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大宋虽败,精神胜利!
推荐阅读:挂科了,系统成了我的学习监工 吞噬:交易未来,抽象成神! 同时穿越99个?惊爆全是我老婆 重生千禧:从钓鱼开始发家致富 外星信号?好像是我发的 斗罗:我生物学者,觉醒器武魂? 这是我们的战锤之旅 全职法师:无限剑制,解构万物! 港片:爱大嫂,还是爱黄金? 斗罗:转生龙蛋,银龙王亲自孵化
赵朔道:“当然。赵昀如果不下罪己诏,那我的《告宋国军民百姓书》不就白骂了吗?赵昀如果不下罪己诏,那此战双方近四万将士的牺牲,又是谁的错?总不能是我的错吧?”
“呃……”
在最初的愤怒、屈辱与震惊过后,曹友闻忽然冷静下来。
他到底愤怒什么呢?
他到底屈辱什么呢?
对,赵昀是大宋皇帝,他被逼着下《罪己诏》,表面上看就是整个大宋的屈辱,大宋所有臣民的屈辱。
但仔细想来,这是“北方赵官家”逼着“南方赵官家”下《罪己诏》啊!
老赵家内部的两个当家人,争个谁对谁错,关大宋臣民什么事?
甚至可以说,赵朔是让天下人看看,谁才配成为唯一的汉人“官家”?该感到愤怒和屈辱的只有赵昀而已,与其他人何干?
而且,赵朔既然开出这五个条件来,那就是赵朔和赵昀之间的事了。
答应不答应这五个条件,别说他曹友闻了,就是桂如渊都只能算一个小虾米。他就算再据以力争有什么用?
曹友闻深吸一口气,苦笑道:“看来大王这五个条件,只有朝廷才能定夺了,外臣充其量是进行转达而已。”
“你转达得要快。”
赵朔计算道:“从仙人关八百里加急到临安,大概是四日多一点,我宽限一些,就是五日。来回就是十日。再给赵昀三天的考虑时间,那就是十三日。中间要预防一些意外,我再宽限两日。这样吧,半个月。从明日开始计算,十五日内没有明确的答复,我就挥军攻入四川。”
“另外,为了表达桂如渊本人的诚意,两日内你们就必须从仙人关退兵。五日内,献粮二十万石,羊万只,猪三万头,前来犒军。如有逾期,我马上发兵进攻。只是到了那时候,我军取得更大的战果,那五个条件恐怕要加码了。”
“大王,这时间也太紧了!”
怕赵朔误会,曹友闻赶紧解释,道:“并非外臣有意拖延,实在是当初我大宋派了孟珙率一万忠顺军援金,现在就驻扎在汴梁。即便我大宋要改弦更张,联蒙灭金,孟珙的大军也来不及撤回来啊!”
赵朔却微微摇头,道:“那就是你们的事了。总而言之,两日内,你们要让出仙人关。五日内,我要看到二十万石粮食,一万只羊和三万头猪。半个月内,我要得到明确的答复。但凡有一条不按照本王说的做,我马上出兵,继续攻打宋国。”
“是,是,外臣马上将大王的旨意带回去。”
时间紧急,曹友闻匆匆离去,回仙人关去见桂如渊了。
桂如渊也没什么好办法。
他只能紧急派出两拨使者。
一拨使者去见汴梁的孟珙,让他早做准备。
其实孟珙的处境也不算太艰难。
他虽然驻扎汴梁,但金国总不会放心一支宋国强军驻扎在国都内。所以孟珙是在汴梁城外驻扎,麾下还有五千骑兵。
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后,一得到消息马上南下,金国未必拦得住他。
另外一拨使者,自然是向临安而来。
至于桂如渊从仙人关退兵,以及付出犒赏物资,倒不是什么难事。
格日勒说的对,经过仙人关大败,宋军士气极低,精兵也不能当精兵用了,他们只想离着赵朔的大军越远越好。
桂如渊下令退军的消息一出,宋军上下竟欢声雷动。
犒赏物资也不成问题,四川富庶,二十万石粮食仙人关里面就有,也就是牲畜需要几天的时间凑齐。
……
……
五日后,临安,皇宫内。
大宋皇帝赵昀,和六位宰执一起,商议大宋面临的这场致命危机。
原本宋国是有五位宰执:首相史弥远,以及郑清之、乔行简、薛极和葛洪。
最近又加了一个宰执。
宣缯,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其实,原本大宋的宰相班子里,除了葛洪这位四朝元老之外,无论郑清之、乔行简,还是薛极都是史弥远的人。
不过郑清之和乔行简只是亲近是史弥远而已。这两个人位列宰执之后,自然有自己的宰相风度,史弥远并不能如臂使指。
薛极倒是史弥远的绝对心腹,但只一个薛极也太孤单了些。
所以,史弥远让另外一个心腹宣缯也加入了宰执之列。如此一来,史弥远的权位堪称稳如泰山。
赵昀现在真是腻歪透了。
这些宰执之前说的多好,金国的潼关防线能阻住赵朔,那大宋的汉中防线更不在话下。
汉军防线是吴氏兄弟设计修建,大宋百年经营的坚固防线。金国全盛时期,以名将金兀术率领十万精锐金军都无法攻破。
赵朔如果不来进攻汉中防线还好,若来进攻,定能让他见识见识大宋的煌煌天威。
结果呢?
