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暴君女皇三岁?小奶团疯狂洗白! > 第九十六章 三局三战,碾压式KO

第九十六章 三局三战,碾压式KO


楚甜甜舔了舔小手指上的糖渣,小脑袋一点:“好呀,玩什么?”

挑战开始。

第一局,经史策论。

李锐洋洋洒洒引经据典,抛出个刁钻的“古今治国之辩”难题,想用浩瀚典籍压垮小豆丁。

满座皆静,等着看楚甜甜出丑。

小奶团子歪着头,眨巴着大眼睛,奶声奶气道,“治国?就像管甜甜的小花园呀。”

“花花草草不一样,有的喜阳有的喜阴,都按一个法子浇水,会死翘翘的,为什么治国非要学古人呢?”

“找到适合现在水土的法子,让百姓吃饱饱、穿暖暖、笑哈哈,不就好啦?”

言简意赅,直指核心,用三岁娃的“种花论”秒杀掉书袋。

李锐被怼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

围观的众人,更是满场皆惊。

第二局,数术机关。

王琛搬出一个复杂的九连环机关锁,得意宣称自己解开需一炷香,“请公主殿下指教。”

楚甜甜伸出小爪子,好奇地扒拉了几下那堆金属环,小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

就在王琛露出胜利微笑时——“咔哒,咔哒,咔哒哒。”

只见小爪子快如残影,眼花缭乱地拨弄了几下,不到三息,那困扰王琛许久的九连环,哗啦啦散开,变成一堆零件落在桌上。

全场顿时一片死寂,王琛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不可置信道,“不,这不可能。”

第三局,辩毒识药。

赵明自信满满地端上十杯颜色气味几乎无差别的“清水”,其中三杯混有剧毒。

“请公主辨毒。”

这题连不少太医都皱眉。

楚甜甜迈着小短腿上前,小鼻子挨个杯口轻轻一嗅。

“这个臭臭的,像坏掉的鸡蛋。”

“这个苦苦的,像没熟的柿子。”

“这个,唔,有点甜?但甜得腻腻的,不好。”

精准无误。

赵明脸色瞬间惨白,踉跄后退,一屁股坐倒在地。

他已经一十九岁了。

如今竟被一个三岁娃用鼻子碾压了毕生所学。

三局。

三战。

三连碾压式KO。

全程楚甜甜表情轻松,甚至带着点“这个游戏有点简单”的小疑惑。

整个考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落针可闻的死寂。

刚才还哄笑嘲讽的民间学子们,此刻如同集体被施了定身咒。

个个目瞪口呆,嘴巴张得能塞进鸭蛋,脸上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我看到了什么?”的震撼。

皇家书院的学子们也懵了。

虽然知道小师妹厉害,但,厉害到这种非人程度?

“心,心服口服。”最先反应过来的李锐,满脸通红,对着那个还在舔糖纸的小小身影,深深一揖到底。

王琛和赵明也挣扎着爬起来,羞愧万分地行礼认输。

再无半分轻视,只剩下深深的敬畏和,怀疑人生。

院长从震惊中回过神,激动得山羊须都在颤抖。

他快步走到楚甜甜面前,激动道:“好,好,好啊,不愧是青崖先生亲点的关门弟子,真乃,神童降世,天佑我大宁啊。”

接下来,是皇家书院院内的比试。

依旧分为三场:经策论、诗赋、算学。

难度远超民间书院。

校考的题目由夫子商议所定,艰深晦涩,即便开蒙数年的学子,都会觉得头疼不已。

第一场考的便是经策论,也就是基础典籍默诵与释义。

讲堂里,学子们正襟危坐。

由监考夫子抽题。

“请诸位考生当场默写《尚书》中《禹贡》篇,并解释其中“九州攸同,四隩既宅”的含义。”

话落。

学子们便开始皱眉苦思,

监考夫子一路望过去,不少学子默写起来磕磕绊绊。

倒是二皇子嘴角微撇,觉得这题太基础,胜券在握。

楚甜甜坐在特制的高脚椅上,小短腿还够不着地,悬空晃悠着。

她托着小下巴,大眼睛眨巴眨巴。

小手抓着笔,在纸上“唰唰唰”写起来,速度奇快,毫无停顿。

夫子凑过去一看,字迹虽显稚嫩,却一笔一划清晰无比,竟与典籍原文分毫不差。

不过一炷香的工夫,楚甜甜起身就要交卷。

监考夫子拿起试卷一看,连释义都条理清晰,

“就是大禹治水成功啦,九州大地都安定团结,连遥远的边边角角都能住人啦,说明团结合作、治理得好最重要。”

惊得夫子直吸气。

刚刚还得意的二皇子见楚甜甜这么快就交卷了,笑容准假僵在脸上。

这小丫头的默写速度,简直不是人!

第二场考诗赋,要求现场命题作诗。

题目为《咏春》,限一炷香时间。

学子们闻言,或冥思苦想,或提笔斟酌。

楚娇娇想写出彩句,憋得脸通红。

楚甜甜咬着笔头,大眼睛滴溜溜转,望向窗外刚抽芽的柳枝和叽喳的鸟儿。

她根本没在“想”,小脑袋瓜里瞬间闪过无数首学过的春日名篇。

过目不忘的海量储备成了她的素材库。

没有生硬照搬,而是小手一挥,将那些精妙的意象、灵动的词汇信手拈来,组合、化用、再创造。

不到半炷香,她就放下笔,小奶音响亮:“夫子,甜甜写好啦。”

小芽探头绿,

黄莺枝上闹。

风儿轻轻跑,

送来花花笑。

夫子读罢,眼中异彩连连!

这诗作灵气十足,用词虽不华丽,但观察角度独特,充满童真童趣,这怎么可能是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做出来的诗!

第三场,也是最难的一场,算学。

说是,“今有田广十五步,纵十八步,问为田几何?若有粮八百斛,需分运三地,甲地得五分之二,乙地得三分之一,问丙地得几何?”

题目很难。

涉及田亩分配、粮草运输,需要综合运用算术和简单推理。

许多学子开始打草稿,列算式,眉头紧锁。

素来喜欢算术的太子,也开始凝神计算。

楚甜甜看着题目,小嘴无声地念念有词。

好在她能过目不忘。

学过的算理、公式、例题解法都能烂熟于心,题目一出,就在她眼中自动分解成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

她几乎不用打草稿,小手拿起笔,直接在答题处写下清晰的步骤和答案。


  (https://www.2kshu.com/shu/95052/4936145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