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明末振兴方略 > 第138章 荆州守军的反正

第138章 荆州守军的反正


朱慈烺将高一功派往重庆,并非一时起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各地局势利弊之后,做出的战略安排。

    重庆地处四川东南部,北接夔东,东临荆州,湘西北,完全扼住了长江上游,是四川盆地通往外界的咽喉要道。大明只要牢牢控制住重庆,就等于控制住了四川的命脉。

    而在军事上,重庆四周山河相间,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同时周边的河谷平原土地肥沃,十分方便守军屯田,毫无疑问是明军抵御清军由川南下,攻取云贵,湖广的重要屏障。

    朱慈烺只有将重庆掌握在手中,才算是掌握了西南局势的主动权,进而有效地遏制清军从四川方向对湖广,云贵等地的进攻,保障整个西南的安全。

    所以,他才决定派高一功率领麾下精兵和随军家口进驻重庆,辐射周边,一方面是经营重拾重庆,夔东,加强荆州的战略纵深,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今后接收西军残部做准备,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高一功出身农民军,曾经跟着李自成隐入商洛山,襄阳建政之后,又被李自成留在襄阳治理地方,此前又从夔东南下,对西南地区的情况还算熟悉,而且与大西军,夔东地方都有一定的联系,可以有效地协调各方势力。

    这些都绝对不是王应熊麾下随随便便一个武将可以做到的,此时川南确实有不少将领能战敢战,但手下兵马不强,治理地方,更是远远不行。

    而朱慈烺成功招抚东西两路大顺军,在湖广有了足够的兵力,甚至可以派兵接管重庆之后,王应熊在西南三省,也能集中兵力,解决后方的乱局。

    大明如今还控制着南方各省,云南地处边陲,军事政治意义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甚至土司叛乱都可以缓一缓再解决。

    毕竟,在原本历史上,沙定洲成功偷袭明军,势力最为强盛的时候,也没有控制云南全省,如今沐天波早有防备,他这个滇南土司,更加不可能攻取云南全省,威胁贵州。

    但云南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而且并没有得到充分开采,距离原本历史上清廷每年上千万斤的产量,如今的滇铜产量,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铜钱在此时的大明王朝经济中,依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朱慈烺若是能顺利开发云南的铜矿,便可以有效地缓解当前因为军队迅速膨胀导致的财政危机,为战争提供充足的军费保障。

    不仅如此,铜在此时还是重要的军工材料,而滇铜传统的运输线路便是经湘西北往常德,然后转运到南京的铸造局。

    这便是朱慈烺称赞堵胤锡在长沙府城打造兵器工坊,是高瞻远瞩的原因了,滇铜在常德分出部分运到长沙,根本没有任何多余的成本。

    而湖广南面的广西平乐,贺州等地,还盛产锡矿,通过连接两地的运河大江,北运长沙府,或者是通过西江,海运,转送到南京,都不算困难,两者的结合,便是铸造火炮的上好材料。

    要知道,青铜火炮的主要材料便是铜和锡,而由于青铜具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和导热性能,并且可以在高温下保持较高的强度,是制造火炮的上好材料,同等口径的青铜炮,要比铸铁炮用料更少,重量和体积更小。

    当然,青铜火炮相较于铸铁炮来说,价格要更加昂贵,但是铜炮的优势在此时的技术水平下,更为明显,这使得其在明清两代,依旧是广泛存在的。

    这是因为铜的熔点低,铜水的流动性也更好,从而使得炮管的浇铸更加方便。而因为铜炮韧性好,青铜炮也不易炸膛,这对于炮兵部队来说,异常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铜炮不易生锈,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而且养护上也更为简单的原因,这对于南方的大军来说,意义更加显著。

    朱慈烺很清楚,他若想战胜清军,就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作为支撑,云南的铜矿正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而在当前的局势下,云贵川三省总督王应熊,是他派往云南平叛的最佳人选。

