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崇祯毕竟是皇帝,这点面子还是要给
推荐阅读:两界:我在霍格沃茨留过学 同时穿越:开局共享混沌体 我不是戏疯子,我是真能穿剧本 旧神,连发枪和禁酒令 从木叶根部开始做幕后黑手 贫僧一心向道 谁说这顶流癫!这顶流太棒了! 火影:谁让他当忍者的 凡人之每年一个修仙金手指 灵源仙尊
为首的官兵是孙传庭麾下的游击将军,名叫张勋,也是这五千人的最高统帅。
听到这阵呼喊声之后,张勋赶忙制止了那些想要开枪的士兵,这才阻止了一场屠杀的发生!
不然只要有一个人开枪,剩下的士兵都会毫不犹豫的开枪!
紧接着,那些还活着的农民军们就跪在了明军面前。
询问过一个农民军之后,张勋这才明白刚才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说实话,此时此刻张勋真的很想下令直接把这些人全部杀了,因为这些人已经变得有些疯魔了,根本就不像是人,而像是野兽!
为了抢夺一些粮食,两万人互相残杀,居然只有三千人活了下来!
可他不能这么做.
一来是圣旨在前,农民军只要投降他们就必须接受,不得再伤害农民军。
二来是因为他不忍心,毕竟说到底这些人也是为了活下去。
在眼下这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也只是受害者而已!
想到这里,张勋只能下令大军停了下来,然后开始救助那些还没死去的农民军。
至于追击李自成的事情他们并不着急,因为李自成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就算先让他们跑个两天他们也追得上。
安抚了一下这些还活着的农民军之后,张勋又为他们指了条生路。
“顺着原路折返回去,沿途会遇到驻守的明军,他们会告诉你们接下来要做什么,也会给你们饭吃!”
活下来的农民军听到这话,赶忙对着张勋感恩戴德,随后便一窝蜂地沿着来时的路折返了回去。
当然,张勋也不是在骗他们,因为在他们后方,确实是有大量驻守的明军。
因为这五千人要一直追击骚扰李自成的大军,可他们又不能携带太多粮食,所以他们的后方便不断有人运送粮食过来,为他们这五千人提供后勤保障。
这些存活下来的百姓要是能遇到那些驻守的明军,自然也就能活下去了。
不过他们暂时应该是没法回到陕西或者河南了,而是会直接被明军吸收,成为运送粮食的运夫。
之前只要在这山里遇到的农民军,都是如此处置的!
紧接着,再次看了一眼地上的遍地尸体,张勋心中又是叹了口气。
若是他们早来一些的话,估计也不会死这么多人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敌众我寡,他们晚上驻守的时候也不敢距离农民军太近。
至于这些尸体,也只能交给后面的明军处置了,毕竟他们还忙着骚扰农民军呢!
“出发!”
一声令下,大军再次开拔。
画面再次回到京城这边。
此时的朱慈烺正安坐于东宫之中,全然不知远在千里之外的秦岭山里正上演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毕竟秦岭与京城相隔千山万水,消息实在是难以迅速传达。
不过朱慈烺凭借着前世游览秦岭的记忆,也能大致想象出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山中所遭遇到的各种境遇。
前世他去秦岭时,即便那里已经修建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可山里的道路依旧狭窄曲折,犹如一条蜿蜒的细蛇在茂密的山林间穿梭,通行极为不便。
更何况如今是四百年前的时候呢?
再加上此时正值寒冬,怕是又得死不少人了.
不过对于这种事情朱慈烺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李自成自己拍板定下的事情,与他可没什么关系。
这一日,阳光慵懒地洒在东宫的庭院里,给这冬日的清冷增添了一丝暖意。
朱慈烺刚刚用过午饭,正惬意地坐在暖阁的书桌前,手中随意地翻着一本古籍,心中思索着接下来该做些什么打发这闲暇时光。
突然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下一秒,只见马宝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
见到朱慈烺,马宝赶忙声音颤抖的说道:
“太子爷不好了!刚才王公公派人来传话,说是陛下.陛下马上要来了。”
崇祯要来?
