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401章 谁教你这么记笔记的!

第401章 谁教你这么记笔记的!


老师讲的累不累,不好说。

    但是学生们一个个都听得皱着眉,吃力又艰难。

    叮铃铃~

    终于,课间休息。

    学生们都放下笔,精神疲惫的松口气。

    女生们还好,就在教室里小声唠唠嗑,交流交流,当成休息。

    男生则是三三两两的走出教室,去走廊里透透气。

    陈露阳在班级里一个人也不认识,闲着也是闲着,

    干脆,

    他拿起黑板擦,走到黑板前主动帮李正繁擦起了黑板。

    嘿~

    旁边坐着的李正繁轻轻挑挑眉毛。

    小伙子还挺会来事儿!

    等擦完了黑板,

    陈露阳一边拍着手里的粉笔灰,一边往座位上走。

    “听着感觉怎么样?能听懂吗?”李正繁闲唠嗑,笑着问他。

    “老师您讲的真好,我都听懂了。”陈露阳发自肺腑的回答。

    确实是讲的好!

    以前不是太明白的地方,听李正繁一讲,真的是有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

    “都听懂了??”

    李正繁对这句话抱以深深的怀疑。

    就他讲的这些东西,恐怕教室里大三学生都未必能全听懂,

    他一个外系的小孩还能听懂了???

    “你把你笔记拿来我看看。”李正繁开口道。

    陈露阳不疑有他,将笔记递了过去。

    李正繁带上眼镜,将笔记本拿的稍微远点,低头一看!

    下一刻,

    李正繁仿佛见鬼一样,瞪大了眼睛看着陈露阳的笔记本。

    小笔记本上,中文与德文字母混杂在一起,在灯光下翻着流畅的墨色。

    陈露阳的德文书写流畅而自然,笔锋弧度还颇有美感。

    就冲这手熟练的书写,他就绝对不是个新学德语的生瓜蛋子!

    “谁教你这么记笔记的!?”李正繁诧异的问出声。

    “没人教啊……我想这么记就这么记了。”陈露阳有些狐疑的回答。

    自己上课记笔记,肯定一切都要方便自己为主啊。

    陈露阳当然想怎么记就怎么记。

    这有啥可问的?

    可是李正繁问的根本就不是这个!

    “你会德语?”李正繁讶异的开口。

    “会一点~”陈露阳相当谦虚低调的补充一句:“我之前在我们省里的外宾饭店工作,在饭店跟着学的。”

    李正繁震惊的一页页翻看陈露阳的笔记。

    外宾饭店,就算能学外语,也不过就是些迎来送往的日常交流。

    会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连写都写的这么流畅?

    这不合理啊!!!

    尤其是他的笔记里中德掺杂,一会儿中文一会儿德语的,

    “中德混记,不怕自己将来混淆了概念?”李正繁疑惑的看着陈露阳。

    “不能,这样记的能更清楚些。”

    陈露阳解释道:“就比如‘Geist’,有人译成‘精神’,有人说是‘意识’,还有人解释成‘民族精神’、‘时代意识’、‘神明’……太杂了。与其写中文,不如看原著理解的透彻。”

    卧槽……

    李正繁忍不住心里发出文明感叹!

    且不说陈露阳“Geist”这个发音极其标准!

    就单凭陈露阳对Geist这个单词的多种解释,就足以证明他看过相当多版本的译本!

    虽然哲学类的书,几十年前就已经有译本了。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现实原因,这些历史译本普遍存在译法混乱,概念不对齐的情况。

    就比如早期黑格尔、康德的译本,既有晚清民国的旧译,也有50年代人民社的“意识形态化”译,还有70年代的选编本,标准不统一。

    一些哲学术语为了“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是被赋予了带有政治指向的译法。

    哪怕都讲黑格尔,但是各个高校不同的老师,在讲到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翻译和讲法。

    这些事情,身为专家的李正繁知道是正常的。

    但是陈露阳能说出这么多的用法和解释,这就很不正常了!

    非常不正常!

    “以前读过黑格尔的书?”李正繁疑问。

    “看过几本。”陈露阳谦虚的回答,又体贴的补充了道:

    “但是这些书里各种译法的都有,我看的糊涂。正好之前我在外宾饭店工作,有客人带了一本黑格尔的原著,把书给我看了看,我才勉强看的明白。”

    总之!

