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陈绍的计划
推荐阅读:地仙只想种田 洪荒:我是鸿钧走狗怎么了? 八道横行 我培养的宠物来自二次元 长生有烛 星球大战:从克隆人战争逐鹿星海 校花高冷?无所谓,她还有妹妹 这才是高武! 我在封神修炼蜀山法 骑士:从铁匠学徒开始无限兼职
平州城。
因为女真鞑子阻断了逃跑的南门,反而让城中恢复了正常秩序。
人们也算是亲眼见识到女真鞑子的凶残,个个主动请缨,或者在城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拦住这群畜生。
虽然以前也听燕京那边逃难过来的人,说起女真鞑子的做派。
但亲眼见过,和耳闻还是有区别。
大家齐心协力,把平州城中能挖出的石块,全部运上城楼。
各家各户,把青壮男人组织起来,在城下搬运或者等待上城。
女人们则搭建粥棚、照顾伤兵。
本来抱着必死之心的张觉,眼看平州城中,百姓全都自发组织起来守城。
他散尽家中财产,犒赏有功将士,把族中子弟全部编入军中。
入夜之后,又打退了一波生口围城的平州兵,三五成群聚在一块。
一堆篝火旁,张敦固大声道:
“奚王萧干已经率兵前来,袭扰女真侧翼了;李安弼去燕山府,肯定能搬来大宋救兵!”
“这次完颜宗望,将会和完颜阇母一个下场!”
他努力地给手下人打气,但是应和的很少,大部份人都麻木地看向火堆。
这些日子他们根本没有和女真人交手,只是不断地杀掉女真鞑子驱赶来的生口。
那都是附近的百姓,说不定就有大家的亲人在里面。
女真人根本不着急,他们就像是狩猎一样,有的是耐心。
“等打退了鞑子,我们就向大宋请赏,保准每个人都揣得满满当当!”
张敦固见死气沉沉的,心中憋闷不已,很想骂人。
但是他还是努力装出一副笑脸,很自信的样子,来提振士气。
张觉也站起来,说道:“此番退路已绝,好在外有宋奚强援,唯有咱们自己奋进,才能等来援兵。”
张觉世代都是平州人,乡土情重,本就不想离开平州,甚至有与城共存亡的念头。
此刻,退路断绝,他的意志更加坚定起来,而且笃定了大宋会来救他。
张觉和郭药师关系极好,以前都是大辽武将时候,就曾不止一次的并肩作战,互相支援。
而且大宋没道理不救平州的,自己占据平卢,给大宋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缓冲带。
他们理应大力扶持自己,来为他们挡住女真南下的东大门。
失去了辽地,女真鞑子南下,那不真的一马平川了么!
“完颜阇母来的时候,人人都说他如何如何勇猛,击败渤海高永昌,先登上京临潢府,俘虏挞不野。刚到咱们平州的时候,他也是连战连捷,还不是被弟兄们给击败了。”
张觉的话,比张敦固更有分量,众人纷纷抬起头来,真就提起来一些军心士气。
——
平州再次开打,大宋朝廷一片沉寂,仿佛不知道这件事。
倒是老种、小种还有河东的王禀接连上书,诉说平卢的重要性,必须马上发兵去救。
而且张觉是朝廷钦封的泰宁军节度使,女真人攻打张觉,已经可以视为宣战。
陈绍也建议派人去金国,陈述厉害,若是他们不退,趁着耶律延禧还在,大辽的反抗还没有熄灭,直接全线发动战事,把幽云十六州,全部拿回来。
只要大宋宣战,身为大宋臣子,陈绍就师出有名。他保证可以迅速拿下尉州、应州,进逼云州。
到时候,河东不再是边关,朝廷尽可以将河东的王禀部兵马调往燕山府。
要是能救下耶律延禧,让他保存一点实力,占据一些州府,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最好不过的。
因为知道赵佶没有这个魄力和胆量,陈绍单独给童贯和蔡京写了封信,希望他们两个明白人,能够上书。
此时在河东的王禀,更是一力主张出兵,尤其是燕山府的兵马,必须赶到为张觉解围。
西平府,陈绍一早就在迎接部分灵武军返程。
这次灵武军出征,总共三万多人,号称十万。
一向少报人马兵力的定难军,终于也可以往大了吹嘘虚报了。
大军得胜灭国之后,开始撤兵,回来了两万,还有一万多驻扎在西州,防备他们死灰复燃。
