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巡视保宁府
推荐阅读:我,野原广志,霓虹影视之星! CS:从觉醒死神之眼开始 游戏制作:从重铸二次元游戏开始 我的未来每周刷新 这顶流醉酒发癫,内娱都笑喷了! 我被她们恋爱模拟了? 东京,我的青梅是怪谈 未来,地球成了神话时代遗迹 没有奥特曼?我将以怪兽形态出击 我是魔修,不是良心资本家
第366章 巡视保宁府
汉王金口一开,江油的行政扩建与产业升级便成为了当下的头等大事。
命令由快马传回成都中枢,留守内阁迅速通过廷议,并于三日后颁布了正式诏书。
诏书明确规定,升江油县为直隶州,直属于中枢管辖。
其辖地范围在原有县域基础上不变,并在重华、永平等重要产硝乡镇设立县衙。
诏书正式任命了焦煜为江油州知州,加授朝议大夫衔。
为了确保行政扩建事宜有序推进,留守内阁立即派出了由户部侍郎总理的事务行台,全称是钦差户部侍郎总理江油升州扩建事务行台。
户部侍郎亲自携带诏令与相关细则文书,火速前往江油,督导交接工作,并协助焦煜搭建州级行政架构。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侍郎被派往了龙安府,负责把江油直隶州的财政收支独立出来,并建立专属的州级财政帐册。
此外,还有一笔数额可观的「建州专款」,用于初期州衙修建、官吏编制扩充、以及必要的公共设施建设。
鉴于重华官营硝化厂的重要地位,江瀚还亲自下令,在江油增派了一支直属中军的卫戍营。
卫戍营兵力额定一千两百人,统兵千户由中军的曹二指派,专门负责州城及硝化总厂等要害地区的守备工作。
随著行政级别提升,焦煜的权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原有的县衙六房架构,需要迅速升级,扩充人手以适应州衙的职能。
当然了,州衙内各房的司吏等重要属官,其任命都可经由焦煜直接举荐,只需报备中枢备案即可。
得知这个消息,江油县的一众官吏们都乐疯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自家县尊接待王上巡视一趟,竟然能带来如此巨大的好处,简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县令、县丞、主薄摇身一变,一跃成为了州同知、通判,而各房书吏的品级和待遇也提高了不少。
一时间,整个江油县上下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首先便是扩建衙署,增设同知厅、判官廊、吏目署等符合规制的办公场所,以容纳新增的机构和人员。
此外按照州级标准,江油还需要兴建常平仓、扩大储粮容量。
根据中枢规定,辖境三十里以下的州,需要积储粮秣至少两万五千石,用以战备与平抑粮价。
当然了,州境内的水陆交通也要改善,增设和扩建相应的官道、驿站,码头。
为了进一步提升硝石的运输效率,官吏们把重点放在了扩建涪江、以及其支流灵溪河上的河运码头。
就在焦煜忙于行政体系升级的同时,周光宇则肩负起了产业升级的重任。
王上搞出来这么大的阵仗,足见其对硝化厂的重视程度,周光宇自然不敢怠慢。
他带著工部同僚与匠头,反复勘探老君山麓至灵溪河畔的地形,精心规划著名厂区的整体布局。
在他的规划中,硝化厂一定要临近水源,便于取水与原料运输,但核心生产、储藏区域需要远离百姓居住的重华县。
尤其是危险系数最高的火药坊、以及存放大量成品的硝石仓库,必须设置在远离其他建筑的开阔地,还要有专人把守。
厂区被分成了几个不同主要区域,首先是行政与生活区。
要有工部驻场的总办处、帐房、物料库、匠户宿舍、食堂、医馆等,形成管理和生活中心。
在靠近硝洞运输路线入口的位置,要设立硝土堆场和初步分拣区,对开采出的原料进行首次筛选分类。
按制硝工艺流程,作业区被分成了四个部分。
首先是浸泡过滤区,主要是修建大量石槽,并配套引水、排水渠。
其次是处理区,在这需要搭建装有大量陶瓮、瓦缸的通风棚屋,用以进行加明矾沉淀、草木灰沥碱等工序。
然后是煮炼区,以及干燥区:主要用于熬硝以及冷却等工序。
经过生产区域出来的硝石,将被送往两个不同的工坊。
如果是盆硝,就送往火药坊;如果是纯度更高的净硝,则会被送往制肥坊。
火药坊设在厂区最偏僻的角落,有独立的高墙、壕沟,以及卫戍营的单独岗哨,管理严格。
