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兴安岭1984:从赶山开始养家 > 167.第167章 姐姐,不听话

167.第167章 姐姐,不听话


第167章  姐姐,不听话

    还有更不嫌冷的则是屯子里七八来岁以下的熊孩子们,这会他们可是放了圈,撒了欢的在冰面上玩乐着。

    孙娟带着五个小丫头还有狗蛋同样开心的在冰面玩着,陈卫东瞅了一眼,旁边柳雪婷抱着小六,还有二姐陈秀秀照顾着,他也放心。

    不一会,人越来来越多,孙家屯还有其他屯子的人陆续都过来了,一时间,太平湖的冰面成了一个游乐场。

    孩子的欢笑声,大人的训斥声,在太平湖上此起彼伏。

    当然,还有铁锤敲击冰镩子的声音。

    陈卫东和陈大海两兄弟一组,陈卫东挥舞着铁锤,准确的敲击在冰镩子上。

    凿冰窟窿是费力的一步工作,上次陈卫东在芦苇湖捕鱼深有体会,

    而且在冰下下网捕鱼凿冰窟窿了需要打上不少。

    孙向海很有经验,早就做好了安排,两两一组,轮流着干活,凿冰窟窿。

    先打好一个入网口,并以此为起点,向两边每隔约一段距离,凿出一个冰洞,围合成一个直径一两百米的圆形冰洞阵,

    最终在入网口的对向几百米的距离位置凿出一个出网口。

    过了一两个小时,冬捕所需要的冰窟窿,才全部凿出来。

    然后才开始冰下走网,冰下走网是将冰下穿针引线一般,使用“走钩”、“扭锚”、“穿杆”将“水线”牵引至每个冰洞下方。

    在冰面拉拽水线即可让已经下水的渔网按照指定的路线行进。冰下走网十分耗时,一直忙活到中午才完成。

    据说,查干湖冬捕的时候,渔网足足有几千米大,光是冰下走网就要用七八个小时之久。

    太平湖没有查干湖那么大,自然也用不到像查干湖冬捕那么大的渔网,

    孙家屯用的渔网,也就一两百米。

    也不需要马来拉动绞盘,只需要几头小毛驴就行了,

    陈卫东家的小毛驴也派上用场,按照规矩今天捕的鱼也可以多分一些,

    孙向海是姐夫孙田军的二大爷,来之前都打过招呼。

    一切布置好之后,鱼把头查看之后,宣布可以拉网,有村民赶着驴拉动绞盘,开始往外拉渔网。

    他们这儿没有醒网,祭奠湖神的仪式,不知道是因为前面十年的运动,还是说别的,反正,在陈卫东的记忆中,并没有醒网仪式。

    只需要确定鱼已经进网就行。

    随着长长的绳子一点点的从冰面上被拉出来,水下的渔网被收紧,然后渔网也被一点点的拉出来。

    随着渔网从冰窟窿里被拉出来,大家都能清晰的看到被困在渔网里的大鱼。

    冰面上村民的热情一下子涨了一大截,大家对着渔网指指点点,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

    陈卫东看着各种各样的大鱼被拉上来,脸上也露出笑容,很有成就感。

    村里用的渔网,网眼很大,这样可以确保那些小鱼,不会被渔网拉上来。

    这也算是老百姓的一种朴实的智慧,留下小鱼,就能够每年都有鱼可以捕捉。

    就连那些小孩子,也不在冰面上嬉戏了,都跑过来,

    站在渔网旁边,看着从冰窟窿里一点点被拉出来的大鱼。

    等渔网全部拉出来之后,不用孙向海吩咐,所有人一拥而上,动手从渔网里往外摘鱼。

    就连七八岁的孩子,也费力的抱起一条大鱼,往爬犁上送。

    众人一起动手,

    这边整理好渔网,那边已经把所有的鱼都装到了爬犁上。

    陈卫东瞅了一眼,远处的女儿。

    好家伙!

    五个女儿,不知道啥时候也混了进去,开始抱着鱼往自家爬犁上拽,

    她们显然以为拽进自家爬犁上,鱼就是她们的。

    这几个小奶团子,有的一手拉着两个鱼尾巴,呼哧呼哧的拽着走,有的抱着大鱼。

    尤其是五妮这个小丫头,陈卫东没眼看,人小心不小,一个小不点,专门挑了一个二十多斤的大鲢鱼,鱼都快比人高,那场面!

    看她们玩的是不亦乐乎!陈卫东也没有拦着。

    “今年的收成真不错!”

    大家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容,这一网拉上来的鱼,足足有三四千斤,虽然和查干湖冬捕,每网几万斤,十几万斤不能比,

    但是要知道屯子人也少,按照规矩,他们这些干活的,光是这一网每人差不多能分个一百多斤,剩下每家每户也能分个几十斤。

    当然一网肯定不能够,接着又来一网!