大宋的煌煌天威赵朔没见着,大宋的羸弱不堪倒是见识到了。
好么,这还没两个月呢,就歼灭了四川主力部队,攻破仙人关。眼看着,就要攻入四川。
四川上缴的贡赋,可是大宋朝廷收入的三分之一!
大宋朝廷如果真丢了四川,恐怕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这次大战,他赵昀的没露脸,倒是把屁股都露出来了!非但如此,赵朔还逼着他下《罪己诏》,让他把露给天下人看!
如果真的下了《罪己诏》,赵昀以后还有何面目,统治大宋亿万子民?
赵昀面沉似水,向六位宰执看来,道:“四川安抚置制使桂如渊急报:赵朔率二十万大军攻入汉中之地,桂如渊率主力与赵朔决战于仙人关,不幸兵败,近四万将士战死,被赵朔俘虏近十万。赵朔即将趁势兵发四川,灭我大宋。我大宋要与赵朔议和,需要答应赵朔提出五个条件,诸位相公以为如何?”
“臣以为,赵朔的五个条件,太过狂悖逆,我大宋断不可答应。”
刚刚升任宰执的宣缯首先开口,道:“据桂如渊所报,他手中还剩下三万精兵。留守四川各地的精兵凑一凑,总还有一两万吧?朝廷再紧急调兵入川,未必就不能和赵朔一战!”
薛极却满脸的不屑之色,冷哼一声,道:“和赵朔一战?怎么战?经此一败,短时间内那三万精兵能派上用场?”
“还有,提什么调精兵入四川?我大宋的精兵,无非是两处。一处在四川,一处在荆襄,南方兵马毫不堪用,当初他们连安南的兵马都打不过。如今荆襄的名将孟珙正率一万忠顺军在汴梁呢。敢问宣相,我大宋哪里来的兵马可调?”
宣缯道:“薛相休得危言耸听,难道荆襄除了孟珙那一万忠顺军之外,就没有其他兵马了吗?如今宋金联盟,调上荆襄数万精兵入川,算什么难事?”
薛极冷笑道:“宋金联盟,果真那么可靠?如果金国趁我大宋将精兵调离荆襄之时,突然又要行什么北失南补之计了,我大宋如何应对?”
“而且,你确定我们调兵,比赵朔进军的速度快?别忘了,赵朔只给了我们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后,他以十万俘虏为前锋攻打四川,朝廷如何抵挡?别忘了,这十万俘虏都是川军。四川最大的依仗,就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这些俘虏,对四川各地的地形都非常熟悉。说不定,朝廷都不知道某条小路可以绕过关卡从后方进攻,那些俘虏却知道。”
“你……你……”
宣缯似乎被气了个不轻,怒道:“照你这么说,赵朔直接挥军入四川就得了,还和我们和谈干什么?”
薛极却胸有成竹,道:“赵朔自然有赵朔的顾忌。四川是那么好攻打的?桂如渊集四川精兵,四五万总是有的。陕西与四川之间有无数崇山峻岭,后勤补给相当困难。当初诸葛武侯都要发明木牛流马,运输军粮。一旦赵朔顿兵于险关之前,后勤难以供应,他该如何应对?”
“还有,金国主力集中于潼关防线,引而不发。一旦金国孤注一掷,从潼关出兵,凭赵朔留守在陕西的兵马能否守住?若赵朔的大军被堵在汉中之地,前有我宋军阻路,后有金军拦截,他二十万大军恐怕一朝尽丧。”
“说穿了,我们和赵朔现在是麻杆打狼两头怕。我们大宋怕赵朔一路势如破竹,全取四川。赵朔怕主力被堵在陕西和四川之间,进退不得,这才有了和谈的基础。”
宣缯似乎被说服了,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即便如此,也应该双方对等。我宋国各地赔款也就罢了,如何又要陛下下《罪己诏》?”
薛极对答如流,道:“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关键了。民间一直有个谣言,赵朔身怀太祖血脉。甚至有很多北方汉人,直接称赵朔为官家。你说,赵朔进军四川,是一路势如破竹的可能多些呢?还是顿兵于四川的可能多些呢?”
顿了顿,他直接向赵昀大礼参拜,道:“臣以为,虽然赵朔的条件苛刻了些,但实在是现在对我大宋最为有利的选择,请陛下明鉴!”
赵昀当然不想下什么《罪己诏》,向其他几位在宰相看来,道:“郑相公,乔相公,葛相公,你们说呢?”
“呃……”
三人面面相觑,都没有说话。
葛洪就不用说了,他年纪大了,四朝元老,就是南宋朝廷的一个吉祥物。平时就没什么权力,这个时候能指望他蹚这摊浑水?
