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以民为始,效仁宗事武侯之心(求月
推荐阅读:五行光影弱?老子帝皇铠甲! 同时穿越,全是噩梦开局 全职法师:巨龙之巢,龙族共主! 财富自由,从每日情报系统开始! 区区仇敌也配喜欢我 奥特曼任意键:启明 无限恐怖之散装玩家 全职法师:赤焰雄狮,最强神魄! 斗罗:大反派系统,截胡天梦冰蚕 洪荒:从证道东岳大帝开始
这突来的消息,大大出乎了顾易的预料。
要知道——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虽然李亨也是个颇为短命的皇帝,但其根本的死因是受到了惊吓。
其原由还是因为其无法完全掌控后宫与宦官的原因。
但如今则完全不同。
李辅国早就已经死了,后宫之内的张皇后更是不可能在当前的这种时候掌控任何的实权。
这其实已经是间接帮助李亨解决掉了生死危机。
但却没料到其的寿命竟然还会这么短,竟然就这样死在了病痛之下。
顾易也懒得去思考这其中的原由。
即使心中对此再怎么诧异,也只能选择立刻操控着顾轩回朝。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保证大唐的中枢出现问题。
也好在此次的灭佛之举已经有了实际上的进展,若是不然的话,此事恐怕绝对会引起更大的混乱来。
洛阳。
就在这一片阴霾之下,顾轩终是赶回了洛阳,终是让这个没了主心骨的朝堂再次安稳了下来。
其实就连顾易都不由得有些庆幸。
还好他并没有犹豫,直接在朝堂之内展开了清晰。
若是不然的话——
以李亨这突然身死所带来的影响,怕是大唐要真的重新回到原史的老路之上,在一次次的庙堂争斗之中,迎接自己的末日。
但现在便是完全不同,朝堂之中的大臣在经过了清洗之后,如今也都可为正直之臣。
有着这些人在,朝堂自是没有出现大乱的机会。
纵使张皇后哪怕是真的有着歹心,她如今的的能量也根本不够看,更别说去影响朝局了。
至德八年,十月。
顾轩率领群臣迎立太子李豫为君,改元宝应。
相比于其父李亨。
这李豫的性格却是更为纯粹了许多。
也或许正是因为顾氏出现的原因,让其少经历了许多的混乱,反倒是让其的心性更加单纯了许多。
包括其对于顾氏的态度,亦是远远超出其父李亨。
少年心性便是如此。
无论是顾氏的传说也好,亦或是此次顾轩亲自平叛也罢,都足以让李豫崇拜。
这登基之事自然而然也是无比的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李豫并不是张皇后所生的原因,顾轩甚至还去见了见张皇后,表明着国不容乱的态度。
对此,张皇后自是无法如原史那般去做些什么。
她只能答应。
对于此次的新君登基,顾轩特意办的极为隆重。
这些年来从一处处寺庙所搜集来的钱财,可都入了中枢之内,这种财富的流入自然而然便让中枢快速的恢复了过来。
没错,顾易在深思之后并未将那些钱财分发给百姓。
这是一件怎么都不讨好的事。
能够将那些人与寺庙的借据、抵押的地契什么的给烧了便已经算是给与他们的恩惠了。
而这些钱财在如今这种时候便起到了作用。
无论是振奋人心也好,亦或是新君登基的免税等种种彰显中枢威严的手段,在如今的这种时候便无需顾忌了。
顾易同样也在观察着李豫。
其实对于这位皇帝在原本历史之中的表现,他自然也是有着记忆。
说白了,李豫只能算是一个守城之君。
其虽解决了当时大唐的混乱,却也留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这一点无从评价。
但如今他所表现的却让顾易看到了另一种希望。
其对顾轩十分的尊崇。
甚至是有着一种言听计从的感觉,每日的表现也是极为的好学,这不由得让顾易对他渐渐起了一些兴趣。
顾氏可从不排除与皇族联手,只要能够有着正面的影响那便已经足够了。
之前那般对待李亨的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那就是李亨此人对于权力的渴望无法阻止,你若软了态度他便会更加的强硬。