而制肥坊则相对独立,主要负责把净硝与各种粪肥、堆肥、淤肥配比混合,筛选出最佳的配方。
不出一年时间,一个集齐军工生产、化肥制造的重镇,就将在老君山的清山绿水之间拔地而起。
而就在江油州上下为了行政和产业升级忙得热火朝天之时,江瀚一行人已经悄然离开了江油,准备前往龙安府。
出于安全考量,江瀚此行一律不走水路,只走官道。
毕竟江河水上变数难测,风险远高于陆地。
从江油前往保宁府,需要经青林口,过武连驿,抵达剑州,随后从剑州南下,便能抵达保宁府城。
可当江瀚的车驾刚走出青林口地界时,前方的官道已经被一群人给围住了。
为首的两人,正是负责镇守剑州的董二柱、以及保宁府知府曾瑞。
柱子率兵马前来随行护卫,倒是在情理之中。
可令江瀚诧异的是,曾瑞竟然带著保宁府的一大半官员也跑了过来。
他穿过迎候的人群,先是拍了拍柱子的肩头,随即又看向一旁拘谨的曾瑞,半开玩笑地说道:「我说曾知府,你这阵仗可不小啊。」
「看样子,你是把保宁府的半套班子都给搬到青林口来了?」
「本王只是循例巡视而已,何必如此搞得如此兴师动众?」
曾瑞听罢,连忙上前解释道:「王上屈尊莅临我保宁府视察,乃是阖府上下莫大的荣耀,臣又岂敢安坐于府城,怠慢迎迓?」
「正好得知董将军要前来扈从王驾,护卫周全,臣便想著理应一同前来。」
「如此既能聆听王上教诲,也可一路汇报些府内近况。」
他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极尽恭顺。
可江瀚听了,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没有接话。
曾瑞那点小心思,如何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江油紧邻保宁府,那边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又是升州又是建厂的,曾瑞这个邻居怎么可能不知道?
眼看著焦煜从一介县令,如今一飞冲天与自己平起平坐,而且还掌管了极为重要的硝石产业。
(明代直隶州与府平级)
曾瑞心里要是没有半点波澜,那才是不正常。
他此番提前远迎,固然有尽臣子本分的意思,但未尝没有在江瀚面前强化强化存在感的念头。
当然了,为了不显得过于刻意和急功近利,曾瑞此行是打著与董二柱一起的幌子。
并且,他也只带了自己的副手同知吴熙,以及剑州知州陈安。
这两人可是从当初保宁府第一届科举中,脱颖而出的一二甲,也是江瀚亲手提拔的「天子门生」。
如此算下来,在王上眼里,他们也算是挂了号的熟面孔。
果不其然,当江瀚在迎候人群中看到吴熙与陈安时,还特意向他们微微颔首示意。
这简单的举动,顿时让吴熙和陈安激动不已,连忙再次躬身行礼。
看著一帮浩浩荡荡的簇拥,江瀚也没了闲逛的心思,于是他便下令队伍加快脚步,直接前往剑州。
在董二柱的陪同下,他先是视察了正在扩编整训的剑州大营。
按照江瀚要求,剑州需要新增战兵七千,民兵两万。
董二柱最近也是忙著在保宁府、龙安府、顺庆府等地招兵买马,加紧训练。
与此同时,剑州大营也搞起了大比,遴选精锐探哨。
经过一个月的考校,有十五人脱颖而出,并在数月前被秘密调往了成都,交由探事局培训。
江瀚仔细查看了营防、军械与粮秣储备,并未发现什么错漏。
他先是对柱子表示了肯定,同时郑重叮嘱道:「剑州乃我四川北门锁钥,你务必给我守好了。」
「金牛道、米仓道是日后我军北上的要道,一定要派人定期修缮维护,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岔子。」
对于董二柱他自然是放心的,毕竟当初起家造反时就跟著自己了,否则江瀚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他。
视察完剑州军务后,江瀚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了保宁府城。
望著眼前这座熟悉的城池,江瀚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唏嘘。
当初他正是在此攻破了明将张令的三道防线,取得了扫平四川的第一场胜利。
如今故地重游,自然十分怀念。