西州的权力很分散,地方由二十四城都督分治,部落首领(如“狄银”“于越”等突厥官号)仍保有军权,王权集中度有限。
灵武军对付他们的办法很简单直接,就是杀。
一般在中原这种地方,除非你是方腊、黄巢那样的人物,否则轻易不要招惹当地望族。
但是在西州不一样,他们所谓的望族、地头蛇,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根本没有中原士绅那种把控地方的能力。
他们有了钱,一般就是过奢侈日子,买足够多的美婢奴仆,整日里炫耀富贵。
而中原士绅,尤其是那种望族,则会修桥补路,开设学堂,接济考生,有灾难的时候会赈济乡党
通过宗族势力、地方义庄、书院等组织网络,在当地构建起庞大的社会关系网。
宗族制度强化了血缘联系,而士绅往往是宗族的领导者,通过控制宗族资源增强自身影响力。
书院、学堂,让他们个垄断了上升通道,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地位。
时间一长,几辈人传下来,当地所有稍微有点势力的,都和他们家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你真惹急了,他振臂一呼,在当地立马就能组建起一支团练来。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这么起家的。
西州,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也会有这么一群士绅开始萌芽.
因为被陈绍占领的那一刻,汉风就不可避免地吹过去了。
而他们都是依附陈绍,而崛起的新势力,至少在未来的几代人时间内,他们绝大部分是和陈绍一条心的。
把定难军看成一棵大树,那么陈绍是主干,他们是分支。
陈绍因为是打下的西夏地盘,再加上西夏统治阶层反抗很激烈,没有大片投降的。所以他清除了一大批旧贵族势力,让他可以启用很多新人,造就一大批跟他利益一体化的新贵族。
这是他的地盘上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最重要原因。
同理,女真鞑子现在这么猛,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陈绍的眼光,一直是盯着女真的,根本没怎么着眼大宋。
这次他之所以一个劲地让大宋赶紧参战,就是为了师出有名,免得自己上了之后,大宋在背后拿着海上之盟说事。
要知道,大宋打外战不太行,尤其是开疆拓土就没成功过,但是打内战、打自己人,属于是历代王朝里幻神级别的。
终宋一朝,也没出现什么厉害的割据人物,或者流民领袖。
方腊已经是大宋造反的天花板了。
秦有陈胜吴广;汉有绿营、赤眉、黄巾;隋有瓦岗、窦建德;唐有黄巢.
个顶个都是狠人。
大宋之后,元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大明有李自成、张献忠
满清有太平天国。
唯独大宋,压榨民力如此厉害,竟然只出了个方腊,还很快被平息了。
因为大宋的士绅力量,其实是很强的。
别看它现在内忧外患,真要是陈绍带兵杀进中原,就等着陷入泥潭吧。
灵武大营附近的水力磨坊内,陈绍正在干一件很不符合他身份的事。
他踩着水车,胳膊挂在一根粗壮竹竿上,正在磨制面粉。
吱呦吱呦的响声里,陈绍的脑子,也和这水车一样,快速转动。
张觉要是能保住,就相当于给了旧日辽国汉人,最后一块净土。
如果大宋保不住平州,至少也得把张觉保住,给辽地汉人一个投靠大宋的理由。
否则的话,张觉死了,像是郭药师、孟暖这些人,难免会兔死狐悲。
不过陈绍又想了一下,根据大宋的尿性,你越指望它做成什么事的时候,它越是跟你对着干,非得搞砸不可。
“节帅,吴璘将军回来了。”
陈绍点了点头,他自然是不用去迎接的,不一会儿,手下就带着吴璘等人进来。
陈绍从水车上下来,坐在磨坊旁,笑道:“唐卿啊,辛苦了。”
吴璘赶紧叉手道:“这是属下分内之事!”