朱慈烺听到这话,脸上却并没有丝毫的惊讶之色,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随后他看向马宝说道:
“来就来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事实上,朱慈烺早就知道崇祯会来东宫了,只是不知道是在今天还是明天!
因为就在昨天,他去了一趟皇宫向周皇后和崇祯请安。
在闲聊之际,朱慈烺不经意间说起了自己在东宫搞温室大棚的事情。
当听到他说温室大棚里面的各色蔬菜、土豆、番薯、小麦都已经成熟的时候,崇祯满脸的难以置信,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一般。
毕竟此时正值寒冬腊月,万物雕零,崇祯实在难以相信朱慈烺能在这个时候种出粮食。
不过这也不能怪崇祯,虽说崇祯也知道大明皇室一直有用温泉以及温室种蔬菜的传统,可却从来没听过用这玩意儿种粮食的!
当时朱慈烺见崇祯满脸不信,便笑着说道:
“父王要是不信的话,明日来看看便是。”
崇祯听后略一思索,便满口答应了下来,于是便有了眼下这即将到来的场景。
与此同时,看到朱慈烺一脸的淡定从容,马宝这才算是松了口气,那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毕竟据他所知,皇帝还从来没有来过东宫呢!
这可是实打实的第一次!
在明朝,东宫并非始终固定于紫禁城内,其位置随历史时期和宫廷规划调整而变化。
不过大多时候,东宫还是位于皇宫内的,最开始的时候是文华殿、后来是端本宫、再后来又是慈庆宫。
太子每日要在这里学习经史子集、处理政务,与皇帝和朝廷大臣们往来密切。
不过后来因为几位太子不受皇帝重视,他们的东宫也就渐渐搬到了宫外。
比如嘉靖皇帝朱厚熜痴迷道教,曾因方士预言‘二龙不相见,而长期避免与隆庆帝朱载坖见面,将东宫搬离了皇宫,导致父子关系疏离。
再比如明神宗朱翊钧与太子朱常洛因为‘国本之争’不合,也将东宫搬离了皇宫。
朱慈烺穿越过来的时候,心中怀揣着诸多抱负和计划,自然不可能住在皇宫里,毕竟那里规矩繁多,行动多有不便,所以就顺理成章地住在了宫外。
言归正传,毕竟是崇祯要来,朱慈烺自然也不能怠慢。
于是他赶忙吩咐下去,让东宫的一众人等做好迎接崇祯的准备。
就连郑小妹和琪琪格也都精心梳妆打扮了一番,准备迎接崇祯的到来。
没办法,毕竟崇祯是皇帝,是这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这点面子还是要给他的。
不多时,崇祯果然来了。
不过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时候的崇祯并没有乘坐龙辇,甚至连轿子也没有坐,而是身着一身朴素的便服带着王承恩以及几个侍卫就这么走着来了。
当然,王承恩和一众侍卫们也都身着便服,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富家翁的随从呢。
不过这也只是表现罢了,背地里不知道有多少锦衣卫在暗中保护崇祯呢!
毕竟锦衣卫可不敢让崇祯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走出皇宫。
看到皇帝来了,朱慈烺随即带着众人赶忙俯身下拜。
“儿臣参见陛下。”
“奴婢参见陛下。”
紧接着,一群人乌泱泱的人都跪了下去。
崇祯则是笑着抬了抬手,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说道:
“都起来吧,朕这次是微服而来,不需如此大礼!”
众人听到这话,这才缓缓站起身来,心中对皇帝的随和多了几分敬意。
紧接着,崇祯便迈着大步进入了东宫。
刚一入东宫,崇祯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太子,你之前不是说你在东宫里种的粮食已经成熟了吗?快带朕去看看。”
那语气中满是期待和好奇。
朱慈烺听到这话,心中也有些无奈,他本来想着崇祯难得来一趟,怎么着也得先去休息一下、喝杯茶什么的,结果没想到崇祯一上来就直接要去看温室大棚。
不过既然崇祯开口了,朱慈烺也没有拒绝的道理,随后便说道:
“父王请随儿臣来。”
随后,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东宫的后花园处。
紧接着,一个硕大无比的温室大棚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个温室大棚确实担得起“硕大无比”这四个字。
因为它的占地面积足足有一亩地!