郑清之和乔行简,确实不知此事该如何是好。
薛极和宣缯都是史弥远的心腹,他们能有什么矛盾?刚才两个人剧烈争执,恐怕都是出自史弥远出于的授意,将和谈的利弊都在朝堂上提出来。
答应赵朔的条件,大宋既丢了面子又丢了里子。但说穿了不过丢了一个汉中之地和剑门关而已,短时间内还是安稳的。
不答应赵朔的条件,现在倒是硬气了,但是如果四川一失,宋国可就距离亡国不远了。如果能挡住赵朔,金国再出兵潼关,倒是可能取得一场空前大捷。但是,这个可能性太小了,谁敢豁出去赌上一把?
郑清之和乔行简身为大宋宰执,只是堪称合格而已。以大宋国运进行一场惊天豪赌,他们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
赵昀无奈,只得向史弥远看来,道:“魏国公,你说呢?”
哈哈哈~~
史弥远大笑三声,道:“其实,老臣以为,赵朔虽然兵锋甚利,百战百胜,但其人无谋少智,并不足虑。”
赵昀眼前一亮,道:“魏国公此言怎讲?”
“很简单的道理。他真以为,取了一个剑门关,四川就无险可守了吗?非也!剑门关之后,还有葭萌关、绵竹关可守,更有无数山城可以依托。赵朔指望占据了剑门关,四川就任他驰骋,实在是大错特错。”
赵昀心说,别说赵朔了,就连我都知道,剑门关之后还有葭萌关、绵竹关啊。但是,剑门关是四川最险要的关卡。有史以来,就从来没有正面攻克的例子。就连当初邓艾伐蜀,都是从阴平偷渡。
剑门关给了赵朔,他以后攻打四川,难度何止降低了一倍?
史弥远你说这话,不是自欺欺人吗?
赵昀面色尴尬,道:“光从这点,魏国公就断定赵朔无谋少智?”
“当然不仅仅是这点了。官家请想,我大宋历来和金国议和,第一条是什么?”
“两国的关系?”
史弥远道:“官家英明,就是两国的关系。金国也就罢了,无论我宋国对其称臣,称弟,称侄,都不能改变我大宋是华夏正统的事实。”
“但是,如果赵朔不要求陛下下《罪己诏》,而是要求陛下称弟,甚至称侄呢,称孙呢?那不就是把他北方赵官家的身份做实了吗?如此一来,以后赵朔再兴兵伐宋,不知能少多少麻烦。”
其实,对于赵朔来说,别说赵昀称弟或者称侄了,就是称他爷爷都会觉得恶心,才不会占这个便宜。
但赵昀还真被这个理由说服了。
毕竟他这皇位来的太奇葩了。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失去皇位,而不是什么面子。
赵昀道:“照魏国公这么说,如果这场和议能成,我大宋还是占便宜了?”
“那是自然。”史弥远道:“区区汉中之地,和我大宋的万里江山来比,算得了什么?些许财物,更是不足挂齿。陛下下《罪己诏》,总比称赵朔为长辈来便宜得多。这不是占了便宜,又是什么呢?”
史弥远可不想坚决抵抗。
战胜了,他还是大宋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宰相,有多大的好处?
战败了,之前大宋宰相韩侂胄的遭遇,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而且,史弥远是真心觉得,赵朔没有要赵昀称弟称侄,是不懂华夏政治的玩法。假以时日,是大有可乘之机的。
赵昀道:“所以,朕应该答应赵朔这五个条件?”
史弥远微微一笑,道:“不但要答应,而且要以此为理由,多送赵朔一些东西。”
“比如呢?”
“比如,赵朔戎马倥偬,哪曾享受过江南美人的温柔?陛下若选江南美人数十名,献与赵朔。他灭金之后,沉浸于温柔乡中,未必就不是另外一个李存勖了。”
李存勖,沙陀人,本姓朱邪。
他因曾受唐朝赐李姓,入皇籍,故以唐室后裔自居。
李存勖登基后,沿用大唐国号,史称后唐,建都洛阳。
此人灭亡前蜀,取得汉中及两川之地后,心满志骄,大修宫殿,宠信伶人,自取艺名“李天下”。
最终,四方饥馑,怨声载道,兵变蜂起,李存勖身死族灭!
史弥远拿李存勖来比赵朔,自认为很有道理。
“对,美人计可以一用!”
“北方有什么美人?西方那些色目异族美人就更不用说了。送些江南美女过去,说不定赵朔就会被迷得神魂颠倒,从此君王不早朝了!”
“不但要送,而且要送最好的!我大宋未必不能出一个覆灭敌国的西施!”
“魏国公此计,堪称老成谋国啊!”
……
同姓不婚,赵朔既然都能姓赵了,自然不能献上皇室女子。
献上他姓女子给“北方赵官家”,有什么屈辱的?这些大宋宰执堪称毫无心理压力。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926/128444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