就亦如昔年他还是太子时,在李隆基的威仪之下不显山不漏水,但只要李隆基的掌控出现了漏洞,他便会立刻抓住机会。
对于这种皇帝。
顾易没有时间和他浪费。
但李豫这种便有些不同了,包括顾轩自己也十分乐意去教导着李豫,对其显然也是有着不小的期待。
群臣担忧的混乱并未发生——
这倒是让很多人意外,不过却也让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如今的朝堂远比想象之中还要稳定。
其实现实也正是如此。
此次的新政也好,亦或是灭佛也罢,真正艰难的只是顾氏而已。
而反观大唐的中枢则是在一直得利。
在原史之中,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大唐都能坚持近一百五十年,更别说如今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顾轩也是未再次离开洛阳。
而是于这洛阳之中统帅起了四方。
在监督四方灭佛之事的同时,教导李豫这个天子,以及对他这些年来所思考出的一切。
——顾轩一直都在思考着励精图治之举。
新政主要针对于朝堂内部。
而如今他所想的一切,自然是针对于整个九州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顾易并未参与到其中去。
顾轩在有了“洛书协律器”的加持之下,其内政属性已经达到了91点,这可不是顾易能够相提并论的。
还是那句话。
顾易可以统帅大局,但这种归根于百姓身上的细枝末节,自然是要以顾轩为主。
总言之——交给老祖宗秀便够了!
洛阳宫。
李豫看着手中的那一封封奏疏,满脸都是震惊之色。
他没有半分的犹豫,就这些细心的看了上去,整个人的眉头也是越皱越深,良久之后终是问道:“太傅.这些”
“陛下!”
未等他说完,顾轩便朝着李豫拱了拱手,认真的介绍了起来:“陛下!自安史乱后,臣查我大唐土地至今——”
“方知豪强趁乱兼并,勋贵圈占无度!”
“多少府兵遗属、归乡流民,无寸土可耕?”
“而此次灭佛所清算寺院之田,若不清查厘定、抑制兼并,顷刻间便入权贵囊中!”
“臣自灭佛之日起,便一直在思索这其中的干系。”
——顾轩确实一直在紧紧的盯着土地。
就是为了防止被地方大族直接吞并,这些个寺庙所占的土地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做出最正确的处理方式。
而顾轩如今所想的,正是将这些田地都租给百姓。
当然——
他同样是想以此次新君登基的由头,来降低整体租庸调的定额。
顾轩不可能直接将土地分给天下百姓。
这样做或许是能够帮助中枢来获得民心,亦是可以再次让顾氏扬名于天下,但若是真的出现乱子亦是灾难性的。
分不到土地的百姓将会在这种情况之下暴露出所有的恶行。
顾轩当然不会去做这种蠢事。
而这租则不同,在朝堂整体政策情况之下,百姓们亦是不用承受太大的担子,并且这同样也是在配合他之前所定下的两税法。
可谓是一句双赢之说。
李豫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闪烁着思索之色。
他可是个聪明人。
在顾轩详细的解释之下,自然便明白了其中的干系,脸上渐渐露出了意动之色。
顾轩此策,确实避开了“分田”的巨坑,将朝廷置于主动,又能实实在在惠及百姓,更巧妙地压制了地方豪强。
同时还能保证国库有稳定的租入。
真可谓一石多鸟!
见皇帝意动,顾轩并未停歇,立刻将话题转向另一个迫在眉睫的基石:“此外——”
“便是兴修水利一事!”
“陛下!”顾轩的语气带上了一丝焦灼,“此番灭佛,臣遍历九州,亲见民生疾苦。”
“所见所闻,触目惊心!”
“关中郑白渠淤塞难行,昔日灌渠纵横之沃野,如今旱魃为虐则赤地千里,淫雨霏霏则一片泽国!”
“江淮漕运,国之命脉,竟也有多处阻断之险,转运维艰,粮秣迟误!”
“想我顾氏先祖文成侯康公昔日有言——‘无水,良田亦是荒漠!’”
他引述先祖名言,更显此事之重:“陛下!”