    云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且土司势力强大,要平叛并控制铜矿,没有几年,是绝对做不到的。

    毕竟,他要的不是平叛,而是一个可以治理地方,压制土司,还有云南本地明军,甚至沐家和地方文官,同时控制住云南铜矿,为大明的中兴提供源源不断资金支持的大臣。

    看着正如火如荼的攻城行动,朱慈烺随即派出塘马,前往遵义,准备将王应熊召到长沙,他还没有亲自接见过这个封疆大吏。

    而随着落日的余晖洒在荆州城残破的城墙上,映照出上面累累的弹痕,明军的攻城行动,也终于暂停了下来。

    经过火炮近十日的猛烈轰击下,原本坚固的城砖已经一块块崩落,平整的城墙变得坑坑洼洼,城砖碎裂,露出狰狞的豁口。

    城墙上的清军士兵在明军的猛烈攻势下,死伤惨重,士气低落,只能躲在残垣断壁后面,苟延残喘,不少人对守住荆州城,已经丧失了信心。

    城外的护城河两岸,曾经长满草木的平野和民宅,早已沦为焦土,被炮弹翻起的泥土混杂着断裂的兵器和破碎的旗帜,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凄凉。

    护城河中,曾经清澈的河水已被明军倾倒下去的沙土染成浑浊的黄色,河面上漂浮着破碎的木板和尸体,散发着阵阵恶臭。

    明军的士兵们前赴后继,冒着清军的炮弹箭矢,将一袋袋沙土投入河中,原本深不见底的护城河边缘,已经冒起了土袋。

    不仅如此,士兵们还在护城河边挖掘了新的壕沟,并在壕沟外设置了拒马,鹿角等障碍物,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以防止城内的清军对填河部队偷袭。

    这个时候,护城河边的明军士兵还在继续挖掘藏身的壕沟,他们距离城墙太近,很容易被清军打击。当然,那些挖出来的泥土,便是填河的重要材料了。

    随着夜幕悄然降临,战场上的硝烟也逐渐散去,原本激烈的喊杀声,人喧马鸣声,更是渐渐停息了下来。

    夜风呼呼吹过,带来阵阵凉意,夹杂着淡淡的血腥味和火药味。

    此时的护城河边上,盾车和壕沟组成的临时阵地中,火光闪耀,壕沟外点燃了数以百计的篝火堆,而远处的荆州城墙上,只有寥寥几处灯火,城内一片死寂,与更远处灯火通明,人喧马鸣的明军营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时候,白天攻城的明军主力已经回到军营,正在部署夜间防御,每个营地内都是戒备森严,以防范清军的夜袭。

    营地内外,无数巡逻的士兵们手持火把,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他们的脚步声和盔甲摩擦声在夜晚寂静的营地中显得格外清晰。

    而此时,中军大帐内,朱慈烺正召集一众将领商议破城之后的围剿策略,他的手中还有一份来自岳州的军情急报。

    朱慈烺看完之后,随即将塘报折起了一部分,然后递给陈福,并示意对方宣读。陈福接过塘报,随即当着一众将领的面念了出来。

    不出所料,佟养和果然派出王得仁领着数千兵马从武昌出击,意图袭扰岳州,威胁长沙。

    朱慈烺对此早有部署,王得仁的兵马刚刚进抵羊楼,就遭到了金声桓的迎头痛击,损兵折将,被迫退回了蒲圻。

    只是,王得仁在之后暗中联络金声桓,想要对方接应,意图反正的举动,就大大出乎朱慈烺的预料了,而这也是他折起的那部分塘报。

    陈福接过塘报的时候,看到朱慈烺意味深长的眼神,便明白后面的内容不该读出来了,他心中同样十分惊讶于王得仁和金声桓暗中联络的军情,事情的发展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料。

    朱慈烺将岳州的军情告知众将,但又刻意隐瞒了王得仁可能反正的消息,这倒不是他不信任面前的众将,而是这样的事情,必须保密。

    他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攻克荆州,稳固湖广局势。王得仁的意图反正,固然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朱慈烺却不敢掉以轻心。

    毕竟,如今历史早已经面目全非,王得仁的反正投诚,究竟是真心归顺,还是缓兵之计,尚且需进一步观察。

    而且,若对方真的对清廷没有信心,那这将是他未来夺取武昌城的一个关键助力,现在就用,可没有任何好处,蒲圻城算得了什么?