简单来说,它的长度超过了五十米,宽度超过了十三米!
这个规模在后世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在明朝这个时候却是非常大了!
这般巨大的温室大棚,就连崇祯看的也是啧啧称奇。
与此同时,大棚内本来正在忙活的几个农夫因为接到旨意说崇祯要来,因此他们也一早便在大棚门口处等着了。
这些农夫都是一些朴实的农民,他们身着粗布棉衣,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看到朱慈烺带着崇祯来了,一行人赶忙下跪,然后齐声喊道:
“草民参见陛下、参见太子。”
虽然崇祯今日并没有穿龙袍,但是能让朱慈烺陪在身边的除了皇帝又有谁呢?
在东宫待的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可是学会了不少‘本事’!
崇祯看着眼前几个农夫,语气很是随和的说道:
“平身吧,无需多礼。”
几个人这才站了起来,不过他们的身体还是在微微颤抖着,眼神中满是敬畏和紧张。
没办法,眼前这位可是皇帝啊!
就在这时,朱慈烺开口道:
“打开门,陛下要亲自进去看看。”
几个人听到这话,赶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温室大棚的门。
那门发出“吱呀”一声轻响,仿佛在诉说着即将揭开的神秘面纱。
下一秒,崇祯便直接走了进去。
朱慈烺则是对着身后众人说道:
“你们就不要进来了,在外面等着吧。”
众人听到这话赶忙答应了下来,随后朱慈烺也走了进去。
没办法,他实在是害怕这么多的人一起进来会踩坏里面的植物,所以还是让他们在外面等着吧!
等朱慈烺进去的时候,便看到崇祯此时此刻正目瞪口呆地盯着面前的场景,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一动不动。
率先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片黄灿灿的麦田,里面种植的是小麦。
那小麦的麦穗饱满,在麦杆上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在小麦旁边是一片土豆,土豆的叶子翠绿欲滴,地下的土豆个头硕大,仿佛一个个沉睡的小娃娃。
土豆旁边是红薯,红薯的藤蔓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小片绿色的海洋,地下的红薯想必也是又大又甜。
再往里面,就是种植着各种新鲜的蔬菜了,有红彤彤的西红柿、有火辣辣的辣椒、有绿油油的白菜、还有水灵灵的黄瓜以及其他一些蔬菜。
为了测试温室大棚对于其他蔬菜和作物的影响,所以朱慈烺下令各色的蔬菜都种了一些,如今差不多刚好全部成熟。
眼前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外面冰天雪地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突然就在这时,又是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崇祯这才猛地回过了神来。
但随着来的又是一阵疑惑,因为这温室大棚里面的温度也太高了。
崇祯微微皱起眉头,转头看向一旁的朱慈烺问道:
“这里面的温度怎么会这么高?朕刚进来时还未察觉,可如今站了这一会儿,竟觉得燥热难耐。”
朱慈烺则是耐心地解释道:
“父皇,您瞧这四周的墙壁,皆是采用特殊的材料建造,既能阻挡外界的严寒,又能很好地锁住内部的热量。”
“除此之外,这里面有几处炉子一直在燃烧着,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热量。”
朱慈烺说着,随手指向了旁边的几座火炉。
崇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不远处的地方有几个造型别致的火炉,里面烧的似乎是蜂窝煤。
崇祯这才恍然大悟般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
紧接着,崇祯的目光再次被旁边的那一片金黄的小麦吸引住了。
随后他二话不说,径直走向那片小麦,随后伸出右手摘下了一株饱满的麦穗。
那麦穗在他手中显得格外小巧,却又蕴含着无限的生机。
这可是能让人活命的粮食啊!(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896/128426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