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崇祯霸道 > 第127章 抢人饭碗激起民变(上)

第127章 抢人饭碗激起民变(上)


海盗奸宦狼狈为奸,整个江南怨气冲天!

    魏忠贤这个奸宦又开始无法无天,这厮竟然明目张胆的带着锦衣卫缇骑和海盗在江南一通乱抢!

    江南已被这奸宦整得民怨沸腾了,再不惩治这奸宦就要出大事了。

    朱觉看到这种弹劾奏折那都是冷笑一声,随即撇一边去,懒得搭理。

    魏忠贤在江南干什么他自然知道,所谓民怨沸腾也就是江南那些地方上的土豪乡绅和里正甲首受不了了而已,什么民怨沸腾,这就是屁话!

    土豪乡绅和里正甲首是平民百姓吗?

    这年头但凡说什么民怨沸腾乃至为国为民的,都不是为了平民百姓!

    若真让他来评理,他只会说抢得好!

    总督令你们都不当回事,茶赋也不上缴一丝,朕想出钱跟你们买生丝你们还收起来想私自卖去海外。

    行啊,朕就不出钱了,直接让魏忠贤去抢!

    这会儿他心情大好,也懒得去搭理那些外廷官员。

    魏忠贤这厮打抢那是着实厉害,郑鸿逵手底下的蜈蚣船正不断往京师拉生丝、茶叶、棉花、布匹,乃至金银财宝呢,每天最少是十船!

    蜈蚣船再小那也差不多是五十吨级的,一船哪怕半载那也是五万斤的货,换成生丝那就是五百担一船,十船就是五千担。

    魏忠贤抢来的虽然不全是生丝,那也勉强够纺纱厂和织布厂用了。

    这会儿他们的织布机都还不到一万台呢,哪怕按一万台算,三天也就能织一万匹丝绸,而一匹丝绸用的生丝三、五、八斤都有,大抵匀一下就是五斤左右,也就是说,只要三天能送来五万斤生丝那就够现在的织布厂织的了。

    宋应星还利用魏忠贤抢来的棉花吧纺棉纱的大纺纱机都研制出来了。

    这天上午巳时许,他才刚刚批阅完奏折,便带上郑芝龙、王承恩和方正化等直奔纺纱厂而去。

    此时纺纱厂和织布厂第一批厂房那都已经建好了,有些厂房里那都已经摆上纺纱机和织布机开始纺纱织布了。

    不过,大部分厂房的窗户都还没有装玻璃。

    这是没有足够的玻璃了吗?

    朱觉带着疑惑走进宋应星研制棉纺机的厂房里一看,那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好家伙,棉纺机出纱锭的地方那是足足三十个锭子在那里不断旋转变大啊。

    这一下就从九个锭子增加到三十个锭子了,这效率足足是手工纺纱的三百多倍啊!

    宋应星见他进来了,那是忍不住迎上来兴奋道:“陛下太英明了,这刷辊果然能用来纺棉纱,且想同时纺多少锭都行。”

    这话倒也没错,后世的纺纱机那最少都是同时纺出几百个锭子来,同时纺上千个的都有。

    不过,这会儿的机械水平估计同时纺一百个锭子出来都难。

    朱觉微微点头道:“嗯,先别贪多,能同时纺三十个锭子出来已经很不错了,这种大纺纱机没问题了就先量产一批,至于同时纺五十个锭子乃至一百个锭子的以后再研制也不迟。”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现在的小蒸汽机也就能带动这么大的刷辊了,若是要同时纺出更多的锭子来,还得等微臣把大蒸汽机研制出来才行。”

    大蒸汽机还没研制出来吗?

    朱觉颇有些不解道:“大蒸汽机好像跟小蒸汽机差不多吧,你还没研制出来?”

    这个怎么说呢?

    宋应星颇有些尴尬道:“微臣这些天研制棉纺机和发条去了,还没来得及研制大蒸汽机呢。”

    对了,还有发条。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发条研制得怎么样了?”

    宋应星不假思索道:“那东西倒没什么难度,微臣已经把样品研制出来了,也装织布机上试过了,效果挺好的,果然能节省一天的人工。

    不过,要批量生产还得有专门的冲床来冲那装弹簧片的盒子才行,那种盒子若是用手工打造,那根本就量产不了。”

    他们正说着呢,袁祐已然闻讯赶来,恭敬的拱了拱手,打了个招呼。

    朱觉很是干脆的指着一遍空荡荡的窗户道:“国丈,这是没有足够的玻璃了吗?”

    袁祐颇有些无奈的道:“是啊,原来出产的那些废玻璃都已经装其他厂房了,这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厂房还只能等着新出的废玻璃慢慢的装上。”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去?

    这可不是几间又或者几十间厂房,而是一千多间厂房。

    而且,棉纺纱机都已经研制出来了,以后棉布也要织,到时候还得新建更多的厂房呢。

    朱觉琢磨道:“这会儿天热还好说,窗户空着就空着,要是等到冬天还没装上玻璃那就不行了,天寒地冻的那就没法纺纱织布,这些厂房里还都得装上暖气呢。

    看样子玻璃厂也得扩建了,若是我们西班牙人的生意谈成了,那人家肯定会想跟我们买玻璃,欧陆各国可是早知道玻璃这东西的好处了,只是他们还没办法大批量生产而已,这东西贩欧陆那肯定好卖得很,到时候都不知道量有多大。”

    呃,还要扩建玻璃厂啊?

    袁祐闻言,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这玻璃厂的厂房倒是好说,煤炭和石灰石的供应那也没多大问题,关键就是石英和长石,那得去湖广乃至巴蜀拉啊。

    现如今几百艘漕船轮流拉过来的石英和长石也就勉强够两个玻璃厂用而已,若是再建个玻璃厂,那就必须增添运石英和长石的漕船了。”

    这会儿漕船是到处拉东西,根本就抽调不出来了。

    不过,西班牙人要过来谈生意还不知道要等多久,等到生意谈妥了给人家发货那最少也是几个月的时间,这玻璃厂倒是不急着投产。

    朱觉想了想,随即缓缓点头道:“嗯,你先命人建厂房吧,漕船的问题,等良甫那边第一批轮船造出来就能逐渐解决了,一艘轮船那足以顶上十艘漕船。”

    他们正商量着呢,方正化忽而疾步而来,拱手低声道:“陛下,王应朝回来了。”

    朱觉那是毫不犹豫道:“宣。”

    很快,王应朝便疾步而来,拱手低声道:“奴婢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有谁让你捎信回来吗?”

    王应朝认真道:“徐大人和熊大人都没说什么,魏公让奴婢问一下,那些收来的田产地契怎么处置,是直接卖钱还是去把那些田地都给收了。”

    这家伙应该是抄出不少田产地契来了。

    若是将抄出来的田产地契再卖给其他的土豪乡绅又或是贪官污吏,那就是白抄了,地方势力之所以强大那靠的就是掌控着田地,这些田地还必须收回来才行。

    正好,徐光启推广红薯、土豆等那都需要田地,不光东番那边需要,江南最好也能有,毕竟,直接在江南培育种苗那就不用浪费舰船去拉了。

    这会儿舰船可是紧张得很,而且红薯和土豆的种子那动不动就是几十万斤乃至几百万斤,拉一趟都不知道需要多少船。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你让他直接收地吧,收来的地都交给子先来培育种苗。”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480/128450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