    松亭饭店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能解释的不能解释的,陈露阳一概往外宾饭店上面推!

    死无对证的事儿,你还能真的不远万里跑松亭饭店去对峙去?

    切!

    累死你。

    李正繁深深的看了陈露阳。

    如果是这样,那一切就正常了……

    外宾饭店。

    这年头能来国内住外宾饭店的,都不是一般人。

    中间遇上几个有本事有学问的,点拨几句也不是不可能。

    幸好之前有萧辉打了预防针,知道陈露阳在外宾饭店工作过,懂英语日语意大利语和法语。

    否则突然水灵灵的冒出一个懂德语还懂黑格尔的学生,

    他恐怕还要以为是哪个学校的教授装大尾巴狼,混进哲学系的羊群里来薅羊毛来了。

    “好……挺好~”

    李正繁忍不住开口说了好几个“好”,一瞬间连目光都慈祥了。

    之前他们就是担心陈露阳不会德语,哲学基础不深,所以想着让他来旁听,把他教明白。

    可是现在一看……这孩子的德语根本就不用教嘛!

    眼看着上课铃响,大家都坐回教室,

    李正繁嘴角压不住的笑,干劲十足的拿起粉笔:

    “我们接着讲!”

    教室下面,陈露阳狐疑的看着突然干劲十足的李正繁。

    不对劲。

    刚刚李正繁的眼神非常不对劲!

    ……怎么感觉,好像被人盯上了呢?

    这边陈露阳疑惑的看着李正繁呢,

    第二排的学生也怀疑的伸个脑袋,好奇地看向他的笔记。

    刚刚李正繁课间检查陈露阳笔记是一幕,不少人都瞧见了。

    大家都很好奇李正繁看见了啥,俩人唠的有来有回的。

    哪知道不看还好,

    这一看完,

    第二排的人眼珠子瞬间瞪大了。

    我草!

    他本上记笔记,竟然记的是德文?!

    他们中文都记得艰难呢,结果人家写的竟然是德文!

    怪不得这么狂妄敢坐第一排,这是大手啊!

    ……

    好不容易一堂课听完,走廊响起了下课铃声。

    伴随着李老师的一句“陈露阳同学留一下”,其他学生们都收拾东西,背着书包走出教室。

    陈露阳傻乎乎的坐在教室里,不知道李正繁找自己要干啥。

    眼看着学生们陆陆续续的走出教室,

    一些对话也透敞开的大门,传进了陈露阳的耳朵里。

    “我看见了,他写的全是德文。”

    “德文?真的假的啊?”

    “真的!我也看见了……怪不得这么勇敢坐第一排,我要有这本事,我也坐第一排。”

    “……”

    陈露阳皱了皱小眉毛。

    这是说我呢?

    他低头翻了翻自己的笔记。

    也不是全德文啊!

    中间也记了很多中文的。

    不过还没等他细寻思,李正繁这边回答完了学生的问题,夹起课本,伸手招呼陈露阳,让他跟自己走。

    陈露阳不明就里,背着书包一路跟着李正繁来到了哲学系办公室。

    此时,

    办公室里还有两个老师正在一边翻资料,一边用钢笔在纸上写写画画,似乎是在勾勒什么框架。

    瞧见李正繁领了一个学生进来,那两个老师只是简单抬头扫了一眼,就继续低头忙自己的工作了。

    “坐。”

    简单的说了一句,

    李正繁就走向书柜,掏出了一本哲学原著书坐回到办公桌前,摊开一页,低头欻欻在纸上写了起来。

    陈露阳尴尬的坐在办公室里,看着三个老师各自低头干各自的,谁也不搭理他。

    他也不好意思搭理别人。

    只能左看看右看看,一双眼睛骨碌碌的转,寻思能不能发现点好东西!

    果然!!!

    陈露阳瞳孔微微一缩,注意到书架角落有一摞用细绳捆着的、已经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写着:

    《黑格尔小逻辑讲义(内部教学稿)——1957年春》

    这可是好东西啊!

    陈露阳脑子里不由得一转!

    他虽然借不了哲学系的工具书,但是老师这里肯定有!

    反正自己是哲学系钦定的旁听生,没有教材管老师借一本,也是理直气壮!

