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造势(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这还不够。我们要把成本优势转化为不可动摇的市场壁垒。
我已经让麦理思与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嘉吉这些北美最大的玉米加工巨头联系,争取签订长期供应协议。
锁定未来三到五年的供应量和价格上限,把我们的成本优势先固定下来。”
“太好了!这样我们未来几年的利润增长就有保障了。”方文山赞同道。
“另外,”陈秉文补充道:“让研发和供应链部门开始调研在欧洲建立类似HFCS供应体系的可行性。
原料本地化是未来趋势。
北美只是开始,下一步我们还要在欧洲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好的,我立刻安排。”
指示下达后,陈秉文的思绪回到产品本身。
“脉动雷霆”的市场反馈报告就放在成本报告旁边。
正如他所预料,极致的产品力本身就成了最好的推广。
超高剂量的咖啡因和牛磺酸组合,带来了普通咖啡和可乐无法比拟的强烈、持久的提神效果。
这种效果迅速在特定人群中口口相传。
长途卡车司机发现它能有效对抗深夜赶路的困倦。
学生群体将它视为通宵刷题的“神器”。
夜店和派对的年轻人则喜欢将其与酒精混合,寻求更持久的兴奋。
“喝一瓶,嗨一夜”这句带着些许夸张和地下色彩的俚语,开始悄然在这些圈子里流传,成了对“脉动雷霆”效果最直白也最有效的认证。
它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广告上,却比任何广告语都更具穿透力。
这种自下而上的亚文化式传播,巧妙地避开了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传统超市货架上刺刀见红的竞争。
当两大巨头还在为常规碳酸饮料和果汁的货架份额争得头破血流时,“脉动雷霆”已经凭借其精准的定位,在加油站便利店、24小时杂货店、大学周边的杂货店以及夜场酒吧里,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这些渠道的老板们很快发现了这款新产品的魔力:回头客极多,而且能吸引特定人群专门来购买。
于是,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向北美的销售团队。
销售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李明团队最初的最乐观预估。
港岛,进入九月后,天气依然炎热,但资本市场的气氛更加燥热。
黄金价格在通胀和战争忧虑的双重推动下,一路稳步攀升,悄然突破了每盎司400美元的心理关口。
陈秉文初期投入的两亿港币杠杆资金,带来的浮动盈利已经滚成了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
他知道,这波行情远未结束,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他现在需要的是耐心持有。
“保持仓位,止损线上移到380美元。”
他给谢建明的指令简洁明了。
“是,陈生。”
谢建明现在对这位年轻老板的判断力几乎有了迷信般的信任。
处理完黄金投资的事,陈秉文拿起一份报纸,财经版头条的一则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
报道称佳宁投资有限公司与宝光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协议内容疑似与宝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美汉企业有关。
报道将佳宁描绘成一个点石成金的神奇公司,陈松青更是被塑造成商业奇才。
陈秉文看到这条新闻时,眼神微冷。
他知道,轰动全港、最终牵连甚广的“佳宁案”大幕,从此正式拉开。
这个由虚假交易和巨额骗局堆砌起来的泡沫,最终会破裂,埋葬许多贪婪的投资者和无知的跟风者。
他对于主动捅破这个泡沫没什么兴趣,那会得罪太多人,引火烧身。
但他心里盘算着,或许可以在泡沫吹得最大的时候,顺势薅一把羊毛,然后迅速离场。
几天后,陈秉文在办公室见到了刚从北美短暂返港的李明。
李明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里透着兴奋。
“陈生,北美那边形势一片大好!库存周转率很高。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卖不动,而是产能跟不上!
我们自己的工厂已经三班倒了,可口可乐那边特许罐装厂的代工线也接近满负荷运转,就这还经常断货。
王子的广告效果太好了,加上产品本身确实够劲,现在不光是目标人群,
很多普通白领也开始尝试购买,复购率非常高。”
陈秉文点点头,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精准的产品定位、颠覆性的配方、针对性的渠道策略,再加上名人效应,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
“渠道反馈怎么样?两乐那边有没有再耍花样?”