    这一网比之前少了不少,不过也有一两千斤。

    其他几个屯子,有的运气好,一网能干个五六千斤。

    收拾好东西,孙向海大声吆喝着,回家分鱼。

    其实,不用孙向海吆喝,大家早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了。

    刚刚捡鱼的时候,有多么快乐,这会手就有多么冷。

    就连那些熊孩子,这会也都老老实实的跟在父母身边往屯子里走。

    “你个熊孩子,看你身上弄的,棉裤都湿了,冻死你!”

    “怎么搞的,棉鞋都湿了,不冷啊?”一路上,不时响起,父母训斥孩子的声音。

    陈卫东这边也是一样,柳雪婷抱着小六,正在训斥几个小丫头,五个小丫头身上或多或少都湿了一些,狗蛋也被他爷爷给叫走了!

    “姐姐,不听话!”

    小六在柳雪婷怀里,突然小手指着五个姐姐,稚嫩的奶音响起。

    话音刚落,小奶团子又瞅了瞅姐姐们,吓得赶紧抱紧妈妈。

    陈卫东他们这些大人,听到小六这番动作,不禁笑出了声。

    “雪婷,别说孩子了!快回家烤烤火!”陈秀秀笑着道。

    陈秀秀和柳雪婷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家,一回到家,陈秀秀让五个小丫头,把棉裤脱了,让孩子躲进被窝里,然后把棉裤放在暖包上烤上。

    当然屯子其他人也一样,有孩子的,先带着孩子回家,把棉裤脱了,让孩子躲进被窝里,然后把棉裤放在暖包上烤上。

    和柳雪婷不同的是,有的甚至还少不了会对着屁股上打几巴掌。

    这个时候,熊孩子,也只能乖乖的挨打,光溜溜的躺在被窝里,想跑都没地方跑。

    打完孩子,自己的手也暖和了,这才急火火的来到村长家门口,

    陈卫东,孙田军,陈卫海并没有回家,而是跟着捉鱼的部队,拉着爬犁上的鱼来到了孙向海家,然后开始称鱼。

    不一会孙向海家门口已经围满了人,都在等着分鱼呢!他们已经等不及,想要分到鱼,

    孙向海也没有多磨叽,称好后直接安排人开始分鱼,孙田军和孙向海招呼一声,先拿一条回家,让陈秀秀做饭。

    陈卫东和陈卫海等待着分鱼,很快,领到鱼的村民,一个个离开。

    过了一会轮到陈卫东三人了,三人一共分了四百多斤。

    四百多斤看起来不少,但是一条大一点的二十多斤,小一点也在七八斤左右,算下来,每人差不多八九条鱼左右。

    剩下还有不少鱼,估计还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分完,

    陈卫东三人也没心思看热闹,赶着驴车拉着鱼回去,柳雪婷和陈秀秀也刚做好饭。

    陈秀秀炖的鱼汤,不过由于调料少,油也放的少,味道做的没有陈卫东弄的好吃,但是也挺鲜的。

    吃完饭。

    又聊聊天,陈卫东和陈卫海两兄弟便准备回去了,毕竟这鱼还要回家处理处理,

    临走之前,狗蛋又跑过来了!

    狗蛋对四妮也是依依不舍。

    四妮:“狗蛋弟弟,下次再来,我还带你去捉鱼。”

    狗蛋:“四蛋姐姐,你一定要再来玩呀!”

    ……

    接着陈卫东赶着驴车带着陈卫海,还有一家人,就往家里赶。

    回到屯子,先来到大嫂家,柳雪婷没跟着一起,家里还有鸡和狗没有喂,柳雪婷带着孩子先回去了。

    陈卫东和大哥陈卫海把鱼分一分,陈卫东少拿两条,等会让大哥拿给爸妈。

    接着出了院子,刚准备赶上驴车,就听见身后兵子的声音。

    扭头一看,正是兵子和他的媳妇郑小芳。

    “卫东哥!”

    “卫东哥!”

    两人看到陈卫东,开心的喊了一声。

    “是兵子和小芳啊!你们这是去哪儿?”陈卫东笑着打着招呼。

    “刚从小芳娘家回来,卫东哥,你这是去哪儿,还拉着那么多鱼。”

    兵子笑着道,以前没娶媳妇,在屯子里那是夹着脑袋做人,娶了媳妇后那是腰也挺起来了,不过他知道这也多亏了卫东哥,要不是陈卫东带他进山,估计还娶不上媳妇。

    “刚从二姐那回来,他们屯冬捕,我也跟着混了一些的鱼。”

    “这条鱼你们夫妻俩拿回家吃!”陈卫东说完从爬犁上拿出一条十斤多的鱼递了过去。

    “卫东大哥,这……多不好意思!”郑小芳客气推辞道。

    “跟大哥还客气什么,兵子从小和我一起玩到大的又是亲戚。”

    陈卫东笑道。

    “卫东哥……”

    “让你们拿着,就拿着,别和哥客气!”

    兵子接过了鱼,随后看着陈卫东又问道:“卫东哥,咱们啥时候进山啊!上次你和石头进山就没叫我!”

    “那不是你刚结婚,我就带你上山?小芳能愿意!”

    陈卫东笑骂道。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5596/1284461.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