    “佟养和果然不敢直接派兵来救援荆州,现如今退到蒲圻的王得仁所部,应该就是武昌派出来的所有援兵了。”

    朱慈烺扫视了一眼帐内众将,随即又沉声道:

    “荆州城已被我军围困多日,今日攻到护城河,五个时辰推入河中的沙石土袋便已经露出水面,若是不出意外,护城河十日之内必将填平,破城之日指日可待。

    朕今日召集诸位前来,便是要商议破城后的部署,还有对突围清军的阻击,郑四维和李栖凤必然会垂死挣扎。”

    “陛下,末将愿率麾下大军为先锋,攻入城中,剿灭清军!”李过拱手抱拳请战道,眼神中充满了杀气。

    不仅是他,朱慈烺话音刚落,高一功和刘芳亮,田见秀等人,也纷纷请战,表示愿意率部杀入城中,为大明诛杀汉奸。

    他们如此激动,自然不完全是要为大明诛杀汉奸,更是要为大顺军死去的兄弟报仇,要清理门户,杀了这个叛徒。

    毕竟,如果不是郑四维,王体忠这些叛徒,阿济格统领的清军主力,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追上李自成,武昌,富池口等数次战斗,甚至都不一定会发生。

    当然,这只是李过,高一功,田见秀,刘芳亮等人认为的,他们现在是把李自成的死,全都怪在了这两个叛徒身上,进而使得自己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大明的招抚。

    换言之,在这些闯营将领的心中,他们如今攻打荆州,今后攻打武昌,参与大明领导下的抗清斗争,其实都有着为李自成报仇的意思在。

    朱慈烺自然知道这一点,甚至这也是他对闯军将士们的宣传手段之一,是他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之前,稳定人心的最好方式。

    “好,诸位将军勇气可嘉,朕深感欣慰,但军中之事,除了勇气之外,还需要有正确的策略,否则咱们的将士,就得做无谓的牺牲了。”

    看着众将踊跃参与的样子,朱慈烺微微颔首,对他们的勇气和进取精神表示了赞赏,随即又转向陈福,冷声道:

    “陈福,你来说说具体的方略!”

    陈福在凤阳的时候,便已经参与过多次军议,拥有丰富的军情分析经验。这一次,朱慈烺更是将带在身边的几个军官派给了他,这几天一直在观摩战场,汇报军情。

    听到朱慈烺的命令,陈福当即拱手抱拳,分析起了荆州的战局:

    “陛下,据这几日臣汇总来的战场情况来看,城内的清军战兵应该还有近三千,民夫五六千之众,火炮虽然能对城墙造成巨大的打击,但对守军的杀伤并不算大。

    不过,城内的清军几乎都是郑四维麾下的兵马,骑兵很少,甲兵的战斗力也不算强,一旦脱离城墙,面对咱们的数万大军,绝对没有任何反击之力。

    换言之,只要城墙被轰塌,我大军冲杀进城,他们必定难以抵挡,城内的清剿应该能在四五个时辰内完成。”

    “郑四维一直提防着臣,臣此前派人到城下喊过话劝降,也借着夜色的掩护,派人到城墙根去联络了巡逻的士兵,但那些士兵都没有反正之意,甚至还有的主动攻击臣派出的秘使。”刘芳亮叹了口气道。

