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挂科了,系统成了我的学习监工 > 第81章 瓶颈与破局

第81章 瓶颈与破局


依靠先前已有的经验,课题组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得更远,走得更稳。

    短短一个月,锂电池、超级电容器和PEMFC的独立仿真模块就完全建立好了。

    并且,独立进行仿真实验时,和实际实验的偏差也很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一个阶段性突破!

    “我们已经完成了ABS课题的第一个阶段性任务,可喜可贺!

    ……”

    周城康很高兴,在全体实验人员面前慷慨激昂地说了一大段激励的话语。

    大部分课题组成员的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

    然而,实际上,研究热情虽然能够鼓舞人心,但它的作用却是有限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瓶颈,如火一般的热情瞬间被泼了盆冷水,都不能用熄灭描述,完全像是还结了层冰霜。

    按照研究计划,第二个阶段的任务是将三个独立的仿真模块结合成一个完整的ABS仿真器。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徐凌和众多教授讨论的结果是,借鉴PEMFC热系统模块的加入的经验,依旧利用HIL方法,将这三个分块连接起来。

    但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当只有锂电池模块和超级电容器模块通过HIL连接时,事情都还很美妙,仿真器的性能也没有多少下降。

    但PEMFC一加入,一切都乱了套。虽然程序上,已经完成了连接。但最后一到真刀真枪的实验,仿真器就撂挑子不干了。

    想跑一个简单的数据,它都迟迟跑不出来。

    当然,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发现了问题,课题组立刻动员了起来。

    很多单独模块里有些赘余的代码或者效率低下的代码都实现了删除或者改进。

    但结果却仍然不尽人意,仿真器依旧是跑不了。像一匹瘸了腿的千里马,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

    “徐凌同学,你有什么看法吗?”

    周城康沉沉地说道。

    “我觉得可能是HIL的问题,我们自己单独的模块已经做得很好了。”

    徐凌思考片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是就目前看来,HIL是现有的最可靠和高效的方法了。”

    一边的计算机学院的教授说道。

    “王教授,高效只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并不知道它内部的代码和算法的结构是怎么样的。

    形象点来说,HIL可能是一把勺子,在喝粥的时候的确很方便。但有没有可能我们的ABS是面条呢?

    我想说的是,HIL可能并不适用我们这种嵌套和多模块的仿真模型。”

    徐凌耐心地解释道。

    但这并不能说明教授的学术水平不足,完全是因为HIL这种方法不仅新,而且应用领域与教授们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

    “也就是说,你觉得应该放弃使用HIL,换一种方法,对吗?”

    周城康理解了徐凌的意思。

    “对!”

    徐凌斩钉截铁地回答。

    明明这条道路走不通,为什么还要一条路走到黑呢?

    灵活变通,才能解决问题。

    但放弃了HIL,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已有的经验。

    课题组需要完全从零开始,重新设计一个算法,作为一个桥梁连接三个独立的部分。

    工作推进得异常艰难,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每天加班加点地研究,也迟迟没有进展。

    作为项目的管理者,周城康那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写算法的人忙得是焦头烂额,等着做实验的人等得却又百无聊赖。

    这怎么是个事!

    “我再去数学学院借点人过来!”

    这是周城康想到的办法。

    而徐凌,自然也参与了算法的设计,但同样没有取得突破。

    这引发了徐凌的思考。

    为什么独立运行的时候都好好的,一连起来就不行了呢?每一个模块都已经做到最优了啊?

    ……

    等等!

    独立?

    三个部分怎么会是独立的呢?

    徐凌猛然醒悟。

    锂电池,超级电容器和PEMFC是工作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完全独立的。

    应对功率突然的变化,需要从PEMFC转换到锂电池,中间还需要超级电容器的过渡。

    在这个极短的时刻,三者的工作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同时满足三者的特性方程!

    而之前的算法设计,一直都是采取的独立参数设计,进行串行或者并行,在工作状态转换时,没有建立一个临界方程。

    问题原来出在这里!

    徐凌惊喜的同时,又有些懊恼。明明是自己系统,别人没看出来就算了,自己却也迟迟没有发现这么一个明显的问题。

    当真是应了当局者迷的那句话。

    既然找到了问题,那徐凌自然就可以对症下药。

    在与众人的讨论中,一个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徐凌给它取了个唬人的名字——伪独立检验。

    就是根据对应的数学关系,在这一时刻把三个模块的工作状态短暂的等效起来。

    有了伪独立检验,算法的设计进度有了明显加快。

    但这种加快就像是从0变为了1,而整体进度是100。

    于是,从整体看来,算法的设计仍然是难以寸进。

    这下,徐凌真的没辙了。

    他的语言学lv.1和信息学lv.0似乎无法支持他走得更远。

    怎么办?

    不能就这么一直卡在这儿啊!

    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徐凌想到了许久没有冒泡的系统。

    更准确地说,是图纸绘制台!

    “请根据目前已有的所有数据,方法,思路,提供一个三模块连接的优化方案!”

    徐凌满怀希冀,在心里说出了这段话。

    让人欣喜的是,系统并未直接说明等级过低。

    这意味着有希望!

    【图纸绘制中,请稍后……】

    紧接着,一行文字出现,让徐凌稍稍松了一口气。

    但徐凌还不敢完全放松,上次的1000励志点的天价无人机机翼还记忆犹新。

    “叮!”

    “ABS  Bridge绘制成功!需消耗300励志点+300勤学点!”

    良心系统!

    徐凌顿时激动万分,颤抖着点击了浮空屏幕上的绘制图标。

    仅仅几秒钟,一个有着数页A4纸的手册出现在了徐凌的手中,扉页上写着ABS  Bridge。

    ABS桥!

    这个名字太贴切了,完全符合了徐凌的设计理念。

    而里面的内容,也没有让徐凌失望。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934/1284547.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