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兴安岭1984:从赶山开始养家 > 232.第232章 平平淡淡的日子

232.第232章 平平淡淡的日子


第232章  平平淡淡的日子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现在陈卫东有钱了,并且带着石头,兵子,还有李家屯的李胜利都赚到了钱。

    虽说这年头人们朴实,但是一点也不傻,

    他们心里也十分羡慕。

    除了当天晚上,石头和兵子入股了两百块。

    从第二天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过来报名,申请加入养猪合作社。

    三天之后,陈卫东就从陈卫海口中得知报名参加养猪合作社的已经有三十多户人家,占了九曲屯三分之一。

    按照一户五十块,三十多户加起来,加在一起就是一两千块钱,其中还有个别几家,

    原本算是屯子里条件稍好的人家,也和王国福一样,出了一百块入股,再加上陈卫东出资的钱,一共已经筹集了二千八百块。

    看着这么多人参加,王国福和陈卫海可谓是开心不已!

    现在一头小猪大概在二三十块钱,虽然建猪圈,买猪苗,买饲料,还有养猪场的人工,这些都得要钱,

    但是只要拿一半钱用来养猪,也差不多能够养五六十头猪。

    于是两人又连夜把陈卫东叫上,在喊上屯子里几个出钱多的人,大家一起讨论该如何建养猪场。

    按照陈卫东的建议,直接用利用村部几间房子,以及前面一片空地,直接改造成养猪合作社,花不了多少时间和钱,就可以将养合作社完工。

    虽然村部整体面积也不是很大,前前后后大概有一响半地的样子!但是养个一百多头猪没什么问题。

    要知道东北这边分大响,小响,一小响等于关内的十亩地,一大响差不多等于关内十五亩。

    地虽然不大,但就算是采用散养方式:按照散养一百头猪大约需要十亩地,这些地也够养一百三四十头猪!

    而且陈卫东并不打算散养,散养猪的运动量大,长的不快,不够肥,

    陈卫东按照后世方法,平均每头猪需要约三平方米的空间就够了,这样能养的更多!

    这几天王国福和陈卫海一直过来找他拿定主意,虽说陈卫东上辈子也没搞过养猪场,但是没养过猪也见过猪跑!

    当然其他事,陈卫东也没太多掺合,像养猪合作社和大队牵土地承包合同,

    一次性交清多少钱,这个王国福的事,有了王国福,这些就简单了很多,而且这也关乎王国福自己的利益,王国福更是卖力!

    而且王国福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再看到有那么多人投资养猪合作社之后,

    和陈卫东给他普及的前景之后,又是一咬牙,又掏出了一百五十块,

    陈卫东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笑了笑,至于王国福之前说的那一百块就是棺材本,从一开始他就不信,毕竟王国福当了那么多年村长。

    很快养猪合作社的事就提上了日程,王国福和陈卫海每天忙碌,

    陈卫东指明大概方向,剩下这些简单事他们两人也能干好,也没时间过来找他。

    接下来,陈卫东也没上山,整天在家里,一边陪着媳妇孩子,一边忙着自己房子的建设,还有照顾家里养的牲口。

    今天一大早,陈卫东吃完饭之后,就将两只金雕拿了出来,喂完之后,和小金雕互动了一会。

    半个月之前两只金雕还像是白条鸡,现在小金雕,

    体型已经不小,而且羽毛已经长了出来了,要不了多久,羽毛就能长齐。

    在陈卫东的逗弄下,金雕使劲挥舞着的翅膀。

    陈卫东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它们动起来,促进它们消化。

    在野生状态下的金雕,基本上都是处于半饱的状态。

    而现在,陈卫东喂养,自然不会让它们出现吃不饱的情况,而是担心它们吃的太饱,

    “爸爸!”

    “爸爸!”

    小六看了一眼,两个小金雕,想要过去玩一玩,陈卫东眼疾手快,将小六拉进怀里,

    “爸爸!”

    “爸爸在这儿呢,别过去,小心它们咬你!”

    陈卫东哄着小奶团子,逗着金雕,两不误。

    其他五个小丫头和小狐狸在院子里到处跑!

    柳雪婷坐在旁边,安静的看着陈卫东和六个小丫头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在柳雪婷看来,这样平平淡淡的日子,就是最幸福的。

    陈卫东看两只金雕幼崽露出疲倦之色,这才停下。

    把小六交给柳雪婷,他则抓起两只金雕幼崽,把它们放回窝内。

    “卫东!卫东!”陈卫东刚刚把小金雕送进屋内,李胜利利就风风火火的走进来。

    “胜利大哥,你怎么有空过来?”陈卫东笑道。

    “卫东,你可不地道,你搞养猪合作社,这事咋不和我说!”