    “郑四维和李栖凤知道你在军中,自然不会放松警惕,但现在他们已经陷入绝境,手下的士兵也必定是人心惶惶,明天开始,每天都派人向城中喊话几次,说不定能收到奇效。”朱慈烺听罢,看向刘芳亮指示道。

    “既然无法招抚,那就等护城河填平,火炮轰塌城墙,冲进去将他们杀服!”李过随即又拱手抱拳道。

    “嗯,朕便是这个意思!”朱慈烺点了点头,然后又道:“陈福,你说一说破城之后的围剿部署。”

    “是,陛下。”陈福得令,当即道:

    “臣经过初步计划,认为破城之后,大军当分兵三路:一路负责正面强攻入城,清剿城内参与的清军,一路负责在城外的平野上戒备,包抄出城溃逃的清军,另外一路则是在城外往北,往东两个方向埋伏,阻击趁乱溃逃的清军。”

    一众大将听罢,都没有提出异议,荆州城外三面平野,确实需要这样部署,才能确保没有漏网之鱼。

    而朱慈烺见状,也点了点头,随即开始分派任务,接下来几天他需要在攻城的同时,分批调遣兵马,在清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部署,所以要提前行动。

    “末将愿领兵从正面强攻入城,清剿城内的清军残兵!”李过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好,李将军骁勇善战,朕相信你定能完成任务。”朱慈烺点头赞许,“高将军,你也领一营兵马,入城之后,专门负责控制城楼,尽可能将清军困在城内!”

    “末将遵旨!”高一功领命道。

    “至于城外阻击清军的第一道防线……”朱慈烺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了马进忠和王允成身上:

    “马进忠,王允成,朕命你们率领骑兵,将突围出城的清军全部打散,特别是郑四维和李栖凤两人,绝对不能让他们跑了。”

    马进忠和王允成一直想着戴罪立功,两人遇到清军就怂,但面对郑四维,那可就是骁勇善战,无所畏惧了。

    两人立刻出列,拱手抱拳领命,眼神中充满了坚定:“臣定不辱使命!”

    “此外,在荆州城北面和东面设伏的兵马”朱慈烺目光转向其他人,继续下令道:“北面由左梦庚,徐勇和李国英你们三个领兵埋伏,东面就由田见秀,刘体纯和袁宗弟你们三人率军伏击。”

    “末将遵旨!”众将齐声应道。

.

    而此时,荆州城内,夜色如墨,仿佛正笼罩着一片死寂,城墙上的火盘忽明忽暗,映照着清军士兵们惶恐不安的面容。

    知府衙门内,郑四维和李栖凤两人焦躁不安,他们已经收到了佟养和送来的第三封塘报,对方还是承诺立刻派来援兵,但依旧只是承诺而已,他们这些天连一个援兵都没看到。

    “大人,明军围城都已经一个多月了,可援军却迟迟未至,如今城破在即,咱们该如何是好?”郑四维眉头紧锁,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李栖凤原本说要早做打算的,但他万万没想到明军的火炮那么猛,才十几天城墙就已经岌岌可危,而且护城河看样子不需要十天,就会被填平。

    若是如此,他贸然突围,极有可能会被清廷认为是怯战退缩,到时候就算突围了,恐怕也会被治罪,甚至难逃一死。

    李栖凤心中还在犹豫是再坚持守一阵,还是立马突围,他沉思了好一阵,最终依旧没能做决定,叹了口气后,忍不住大骂道:

    “佟养和那个贪生怕死的狗东西,只顾着保全自己的兵马,根本不顾咱们的死活!”

