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书架间的墨香
推荐阅读:九龙诛魔 重莲曲 小小老子当反派?豪门大佬都超爱! 我,复刻天赋,从斩画皮开始 我只是一只半妖 邻里关系之梅青竹马 危险关系,上司每天撩到她腿软 宿主杀疯了,系统都管不住 分手四年,成了顶流前男友的颜狗 你老婆很好,现在我的了!
一、巷尾的书店与泛黄的书页
老街区的青石板总沾着墨香,我捏着楼盘传单蹲在 “明远书店” 对面的梧桐树下,看周明远坐在吱呀作响的木凳上。他的藏青色中山装袖口磨出毛边,戴着老花镜用浆糊修补一本泛黄的《鲁迅全集》,指尖沾着米白色的浆糊,像沾着未干的墨。书店的木质书架已经褪色,顶层摆着枚铜制书签,是他父亲留下的,上面刻着 “读书见心”,阳光落在书签上,泛着温润的光。
上周暴雨,我躲进书店避雨,撞见他对着滞销的新书堆叹气。那些教辅书堆得像座小山,书脊上的 “2025 版” 还崭新,他却用手指拂过书封,像是在安抚老朋友。旁边的铁盒里压着张医院处方:“风湿关节炎,避免重体力劳动”,墨迹被雨水洇了边;但他的牛皮记事本上,却用红笔圈着 “明天搬新到的教辅书(约 20 箱)”“给老顾留《三体》精装版,他等了半个月”,字迹里藏着股不服输的劲。
帮隔壁水果店送传单时,我见过他给中学生小林讲《朝花夕拾》。小林的手机亮着 “电子书 APP” 界面,手指还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周明远却假装没看见,从书架最里面翻出本 1980 年版的插图本,书页已经泛黄发脆:“你看这页的百草园,我爸当年画了蟋蟀,纸质书能摸见墨香,就像跟鲁迅先生面对面说话。” 小林的眼神亮了亮,手指轻轻碰了碰插图,却还是在临走时说 “下次可能还是买电子书”—— 他的零花钱要攒着买游戏皮肤。
扫街时捡过他扔掉的租金单,揉得皱巴巴的,用铅笔标着 “2025 年租金涨 15%,欠缴 1.2 万”“教辅书滞销,亏损 3000 元”。那天傍晚,我看见他把收废品的拒之门外,怀里抱着捆旧书:“这些书有老顾客的借书卡,不能卖”,而收废品的手里,正拿着本被撕了封皮的《围城》,封皮上隐约能看见 “***” 的名字 —— 是 1998 年借走的那本,至今没还。这种 “宁愿亏本留书,也不卖给收废品的” 的执拗,曾让我站在店门口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书店活成了城市的 “记忆抽屉”,装着别人的青春,也装着自己的一辈子。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书店的玻璃门上打盹,梦里全是翻书的沙沙声。月光透过书架的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书页上的文字。
二、书架旁的荆棘与墨香里的坚守
再次睁开眼时,膝盖传来一阵刺痛。我猛地坐起来,发现自己趴在书店的收银台上,面前摊着本没修补完的《鲁迅全集》,浆糊瓶倒在旁边,米白色的浆糊沾了满手。巷口的快递车轰隆隆响,卸下来的 “9.9 元包邮书” 纸箱堆得比书店还高,纸箱上的 “低价促销” 字样刺得人眼疼。
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周明远。
摸向膝盖,风湿疼得直打颤 —— 昨天搬新到的教辅书时,脚下一滑摔了跤,现在还贴着膏药,药味混着墨香,格外刺鼻。桌角堆着三份 “生存警报”:房东的 “催租通知”,红笔写着 “月底前不缴 1.2 万就清退”,字迹锋利得像把刀;批发商的 “欠款清单”,上次进的教辅书还欠 8000 元,最下面一行画着个叉,写着 “再不还款就断货”;还有女儿的 “劝离消息”,屏幕亮着蓝光:“爸,关店来城里住,我养你,别守着破书店遭罪”。
墙上的父亲遗照蒙着层灰,他 1985 年开的这家店,照片里的他穿着中山装,站在书架前笑得很精神。书架上还留着他写的 “书有魂,别轻弃”,用红漆写的,现在已经褪色,却还看得清笔画。我摸向收银台的抽屉,里面只有几张皱巴巴的零钱,最大的是张 100 元,加起来只剩 678 元 —— 不够买一箱教辅书,更别说缴房租了。
七点刚过,老顾就拄着拐杖来了。他的拐杖头已经磨得发亮,手套破了个洞,露出冻得发红的手指:“明远,我来取预订的《三体》,还是你这儿的书靠谱,上次在电商买的盗版,有错别字不说,还少了几页。” 我从柜台下拿出《三体》精装版,用牛皮纸仔细包好,偷偷从抽屉里翻出枚铜书签 —— 是父亲留下的,上面刻着 “读书见心”,轻轻塞进书里。
老顾递来的书钱比定价多 50 元,我连忙推回去:“老顾,这不行,该多少是多少。” 他却把钱往我手里塞,力道大得不像个老人:“这是我攒的退休金,帮你补补房租,别让书店没了。我这辈子的书,都是在你这儿买的,没了书店,我都不知道去哪儿看书。” 他的眼睛红红的,我捏着那 50 元,指尖发烫,像揣着块烙铁。