    李胜利一副幽怨的眼神看着陈卫东问道,他还是刚从别人口中知道的这事,

    现在李胜利年纪大了,再过几年,就上不了山了,如果加入了养猪合作社,按照陈卫东的能力,他相信,以后养老不愁。

    “呵呵!这是我们屯子搞的,再说我也不知道胜利大哥,你有兴趣啊!”

    “有!有啊!我十分有兴趣,我听说石头和兵子入了两百块钱的股,我跟他们一样。”

    李胜利说道。

    “那行,现在养猪合作社还没有正式开始营运,我等会和国福叔说一声。”

    现在养猪合作社,刚开始建设,如今基础也做的差不多了。

    和陈卫东的房子不一样,养猪场那边,所有去干活的都是给工资的,小工一天三毛,大工一天五毛,

    这个工资在九曲屯,可不算低了,如果不是那边用不了这么多人,恐怕陈卫东这边还真剩不下多少人。

    不过,这个对陈卫东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即便是养猪合作社那边干的热火朝天,但是丝毫不影响陈卫东这边。

    因此本来人就不多,大家都会背地里商量好了,抽出时间来陈卫东这里干两天。

    陈卫东带着李胜利找到了王国福,对于加入的李胜利,王国福欣然同意,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

    李胜利交完钱,又按上手印之后,立刻招呼陈卫东去他家吃饭,顺势问一问养猪合作社能不能赚钱。

    别人说的他不放心,只有听陈卫东亲口说,他才安心。

    对此,心如明镜的陈卫东,也是哭笑不得!

    一眨眼一个星期过去了,陈卫东家的新房子也到了上大梁的日子。

    上梁是农村盖房子最重要的一步,也是盖房子最热闹的时候。

    上梁都需要提前看好日子,看好时间。

    这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因为大梁是整个房子的核心,它的位置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房屋的结构安全。

    在农村,上梁之前通常会有一些祭祀活动。

    陈卫东也提前准备好了一只大公鸡、一个猪头,一条鱼,还有香炉、香,鞭炮等等祭祀用的贡品,。

    梁师傅傅看好日子,老爹陈广田提前通知了屯子里几个会工匠的大工过来,帮忙上梁。

    上梁这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天边的云层还带着昨夜的寒气。

    陈卫东新房子门口就聚满了人,弥漫着一股热烈的气氛。

    因为是星期天,屯子里的熊孩子不上学再加上自己家六个孩子,房子门口这边格外的热闹。

    在村里老人的指引下,上香设贡之后,开始上梁,村里的七八个劳力抬着主梁,主梁上绑着红布。

    壮劳力们沿着搭建好的架子,一步步的往上抬。

    房子上面墙上还站七八个壮劳力,他们用绳子往上拉。

    没有吊车,就只能用这种最笨的办法来上梁,过去千百年来,都是用这种方法。

    旁边还有人喊着号子:

    哎嘿嘿,哎嘿嘿!

    嘿哟,嘿哟!

    大家都使劲啊!

    嘿哟,嘿哟!

    来一个老吊啊!

    嘿呦嘿,嘿哟!

    一块搬个吊啊!

    嘿哟,嘿哟!

    这就上来了啊!

    嘿哟,嘿哟!

    喊着号子,上下一起使劲,把主梁拉上去。

    等到主梁上去之后,瓦匠师傅确认安放位置准确,并固定好之后,开始燃放鞭炮。

    鞭炮一响,顿时变成了孩子们欢乐的海洋。

    一群熊孩子,包括自己家的小四不顾柳雪婷的呼喊也不怕被鞭炮炸到,围在鞭炮附近,等着鞭炮放完,就去捡没响的哑炮。

    这哑炮可是熊孩子童年不可或缺的快乐之源。

    还好,也只有小四最野,大妮,二妮,对此不感兴趣和干女儿,在一旁看热闹,小五想跟着去,但是怕鞭炮,小六则是在柳雪婷怀里。

    鞭炮结束之后,站在屋脊,墙上的瓦匠师傅,拿出陈卫东早就准备好的喜糖、喜饼,开始往下撒。

    大家来看热闹,等的就是这一刻。

    一群老幼,蜂拥上前,去捡喜糖、喜饼。

    大妮,二妮,小花,三妮,四妮,五妮,小六这时候也从柳雪婷怀里挣脱开来,迈着小短腿,去抢了起来,陈卫东也没管她们,而是拿出早就准备的烟,

    开始给屯子里的人发烟。

    见者有份,只要是来的人,除了孩子,陈卫东都会发上一支烟。

    接了烟之后,大家很自觉的离开了院子。

    刚刚上的只是大梁,也是主梁,一座房子里可不是只有一根梁。

    所以,大家还要接着上梁。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596/128439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