝黑的董同志,似笑非笑地点评了一句,
“这小陈主任,还真是个不攒家底的主儿。”
张楠听到有人质疑陈露阳,顿时就不乐意了,语气一下子提了上去:
“董同志,您这话可就冤枉他了。”
“仓库虽然空了,可材料都不是乱花的。”
“厂里前前后后攒下来的料,全都给技校拿去试制件了。”
“之前小陈主任领着我们四处求人,弄来的材料几乎堆满了半个院子,仓库根本装不下。”
“现在是材料都拉出去试制了,才空下来。”
张楠语气慢慢沉了下来:
“现在图纸有了,工艺流程也反复磨合过几轮,按理说,再批一批料回来,立马就能上量。”
“但是没办法,现在卡在材料和资金上,啥都干不了。”
“只能等市里批下来材料和资金再说……”
张楠声音里多了一丝不甘与低落。
明明图纸完善了,每个零部件的生产工艺也都列出标准了。
眼看能干成事儿了。
可偏偏因为没钱、没材料而耽误在这。
这种干着急却没法推进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这时,王同志忽然伸手拍了拍他肩膀,
“别灰心。”
“做事情哪有一帆风顺的?”
“但只要方向对,继续走,总能找到办法来。”
董同志也跟着点头,声音粗犷却带着亲近:“对,走下去。”
“最怕的不是困难,是干着干着自己先泄了劲儿。”
一旁的牛同志笑着打了个圆场,语气一转:
“说起来,小张,你都寒假了,咋还没回家啊?”
张楠有些不好意思的指了指屋里的行李。
“我后天的火车回家。这里离西客站近,我就把行李搬到这了。”
说到这儿,张楠想起来刚刚三个人对厨房的不满,又特意加了一句:
“而且这里的伙食比学校食堂的好,在这里跟大家吃饭香!”
这话一出,王同志、董同志和牛同志都乐了。
“好啊!这里饭菜香那就多吃点!”
笑过之后,王同志忽然收起笑意,认真问道:
“小同学,你在这里干得怎么样?顺心不顺心?”
张楠毫不犹豫地点头:“顺心!太顺心了!”
“在这儿不光有事干,还能学东西,还有工资拿。”
“工资”两个字一出口,空气微妙地静了一瞬。
三位中年人互相对视了一眼。
牛同志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工资是学校给发的?”
张楠一时没反应过来,老老实实回答:
“不是学校,是厂里……是我们小陈主任发的。”
“我也不是按月拿的,就是年底干完活,他给我们分了点。”
说着,他补充了一句:“我们几个学生都领了。”
三人闻言又交换了一下眼神。
刚要细问,就听见楼下“咣当”一声,大门被人推开。
紧接着,一个带着熟悉破锣嗓子的声音响彻整栋小楼:
“人呢!?”
“人都哪去了?!”
陈露阳跺着脚,扑棱着身上的雪花,边摘下帽子边往屋里走。
“这呢!”
二楼传来了张楠的声音。
“咋就你在?张叔他们呢?”
“张叔他们出去买年货了,我留下看家。”
陈露阳有些微微的不开心:“他们咋不带我去呢。”
正嘟囔着,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我看啊,是他们嫌你烦,所以才不带你。”
陈露阳的动作一僵,猛地抬起头看向楼梯。
只见王轻舟迈着四方步,一步一步从楼梯上走下来,
而他身后,两位身影也跟着露出脸来:
一位是主管飞升车间的副厂长董江潮,一位是办公室主任牛勇。
陈露阳先是一怔,接着眼前一黑,心里猛地“咯噔”一下!
完了完了完了……
自己怎么把这件大事儿给忘了!!!
之前小徐干事电话里都跟他说了。
厂里的直升飞机取得重大进展,王轻舟和董江潮年前要来片儿城参加表彰大会。
他当时还在心里盘算着怎么好好布置厂子,好好迎接迎接厂领导,争取给王轻舟一个好印象。
结果转眼学校那边项目汇报、论文材料、技校反馈一股脑儿砸下来,
陈露阳忙的脚打后脑勺,水灵灵的就把这件事给忘了。
哪想到王轻舟竟然自己就摸上门来了!
“怎么着?离家太久,见着厂里人都不认识了?”
王轻舟故意板着脸,慢悠悠地走到近前,语气里带着点调侃。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808/128412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