    就在陈露阳疯狂打量屋子里有什么书他可以“搜刮”的时候,

    李正繁写完了手中的东西,将一张纸递给了陈露阳。

    “这是一段黑格尔的原文,你拿回去试试看能不能翻译出来,等下堂上课的时候再给我。”

    这是课堂作业???

    陈露阳疑惑的拿过那张纸看了看。

    原文不长,就一小段。

    陈露阳心里顺了两遍,就将意思顺了个差不多。

    只是有几个专业单词,他许久没有翻译文献,词意有些教不准,需要查查词典。

    翻译很简单,

    但是!

    如何翻,怎么翻,翻到什么语境就有讲究了。

    虽然现在改革开放了,但毕竟当下的时代背景比不上后世。

    依照陈露阳翻译的习惯,

    他要用到的几个词在当下并不常见,也不完全符合现行的“革命哲学框架”。

    可是,

    却足够尊重原著、还原原著!

    “老师,您这有词典能借我翻翻吗?”陈露阳开口问道。

    李正繁还挺温情:“图书馆里有,到时候你可以去图书馆里多看看文献,也可以结合之前的译本翻译……”

    陈露阳不好意思打断李正繁的话:“老师,我不用去图书馆。你给我本词典,我现在就能翻译出来。”

    歘????

    办公室里三个老师的目光齐刷刷全都看了过来。

    “你现在就能翻译?”李正繁嗓音都有点变了。

    “能!”陈露阳听着李正繁语气不对,以为怕他翻译太久,耽搁他们下班,特意解释道:

    “不用太长时间,借我本字典,这点玩意儿十分钟我就能完成。”

    李正繁:?!!!

    这点玩意儿……?!!

    黑格尔的书,这点玩意儿???

    李正繁差点被陈露阳这句话给气笑了。

    “行……我给你词典,你翻译我看看。”

    李正繁直接把桌子上的词典递给陈露阳。

    只见陈露阳先是用铅笔圈出了几个单词,在字典翻找词意之后,拿起笔歘欻欻就在纸上写起了译文。

    不到10分钟,陈露阳就将这段翻译写了出来。

    “老师,我翻译完了。”陈露阳将手中的译文递给了李正繁。

    李正繁低头看着翻译稿,先是飞快的横扫一遍,接着瞳孔紧缩,一句一句细细看了起来。

    另外两名老师也一左一右的站在旁边看。

    “这……‘历史精神的回归’?这词你怎么译出来的?”

    李正繁声音都有点紧了。

    原文的这段“die  Rückkehr  des  Geistes  in  sich  selbst,经常译作“精神对自身的回归”、“精神返回自身”。

    甚至有些书则直接干脆跳过“回归”的词义,避免“意识自身化”这类敏感句式。

    为什么?

    因为“历史精神”在当时的哲学语境下,隐含了一种“黑格尔-马克思-后马克思”的思想回归链条,容易被误解成:

    是不是在暗示“历史不是线性进步”?

    是不是在回归“人本主义”而不是阶级斗争?

    是不是在模糊“实践第一”的政治立场?

    即便随便的一句话,也要考虑其中隐含的政治含义。

    “我觉得‘历史精神的回归’更准确些。”

    陈露阳坦坦荡荡回答:“黑格尔这句话表面说的是‘精神回到自身’,但它不是一个静态的、封闭的回环。不是从出发点又绕回来了,而是通过一整套历史运动之后,对自身的重新认识与完成。所以这个‘回归’,并不是字面上的回到起点,而是通过否定自身、对象化、再反思、自我扬弃之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身统一。”

    歘!

    正在写框架的两个老师一起唰的回头,手中的钢笔都停止了。

    陈露阳接着补充:“如果只翻作‘精神回到自身’或‘自我意识完成’,就容易把它理解为一种抽象的观念自闭,像是纯粹的精神体内打转,不足以体现黑格尔强调的‘运动性’和‘历史性’。但如果译为‘历史精神的回归’,一方面保留了原文的哲学结构,另一方面明确了这是经过历史展开之后的回归,是对个体与总体、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式归返。”

    “啪!”

    李正繁右手握着的火柴划过火柴盒。

    一小簇火焰“噌”一下燃烧起来。

    但是李正繁却怔愣的看着陈露阳,完全忘记了点烟!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808/128422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