刚送走老顾,电商平台的推销员就来了,西装革履的,皮鞋在书店的木地板上踩出噔噔的响声。他把平板往收银台上一放,屏幕亮着 “低价促销” 界面:“周叔,把书挂网上卖吧,我帮你运营,佣金只收 30%,比你守着实体店强多了。” 平板上的书封面闪着廉价的光,我看着书架上那本被翻烂的《小王子》,1999 年一个女孩忘在这儿的,我留了 26 年,书里还夹着她画的小王子,现在已经泛黄。“书店不是卖货的,” 我的声音有点发颤,“是让人能坐下来喘气的地方。” 推销员撇撇嘴,临走时还说 “您这是跟钱过不去”。
下午中学生小林来借《朝花夕拾》,手机还在兜里响个不停,是游戏群的消息。“周爷爷,电子书能搜答案,比纸质书方便多了。” 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戳着,眼神都没离开过。我从抽屉里翻出那本 1980 年版的插图本,小心翼翼地递给他:“你看这页的百草园,我爸画了蟋蟀,还有覆盆子,纸质书能留着这些念想,电子书划一下就没了。” 小林的手指轻轻碰了碰插图,眼神亮了亮,却还是在临走时说 “下次可能还是买电子书”—— 他的零花钱要攒着买游戏皮肤,一本纸质书的钱,能买好几个皮肤。
女儿的视频电话打过来时,我正在整理旧书。她的新家很宽敞,阳台能晒太阳,摆着崭新的沙发:“爸,我给你留了房间,比你那漏雨的书店强多了,你赶紧关店过来吧。” 屏幕里的她穿着漂亮的裙子,我看着书店天花板的破洞 —— 上次暴雨漏的,还没修,雨水把书架都泡湿了,几本书的书脊已经变形。突然想起 1990 年,女儿才五岁,趴在书店的地板上看《格林童话》,说 “爸爸,以后我要跟你一起守书店”,现在那本书还在儿童区的最底层,封皮粘了又粘,里面还夹着她画的公主。
后半夜,我还在修补那本《鲁迅全集》。窗外传来隔壁水果店老板的声音:“现在谁还去书店啊,租金那么贵,早关早好。” 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我摸出父亲的修书工具 —— 铜制镊子、骨胶、细砂纸,小心翼翼地把掉页的书页粘好,每一针线都缝得很慢,像在缝补自己的回忆。
整理旧书时,发现本夹着情书的《简爱》,是 2005 年一个男孩留下的,信上的字迹很清秀,却没敢署名,只写着 “致我喜欢的女孩”。我轻轻把情书夹回书里,放回原来的书架位置 —— 说不定有一天,那个男孩会回来找这本书。手机突然弹出消息,是老顾发来的:“我跟老朋友们说了,明天都去你那儿买书,帮你撑撑场面。” 我看着书架上的书,突然明白父亲为什么说 “书有魂”—— 这些书里藏着老顾的青春、小林的好奇、陌生人的心事,而我守的不只是书店,是无数人能 “找回自己” 的角落。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老顾多给的 50 元夹进《三体》里,准备下次他来的时候还给他。窗外的月光照在 “明远书店” 的木牌上,“明” 字的最后一笔刻得格外深,是父亲当年写的 —— 不管多难,都要守住这缕墨香。
三、墨香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浆糊的味道还在鼻尖萦绕。我摸了摸手,没有沾着浆糊的黏腻感,只有传单边缘割出的细小伤口。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林小满发来的:“周叔的书店火了!好多老顾客去买书,房东还同意减租金了,电商平台也来找他合作正版书了!”
走到巷尾,看见周明远正给老顾递书,老顾手里抱着好几本旧书,笑得合不拢嘴。小林也来了,手里拿着本新的《朝花夕拾》,是在书店买的:“周爷爷,我还是觉得纸质书好,能在上面画画。” 他的书包上,挂着枚铜书签,正是周明远偷偷塞给他的那枚。
“小伙子,发传单呢?” 周明远看见我,笑着挥挥手。他的中山装还是洗得发白,却比以前干净了很多,膝盖上的膏药也没了。“这是我女儿,” 他指着旁边的女人,女人正帮着整理书架,“她同意我继续守着书店,还说要帮我把网上的正版书店开起来。”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翻书的沙沙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周明远的坚守 —— 他守护的不只是一家书店,更是城市里最珍贵的文化记忆。就像那些泛黄的旧书,看似破旧,却藏着无数人的青春;就像书店的木质书架,看似褪色,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明天我还要来给周叔送些新的浆糊,他昨天说 “还有好多旧书要修补”。顺便问问他,那本夹着情书的《简爱》,有没有等到它的主人。
(https://www.2kshu.com/shu/98170/4935761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