    “这里面一定有王体忠的怂恿,一群无胆的鼠辈!”郑四维也跟着大怒骂道:

    “塘报里每一次都口口声声说要与咱们共存亡,如今却一个个躲在武昌城内,坐视咱们被明军围困,简直可恨!”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抱怨着佟养和,王体忠两人。不过,如此局势之下,两人抱怨了一阵之后,很快又开始讨论起突围的问题。

    “大人,咱们必须尽快突围,否则明军在城外一旦部署完成,就没有机会了。而且就算是现在,咱们想要突围,也必须趁着夜色掩护,方有一线生机。”

    郑四维看着李栖凤,苦口婆心劝道:

    “明军必然很快就会在城外设下重重阻击,若是再等,以咱们的实力,该如何冲破他们的阻击?”

    李栖凤再次沉默了下来,苦苦权衡着坚守和突围的利弊,他是辽东投降的老汉奸,对于清军的军纪军法,是最清楚的。荆州城这种重镇的丢失,别说是他了,就是满洲亲贵,恐怕也会被治罪。

    而郑四维见他还犹豫不决,随即又道:“大人,咱们若是留在城内坚守,恐怕只有一死了,突围还能有一线生机!”

    李栖凤闻言,终于被打动了,犹豫了一会,终于点头道:“郑四维,你说得对,只有突围出去,才能有一线生机。”

    郑四维听罢,当即兴奋地献策道:“大人,下官有一计,或许可行。”

    “快说!”李栖凤已经迫不及待。

    郑四维得令,眉头一挑,当即道:

    “大人,咱们或许可先集中城内的兵马,然后派他们从东门突围,吸引明军的注意力。待明军主力被吸引过去后,下官再率领亲兵从西门突围,到时候必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不过,李栖凤听了,却直接摇了摇头,说道:

    “此计虽然巧妙,但风险还是太大,明军兵力远胜于我军,咱们就算声东击西,也无法真的使其分兵,而一旦咱们被包围,便插翅难逃了。”

    “那该如何是好?”郑四维眉头紧锁,然后眼睛忽然一亮,又道:“不如我们派人向明军诈降,拖延时间,继续等待佟养和的援军?”

    “不可!”李栖凤断然拒绝,“明帝狡诈多端,岂会轻信咱们的诈降?”

    此话一出,两人都再次陷入了沉默,任由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这样的实力差距面前,他们好像根本无计可施。

    “大人,我还有一计,或许可以一试。”郑四维突然说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哦,什么计策?”李栖凤原本绝望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连忙问道。

    “下官以为,只要将刚刚的两条计策结合,便是明帝也无法破解。既然突袭不成,那下官大可先派出一队士兵,伪装成反正的溃兵,向明军投降,如此一来,明军必定放松警惕。”

    郑四维顿了顿,又继续解释道:

    “等到他们靠近明军阵地时,突然发起攻击,一定能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彻底吸引住城外各部明军的注意力。到那时,下官再率领亲卫部队和大人一起,从西门突围,必定能成功。”

    李栖凤听完,眼前一亮,笑道:“好计策,明军若是见到反正的兵马前来投降,必然放松警惕,咱们突围成功的概率便大大增加了。”

    “只是……”郑四维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那些派去吸引明军注意力的士兵,恐怕……”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李栖凤冷酷地说道,“只要能保住你我的性命,死几个丘八又算得了什么?”

    “大人教训的是!”郑四维下定决心道。

    他其实也很清楚,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只不过,死的都是他的兵,他有些心疼。

    “事不宜迟,咱们这两日集中兵马,后日午夜,就开始行动。”李栖凤下令道。

    两人商议完,郑四维立刻带着亲兵去召集麾下的心腹军官,准备接下来的突围行动。

    夜色渐深,荆州城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而府衙内外,一片灯火通明,李栖凤的亲兵和家仆们正在紧张地收拾着东西,他们都已经隐隐猜到了原因。

    但没过多久,原本一片死寂的荆州城内,突然传来了阵阵呼喊声和马蹄声,而且西门附近还冒起了耀眼的火光。

    很快,一名骑兵从西门的方向策马飞驰到知府衙门大门前,高喊着西门有甲兵叛乱,打开城门的消息,知府衙门迅速乱成了一团。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3980/128449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