城中的寿王府早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作为江瀚此次巡幸的行辕。
等安顿下来后,江瀚便在王府的花厅内召见了曾瑞。
曾瑞这一路上可谓是颇受冷遇。
王上见了柱子,也召见了吴熙和陈安,可偏偏就是没召见他。
花厅内,江瀚看著有些惴惴不安的曾瑞,笑了笑:「曾知府,一路远迎,倒是辛苦你了。」
曾瑞哪敢应下,只能连连摆手:「分内之事,不敢说辛苦二字。」
江瀚叹了口气,随即话锋一转:「江油嘛,说到底原本也就是个县城。」
「只是因为其蕴含的硝石资源,于军于民干系重大,本王才特旨将其升格为直隶州。」
「主要也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你所在的保宁府就不同了,川北锁钥,物阜民丰。」
「堪称川北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地位非比寻常。」
他目光落在曾瑞身上,语气也加重了几分:「本王特意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也是看中了你的能力。」
「曾知府不必妄自菲薄,更无须与他人比较,只用恪尽职守,将保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便是大功一件。」
心中那点小算盘被汉王当面点破,曾瑞顿时老脸一红,连忙躬身请罪:「臣————臣一时糊涂,存了争竞之心,有负王上重托,还请王上责罚!」
江瀚见状摆了摆手,语气也缓和了下来:「责罚就不必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想要进步嘛,可以理解。」
「但你要知道,封疆大吏的责任丝毫不比中枢官员轻省,要处理的政务同样千头万绪,甚至更为繁杂。」
「保宁府更是如此,民政、财政、军备、教化,哪一样不用操心?」
「说实话,一时半会儿间本王也真找不到比曾卿更合适的人选。」
「你且安心任事,好生磨砺,日后升任中枢部堂也只是时间问题。」
「那些新科进士们还在各乡县摸爬打滚,资历和能力都远远不足,本王也只能把重任交给曾卿这等老成持重的干员了。」
听了江瀚这番推心置腹的宽慰与承诺,曾瑞非但没有轻松,反而脸上更臊得慌了。
回想自己当初只不过是一介新降知县,承蒙王上特旨简拔,连跳数级,一跃成为保宁知府。
其中恩遇不可谓不厚。
如今,自己反倒是因为旁人升迁而一时眼热,实在是不应该。
惭愧啊,惭愧。
江瀚见他悔悟,也不再纠缠此事,转而谈起了正事:「本王这次来保宁府,主要有两件事,其一自然是巡查地方,了解军备政务。」
「其二嘛,便是要在保宁府内,开设一家官督商办的大商行,以统筹对外的商贸事宜。」
「主要方向是陕西、福建,乃至京师等地。」
曾瑞闻言,有些诧异:「这等商贾之事,王上您只需要下一道旨意,臣等自当尽力操办。」
「何必亲自督办?」
江瀚自然不能说要往里面安插探子,这是机密,连中枢都鲜有人知情,更别提地方官员了。
他只是摆了摆手,含糊其辞:「没什么。」
「我西南三省物资丰饶,要是能销往外省,既可活跃地方经济,充盈府库,也能换回各类资源。」
「再说了,商旅往来消息灵通,顺便也能打探打探些外界消息。」
曾瑞是个聪明人,听到打探消息,心中顿时了然。
此事绝非普通商业行为那么简单,背后必有深意。
他也不再多问,转而顺著商业角度建议道:「王上明鉴。」
「保宁府地处水陆要冲,往北可经蜀道连通汉中、陕西;」
「往南可顺江而下直抵重庆,从长江通往湖广、江南等地,作为商贸中转再合适不过。」
「单论经营货物,如果要销往京师,那么蜀锦、以及一些上好药材,历来都能受到达官显贵的青睐。」
「比如杜仲、川芎、重楼等,号称他省无出其右。」
「若往福建,那边造船业兴盛,上好的杉木、楠木定然畅销。」
「至于陕西————如今旱蝗交替,天灾连年,茶叶产量必然锐减,川茶正好可以填补空缺。」
「此外,夏布清凉透气,可作为军服衬里;桐油可用于保养军械,都是上好的货物。」
「只不过————」
他顿了顿,提醒道:「陕西如今兵荒马乱,要是想去行商,最好能有些官方背景,免得被明军给劫了。」
>
(https://www.2kshu.com/shu/98042/128426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