“纵有良田千顷租与百姓,若无水灌溉,无水排涝,一切皆是镜花水月!”
“一场大旱或洪涝,便可令陛下仁政化为乌有,令万千黎庶再陷饥馑!”
“如今天下稍安,欲复盛唐伟业,使租田之民能真正安居乐业,大兴水利,刻不容缓!”
这就是内政高明之人的共同性。
纵使时移世易。
但当真正注意到了最普通百姓的时候,他们所面临的处境却仍是相同。
——无疑便是土地与生存环境。
其实大唐在这方面一向做的都还不错。
毕竟昔年李世民的种种举措在那摆着呢,他已经给后世子孙们留下了十分明确的模板。
至于他后面的那些个皇帝,虽然在能耐上不如李世民。
但学他的种种作为倒是十分简单的。
可惜的就是李隆基后面膨胀了,这才导致了如今这种现象的发生。
顾轩这便是回归到了根本。
以底层百姓的发展为基础,想让整个大唐快速从此番的乱象之中修养过来。
这是他很早以前就定下的想法,更是在这数年之间将具体实行方略包括地图等都做了出来。
这就是顾轩内政的不凡之处。
以工代赈将兴修水利等种种纳入考效之中。
他早已做好了万般的方略,将一切都考虑的井井有条。
除此之外——
还包括盐政,以及接下来的商业管理,乃至于详细税收等种种。
这正是顾轩这数年来所思考的一切。
并不是如旁人那般坐在山巅俯瞰凡间,而是切实的走过了每一条路,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百姓们的境况所思考出的策略。
顾轩可谓是事无巨细,将这篇奏疏之中的所有想法,都和李豫解释了个清清楚楚。
在这一番话语之下,李豫的神情愈发肃然。
但这还未完——
真正让李豫整个怔住的是,顾轩所决议推行的全新农业技术。
除却顾氏这些年来对于农业工具的升级之外。
真正的关键便是遗传学方面的技术。
这自是顾易操控的结果。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高级的知识,只是针对百姓们所用的粮种,将优良品种会产量更多的想法深入其中。
这正是顾易在发现九州百姓认知进步后所生出的想法。
他想要为科学铺路。
其实如今的大唐百姓之中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探索,这一点同样稍微领先于原本历史,只不过这一切实在太过于笼统了一些。
他们没有对应的概念。
包括在原本历史之中同样也是如此。
我国的农业发展——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从早期的无意识发展,到最后的选种技术的成熟与品种多样化。
这自是需要一个过程。
而顾易如今打算做的,就是要将这些技术给制成一本书,进行更为实际的引导,同样也是为接下来的大事做出各种引导。
如今的顾氏绝对办得到这点。
且不说云韶阁的地位,顾易早就已经定下了要在九州创立顾氏学院的想法,并且要以此作为将来的核心!
为将来铺垫,并吸引人才。
当听到顾轩要著书之后,李豫整个人瞬间便愣住了。
他紧盯着顾轩,沉默良久,方才缓缓颔首,继而深深吐出一口浊气——那震撼之意,已溢于言表
“朕自幼研读《顾说》,便深知顾氏历代先贤之能,从未敢有半分轻视,唯有万般心向往之。”
“然今日得太傅之能——”
李豫目光如炬,凝视着顾轩,缓缓起身,一字一句道:“朕亦不得不坦言,终究是小觑了顾氏子弟的格局与手段!”
“太傅放心!”他声音沉凝,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若太傅真能助我大唐重现盛世荣光——”
“太傅当为昭烈侯!”
“而朕——”李豫顿了顿,掷地有声,“亦愿效仁宗皇帝事武侯之心!”
——昭烈侯!仁宗皇帝!
顾琛!刘禅!
虽非骨肉,情逾父子;名为君臣,谊超君臣!
顾易饶有兴趣的看着李豫,万万没料到李豫竟然会说出这种话。
很显然,这是他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顾易也懒得去思考这其中到底有没有这深意,随着他的心念一动,顾轩立刻朝着李豫拱了拱手:
“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感谢。)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828/128438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