陈绍仔细看了一下,吴璘脸色成熟不少,独自率领一支大军,劳心劳力,对人的考验和锻炼不是其他工作能比的。
这东西真看天赋,天赋不行,再怎么努力、把兵法倒背如流也没有用。
因为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天时地利不尽相同,对手更是不断变换,每次领兵都没有固定的公式套用。
尤其是率领大军,独自灭国,更是难上加难。
好在西州很小,体量不大,算是陈绍对灵武军和吴璘这个潜力小将的一次成功锻炼。
接下来,可就没有这么简单的仗打了。
不管大宋如何应付,最多再过一两年,女真鞑子定然会南下。
陈绍胸中,已经有了定计,到时候只能是拥立赵家新君。
狭天子能号令天下勤王,则号令之。如果不能,那也只好奉个正统皇帝,然后提兵去河东、河北和女真决战。
反正河北、京畿,这样的膏腴之地,绝对不能让与女真。
一旦让他们得手,那就真有了一统天下,彻底奴役长江以北的资源和实力了。
不管是谁,在得到河北、辽东,并且站稳脚跟之后,那就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很难再被攻克。
当年三国初期,袁绍占据了这两个地方之后,那恐怖的压迫力就是个例子。
“来,坐下聊。”
吴璘知道他的脾气,也不和他客气,坐下之后就开始讲西州的见闻。
陈绍听得很认真,他还从萧氏那里,听到了西州其他方面的事。
结合到一起,一个西域的分散、软弱的回鹘争权的大体模样,就浮现在陈绍的脑海中了。
出乎陈绍预料的是,这西州回鹘和河西那些回鹘一样,都是大辽的拥趸。
佛教在那里已经开始衰微,陈绍的大军攻入之后,相当于给佛教撑腰的来了。
所以遇到的抵抗不大,甚至很多地方格外欢迎他们进入,尤其是翟家的僧兵团。
他们名义上是双王共治:高昌为佛教王庭,北庭为夏季行宫,形成宗教(高僧)-世俗(都督)并立的治理体系。
如今,这双王全家都被运到汴梁当吉祥物去了。
地方原本由二十四城都督分治,被吴璘杀了一大半,投降的也交出了兵权。
最惨的就是西州那些豪富的商队,基本被萧氏吃干抹净。
“大帅,留下的那一万兵马,足够震慑西州了。”吴璘小心说道。
其实他想把灵武军全调回来,因为西州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兵马驻扎。
护商队,僧兵团,都是他们完全没法对抗的力量。
陈绍点了点头,心中也大概知道吴璘的意思,但是他没有开口。
先驻扎个一年半载,还是很有必要的,等着统治的体系建起来之后,再把灵武军调回来。
“对了,从河西逃走的龙家,这次抓到没有?”
对于那群穿着大唐边军盔甲,拿着唐氏武器的回鹘人,陈绍印象很深。说起来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纷乱之世,中原早就没有多少盛唐时候的意蕴了。反倒是在西域,尤其是河西,还有很多大唐时候的风采。
吴璘苦笑着摇了摇头,“我们大军一过玉门关,他们就举族西逃了。”
陈绍笑了笑,往西好啊,往西去又是一支小霸王。说不定,这个被自己驱赶的回鹘王庭,能在西边再现他们祖上的荣光。
不过这个赛道,可能稍显拥挤,因为耶律大石老弟也到那里创业去了。
河西、西州都被自己占了,估计他这次逃得,要比历史上更加远。(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298/128447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