“暂时没有。看到我们产品卖得这么好,他们代工也能赚钱,加上顾律师之前发的律师函,最近配合度很高。
不过,陈生,我担心这只是暂时的。
等他们自己的功能饮料研发出来,肯定会翻脸。”
“这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窗口,尽快把我们自己的产能和渠道做扎实。
另外,‘飞跃计划’进展如何了?”
“正在推进!NBC对直播‘无动力滑翔翼穿越科罗拉多大峡谷’非常感兴趣,已经派了制片人和我们的团队接洽。
顶尖的滑翔翼运动员也联系了好几位,最有希望的是里克·史蒂文,他经验丰富,而且对挑战世界纪录极度渴望。
目前最大的难点是空域许可和保险,美国那边手续很繁琐,保费也高得吓人。”
“钱不是问题,时间才是关键。
告诉团队,务必在年底前完成所有筹备工作,明年开春天气转暖就进行挑战。
这件事要当成头等大事来抓,需要什么资源直接向方总监申请。”
“明白!”李明重重点头,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道:“陈生,我明白‘飞跃计划’对品牌很重要。
但现在北美销售形势这么好,供不应求,我们把资金和精力投到这个风险很高的营销事件上……是不是可以稍微缓一缓,先全力保障供应,巩固现有市场?”
李明的问题很实际,也代表了一部分管理层的想法。
他需要让李明,让整个团队,真正理解他背后的战略意图。
“你认为,我们现在北美市场最大的危机是什么?”
陈秉文没有回答李明的问题,反问道。
李明想了想,答道:“是产能?或者……是两乐随时可能推出的竞品?”
“是时间。”陈秉文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最大的危机,就是时间窗口太短。
我们现在卖得好,靠的是什么?是产品力暂时领先,是渠道差异化,是两乐还没完全反应过来。
但这能维持多久?
半年?
一年?”
“一旦他们看清‘功能饮料’这个市场的潜力,凭借其庞大的渠道、资本和品牌影响力,推出类似产品,我们靠什么抵挡?
靠价格战吗?我们耗得起吗?”
李明沉默了。
这正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担忧。
“所以,‘飞跃计划’不是一场简单的营销活动。”
陈秉文眼神锐利看着李明道,“它是一场战略冲锋。
目的有三个,而且必须同时达成:第一,用一场史无前例的、极具话题性的极限挑战,把‘脉动雷霆’和‘挑战极限’、‘突破自我’的品牌形象,用最粗暴、最直接的方式,刻进全球消费者的脑子里。
我们要让所有人一想到‘最强效的能量饮料’,就条件反射地想到‘脉动雷霆’,而不是将来两乐可能推出的任何产品。
这是在消费者心智中抢先构筑一道品牌护城河,让后来者难以逾越。
第二,抢时间。这场轰动性的事件,会极大刺激市场需求,尤其是北美以外的潜在市场。
这会逼着我们,也给我们足够的理由和势能,去加速建设自有产能、开拓国际渠道。
我们要用这个事件带来的巨大需求,倒逼整个供应链和销售网络快速成熟,抢在两乐全面围剿之前,完成从‘奇兵’到‘正规军’的转变。
第三,也是眼下最实际的,声东击西。”
说到这里,陈秉文声音里带着一丝冷峻:“我们现在需要一场大胜,一场能登上全球新闻版面的大胜,来向所有人证明糖心资本的实力和潜力。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被‘飞跃大峡谷’吸引时,我们在港岛资本市场上的某些动作,压力会小很多,操作空间也会大很多。
这叫营造势能,把北美的声势,转化为港岛的筹码。”
李明听完,顿时恍然大悟。
他原本只看到了一场营销活动本身的投入和风险,而陈秉文看到的,却是一盘贯通北美与港岛、关联品牌与资本、影响现在与未来的大棋。
“我明白了,陈生!”李明这次的声音里没有了犹豫,只有坚定,“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死时速。
我会亲自盯紧‘飞跃计划’,确保万无一失!”
“嗯。”陈秉文点点头,“记住,我们要的不是百分之百的成功,而是要做好百分之百的准备,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即使挑战当天因为天气等原因未能成行,前期的宣传造势本身,也已经达到了部分目的。
但最终的成功,将为我们赢得最关键的战略主动权。
去办吧。”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98000/1284396.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